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禪寺

江蘇省無錫市南禪寺

南禪寺,中國佛教古寺,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地處無錫老城南隅,古運河畔。南禪寺始建於梁武帝太清年間,初名護國寺,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唐咸亨年間(公元670-674年)改稱靈山寺,后毀;北宋雍熙年間(公元984年)建塔;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023-1031年)重修寺院,賜額“福聖禪院”,俗稱南禪寺,有“江南最勝叢林”之美譽。

南禪寺,古塔為七級八面閣樓式,檐角懸掛銅質鐸鈴,有“十里傳聞金鐸響,半天飛下玉龍來”之美譽,著名的無錫八景之一,改革開放后以寺興市建成了十二萬餘平方米的綜合文化市場——南禪寺文化商城。商城北部為明清風格建築群,南部為宋朝風格古建築。

南禪寺,商城中妙光街已被無錫市政府命名為無錫市旅遊街,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無錫南禪寺
無錫南禪寺
南朝梁帝蕭衍,崇尚佛教,在全國大興寺廟,無錫當時也興建了不少寺廟,其中有一座規模宏大的護國寺。在梁溪十大剎中,護國寺為第二。唐高宗咸亨年間(670-674),改名為靈山寺,北宋仁宗皇帝又賜名“福聖禪院”,但老百姓因其地處南門而呼之為南禪寺。
據縣誌記載:南禪寺建於南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剎。舊稱“梁溪豐大剎,首惠山,次南禪”。歷史悠久,規模宏大、高僧輩出,後人又稱“江南最勝叢林”。
無錫市南禪寺
無錫市南禪寺
北宋天聖年間重建,宋仁宗賜名“福聖禪院”。“八年以後,宋仁宗又為與南禪寺相對應的北禪寺賜名“壽聖禪院”。同一皇帝,給錫城兩寺院,賜以“福聖”、“壽聖”之名,這是無錫佛教界引以自豪的幸事特別是南禪寺賜福有福,經歷代修復,面目一新。可見那天王殿,殿身輝煌,香火鼎盛;妙光塔,塔尖矗天,氣勢不凡;五戒堂,堂內莊嚴,凈化人心;放生池,池水碧綠,清澈照人。大雄寶殿中,如來形體雄偉,儀錶安詳莊重,慈眉慧目,微具笑顏,口欲啟齒而又止,狀若演法且未盡。諸佛羅漢,面貌慈祥多姿,形體豐滿俊俏,眼神專註,衣紋流暢,匠人之巧,絕非一般。
北宋崇寧三年(1104),宋徽宗趙佶為雍熙年間建造的佛塔賜名“妙光塔”。
妙光塔歷經元、明、清多次劫難,現存建築都是明正統年間所建
1925年,榮宗敬、榮德生、唐申伯等出資為南禪寺做了修復。
1930年,南禪寺附近設立了遊民習藝所
1980年,無錫市人民政府撥專款對南禪寺進行全面整修。
1983年,南禪寺被列為無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南禪寺妙光塔按原樣修葺一新,重新對外開放

交通信息


地鐵

無錫地鐵1號線“南禪寺”站下,8號口出,沿向陽路向東步行60米即到。

公交

1. 快1線、3路下行、3路區間下行、51路、61路“朝陽廣場(解放南路)”站下,沿解放南路向東北步行110米到向陽路,再向東步行80米到達。
2. 12路、12路支線、15路、19路、23路、24路、25路、27路、32路、42路、51路、53路、55路、57路、61路、62路、85路、92路、105路、312路、358路、501路、502路、508路、723路、765路、767路、788-1路、788-2路“南禪寺(朝陽廣場)”站下,沿解放南路向南步行140米到向陽路,再向東步行80米到達。
3. 15路、24路、27路、57路、105路、358路、502路、703路、765路、767路、788-1路、788-2路“跨塘橋(南長街)”站下,沿南長街向西北走220米到寶塔橋,過橋到河對岸,沿水弄堂向西北走150米到向陽路,再向東步行40米到達。
4. 3路、3路區間、40路、67路、79路、81路、118路、135路、201路、703路、765路“朝陽廣場(南禪寺)”站下,沿中山路向南步行過紅綠燈到達,12路支線、25路、508路的朝陽廣場(南禪寺)為始發上車站。

建築結構


無錫南禪寺
無錫南禪寺
無錫南禪寺的主要建築,其結構具有我國明清江南地區佛寺建築的顯著特點。寺內建築的梁架高度簡化,樑柱直接通過榫卯接合,不依賴鋪作層,柱上斗拱高度佔總立面的比重較少而攢數密集。出檐較短,飛檐弧度優美,秀氣靈動。屋頂舉折較陡,瓦作細節豐富,是明顯的明清兩代建築風格。

典故


無錫南禪寺
無錫南禪寺
南禪寺有一座七級八面,高43.3米的古塔。傳說是為了治服水患才把塔立在羊腰灣與運河的交會處。據《南禪寺記》記載,在北宋雍熙年間(984-988),有僧持缽而來,走進廟中,忽然不見了蹤影,後來發現寺壁上有該僧的影子,人們信以為佛,建造佛塔,併到蘇北泗州接來了三尊佛像。
明代進士無錫人張思安在《南禪寺重修塔碑記》中說:“院之西有溪,曰‘梁溪’,溪之脈與惠山第二泉通。父老相傳云:昔有巨蛟蜿蜒其中,每天地晦暝,輒興風雨,噴腥濤,居民震怖,商賈懷憂。雍熙中,有異僧駐錫於茲,諭於眾曰:蒼龍在耳,宜建浮屠(寶塔)以鎮之,則蛟自潛,民安業矣。”這些傳說使南禪寺名聲大振。
到了北宋崇寧三年(1104),徽宗趙佶賜塔名為“妙光塔”。妙光塔歷經元、明、清多次劫難,現存建築都是明正統年間所建。1925年,榮宗敬、榮德生、唐申伯等出資做了修復。1930年,曾在這裡設遊民習藝所。1980年,人民政府撥專款予以全面整修。1983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妙光塔按原樣修葺一新,重新對外開放。妙光塔系樓閣式磚塔,八角七層,總高43.3米,是“無錫八景”之一,睛日黑塔之影可以落到數裡外的一座橋下,故名“塔影橋”。歷史上還有許多奇聞異說,最神奇的是相傳發出過五顏六色直衝雲霄的妙光,近已有科學論證,這是雷電作怪。
20世紀80年代始,南禪寺建成文化商城,規模不斷擴大,已建成商業用房9.5萬平方米,規劃建設12萬平方米,似無錫的“城隍廟”,南禪寺已成為人們遊玩、購物的好去處。其中妙光街被無錫市定為旅遊一條街。

事件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在4A級景區處理名單中,被嚴重警告。

建築特色


北宋天聖年間重建,宋仁宗賜名“福聖禪院”。“八年以後,宋仁宗又為與南禪寺相對應的北禪寺賜名“壽聖禪院”。同一皇帝,給錫城兩寺院,賜以“福聖”、“壽聖”之名,這是無錫佛教界引以自豪的幸事特別是南禪寺賜福有福,經歷代修復,面目一新。
可見那天王殿,殿身輝煌,香火鼎盛;妙光塔,塔尖矗天,氣勢不凡;五戒堂,堂內莊嚴,凈化人心;放生池,池水碧綠,清澈照人。大雄寶殿中,如來形體雄偉,儀錶安詳莊重,慈眉慧目,微具笑顏,口欲啟齒而又止,狀若演法且未盡。諸佛羅漢,面貌慈祥多姿,形體豐滿俊俏,眼神專註,衣紋流暢,匠人之巧,絕非一般。

旅遊信息


地鐵:無錫地鐵1號線南禪寺站下,8號口出,沿向陽路向東步行60米即到。
公交:1. 快1線、3路下行、3路區間下行、51路、61路“朝陽廣場(解放南路)”站下,沿解放南路向東北步行110米到向陽路,再向東步行80米到達。
2. 12路、12路支線、15路、19路、23路、24路、25路、27路、32路、42路、51路、53路、55路、57路、61路、62路、85路、92路、105路、312路、358路、501路、502路、508路、723路、765路、767路、788-1路、788-2路“南禪寺(朝陽廣場)”站下,沿解放南路向南步行140米到向陽路,再向東步行80米到達。
3. 15路、24路、27路、57路、105路、358路、502路、703路、765路、767路、788-1路、788-2路“跨塘橋(南長街)”站下,沿南長街向西北走220米到寶塔橋,過橋到河對岸,沿水弄堂向西北走150米到向陽路,再向東步行40米到達。
4. 3路、3路區間、40路、67路、79路、81路、118路、135路、201路、703路、765路“朝陽廣場(南禪寺)”站下,沿中山路向南步行過紅綠燈到達,12路支線、25路、508路的朝陽廣場(南禪寺)為始發上車站。
免費政策:2020年2月,為表達對廣大醫護人員的感謝,自景區恢復開園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及配偶和子女實行免費入園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