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丘

太丘

太丘,地名,古太通泰也稱泰丘,即現河南省永城市太丘鎮所在地區,位於永城市西北部。為遠古太丘神社所在地,太丘社神春秋戰國為為宋國神社。司馬遷在《史記》中四次引用“宋太丘社亡”事件,《地理志》曰:“故敬丘也。漢武帝元朔三年,封魯共王子節侯劉政為侯國,漢明帝更從今名。”。西漢置敬丘侯國立漢太丘社,封敬丘侯以祀上帝。東漢明帝改為太丘縣,曾任陳寔為太丘長,留下“梁上君子”著名典故。魏晉縣費,城沒於地下。《報刊薈萃》2018年9月出版“太丘非春秋犬丘考辯”一文證明太丘春秋為犬丘是杜預錯注。《爾雅·釋丘》曰(古本):“左陵泰丘”。左陵即現順和鎮前陳營一帶,經永城市文物局鑽探,證實前陳營有漢文化破龍山文化遺址,現存基址。故爾雅古本“左陵泰丘”正確。太丘社原址在現太丘鎮丘廟村。

配圖為太丘神社社神或說社主,亦是著名的“天蓮”,即漢以前中國古代象徵天帝、上帝的聖物蓮花石柱。

基本簡介


《史記·六國年表》:周顯王三十三年(公元前336年):”宋太丘社亡。”。《地理志》曰:“故敬丘也。漢武帝元朔三年,封魯共王子節侯劉政為侯國,漢明帝更從今名。”。西漢置敬丘侯國,屬沛郡。東漢明帝改名太丘,屬沛國,陳寔為太丘長。晉縣廢城存。東晉初,祖逖自蘆州進屯太丘。今為太丘鎮。太丘,因太丘神社而名揚天下,太丘社因社神“蓮花石柱”而屹立3000餘年。太丘神社又是遠古東夷民族、夏商早期部落群組的圖騰崇拜聖地,也是“桑林之社”、亳社的原發神社。《論語》、《孔子家語》證實孔子是在太丘神社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