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長橋鎮的結果 展開
-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轄鎮
-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轄鎮
-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下轄鎮
-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下轄鎮
-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下轄鎮
長橋鎮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下轄鎮
長橋徠鎮位於屏南縣西南部,距縣城32千米。轄長橋、前里坪、柏源、遠磜、里高溪、后墘、周佳山、上墘、慈雲、官洋、新橋、上牛山、長新、下牛山、半圳、岑洋、新鄉、高溪18個村委會。
屏南縣長橋鎮位於屏南縣西南部,與古田縣接壤,南宋時期,村內架設一座長110米的木拱橋,時為全縣最長的橋,故村以橋取名為“長橋”。
全鎮土地總面積158.7平方公里,設18個行政村,32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19548人。
1958年設長橋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建鎮。1997年,面積158.8平方千米,人口1.9萬。
長橋鎮在福建省內位置
長橋因萬安橋得名
長橋鎮境內名勝古迹眾多。有長橋“內八景”之一的“萬安橋”;有始建於唐開元二十九年的“天寶寺”,該寺截止至2009年修建面積達4861平方米,為全縣規模最大的寺院,每逢佛誕等節日,附近各村及鄰縣的善男信女到寺中焚香拜佛,日達千人之多,香火極盛。僑胞回鄉探親,時有到寺中燒香或遊覽。此外還有宋寧宗敕封的“九天巡按江夫人”殿;始建於宋元 七年的岑洋“鷲峰寺”等古迹。
原名“龍江公濟橋”后改稱“彩虹橋”,現稱“萬安橋”。據《玉田至略》記載該橋始建於宋朝。距今已有917歷史。清康熙47年遭火焚,乾隆7年(1742年)重建,后歷代都有修葺。1990年10月9日批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3月批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作為“閩東北廊橋”之一公布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安橋為五墩六孔木拱廊屋橋。橋長98.2米、寬4.7米,舟形墩,不等跨,最短拱跨為10.6米,最長拱跨為15.2米。橋屋38開間、用柱156根,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兩側設木凳。正中橋墩上有一嵌入橋墩的石碑,碑文云:弟子江積舍錢一拾三貫谷三十二石,結石墩一造,為考妣二親承此良因,又為合家男女及自身乞保平安。元佑五年庚午九月謹題。橋東端有10級石階,橋西端有36級石階,橋屋內檐下有13幅楹聯。橋西北建有重檐橋亭。穿斗式梁架飛檐走梭,頂蓋雙披青瓦,工藝堪稱巧奪天工,氣勢雄偉,古樸端莊,不愧為中國古木拱廊橋之最,對研究古橋樑建築具有重大價值。
九天巡按江夫人殿,又叫江夫人宮,俗稱夫人殿,坐落在福建省屏南縣長橋村石龍崗上。宋時建的,現在瞻仰的是1991年重修建的。江夫人即江姑,長橋官洋人,宋朝司馬榮祿大夫江樞胞妹。另明崇禎版《古田志略》載:宋時官洋村山中有猛虎傷人,江姑捨身飼虎而伏虎,於是四鄰未有虎警。宋寧宗時(1195年——1224年)江姑顯靈助史平定叛亂,被敕封為九天巡按江氏夫人,村人建宮祀之。當時香火與臨水宮相匹。後人稱江姑媽為“虎婆奶”或“江姑媽”。當地有俗話說:上了石龍崗,凡夫成金剛。詢問當地群眾為什麼這麼說,他們說石龍崗一帶集三險於一體,一是山高路陡,二是水擊壁峭,三是林深害蟲多。有膽識、有身體,才能上石龍崗。到了石龍崗,站在青石上,耳邊松濤如虎吟,目下村落似瓦礫。坐看雲起,足下生風,英雄氣魄油然而起,此時不現是凡夫,而是金剛。
可是現在上石龍崗的路,並不險峻,為了截流蓄水,修建電站,一條盤山的公路,穿雲而上,給人感覺是一彎一情趣,沿途的古松挺拔於天然的闊葉樹間,那閱盡人間春色傲氣,隨風四處傳送。走完了盤山路一條攔河壩截流橫跨兩山之間,從壩頂走過就到了對山的半腰。高峽平湖,湖光碧波,清山托湖。便覺江姑媽不僅可伏虎,大概也能降龍。在綠樹婆娑中見到飛檐翹角,樓閣棲山,這就是江姑媽殿。樓閣依岩而建,恃岩挺拔,佔地面積面積上百平方米,兩層結構,重檐歇山,一邊以岩為壁,一邊壁鄰山谷。一樓為齋堂、道士宿舍,二樓便是江姑媽的寶座。江姑媽威風凜凜,騎虎端坐其中,眾神兵、神將陣列兩邊。殿內兩壁便是江姑媽羽化成仙歷程的壁畫。拜過江姑媽,便登上當年那頭虎精吞噬江姑媽的大青石,我們看到了虎精的腳印,看到了為江姑媽深藏三個指頭的石縫。這一個個自然的見證,增添了歷史質感性。
位於福建省屏南縣長橋村東南約1公里的屏琴山(又名龍江岡)上,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建。后曾三次遭火災,又重修。民國6年(1917年)起辦過私塾和小學。1979年落實黨的宗教政策,釋道真進寺為住持,香火又盛,又發動附近信眾組織董事會,主持募資重修。
先後修復大雄寶殿等11座,其中山門門庭為港胞黃立華獨資興建,全寺修建面積4861平方米,初具叢林格局。每逢佛誕等節日,附近各村及古田和建甌等地善男信女到寺焚香拜佛,日達千人之多。僑胞回鄉探親,也時有到寺中燒香或遊覽,常有文人到寺賦詩志游。1987年,經寧德地區批准為開放寺院。1990年,該寺有水田10餘畝、竹林40餘畝、油茶50餘畝、茶園30餘畝、油柰20餘畝、松杉80餘畝。常住僧尼和居士人數為縣內各寺之首,並組織有執事委員會。
近年來在重建時出土了宋代水槽、石刻、宋瓷、宋幣、玉器等文物,天寶寺院建築規範、布局合理,殿宇雄偉壯觀。寺院坐南朝北,形似五龍落井,大雄寶殿與筆架山遙遙相對,三面環山,蒼松翠竹風景秀麗,文人墨客多在此吟誦。有詩云:“深山古寺絕紅塵,水繞山環四序新,幾度風煙微雨後,松濤竹韻自精神。”殿宇建築布局合理,雄偉壯觀,佛像塑造藝術精湛,居屏南諸寺之首。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未期以後,長橋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長橋鎮成為全縣較富庶的鄉鎮之一,2000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2.03億元,其中企業總產值1.3億元,農業總產值7336萬元,1996年還被列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鎮區面積截止至2009年,已達到22.1公傾;基礎設施日臻完善,18個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郵電通訊設施完善,公路沿線11個村已實現移動通訊信號覆蓋,在該鎮使用手機可撥打任何一個地方的用戶。18個村已全部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隨時可與國內外進行通訊聯繫;文化基礎設施也在逐步完善,擁有一座建築面積804平方米的文化站,內設有圖書室、閱覽室、棋藝室、乒乓球廳、籃球場等設施,館藏圖書達5000多冊,是群眾文化娛樂的中心場所;同時,公路沿線的11個村還開通了有線電視;醫療衛生設施較完善,鎮衛生院1998年新建了一座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綜合門診樓,有X光機、B超、心電圖儀等,還添置了一套較先進的化驗設備;教育基礎設施配套,鎮內建有一個中學,15個6年制完全小學,學生可實現就近就讀。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
整個風景區成月牙形,共分為白水洋、宜洋、太堡樓、仙峰頂、鴛鴦湖五大景區,有一塔二泉兩寺三湖四島五澗六嶺九橋十溪十三灘十八潭二十一洞二十二峰四十一石五十二岩百瀑,
徠又名黃宅橋、泮地橋,位於屏南縣黛溪鎮泮地村至康里村的古道中。橋為東南—西北走向,清康熙年間由僧熙春、鄭茂老倡建,民國三十年(1941年)重建,1998年6月重修。橋長32.2米,寬4.5米,單孔跨度23.5米,橋面至水面高度12米。橋堍塊石砌築,橋面以杉木為梁,上鋪厚木板。橋屋為11開間48柱,九檁穿斗式構架,雙坡頂。橋中設神龕,祀觀音。重建時木匠為陳昌排、張鶴昶;石匠為鄭邦意;擇日為鄭瑞氣。1998年重修時緣首為鄭家蜂、鄭保雄、鄭家煌、鄭昌招。橋兩岸地勢陡峭,河中急流險灘,把橋襯托得更加雄偉。
長橋鎮[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下轄鎮]
矮小的蘆葦,春夏皮綠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獨特的風景,五月開滿杜鵑花,日出登山,抬頭觀看天空,有祥雲出瑞,喜從天降,是神話般的美景;旅遊登高最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