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寔的結果 展開
- 東漢時期官員、名士
- 陳仲弓
陳寔
東漢時期官員、名士
陳寔(104年-187年),字仲躬(《陳寔碑》誤作仲弓),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長葛縣古橋鄉陳故村)人,東漢時期官員、名士。
陳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轉為督郵,遷西門亭長,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將軍府。司空黃瓊辟選人才,補聞喜縣令,治理聞喜半歲;復除太丘長,後世稱為“陳太丘”。其子陳紀、陳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與鍾皓、荀淑、韓韶合稱為“潁川四長”。
中平四年(187年),陳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謚號文范先生,葬於郎城。
陳寔像
幼年時,儘管在頑耍,也為兒童們所擁護。年輕時,作縣吏,曾經為縣裡的一些奴僕幹事,後來為都亭佐。有志好學,坐立誦讀不輟。
高倫後來被徵召為尚書,郡中士大夫送到輪氏旅社。
元嘉元年(151年),司空黃瓊徵召能治煩劇的人才,以陳寔補聞喜長。不到一個月,陳寔因有一年的喪服,去官。再升授太丘長。講求德化,清靜無為,百姓安居樂業。
永壽四年(158年),復任司空府掾屬。
延熹九年(166年),第一次黨錮之禍爆發,被囚一年,遇赦得免,被大將軍竇武徵辟為大將軍府掾屬,謀誅宦官。不久,竇武反被宦官所殺。第二次黨錮之禍又遭株連,位一旦有空缺,朝廷就有多位大臣聯名舉薦,陳寔總是婉言謝絕。陳寔居於鄉里,平心率物,德冠當時,為遠近之宗師,與其子紀、諶名重於世,父子三人時號“三君”,每宰府辟命,率皆同時,羔雁成群,丞掾交至,豫州百城皆圖畫實、紀、諶父子三人形象。實與同郡名士鍾皓、荀淑、韓韶為潁川四長。
建寧元年(168年),漢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辟以為掾屬,共定計策,寔遂隱邶山禁錮二十年。樂天知命淡然自逸,大將軍何進、司徒袁隗屢辟授官,堅辭不就。光祿大夫楊賜、司徒陳耽每拜公卿,輒曰:“陳寔未登大位愧於先。”
中平四年(187年)八月丙子日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葬於郎城。致悼會葬者三萬餘人,車數千乘,司空荀爽、太僕令韓融等披麻戴孝執子孫禮者以千計。
關係 | 姓名 | 備註 |
妻子 | 鍾氏、李氏 | |
繼室 | 荀氏 | |
兒子 | 陳紀、陳政、陳洽、陳諶、陳信、陳光 |
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陳寔家裡,躲藏在屋樑上面,想趁機偷竊。陳寔知道屋樑上面有人,並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孫們叫到面前訓示:“今後每個人都應該要努力上進,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作壞事的人並不是生來就壞,只是平常不學好,慢慢養成了壞習慣。本來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卻變成了小人,不要學梁上君子的行為!”小偷感慚交並,下地叩頭請罪。陳寔勉勵他改惡向善,並贈絲絹布匹於屋樑上的盜賊,後人常以“陳寔遺盜”比喻義行善舉,“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詞、雅號。
中常侍張讓的父親去世后,葬在潁川。雖然一個郡的人都來參加葬禮,但卻沒有一個名士願意去弔唁,張讓感覺很恥辱,只有陳寔參加了葬禮。第二次黨錮之禍爆發后,張讓感念陳寔的恩德,所以對他及一些名士多有保全。
潁川太守把陳寔判了髡刑。有位客人問陳寔的兒子陳元方說:“太守這個人怎麼樣?”陳元方答:“是個高尚、明智的人。”又問:“您父親怎麼樣?”元方說:“是個忠臣孝子。”客人說:“《易經》上說:‘兩個人同一條心,就像一把鋼刀,鋒利的刀刃能斬斷金屬;同一個心思的話,它的氣味像蘭花一樣芳香。那麼,怎麼會有高尚明智的人懲罰忠臣孝子的事呢?”陳元方說:“您的話怎麼這樣荒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客人說:“您不過是因為駝背裝做恭敬,其實是不能回答。”元方說:“從前商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董符起。這三個做父親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這三個做兒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後漢書·卷六十二·荀韓鐘陳列傳第五十二》
陳寔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正面“一代廉吏陳寔”6個大字由河南省教育廳廳長蔣篤運書寫,背面陳寔簡介由永城市正縣長級領導幹部祝瑛璞書寫。
漢桓帝永康三年,攜子若孫詣荀淑家,詣荀淑家長子紀御車四子諶驂乘孫群尚幼抱至車中荀淑恭迎門首令其子八龍更迭左右淑孫變幼抱置身上,太史奏德星聚五百里內有賢人聚,於是許州建德星亭,至今古迹猶存。
陳寔墓位於長葛市古橋鄉苑店村東,墓冢佔地177平方米,高7米,墓苑佔地約4667平方米。
高倫:陳君可謂善則稱君,過則稱己者也。
范曄:①漢自中世以下,閹豎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矯潔放言為高。士有不談此者,則芸夫牧豎已叫呼之矣。故時政彌惛,而其風愈往。唯陳先生進退之節,必可度也。據於德故物不犯,安於仁故不離群,行成乎身而道訓天下,故凶邪不能以權奪,王公不能以貴驕,所以聲教廢於上,而風俗清乎下也。②太丘奧廣,模我彝倫。曾是淵軌,薄夫以淳。
儲光羲:仲舉登宰輔,太丘榮縉紳。
朱熹:亂世保身之難,申屠蟠事可見。郭林宗彰而獲免,以稱人之美而不稱惡,人不惡之。陳仲弓分太守謗,送宦者葬,其為皆如此。不送其葬亦得,為之詭遇。
徐鈞:世多揚激伯夷隘,公獨謙虛下惠和。吊死自慚知己少,逃生卻喜活人多。
袁宗道:叔孫強諫之時,則有張子房為大人;顧廚挑禍之日,則有陳太丘為大人;裴炎廷爭之日,則有狄梁公為大人;謝、劉去國之日,則有李文正為大人。當其迎四皓、吊張讓,褫裘牝朝、周旋逆豎之時,比肩共事之人,誰不厭其作偽,罪為諂佞,詬其穢濁,而卒之大有濟於時艱。
王夫之:一則傷宿蠹之未消,恥新猷之未展,謂中主必不可與有為,季世必不可以復挽,傲岸物表,清孤自獎,而坐失可為之機,則黃憲、徐穉、陳寔、袁閎之徒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