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禪寺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南禪寺
南禪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的陽白溝小銀河的北岸,距東冶鎮35公里。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佔地面積3078平方米。
寺內主要建設有山門(觀音殿)。東西配殿(菩薩殿和龍王殿)和大殿。組成一個四全院式的建設。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稱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
南禪寺
大佛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唐代,進深三間,面闊也是三間。殿內沒有柱子,梁架製作極為簡練,這一點是我國中唐大型木構建築的顯著特色。殿內的塑像都是唐代原作,17尊塑像分佈在佛壇上,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兩邊是文殊、普賢二位菩薩,看情形似在講經說法。這些塑像,個個神態自然,其風格與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佛壇四周有70多座磚雕,上刻著精美的花紋、花邊和蓮瓣,是唐代磚面浮雕藝術傑作。
南禪寺內除主體建築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餘配殿均為明清重建。
南禪寺
南禪寺
這樣一座唐代建築為何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答案應從三方面去找。從地勢和氣候上說,這裡高而背風,較為乾燥,有利於木構建築物的完好保存;從所處地理位置上講,南禪寺遠離寺廟最集中的台懷鬧區,藏於偏僻山鄉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夠躲過唐代以後歷次大規模滅法和刀兵之劫;最後還要歸功於當地人民群眾的精心保護,免去了可能發生的其他人為破壞。正是這幾方面的原因,從而使南禪寺這座千年古剎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國家對古剎極為珍視,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撥專款進行維修,進而使南禪寺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南禪寺內還有三隻石獅和一座石塔,也都是唐代遺物。石獅一隻高七十八厘米,另兩隻高四十五厘米。兩塊角石各方三十三厘米,一塊上雕一隻卧獅,另一塊上為二獅相對之狀,均極生動。石塔底方而十六厘米,高五十一厘米,共分五層,總高五十一厘米,第一層四周刻滿佛教故事,四角各有一座小塔。第二層每面正中雕刻佛像一尊,兩側各分上下兩層,每層雕刻佛像二尊。三至五層,每層各面均雕刻佛像三尊。
1949年後,南禪寺倍加受到人們的重視和保護。50年代初期,文物考古工作者對南禪寺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調查。1974年至1976年,政府撥款二十多萬元,對南禪寺進行維修。此外,還增添了保護設施,修建了接待室,種植了花草,使古老的寺廟煥發出新的生機。
趙朴初曾於1978年再登五台山,游南禪寺、佛光寺。他在《舞台雜詠》中吟道:“二唐寺,瑰寶世間無。千劫何緣存象法,明時自不失玄珠,沉晦慶昭蘇”。現在,千年古剎重逢春光,吸引著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前來觀賞。
南禪寺
南禪寺
南禪寺是村落中的小佛寺,相當於村佛堂,會昌滅法時所拆毀的招提、蘭若等四萬餘所佛堂屬於
南禪寺
中國古代建築受等級約束,宮殿、邸宅與一般民居差別甚嚴,佛寺也同樣有級差。佛光寺是正式寺宇,故其正殿可與宮殿相似,使用殿堂型構架,造廡殿頂。而南禪寺是非正式的村佛堂,故至多與貴邸的廳堂近似,使用廳堂型構架,造低一個等級的歇山屋頂。
門票:10元
所在地域:山西省- 忻州市 - 五台縣
地理位置:位於五台縣城西南22公里處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的陽白溝小銀河的北岸,距東冶鎮35公里。
·五台山
·懸泉寺
·鳳凰谷森林公園
·普化寺
·菩薩頂
·偏頭關
·壽寧寺
·禹王洞
·舜帝陵廟
·黃圍靈湫
·晉國三公墓
·公孫杵臼墓
·楊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