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
混合神經
迷走神經為混合神經,其運動纖維起自疑核,與舌咽神經并行,穿出腦幹后經頸靜脈孔出顱腔,供應除軟齶肌和莖咽肌以外的所有咽、喉、軟齶的肌肉。感覺神經元在頸靜脈孔附近的頸神經節和結神經節。頸神經節的周圍支傳導一部分外耳道、鼓膜和耳廓的一般感覺;中樞支入三叉神經的腦幹脊髓核。結神經節的周圍支傳導咽、喉、氣管、食管及各內髒的感覺,和咽、軟齶、硬齶,會厭等部分的味覺;中樞支入弧束核。副交感神經起自第四腦室底部的迷走神經背核,佈於內臟器官。
含有軀體運動、內臟運動、內臟感覺、軀體感覺四種纖維。
1.軀體運動纖維:支配咽喉的骨骼肌,可隨意運動。
2.內臟運動副交感纖維:為迷走神經的主要成分,分佈於胸腔內臟器(如氣管、支氣管、肺、心臟等)和腹腔內臟器(如肝、胰、脾、腎、腎上腺以及胃至橫結腸間的消化管等),調節這些器官的活動。
3.內臟感覺纖維:傳導胸、腹腔內髒的感覺衝動。
4.軀體感覺纖維:傳導耳廓、外耳道及胸膜的一般感覺。迷走神經主幹損傷時表現為心率加快、噁心、嘔吐、呼吸深慢等,由於咽喉肌癱瘓,可出現聲音嘶啞、語言困難、吞咽障礙等。
迷走神經在頸、胸、腹均發出多個分支,支配頸部、胸腔內器官及腹腔內大部分臟器,通過傳導器官和臟器的感覺衝動及控制心肌、平滑肌和腺體活動來調節循環、呼吸、消化三個系統。
(一)循環系統:
支配心臟的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行走於迷走神經干中,這些節前神經元的胞體位於延髓的迷走神經背核和疑核。節后纖維支配竇房結、房室交界、心房肌、房室束及其分支,其中右側迷走神經主要支配竇房結,左側迷走神經主要支配房室交界區,迷走神經也支配心室肌,但其纖維末梢的數量遠較心房肌中少。心迷走神經節后纖維末梢釋放的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Ach)作用於心肌細胞膜上的M型膽鹼能受體后可引起心率減慢(即負性頻率作用)、房室結傳導減慢(即負性傳導作用)、心房肌收縮力減弱(即負性肌力作用),對心室肌也具有直接抑制作用,但心房肌對Ach的反應較心室更加敏感。此外,迷走神經纖維末梢釋放的Ach與血管平滑肌的M型膽鹼能受體結合,導致一氧化氮釋放,引起血管舒張。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的傳入神經纖維行走於迷走神經干內,進入延髓到達NTS,當動脈血壓升高時壓力感受器傳入衝動增多,通過相關的心血管中樞整合作用,使心迷走緊張、心交感和交感縮血管緊張降低,其效應為心率減慢、心輸出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動脈血壓下降,動脈血壓升高時反之,從而對動脈血壓進行快速調節。主動脈體內化學感受器的感覺信號也經迷走神經傳入NTS,在低氧、窒息、失血、動脈血壓過低和酸中毒時使心血管活動發生改變。
(二)呼吸系統:
迷走神經支氣管支與交感神經共同構成肺叢,發出細支支配支氣管、肺。迷走神經末梢釋放Ach與氣道表面的上皮和分泌細胞M型膽鹼能受體結合,引起纖毛擺動頻率增加和氣道黏液分泌增加,與支氣管平滑肌的M型膽鹼能受體結合,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支氣管收縮、氣道張力增加。在肺部,迷走神經參與肺擴張反射,當肺擴張時牽拉呼吸道,使呼吸道擴張,刺激牽張感受器,沿迷走神經傳入衝動進入延髓,加速吸氣過程轉換為呼氣過程,使呼吸頻率增加。此外,主動脈體內化學感受器在動脈血氧分壓降低、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或氫離子濃度升高時受到刺激,感覺信號經迷走神經傳入NTS,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三)消化系統:
在頸胸部,迷走神經的喉上神經分支主要支配環甲肌,緊張聲帶,並傳導分佈區的一般內臟感覺衝動。迷走神經的喉返神經分支運動纖維支配除環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感覺纖維分佈於聲門裂以下的喉黏膜。迷走神經咽支支配咽縮肌和軟齶肌的活動及咽黏膜感覺。因此,當一側迷走神經損傷時,可因患側喉肌全部癱瘓、咽喉黏膜感覺傳導障礙而出現患側咽反射和患側喉受刺激時咳嗽反射消失,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語言障礙、吞咽障礙或嗆咳等。雙側迷走神經損傷時,出現吞咽障礙、呼吸深慢,呼吸嚴重困難或窒息。在腹部,迷走神經節前纖維進入胃腸組織后,主要與肌間神經叢和黏膜下神經叢的神經元形成突觸,節后纖維支配腺細胞、上皮細胞、血管和消化道平滑肌細胞。迷走神經節后纖維末梢釋放的Ach通過激活M型膽鹼能受體,使消化道收縮、腺體分泌增多,而消化道括約肌卻鬆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