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風級驅逐艦

神風級驅逐艦

神風級驅逐艦是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早期遠洋驅逐艦。

“神風”級一等驅逐艦是“峰風”級的改良型,它增加了艦的寬度,並首次擁有一個鋼結構的艦橋,因此穩定性大為改善。該級艦原先僅以奇數號碼命名,1928年起給以後來的艦名。

此級驅逐艦大部分在二戰中被擊沉。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根據八八艦隊計劃,日本海軍建造了第二種一等驅逐艦神風級,該級驅逐艦比吹雪級早,前身是峰風級驅逐艦。

建造列表

本級艦共九艘,分別是神風,朝風,春風,松風,旗風,追風,疾風,朝凪,夕凪。這9艘神風級驅逐艦均是大正時期後期(1920年-1926年)建造,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艦齡均已超過二十年。除了疾風號在太平洋戰爭中第一個沉沒,其餘均殘存至戰爭末期,戰爭結束時尚殘存2艘。

時間表

神風
原名1號
1921年12月15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1922年9月25日下水,1922年12月28日竣工。
1945年8月在新加坡投降,1947年解體。
朝風
原名3號
1922年2月16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1922年12月8日下水, 1923年6月16日竣工。
1944年8月23日在菲律賓呂宋島林加延灣東南被美潛艇“坐頭鯨”號(USS Haddo SS-255)擊沉。
春風
原名5號
1922年5月16日在舞鶴工作部動工,1922年12月18日 下水,1923年5月31日竣工
1945年8月在佐世保投降,不久解體。
松風
原名7號
1922年12月2日在舞鶴工作部動工,1923年10月30日下水,1924年4月5日竣工。
1944年6月9日,從橫須賀護航船隊前往塞班島途中,在小笠原群島父島海面,被美軍潛艇“劍魚”號(USS Swordfish SS-193)擊沉,1944年8月10日除籍。
旗風
原名9號
1923年7月3日在舞鶴工作部動工,1924年3月15日下水,1924年8月30日竣工。
1945年1月15日在中國台灣高雄港被美航母特混編隊艦載機炸沉。
追風
原名11號
1923年3月16日在浦賀船渠動工,1924年11月27日下水, 1925年10月30日竣工。
1944年2月18日在特魯克被美航母艦載機炸沉在特魯克環礁海域。
疾風
原名13號
1922年11月11日在石川島造船廠動工,1925年3月23日下水,同年12月21日竣工。
1941年12月11日在威克島被岸炮擊沉,是太平洋戰爭中沉沒的第一艘日艦。
朝凪
原名15號
1923年3月5日,朝凪號在藤永田造船廠動工,1924年4月21日下水,1924年12月29日竣工。
1944年5月22日從橫須賀到塞班島護航途中,在父島(屬於小笠原群島)西北被美軍潛艇“鰲綠鱈”號(USS Pollack SS-180)擊中,後半部斷裂沉沒。
夕凪
原名17號
1923年9月17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動工,1924年4月23日下水,第一代除籍的次年即1925年4月24日竣工。
1944年8月25日在呂宋島東北被美潛艇“大魣魚”號(USS Picuda SS-382)擊沉。

技術特點


神風級驅逐艦改良了峰風級驅逐艦的缺點,即使增加重量也必須加強其復原性,所以增加了吃水,艦寬,艦橋側板也改良成了金屬固定式。
神風級驅逐艦的三號主炮皆從二號煙囪后移至三號魚雷發射管后,以改善射角。一號魚雷發射管位於艦首主炮與艦橋之間,二號和三號發射管則位於二號煙囪與艦尾建築間。
1941—42年,大部分“神風”級拆除一座主炮和一座魚雷發射管,防空兵器改為10座25毫米防空炮,艦尾的布雷與掃雷具被移除,改為4座深水炸彈投擲器。1944年25毫米防空炮增至13—20座並增設12.7毫米高射炮4座,由此,標準排水量增加到1300噸,最高航速減為35節。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1270噸
航速37.3節
主火力G型單管120毫米炮4座
副火力單管7.7毫米高射炮2座
魚雷發射管六年式雙聯533毫米魚雷發射管3具

服役事件


神風

神風號,攝於其1922年12月23日在長崎海域全速試航時,一等驅逐艦
神風號,攝於其1922年12月23日在長崎海域全速試航時,一等驅逐艦
1921年12月15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1922年9月25日下水,1922年12月28日竣工。此艦暫定候補艦名為清風。原名第1號驅逐艦,從竣工到1928年8月1日,神風命名為第一驅逐艦(1924年4月24日加號字),這一點與上代神風在建造時暫時命名為第一號驅逐艦不謀而合。1928年8月1日改名為神風。時為上代神風除籍后4個月,因此日本海軍自1905年以後到神風觸礁的1946年的41年間,這個名字僅僅消失4個月左右。
戰前,神風和波風等多年間以大湊為基地,擔任北方警戒艦,特別是在保護北部漁業方面留下功績。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其後約3年間在千島和北海道方面從事驅潛掃蕩,船隊護航,運輸任務,期間參加了1942年6月的阿留申攻擊作戰。
1945年戰爭末期,此艦轉戰南方,又從事鎮海,中國台灣,南方海域的運輸和船隊護航任務。當時被冠以美軍潛艇強敵之名,不斷參與戰事。
1945年5月16日,此艦和羽黑號前往安達曼群島運輸途中,在檳榔嶼海面和英國艦隊交戰,其救起了被擊沉的羽黑號的乘員,返回新加坡基地。又於6月8日,和足柄號從爪哇歸來的途中,足柄號被英國潛艇魚雷擊沉,又是此艦救起乘員返回新加坡基地。
1945年8月在新加坡投降,戰爭結束時此艦輕微受損,維修后的11月27日,以第一艘撤退艦從新加坡返回日本本土。12月8日,駛入浦賀港,從事複員人員運輸任務,1946年6月7日,於救援前三天在御前崎附近觸礁的原海防艦國后號時,自己也在其附近觸礁而嚴重損毀,不得不放棄救援任務。1947年10月31日完成解體工作。
神風號經歷了戰前,戰時,戰後,表現活躍,可以說是和雪風號一樣具有不同意義而擁有同樣殊榮的戰艦。

朝風

朝風號,竣工時稱為第三驅逐艦
朝風號,竣工時稱為第三驅逐艦
1922年2月16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1922年12月8日下水, 1923年6月16日竣工,原名第3號驅逐艦,此艦艦名當初定為輕風,1928年8月1日改名為朝風。
太平洋戰爭前,此艦與神風,春風,松風組成第一驅逐隊,從事北太平洋警戒任務,常駐在鄂霍次克,千島方面,擔任保護日本北太平洋漁業任務。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此艦和春風,松風,旗風號編成第五驅逐隊,隸屬於第三艦隊第五水雷戰隊,在菲律賓方面行動。接著,在爪哇攻擊作戰中擔任船隊的護航任務,,又參加了1942年3月1日的巴達維亞海戰,協同友軍擊沉了盟軍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此後還參加了緬甸作戰,尼科巴群島攻擊作戰,帝汶攻擊作戰。之後此艦主要擔任內地,菲律賓,婆羅洲,馬來半島方面的警戒及護航任務。
1944年8月23日在菲律賓呂宋島林加延灣東南被美潛艇“坐頭鯨”號(USS Haddo SS-255)擊沉。

春風

春風號,攝於1934年
春風號,攝於1934年
1922年5月16日在舞鶴工作部動工,1922年12月18日 下水,1923年5月31日竣工。當年4月1日,華盛頓條約簽訂,舞鶴海軍工廠變更為工作部,因此此艦是舞鶴工作部第一艘竣工的艦船。初期暫定候補名為真風,實際名稱為第5號驅逐艦。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春風號負責支援菲律賓的呂宋島登陸作戰,之後,擔任爪哇攻擊作戰中的船隊護航任務,在登陸戰之際擊沉兩艘荷蘭巡邏艇。1942年3月1日的巴達維亞海戰中,和友軍協同擊沉美軍重巡洋艦“休斯頓”號和“珀斯”號,但此艦也遭到美軍炮彈攻擊而受輕傷。
之後其活躍於各方面的護航,運輸作戰,1942年11月16日從事拉包爾,澳大利亞方面的運輸任務,返回泗水基地時,誤觸水雷,前半部斷裂,直至1943年8月才結束修理工作。此後,6次從事內地到帛琉群島之間的船隊護航任務,以及內地到中國台灣,菲律賓的船隊護航任務。
1944年末,此艦遭到美軍潛艇的魚雷攻擊,這次是艦尾斷裂,之後就以這種狀態停留在佐世保,1945年8月在佐世保投降,不久解體。其船體用作京都府竹野港的防波提。
其在太平洋戰爭護航任務中立下戰功,而且倖存到戰爭結束。

松風

松風,八八艦隊計劃驅逐艦
松風,八八艦隊計劃驅逐艦
1922年12月2日在舞鶴工作部動工,1923年10月30日下水,1924年4月5日竣工。竣工當時的艦名為第7號驅逐艦,1928年8月1日改名為松風。此艦計劃航速達到37.25節,但是在海上公試時,達到了39.2節的紀錄。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此艦編入第五水雷戰隊第五驅逐隊,從事爪哇攻擊戰的船隊護航任務,1942年參加巴達維亞海戰等,期間一直與朝風號攜手作戰,直到1943年2月25日第五驅逐隊解散。
之後,在所羅門方面從事護航,運輸任務,1943年7月13日在科隆班加拉島夜戰時,和皋月,水無月,夕風號共同擔任1200名陸軍士兵的運輸任務。1944年2月17日,特魯克島遭到美軍猛烈空襲,此艦遭到損傷,因而返回橫須賀修理。
1944年6月9日,從橫須賀護航船隊前往塞班島途中,在小笠原群島父島海面,被美軍潛艇“劍魚”號(USS Swordfish SS-193)擊沉,1944年8月10日除籍。

旗風

旗風,竣工時稱為第九驅逐艦
旗風,竣工時稱為第九驅逐艦
1923年7月3日在舞鶴工作部動工,1924年3月15日下水,1924年8月30日竣工。原名第9號驅逐艦。1928年8月1日與其他友艦一同改名,成為旗風號。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此艦與朝風,春風,松風號組成第五驅逐隊,隸屬於以名取號為旗艦的第五水雷戰隊,參加菲律賓,印尼方面的攻擊作戰。1942年3月1日在巴達維亞海戰中協同友軍擊沉美軍重巡洋艦休斯頓號,澳大利亞輕巡洋艦“珀斯”號。
已正式使用旗風一名的旗風號
已正式使用旗風一名的旗風號
1942年5月2日,此艦編入橫須賀警備隊,從南方護航運糧艦伊良湖號回國。之後,從事驅潛掃蕩任務。同年9月,護航航空母艦雲鷹號進出特魯克。此後直至被擊沉為止,主要從事海上護航任務,尤其是1944年,執行從橫須賀到父島的護航任務12次,出動至硫磺島4次。
1945年1月15日在中國台灣高雄港被美航母特混編隊艦載機炸沉。

追風

追風號,當時還稱為第十一驅逐艦,1928年才更名為追風
追風號,當時還稱為第十一驅逐艦,1928年才更名為追風
1923年3月16日在浦賀船渠動工,1924年11月27日下水, 1925年10月30日竣工。最初命名為第11號驅逐艦。改為追風號是竣工后3年的1928年8月1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追風號編入以夕張號為旗艦的第六水雷戰隊第二十九驅逐隊,從事威克島攻擊作戰。不過,12月11日的第一次攻擊作戰遇到美軍防禦部隊強烈抵抗而被迫返航。友艦疾風號被擊沉,此艦也被炮彈所擊傷,攻擊的均為美軍的岸防炮
接著,日本海軍在同月23日展開了第二次攻擊,最終成功登陸。之後,此艦又參加了1942年1月的拉包爾攻擊作戰和3月的薩摩亞攻擊作戰。
1942年5月,此艦編入莫茲比港攻擊部隊,參加了珊瑚海海戰。8月,參與炮擊瓜島任務,參加諾魯,大洋島攻擊作戰。9月以後,主要在內南洋,拉包爾方面從事船隊護航任務。
1944年2月17日,美軍航母特混編隊空襲特魯克島,協同作戰的潛艇部隊一艘潛艇“鰩魚”號(Skate,SS-305)發射魚雷,擊沉了輕巡洋艦阿賀野號,追風號救起其乘員523人,但1944年2月18日在特魯克被美航母艦載機炸沉在特魯克環礁海域。為本級艦中第二艘沉沒的。

疾風

疾風號,1925年11月在館山灣全速試航
疾風號,1925年11月在館山灣全速試航
1922年11月11日在石川島造船廠動工,1925年3月23日下水,同年12月21日竣工。從動工至竣工花了2年4個月的時間,主要是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拖延了工期。此艦是9艘同級艦中最後竣工的一艘。原名第13號驅逐艦。其動工之日,碰巧和之前的峰風級最後一艘波風號竣工之日為同一天。
1928年8月1日,第13號驅逐艦沿用疾風的艦名,編入由追風,朝風,夕風組成的第二十九驅逐隊,。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該隊隸屬以夕張為旗艦的第六水雷戰隊,第六水雷戰隊負責攻克威克島的任務,其和支援部隊的第十八戰隊天龍,龍田號一起率領2艘運輸艦於1941年12月11日拂曉展開攻。不過由於威克島美軍防禦部隊抵抗十分頑強,離 海岸最近的疾風遭到炮火集中攻擊而被轟沉,無生還者。是太平洋戰爭中沉沒的第一艘日艦。同時,該隊的如月號也中彈,在閃避時引爆了魚雷以及深水炸彈而被炸沉,也無生還者。

朝凪

朝凪號,攝於1924年12月29日交接之後
朝凪號,攝於1924年12月29日交接之後
1923年3月5日,朝凪號在藤永田造船廠動工,1924年4月21日下水,1924年12月29日竣工。在藤永田造船廠建造的以往都是以藤命名的蕨,蓼,芙蓉,刈萱等二等驅逐艦,朝凪號為第一艘建造的一等驅逐艦。
其原名第15號驅逐艦(神風級以後,一等驅逐艦使用奇數號碼,二等驅逐艦使用偶數號碼)。1928年6月20日,日本海軍決定驅逐艦的艦名重新使用專有名詞,自8月1日起實施。因此第十五號驅逐艦成為驅逐艦朝凪號。其並非是沿襲的舊艦名,而是首次採用的新名字。
其服役后,此艦與追風,疾風,夕凪號編成第二十九驅逐隊,成為水雷戰隊的其中一員,從事警戒任務。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第二十九驅逐隊隸屬第四艦隊第六水雷戰隊,活躍於內南洋方面的作戰。朝凪,夕凪號被派遣參與吉爾伯特群島的攻擊作戰,協助陸戰隊登錄塔拉瓦島並佔領該島。另一方面,主力部隊向威克島進攻,但在12月11日第一次作戰時,遭到美軍的猛烈攻擊而最終失敗。損失驅逐艦疾風,如月號,被迫返航。同月23日,增加部隊展開第二次威克島攻擊作戰,朝凪,夕凪也參加此次作戰,最終佔領該島。1942年上半年,此艦從事拉包爾,莫爾茲比港等攻擊作戰,3月10日,此艦在萊城附近和大約五十架美機交戰而受傷。5月參加珊瑚海海戰,7月26日在新幾內亞布納附近,迴避美機攻擊時觸礁而再度受損。之後,此艦從事特魯克島,拉包爾方面和日本本土和內南洋間的船隊護航任務。
1944年5月22日從橫須賀到塞班島護航途中,在父島(屬於小笠原群島)西北被美軍潛艇“鰲綠鱈”號(USS Pollack SS-180)擊中,後半部斷裂沉沒。
此艦在戰爭中既不是主力,也沒有參加轟轟烈烈的大海戰,但也長期生存並擔任了大量護航任務。

夕凪

夕凪號,攝於1936年9月5日在南洋群島方面行動時
夕凪號,攝於1936年9月5日在南洋群島方面行動時
1923年9月17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動工,1924年4月23日下水,第一代除籍的次年即1925年4月24日竣工。最初命名為第17號驅逐艦,直至1928年8月1日才使用夕凪之名。此艦是朝凪的姊妹艦。
此艦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的戰歷和朝凪號相同,都是1942年3月10日在萊城附近和美機交戰而受傷。1942年後半年,此艦主要擔任拉包爾,所羅門方面任務,並加入新成立的的由三川軍一中將為司令的第八艦隊麾下,第一次所羅門海戰,只有夕凪號一艘驅逐艦參加。1942年8月8日,以第八艦隊旗艦“鳥海”號為先鋒,加上重巡洋艦青葉,古鷹,加古,衣笠,輕巡洋艦天龍,夕張,驅逐艦夕凪號共8艘艦艇,長途奔襲一千公里,對停泊在瓜島的美軍艦隊發動夜間襲擊,擊沉美軍4艘重巡洋艦,擊傷1艘。這場海戰拉開了接連兩年的所羅門消耗戰的序幕。當時,此艦一到達瓜島即和主力部隊分開,受命擔任西北方向警戒任務負責對付美軍驅逐艦。
之後,到1943年3月為止均在內南洋方面從事護衛任務。6月以後,再度出任所羅門海域船隊護航任務。7月13日在科隆班加拉島夜戰以及11月2日的布干維爾海戰中,均擔任運輸任務。
自1944年6月起,此艦從事日本本土至菲律賓之間的船隊護航任務,同年8月25日,在高雄往菲律賓護航船隊途中,在呂宋島東北被美潛艇“大魣魚”號(USS Picuda SS-382)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