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亭,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木末”,謂亭秀出林木也。此亭始建於明代,復建於公元2000年。武中奇書寫的“木末風高”、趙緒成書寫的“金陵勝景”貼金匾額高懸亭中,書法大家蒼勁雋永的筆墨配合著迴廊楹柱上古詩畫以及底台上線條流暢的古石刻,記錄著木末亭當年盛級一時的榮華。
清“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位於雨花台東崗之巔,始建於明代。
“木末”二字,最早見於
屈原的《
九歌。
湘君》,意為高於樹梢之上。以此名亭,謂亭秀出林木也;在
雨花台建木末亭,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因為在木末亭畔,有泰伯祠、有
南宋楊邦?V
剖心處,有明代大學士
方孝孺墓,有海瑞祠、曹公祠遺址等,“木末風高”有稱讚歷代志士仁人高風亮節之意。
武中奇書寫的“木末風高”、趙緒成書寫的“金陵勝景”貼金匾額高懸亭中。
劉浚川、
季伏昆書寫的“木末亭”以及言公達、
張傑、王福成等揮就的楹聯妝扮著古樸的亭台廊柱。
台上的隔斷木壁西邊刻制凌文銓手書六首吟詠木末亭的古詩,東廂縷刻六幅
古梅。兩側鑲有古石刻。底台十二塊石刻線刻
清朝“金陵勝景”及“木末亭記”,該亭在復建時設計師還巧妙將日寇侵佔南京時在木末亭原址上修建的鋼筋混凝土碉堡包含在內,不僅保留了日寇侵佔南京的
罪證,而且還成為現在木末亭的倉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