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武

西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趙德武,男,教授。1963年10月18日生,四川省梓潼縣人,中共黨員。西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1984年大學本科畢業於四川財經學院,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8年博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現任西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四川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

人物經歷


984年7月,西南財經大學(原四川財經學院)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
1987年7月,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
1998年7月,獲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5年3月,任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
2000年9月,任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兼黨總支書記;
2001年3月,任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任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2011年12月任西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研究領域


指導專業:財務管理
指導方向:資本市場財務與會計
主要研究領域:基於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投融資,財務經濟行為與效率分析,中國宏觀財務經濟監測與預警,企業集團財務與會計運作,認股權與資產證券化,虛擬資本與實質經濟,混業經營業績評價問題研究,中國高科技企業財務機制、機理及控制分析。

社會兼職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獲得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成都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四川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四川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財務學年會共同主席及首任執行主席、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首批資深會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兼職教授。
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主要成就


先後發表論文90餘篇,獨著或參著出版專著6部,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20餘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其他省部級項目5項,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及其他省部級教學科研獎6項。主要代表作:《會計計量理論研究》(專著)、《中國會計管理模式研究》(專著)、《財務管理》(主編,教育部統編教材)、《論西方會計目標理論不同學派的會計思想》(論文)、《論會計目標理論的重新構建》(論文)、《財務經濟行為與效率分析》(論文)、《財務經濟行為:目標、機制與效率》(論文)、《我國宏觀財務經濟指數預警系統研究》(論文)、《論我國會計研究起點的重新選擇》(論文)、《論西方會計目標理論不同學派的會計思想》(論文)、《論經濟學收益與會計學收益》(論文)、《會計信息分析利用研究》(研究報告)。

學術觀點


(1)在會計模式與會計準則的研究上,提出從更長時間跨度、更廣空間範圍和更深的層次上把握中國會計模式的發展規律、發展趨勢以及會計改革的階段性劃分和和重點戰略選擇的基本觀點,系統描述了中國會計改革的理論模式和實踐模式。
(2)在會計目標與會計理論結構的研究上,分析了“本質起點論”的內在缺陷,提出並系統闡述了一種新的會計目標理論——融合理論,主張以會計目標為起點建立會計理論結構,以會計目標為導向建立會計運行系統。
(3)在會計計量理論的研究上,從會計計量的一般性闡述入手,考察了會計計量的基本特徵和目的,分析了會計計量與會計理論結構和會計運行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全面闡述了會計計量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和發展理論,建立了會計計量的理論體系。
(4)在財務經濟理論的研究上,力圖把財務問題歸結為財務資源的配置、利用及其效率問題,並以資源的稀缺性這個普遍適用的經濟學假設為前提,從行為與效率的角度,構建了一個關於財務經濟行為與效率的分析框架。

相關介紹


嚴謹治學 潛心研究
學術探究始終是趙德武教授不渝的追求。十幾年來,趙教授悉心從事財務與會計理論研究,取得了累累碩果。他先後獨著或參著出版《中國會計管理模式研 究》、《會計計量理論研究》、《財務通論》、《財務專論》4部專著,在《會計研究》、《國有資產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有11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複印,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及工具書17部,承擔完成各類課題11項,獲獎項目19項。這些研究成果涉及領域廣泛,見解新穎獨特,形成了一套前後一貫的理論體系。
中國會計模式研究
趙教授發表了《會計改革面臨的主要矛盾》(1988)、《從會計發展的戰略高度思考中國的會計改革》(1990)等文章,提出了從更長時間跨度、更廣的空間範圍和更深的層次上把握中國會計模式的發展規律、發展趨勢以及會計改革的階段性劃分和重點戰略選擇的基本觀點。1990年,他在與毛伯林教授合著的《中國會計管理模式研究》專著中,在分析不同經濟運行下會計模式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了通過重構會計模式來改變引起會計行為的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優化會計行為,實現會計目標的總體思路,系統描述了中國會計改革的理論模式和實踐模式,進一步提出了實現這一模式的若干政策性建議。其中的不少觀點己為後來會計改革的實踐所證實。該書獲得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會計目標與會計理論結構研究
1991年,趙教授在《會計研究》上發表了《論會計研究起點的重新選擇》一文,分析了"本質起點論"的內在缺陷,明確提出了中國會計研究的起點應該是會計目標而不是會計本質,主張以會計目標為起點建立會計理論結構,以會計目標為導向建立會計運行系統。1995年,他在《會計研究》上發表了《論西方會計目標理論不同學派的會計思想》一文,全面分析考察了西方會計目標理論上的"決策有用學派"和"經管責任學派"的思想衝突及其對會計理論結構構建的影響,並進一步指出,中國會計目標的選擇必須立足於中國的經濟環境和會計工作的現實。為了形成系統的會計目標理論,1997年他在《財務與會計》上發表了《會計目標理論的重新構造--一種融合理論及其運用》的論文,文章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一種新的會計目標理論--融合理論。趙教授認為:在"委託受託責任關係"廣泛存在的情況下,產權主體必然會密切關注受託經管責任的履行情況,並設法使之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得到體現;同時,受託者也有義務和責任藉助於會計系統,向委託者報告受託經管責任及其履行情況。因此,只要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會計就應當以恰當的財務報告來陳述其依附的主體的受託責任及其履行情況。但是,反映受託經管責任並不能涵蓋會計目標的所有方面,還必須通過提供有助於經濟決策的會計信息來彌補。因此,融合理論反映了決策有用學派和經管責任學派會計思想的內在統一。這三篇論文獲得了6項獎勵,包括中國會計學會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會計計量理論研究
趙教授從1995年開始先後發表了《會計計量的要素及其組合模式》(1995)、《經濟學收益與會計學收益》(1996)、《資本保持及其對收益計量的影響》(1996)的系列論文,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上,1997年,他出版了個人專著《會計計量理論研究》,比較全面系統地研究了會計計量問題。該書從會計計量的一般性闡述入手,考察了會計計量的基本特徵和目的;深入分析了會計計量與會計理論結構和會計運行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確立了會計計量在會計理論結構和會計運行系統中的合理地位;全面闡述了會計計量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和發展理論,建立了會計計量的理論體系。其中的某些觀點為會計界同行多次引用,該書也獲得"劉詩白獎勵基金"二等獎。
財務經濟理論研究
趙教授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在我國著名財務學家郭復初教授的悉心指導下,經過幾年的學習和研究,在財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後發表了《宏觀財務比率指數經濟預警系統初探》(1996)、《最佳資本結構評判的理論探析》(1997)、《西方財務理論的各種主要流派》(1997)、《公司財務戰略與財務政策的選擇》(1998)、《財務經濟行為:目標、機制與效率》(1999)、《財務經濟行為與效率》(1999)、《我國企業財務資源配置問題研究》(1999)、《現代財務經濟理論分析大綱》(1999)等論文。在這些文章中,趙教授闡述了自己對財務理論的獨到見解,這就是把財務問題歸結為財務資源的配置、利用及其效率問題,並以資源的稀缺性這個普遍適用的經濟學假設為前提,從行為與效率的角度,探討了一個關於財務經濟行為與效率的分析框架。這一分析框架集中反映在他即將出版的個人專著《財務經濟行為與效率分析》之中。
超越自我 面對挑戰
趙教授認為,中國會計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還受著傳統範式的束縛。一方面,人們試圖改造原有的範式,使之能夠適合於對新問題進行分析,另一方面又試圖 學習和借鑒新的理論和方法,但自己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還沒有擺脫舊範式的局限,甚至還在舊的範式中探討新問題。會計研究中的偽規範研究和偽實證研究,就是明顯的例子。因此,有必要對舊的範式進行反思甚至批判,以便更好地發展我們的會計研究。
他認為,研究範式的變革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研究的方法應當從傳統規範研究向科學規範研究,特別是實證研究轉變。二是研究的角度應當從會計的圈子 里跳出來,運用經濟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來闡釋會計問題。當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來審視似乎已經比較成熟的會計時,往往能夠發現許多 新的更有價值的東西。三是研究的問題應當與資本市場緊密聯繫起來,因為會計在資本市場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研究範式的變革首先需要研究者轉變思維模式,同時也對研究者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趙教授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面對現實的挑戰,表現出一位學者所具有的緊迫感與使命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學術研究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傳道授業 春風化雨
十多年來,趙教授從未忽視自己的角色定位,他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職業,始終不為外界的重金禮聘所動,默默耕耘著身邊的世界。
他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企業經濟分析、財務管理、成本會計、會計專題、會計理論研究、會計計量理論研究、財務理論研究等多門課程,指導碩士研究生28名。在執教過程中,趙教授緊扣經濟發展形勢和財會制度改革的實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講課時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同時注意採用啟髮式教學方式,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融於教學中,鼓勵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他的教學向來深受學生好評。
趙教授不但注重言傳,還注重身教,以自己的品德和舉止潛移默化地熏陶每一位學生。不少學生都是他家的常客,因為大家都願意感受他為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在他的影響下,一些本科生在校期間就開始發表論文,出版著作;也有許多學生理論與實務兼擅,德才兼備,很受用人單位歡迎。
趙教授還積極進行教材建設,1998年主編了西南財經大學211工程規劃教材《會計學》。1999年,受我國會計學界老前輩葛家澍教授的委託,主編了教育部"高等學校面向21世紀會計學類教學改革系列教材"《財務管理》一書,即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
銳意改革 開拓創新
作為分管教學的副院長,他對教育改革有自己的見解和體會。他認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應將學生希望得到的知識傳授給他們。高等教育應主動地適 應社會,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把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趙教授主張建立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教學管理機制,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充分調動教學積極性。為此,他與學院其他領導一起,進行了"專業課考教分離"、"優秀授課教師評選"、"學院課堂教學評價"等多項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促進了學院教學水平的提高。1998年會計學院獲得了四項優秀教學成果。
幾度春秋,幾番風雨;一份耕耘,一份收穫。1995年,趙教授榮獲成都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8年,被評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精神文明先進個人"。1999年,被評為四川省高校"教學管理先進個人"。1999年,被西南財經大學新增為博士生導師,成為學校最年青的博導。1999年,被教育部聘為"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他將以專家的身份,對我國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諮詢和指導。
面對21世紀中國會計的發展,趙教授認為,單純地談會計的發展是很困難的,因為會計的發展受一系列經濟和非經濟因素的制約。會計的發展是一個"問題系統",它包括發展動力、生長點、發展機制和發展模式等等。趙教授認為,21世紀是中國會計學家的世紀,是中國會計走向世界的世紀。作為一名學者,重要的是扎紮實實地為中國會計走向世界做些具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