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弓為主動脈上部是弓形彎曲的部分。在第4胸椎下緣移行為降主動脈。從弓的凸側發出3條較大的動脈,由右向左依次分為無名動脈、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主動脈弓的前方為胸骨柄,其右後方有氣管、食管等。主動脈弓內有壓力感受器。具有調節血壓的作用。主動脈弓下方有2~3個粟粒狀小體,稱主動脈球,為化學感受器。
1、主動脈弓:
主動脈弓
主動脈弓是
升主動脈的延續,位於胸骨柄後方的上縱隔內。從右側第2胸肋關節高度,呈弓形轉向左後方,達第4胸椎左側下緣處,再轉向下移行為降主動脈。主動脈弓全長約5~6厘米,其下壁與肺動脈分叉部之間有動脈韌帶相連(為動脈導管閉鎖后的遺跡),並與左支氣管相鄰。在主動脈弓的下方和壁內,分別有化學感受器和壓力感覺器。含有豐富的來自
迷走神經的感覺神經末梢。它們能分別感受血液成分和壓力改變的刺激,具有反射性的調節呼吸和血壓的作用。
在主動脈弓的凸側(上壁),從右至左分別向上發出頭臂干(無名動脈)、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三大分支。它們是向頭頸和上肢供血的動脈主幹。
2、主動脈:
主動脈是體循環動脈的主幹,故稱主動脈,也是全身最大的動脈。自左心室發出,經肺動脈的右側向右前上方行,至右側第2胸肋關節高度,呈弓形轉向左後方,達第4胸椎體下緣的左側,再轉向下行,沿脊柱的前面下降至第12胸椎體高度,穿膈的主動脈裂孔進入腹腔,繼續在脊柱前面下降至第4腰椎體下緣高度分為左、右髂總動脈和一條細小的骶中動脈。根據主動脈的走行和位置,可將其分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升部)、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主動脈降部)三段。其中降主動脈又以膈的主動脈裂孔為界,分為
胸主動脈(主動脈胸部)和
腹主動脈(主動脈腹部)。
主動脈弓
主動脈弓為升主動脈的延續。從相當於右側第2胸肋關節,呈弓形彎向左後方,跨過氣管前面,達第4胸椎體下緣左側改名為降主動脈。由於其在胸骨角平面凸緣向上、向左,形成弓狀,故名。主動脈弓的上緣一般相當於胸骨柄的中分。高位的主動脈弓可以達胸骨柄上緣或超過胸骨柄的上緣。主動脈弓的毗鄰複雜,在其左前方與左縱隔胸膜之間有左膈神經、左心包膈血管、左迷走神經和左交感神經的心支、左迷走神經主幹、左肋間上靜脈、左頭臂靜脈橫過主動脈弓前面的上方;左後方有氣管、食管、胸導管、左喉返神經、心深叢等;下方有氣管杈和左主支氣管、肺動脈干及其分支、左喉返神經、動脈韌帶、心淺叢等。主動脈弓凸緣從右前向左後方,發出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3大分支。由於主動脈弓與氣管、左主支氣管關係密切,所以主動脈弓瘤容易產生呼吸系統癥狀。如瘤再向後壓迫食管,則產生吞咽困難,如波及左喉返神經,可以影響發音。前後位的X線像可見動脈弓的末段陰影,稱主動脈弓結;左前斜位和側位像,可見主動脈弓的全貌;主動脈弓下方的透明區,稱主動脈窗,窗內有肺動脈乾和左肺動脈。主動脈弓在發育過程中,則可出現諸多變異,常見的有右主動脈弓、雙主動脈弓,以及主動脈弓分支的變異。主動脈弓壁內有壓力感受器,分佈有特殊的感覺神經末梢,具有調節血壓的作用。主動脈弓下方有2~3粟粒狀小體,稱主動脈體,或稱主動脈小球(glomeraaorta),屬化學感受器。
主動脈弓離斷:
概述:
主動脈弓的某部位缺如或閉鎖,而引起升、降主動脈間血流中斷的一種先天性血管畸形。其發病率不到1%。根據解剖特點分為主動脈弓離斷或缺如,主動脈弓閉鎖兩種類型。臨床主要表現:生后早期出現心力衰竭、發育障礙、差異性紫紺、四肢血壓及搏動不等、肺動脈高壓癥狀等。心電圖、X線、超聲心動圖、心導管及動脈造影等有助於診斷。本病早期自然死亡率甚高,故主張儘早外科手術治療。但手術死亡率依然很高(30%~60%)。而合併複雜畸形是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類型:
本病指由於胚胎髮育異常致主動脈弓局部中斷,形成條索狀盲管。根據主動脈弓中斷部位分為三型:A型:離斷位於左鎖骨下動脈遠端;B型:離斷位於左鎖骨下動脈和左頸總動脈之間;C型:離斷位於無名動脈與左頸總動脈之間。幾乎所有患者均合併
動脈導管未閉和
室間隔缺損。臨床癥狀與導管前型主動脈縮窄相似,但更嚴重。心臟聽診可無雜音或在胸骨左緣3、4肋間有室缺產生的
收縮期雜音。特徵性表現為上下肢血壓階差引起的一系列表現。X線檢查、心電圖均與
主動脈縮窄相似,二維超聲心動圖和逆行主動脈造影可證實診斷。手術治療方法,手術年齡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