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節
神經細胞集合而成的結節狀構造
神經細胞集合而成的結節狀構造。神經節分為三種,即鏈節、側節和終節。鏈節分列脊柱兩旁,各節之間以神經束相連組成交感神經鏈;側節列於脊柱之前及主動脈周圍,如腹腔神經節、腸系膜神經節等;終節位於其所支配的器官附近或在器官壁之中。神經節表面有結締組織包被徠,可分為節前纖維和節后纖維。節前纖維繫低級中樞神經細胞的軸突借腦脊髓神經脫出中樞神經系而止於神經節。節后纖維繫神經節發生的細胞軸突止於內臟器官。
神經節
神經節可分為腦脊神經節(cerebrospinal ganglion)和植物神經節(vegetative ganglion)兩大類。腦脊神經節位於脊神經后根和某些腦神經幹上,植物神經節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節。交感神經節位於脊柱兩旁及前方,副交感神經節則位於器官附近或器官內。神經節一般為卵圓形,與周圍神經相連,外包結締組織被膜。節內的神經細胞稱節細胞,細胞的胞體被一層扁平的衛星細胞包裹,衛星細胞外面還有一層基膜。除節細胞外,節內還有大量神經纖維以及少量結締組織和血管。
另外,傳入神經(擁有兩根軸突,一根連接感受器的神經末梢,另一根做傳入軸突)的胞體也被叫做神經節。
在神經學中,神經節主要是由核周體和附隨連結的樹突組合而成。神經節經常與其他神經節相互連接以形成一個複雜的神經節系統,被稱為神經叢。神經節提供了身體內不同神經體系之間的依靠點和中介連結,例如周圍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
脊椎動物包含兩種主要的神經節:背根神經節(又稱為脊神經節、感覺性神經節)包含了感覺神經元細胞體;自律神經節(又稱為植物性神經節)包含了自律神經細胞體。
腦脊神經節屬感覺神經節。節細胞是假單極神經元,胞體圓或卵圓形,大小不等,大者直徑達100μm以上,小者僅15μm。細胞核圓形位於胞體中央,核仁明顯。胞質內的尼氏體細小分散。從胞體發出一個突起,在胞體附近盤曲,然後呈“T”形分支,一支走向中樞(中樞突),另一支(周圍突)經腦脊神經分佈到外周組織,其末梢形成感受器。衛星細胞包裹著節細胞胞體及其盤曲的突起,在“T”形分支處與施萬細胞鞘相連續。節細胞的胞體大多集中在神經節的周緣,並被神經纖維束分隔成群。腦脊神經節內的神經纖維大部分是有髓神經纖維。
植物神經節中的節細胞是植物神經系統的節后神經元,屬多極的運動神經元,胞體一般較感覺神經節的細胞小,散在分佈。細胞核常偏位於細胞的一側,部分細胞有雙極,胞質內尼氏體呈顆粒狀,均勻分佈。衛星細胞數量較少,不完全地包裹節細胞胞體。節內的神經纖維多為髓神經纖維,較分散,其中有節前纖維和節后纖維。節前纖維與節細胞的樹突和胞體建立突觸,節后纖維離開神經節,其末梢分佈到內臟及心血管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上皮細胞,即內臟運動神經末梢。
交感神經節的節細胞有兩種。一種是體積略大的主節細胞(principal ganglion cell),佔大多數。大部分主節細胞屬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少數為膽鹼能神經元。另一種節細胞數量少,體積也小,常聚集成小群,熒光組織化學染色標本,這些細胞顯示強熒光,故稱小強熒光細胞(small intensely fluorescene cell,SIF細胞)。SIF細胞釋放神經遞質多巴胺,它可能是一種中間神經元,其軸突終末與主節細胞建立突觸。
徠副交感神經節的節細胞一般屬膽鹼能神經元。後期研究認為,植物神經節除含腎上腺素能和膽鹼能神經元外,還存在釋放肽類神經遞質的肽能神經元。
SG屬於全身交感神經系統的一部分,80%情況下由頸下神經節和胸1神經節融合而成,其外形是一個較大的橢圓形結構(2.5cm×1cm×0.5cm),與脊髓長軸平行;它通常位於C7~T1水平骨性結構前方0.5cm,軟組織和頸長肌將其和骨性結構分開。其前方是鎖骨下動脈和椎動脈,後方是C7橫突基底部、第1肋骨頸和椎前筋膜,內后側為頸長肌,外側是斜角肌群,前下方是胸膜頂和肺尖;其它毗鄰的重要結構有氣管、食管、甲狀腺和甲狀腺下動脈,喉返神經、膈神經和臂叢神經等。但亦存在解剖變異的問題,如7~10%的人群中椎動脈位於C6橫突孔之外走行,約50~70%人群中食管位於氣管後方偏左位置,尚有部分人群存在食管憩室等情況,誤穿均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