公元613年

公元613年

公元613年是平年,是農曆癸酉年,是中國農曆雞年,隋大業九年。

大事記


公元613年,隋煬帝再征高麗。
盎格魯人
盎格魯人
公元613年,李珉的父親戶部尚書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意圖推翻隋朝。
公元613年,盎格魯人在諾丁郡的切斯特獲勝,把佔領區擴大至西部的愛爾蘭海岸。到了此時,盎格魯——撒克遜人才定居下來。從此,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就成為大不列顛島的主人。

出生


善導 (613年-681年),中國古代高僧。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唐朝專弘凈土法門的一代高僧,凈土宗的實際創始人,被尊為凈土宗第二代祖師。善導大師念佛時,常有光明隨口而出,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善導與曇鸞、道綽被日本凈土宗尊為三祖,稱 善導為高祖。
圓測 (613年-696年),中國古代高僧。名文雅,是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他原是新羅國王孫,三歲出家,唐初來中國,十五歲受學於法常(567—645)和僧辯(568—642)。受戒后,住長安玄法寺。鑽研《毗曇》、《成實》、《俱舍》、《婆沙》等論,及其註疏。
薛禮(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勛。

歷史紀事


煬帝再徵兵伐高麗
大業九年(六一三)正月,煬帝再次下令征各地兵集於涿郡(今北京)。募民為驍果,置折衝等郎官以統之。修遼東古城以貯軍糧。恢復宇文述的官職,準備再擊高麗。
楊義臣
楊義臣
煬帝二征高麗
大業九年(六一三)四月,煬帝至遼東。遣宇文述與上大將軍楊義臣進軍平壤,左光祿大夫王仁恭出扶餘道。王仁恭進軍至新城,高麗兵數萬拒戰,仁恭帥精騎一千擊破,高麗兵大敗而歸,高麗嬰城固守。煬帝命諸將攻遼東,飛樓、雲梯、地道四面俱進,晝夜不息,而高麗應變拒之,二十餘日不拔,雙方死亡慘重。煬帝見久攻不下,又令造布囊百餘萬口,滿貯土,欲積為魚梁大道,闊三十步,高與城齊,使戰士登而攻之;又作八輪樓車,高出於城,夾魚梁道,欲俯射城內。指期將攻,煬帝聞楊玄感起兵,大驚,立即班師,軍資、器械堆積如山,皆棄而不顧。后軍數萬人被高麗追隨抄擊,羸弱數千人被殺。

雜譚逸事


白瑜娑造反
大業九年(六一三)正月,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人白瑜娑起義,奪取官馬,北連突厥,眾至數萬。因白瑜娑出身奴隸,被誣為“奴賊”。
孟海公造反
大業九年(六一三)三月,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孟海公起義,據周橋,進佔曹、戴二州,眾至三萬。見人稱引書史,輒殺之。後為竇建德所俘。竇建德失敗后,孟海公亦被唐軍所殺。
孟讓造反
大業九年(六一三)三月,齊郡(今山東濟南)人孟讓起義,一度與王薄聯合,后南下江淮,眾達十餘萬,被隋將王世充擊敗,北走瓦崗軍。
郭方預造反
大業九年(六一三)三月,北海(今山東益都)人郭方預起義,自號盧公,眾至三萬,曾陷郡城。後為隋將張須陀擊敗。
郝孝德造反
大業九年(六一三)三月,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人郝孝德聚眾數萬起義,與王薄、孫宣雅等部十餘萬結為聯軍,為隋將張須陀擊敗,后歸入瓦崗軍。
格謙造反
大業九年(六一三)三月,厭次(今山東無棣南)人格謙起義,以豆子航(今山東惠民縣境)為根據地,稱燕王,眾至十餘萬。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六一六),被隋將王世充擊敗,格謙被殺,其部將高開道收其餘眾繼續反隋。
孫宣雅造反
大業九年(六一三)三月,渤海(今山東陽信)人孫宣雅起義,以豆子航為根據地,眾至十萬,自稱齊王。曾聯合王薄、郝孝德、張金稱、高士達等部,屢敗隋軍。
楊玄感
楊玄感
楊玄感起兵黎陽
大業九年(六一三)六月,禮部尚書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境)起兵,進圍東都。
楊玄感為文帝宰相楊素之子,見朝政日益混亂,謀划起兵。煬帝二征高麗,命楊玄感於黎陽督運軍糧。楊玄感入黎陽,選少壯運夫五千餘人,誓師反隋。玄感召李密問計,李密提出三策:上策,取薊城(今北京市),據臨渝(今山海關),絕其歸路;中策,直取長安,據險而守;下策,襲取東都,號令四方。玄感取其下策,引兵圍東都。達官子弟四十餘人投降楊玄感,眾至十餘萬。
劉元進、韓相國起兵
劉元進
劉元進
大業九年(六一三)七月,餘杭(今浙江杭州)劉元進、梁郡(今河南商丘)韓相國皆起兵響應楊玄感。劉元進部眾至數萬,進據吳郡(今江蘇蘇州),稱天子,置百官。后與王世充戰,敗死。韓相國部眾至十餘萬,曾被楊玄感任命為河南道元帥,八月,敗散被殺。朱燮、管崇攻掠江左
大業九年(六一三)八月,吳郡(今江蘇蘇州)朱燮、晉陵(今江蘇常州)管崇聚眾攻掠江左。朱燮本為還俗道人,涉獵經史,頗知兵法,為崑山縣博士,與數十學生起兵,百姓苦役者赴之若歸。管崇志氣倜儻,隱居常熟,自言有王者相,聚眾起兵。朱燮、管崇共推劉元進為主,皆任尚書僕射。煬帝命虎牙郎將趙六兒將萬人屯揚子抵禦,管崇遣其將陸凱渡江,夜襲六兒,破其兩營,收其器械軍資,眾至十萬。
楊玄感兵敗
楊玄感圍攻東都,月余不克,煬帝派宇文述、來護兒擊楊玄感,玄感被迫突圍西趨潼關,欲取長安。大業九年(六一三)八月,楊玄感為宇文述等追及,敗死。
煬帝嚴懲楊玄感餘黨
大業九年(六一三)八月,煬帝使大理卿鄭善果、御史大夫裴蘊、刑部侍郎骨儀與留守樊子蓋推鞫玄感餘黨。煬帝對裴蘊說:“玄感一呼而從者十萬,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為盜耳,不盡加誅,無以懲后。”因此裴蘊等峻法治之。
杜伏威、輔公袥造反
大業九年(六一三)十二月,章丘(今山東章丘)杜伏威、臨濟(今山東章丘西北)輔公袥率眾起義,轉向淮南,合苗海潮、趙破陳等部,自稱將軍,聲勢大盛,進逼江都。
葉萬緒斬管崇
王世充
王世充
大業九年(六一三)十二月,隋將葉萬緒率兵進攻劉元進、朱燮、管崇等,逼之退保黃山。葉萬緒包圍黃山,劉元進、朱燮逃跑,管崇被抓。葉萬緒斬管崇及其將卒五千餘人,收其子女三萬 余口。然百姓從起義者如歸市,起義軍敗而復聚,其勢日盛。
王世充坑殺叛軍
大業九年(六一三)十二月,煬帝派江都丞王世充發淮南兵數萬人討劉元進。王世充渡江,頻戰皆捷,劉元進、朱燮敗死於吳(今江蘇蘇州),其餘眾或降或散。王世充曾召先降者焚香為誓,約不殺降者,然等起義軍餘眾歸降,王世充全部坑之於黃亭澗,死者三萬餘人。因此劉元進餘黨又相聚起來,宮軍不能討,以至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