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鞘綱
海鞘綱
名稱海鞘綱(Ascidiacea),海鞘為海鞘綱生物的統稱。
海鞘綱
俗名在山東省沿海一帶俗稱海奶子,因其受驚擾或刺激時體壁可驟然收縮,體內積貯的水分別從出入水孔中似乳汁般噴射而出。
在分類上海鞘屬脊索動物門原索動物中尾索亞門海鞘綱
海鞘
海鞘綱
單海鞘類營固著生活,不形成群體,體形較大,從一至二十公分均有,一般呈不規則橢圓形,一端固著,另一端有兩個突起處為出入水孔所在,出水孔較入水孔低。
復海鞘類由無性生殖的出芽法形成群體,它們的個體一般較小,各個體之間以柄互相連接,並有共同的被囊。它們通常長的很薄,形成如被單狀披覆在岩石上或其它動物上。復海鞘以各自的入水孔進水,有共同的出水孔。
大型的海鞘多產於寒帶海域,而暖海海域的海鞘體型較小。大多數的海鞘生活在深度四百公尺以內的海底,它們在海底可附著於任何適當的物體表面,就如有些船隻底部因受海鞘大量附著,使得航行速度變慢,浪費了許多燃料。
海鞘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海鞘有柄海鞘、玻璃海鞘、擬菊海鞘等。柄海鞘除了莖柄外,體表還生有許多不規則的瘤狀隆起;玻璃海鞘的被囊是透明的。體內的五臟六腑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擬菊海鞘以無性出芽生殖方式形成群體,彷彿橙黃色的花朵。
分佈區域: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大海洋中,從潮汐到千米以下的深海都有它的足跡。
海鞘形狀有的象茄子,有的似花朵,外形很象茶壺。若用手指觸動海鞘,它就會從出水管孔射出一股強有力的水流,然後由原來的挺立狀態而綿軟倒伏,所以它是動物。剛出生的海鞘很象小蝌蚪,有眼睛有腦泡,尾部很發達,中央有一條脊索,脊索背面有一條直達身體前端的神經管,咽部有成對的鰓裂,而且小海鞘還能在海里自由地游泳。然而,幾小時后,它的身體前端就漸漸長出突起並吸附在其他物體上。隨後,尾部逐漸萎縮以至消失。神經管也退化,只留下一個神經節。咽鰓裂卻急劇增加。體外同時產生被囊。海鞘有著脊索動物中獨一無二的血液循環系統:它為開管式循環,為脊索動物中所罕見;更奇妙的是,它們的血流方向會每隔幾分鐘顛倒一次,絕對是獨一無二。
生存現狀:一般人對海鞘很陌生,可能因它們都生活於海底,不但個體小且外型簡單又無多大變化,所以較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可別小看它們!海鞘可是最進化的無脊椎動物之一,但低於文昌魚(頭索動物亞門)。
上文所提的海鞘大多有兩個水孔;「進出水孔」。進水孔向內通到一個大的咽喉部,學名圍鰓腔,咽喉中有許多如籃網般的構造,稱為鰓孔,借著吸水時將夾帶在水中的食物顆粒濾入咽喉中;而食物顆粒被濾取后的水,則經由出水孔排出體外,海鞘攝食的對象以有機物的碎屑及浮游生物為主。由入水孔進入寬廣的咽部,咽部前端進口處有柔軟的觸手環。咽腔又名鰓室。咽寬大,呈囊狀,壁上貫穿許多鰓裂,與鰓腔相通。鰓裂上有許多纖毛,由於纖毛的作用,水從鰓室經鰓裂流出圍鰓腔以進行呼吸,咽和外套膜相連處一側為腹面,咽腔內腹面的正中線有1條縱行的溝,稱為內柱。內柱的上皮細胞有纖毛,也能分泌粘液,把食物送到食道口。內柱前端為圍咽纖毛帶。內柱相對的背中線也有1溝,稱為背舌。漏斗形的食道位於內柱的後端,下連囊狀胃,胃以下為腸。腸略盤曲。肛門開於圍鰓腔內。胃壁上有消化腺。在消化管的腹側,胃的附近有1小腔,稱圍心腔,其中有簡單的心臟。肌纖維收縮引起圍心腔收縮,間接使心臟收縮,而產生血流,血流在組織間的血竇中流動。循環的方向是沿咽的腹面流向前方,通過鰓裂,成為背血竇,由此再回歸心臟。血液無色。在成體的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間的外套中,有1個小形的神經節,亦稱腦。在幼蟲期,尾部脊索的背面有延長形的管狀神經索。神經節的腹面有一腺質體,稱為神經下腺,作用不明。腸的彎曲部附近有一囊狀塊,並無特殊的輸出管,在內面常發現尿酸等。
海鞘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精子與卵子直接排入水中或在圍鰓腔內受精。自卵受精后,通常在幾小時或幾天後發育成可以自由遊動的幼體,此時它們的尾部已具有脊索構造,其外型如蝌蚪般,因而又稱為「蝌蚪體」。經過一段時間后,它們會選擇適當的環境降落與附著,以進行變態,發育為成體。但也有種類不需經過蝌蚪期,而直接發育為成體。海鞘經過變態之後,脊索退化消失。作為脊索動物門中最低等的尾索動物的代表,海鞘與假想的脊索動物的祖先——被囊動物有很多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