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0條詞條名為千手觀音的結果 展開
千手觀音
重慶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位於寶頂山石刻區大佛灣的南崖,開鑿於南宋淳熙至淳佑(公元1174-1252)年間,為我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於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
大足石刻收錄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有5處,寶頂山石窟只是五分之一。北山石刻造像近萬尊,最具代表性的第136號轉輪經藏窟造像被公認為是“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開鑿於南宋年間,石龕高7.7米、寬12.5米,造像雕刻於15米至30米高的崖壁上,有1007隻手臂,狀如孔雀開屏。由於高溫高濕氣候環境和酸雨的影響,“千手觀音”病情嚴重,很多造像產生滲水、細部風化、岩體斷裂、垮落破壞及金箔變色起殼剝落等病害。
千手觀音
北山佛灣石窟第9號龕的千手觀音像開鑿於晚唐。龕高2.9米、寬2.8米、深0.9米。龕內正壁的千手觀音頭戴花冠,冠中現一化佛。身上化出毫光兩道,分左右射向龕頂,縈統二飛天。胸飾瓔珞,身著天衣,雙足踏蓮,善跏跌坐於金剛座上,金剛座素麵,四方形,高1.1、寬1.5、厚0.5米。具四十二手(多殘),肩上兩手合托一坐佛於冠頂,胸前兩手合十,稍下兩手置腹下,再下兩手置膝上施禪定印,其餘各手分執瓶、鈴、輪、鏡、弓、柞、盾等法器。背托桃形身光,外沿陰刻火焰紋,內刻手臂多條,以示千手。掌心各一眼,以示乾眼。觀音座下右側跪一老者,瘦骨磷峋,手捧口袋,作求物狀。左側跪一餓鬼,雙手捧碗,作乞食狀。龕左右壁有三層造像。上層內側各鐫五佛立雲端,即十方佛。外側各刻羊頭人身的雷神、手持佛塵的雨師及手持風袋的風神、懸鏡的電母。中層各刻騎於青獅背上的文殊和騎於白象背上的普賢,以及騎在牛背上的摩醯首羅與鳩摩羅天。下層各刻一菩薩二侍者二金剛像。
北山石窟佛灣第273號龕鑿造於五代。龕高1.5米、寬1.1米、深0.73米。龕內主像千手觀音與前述第9號龕的造像模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此龕左右壁造像內容遠不如第9號龕豐富,僅各刻有一男女侍者。女侍者站立,捧物。男侍為“波斯仙”,身高0.45米、肩寬0.13米。高鼻深目,長髯瘦身,胡貌梵像。左手執長杖,右手持串珠。另龕頂壁上扁狀蓮花形寶蓋左右側各有一飛天,體態優美。
千手觀音寶頂石窟大佛灣第8號龕的千手觀音覆蓋於南岩東端“大悲閣”內,鑿造於南宋,是其同類題材的登峰造極之作。
千手觀音[重慶大足石刻]
觀音左側有一男像,著交領寬袖袍服,戴方巾,執笏。其左有一女像,首戴冠,頂豬頭,著圓領儒服。觀音右側有一女像,拱手捧物,穿圓領寬袖長服。其右有一女像頭頂象頭。龕左下角一老者跪地,手提口袋,觀音一手掌中有銅錢施與。右下角跪一餓鬼,雙手捧缽,觀音一手掌中施以食物。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觀音的左右兩側和頭頂上方,呈放射狀似孔雀開屏般地浮雕著一支支似乎是難以數計的“金”手,且每隻手掌心中有一隻眼睛,每隻手中持一種器物。其姿勢或伸、或屈、或正、或側,顯得圓潤多姿,金碧輝煌,給人以眼昏目炫之感。
因此,寶頂石窟的千手觀音絕非源於這個故事,而仍是依據佛經創作的。比較上述幾龕造像不難看出,北山佛灣石窟第9龕不顧龕內空間的限制,著力於佛經內容的忠實,嚴格,咯守佛經所規定的儀軌,基本上表現了《千手眼大悲經變相》的內容,它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石窟中最完整的《千手觀音經變相》。第273龕在嚴守佛經基本內容的前提下,視龕內空間的實際情況,刪去了部分內容。寶頂大佛灣石窟第8龕與之不同,它全力渲染和展現的是千手乾眼,以及手中所持的各種法器,把佛經內容的表現放在了次要地位。由此反映出大足石窟中晚唐至宋的千手觀音像,在表現上經歷了一個由嚴恪恪守佛經儀軌到簡化佛經內容的歷史過程。
千手觀音[重慶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題記
造像經過千年歲月,早已百病纏身。從2007年開始,多學科的專家項目組按國際標準,運用了諸如三維激光掃描技術、X光探傷技術等技術手段,完成了千手觀音造像的現狀調查。
2011年4月,工程正式動工。
修復工程中會使用大量古法工藝。“千手觀音金箔之下的紅色是豬血混合了硫化汞而成,這就是典型的宋代工藝。因此此次修復,也會還原宋代手藝。
2015年3月31日,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宣布:耗時近8年、耗資數千萬元的國家一號石質文物保護工程—千手觀音修復項目,在數十個頂級科研單位和數百名專家的精心“呵護”下基本完工,這龕被譽為“世界石刻藝術之瑰寶”的造像,將於2015年中國文化遺產日(6月13日)正式與遊客見面。
千手觀音[重慶大足石刻]
腹部暗格
千手觀音暗格被發現
石磚題記為六面長方體,正面、背面均刻字,文字為紅色。這是千手觀音造像首次發現有年代的題記。
此外,“暗格”中取出的金箔殘片上可以看見白色的地仗層和多層金箔疊加的現象,和歷代修復有密切關係,也佐證了本次千手觀音貼金層修復的科學性。瓷器殘片與當時人們的佛事活動和生產生活有一定的關係,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但其質地和具體年代仍需做進一步的檢測分析。
此次工程共有三大驚人發現。
第一大發現:原來都說千手觀音有1007隻手,經過用最先進技術檢測出來的千手觀音共有830隻手。
第二大發現:千手觀音上部驚現12米長的“分層線”。
第三大發現:主尊像腹部區域有一個“暗格”,內藏有陶瓷殘件、金箔殘片、有形石質殘件等。“暗格”封口石磚長30cm,寬8cm,雙面載文,記載了乾隆四十五年,遂寧縣中安里一位名叫張龍飛的善士合家裝修千手觀音主尊一事。大足石刻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陳卉麗說,這是千手觀音造像首次發現有年代的題記,印證了寶頂山聖壽寺維摩殿碑刻所載之事。
據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千手觀音現存手臂數量為830隻、其中手817隻,臂有13隻,殘手283隻,佔總數的34%;現存法器272件,共有病害34種。
2015年6月13日,千手觀音的修復終於完成,修復歷時8年,修復完成的千手觀音恢復了千年以前的光彩相貌,並對遊客重新開放。至此,文物保護史上的一項浩大工程終於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