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變法

李悝變法

李悝(kuī)變法,是指在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文侯當政時,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

徠李悝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使魏國因此而富強。

李悝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便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

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時便對其他各國的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鋪平了道路。

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無不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背景


李悝生活的年代,正是戰國初期。
封建經濟已經佔據社會經濟生活的主導地位。經濟基礎的深刻變化必然引起上層建築的相應變化。
由於新建立的封建政權面對著奴隸主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為了鞏固和發展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打擊奴隸主貴族的復辟勢力,確保新興地主階級的統治,戰國初期各個國家紛紛掀起變法運動。
當時的魏國,在變法之前面臨的局面是在外部環境上,諸侯之間的征戰日烈,外部的軍事壓力日益增大;內部經濟上,魏國本身就是晉國中相對落後的地區,在富庶程度上,魏國不如韓國,在軍力的強悍程度上,魏國又不如趙國。
為了增強魏國實力,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變法圖強。

起因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國的國君,被周天子承認,完成了三家瓜分晉國的最後一步,成為戰國時期的新興國家。
作為從晉國分離出來的魏國,立國初期的運氣很不好,魏國的國土,包括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基本都位於中原的腹地。魏國的東面是齊國,西面是秦國,南面是楚國,北面是趙國,夾在中間的魏國,在地利上處於劣勢。
李悝畫像
李悝畫像
在魏國立國的早期,李悝並不在魏國的權力中樞之中,他曾經擔任過中山相和上地守,這兩個地方,都是在毗鄰秦國的西北邊境上。
早年的李悝,曾經多次率軍和秦國交戰,而他得到魏文侯的賞識,一是因為他的老師子夏是魏文侯的重臣,二則是因為他的變法思想,切中了魏國的時弊。
在經歷了數年地方官磨礪后,李悝最終成為魏國重臣,開始全面推行他的變法主張。

經過


變法內容主要包括四大項:
一是提出“盡地力”的“重農政策”。要求儘可能地開墾荒地和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調動人民種田的積極性。李悝把國家掌握的一部分荒地分給農民耕種,使一些沒有土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轉為自耕農,而國家也得到什一之稅(農民收入的十分之一)。《史記》指出李悝提到過“必雜五種,以備災害,力耕數耘,收穫如寇之至”。這就是說,穀物的耕植須採取多種經營方式,有的作物如受自然災害,還有其他作物可以收穫;耕地要深,除草要勤,收穫時要如防備寇盜那樣快,以免作物遭受損失。
二是實行“平糴法”。提出一項設置“常平倉”的政策,在糧食成好的時候,政府以平價收購餘糧食作為儲備,使糧食價不至於暴跌;荒年時再以平價出售,保證糧價不至於暴漲。用這種方法限制商人的投機活動,保護農民利益。
三是破除舊制,論功行賞。李悝提出必須整頓吏治,他向魏文侯建議:“要剝奪這些無功受祿的所謂淫民的特權。實行有勞才能得食,有功才能得到爵祿,任用真正有才能的人,並對他們的功勞要給以獎賞,這樣做才能招來天下賢士為魏國服務。”魏文侯採取了這一建議,把祿位和獎賞賜給對魏國發展有功的人。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魏國大力提拔和重用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用新的封建官僚制度代替舊的世卿世祿制度,這是當時社會政治制度的一大變革。
四是實行法治,建立完備的魏國法律,對於國家法令、政府職能、官員的升遷獎懲、軍功的獎勵,都做了最完備的規定,這個法律的名字叫《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封建制度下的法律。
五是改革軍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即對軍隊的士兵進行考核,獎勵其中的優秀者,並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戰特點,重新將他們進行隊伍編排,發揮軍隊的作戰優勢。
李悝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通過魏文侯予以公布,使之成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法經》兵6篇,為《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律》和《具律》。

結果


李悝變法的第一條,是對殘存的奴隸貴族世襲制度的最後顛覆。世襲制的廢除,向各國招納賢才,使魏文侯統治時期的魏國有了英才薈萃的局面。
李悝變法的第二條,是對中國傳統井田制度的最後徠顛覆。井田制度經過春秋時代的連續動蕩,早已經名存實亡,也成為奴隸主貴族維護封建制度的一個口實隨著隨著地利的實施,使魏國的土地面積在這一時期快速增長。傳統的奴隸主貴族經濟被徹底打破,大批原本屬於奴隸主貴族的莊田,以開墾阡陌的方式轉入了新興地主階級和農民的手中。魏國經濟的全面轉型,在此過程里完成。
李悝變法的第三條,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方方面面的建制,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裡,它都是被後世各類學者推崇的法律典範。
第四條的作用,對於當時的魏國是最直接的。通過武卒制度的確立,魏國擁有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在當時的戰國軍事界,有“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的說法,即魏國的武卒戰鬥力,一度是整個戰國版圖上最強大的。
這四條的實施,不但在當時成就了魏國的騰飛,也成為不久的將來,諸多變法家奔走列國,進行變法圖強的內容範本。
作為戰國諸侯中第一個變法者,魏國的國勢,在魏文侯在位的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他在位的50年,是魏國雄霸天下,稱雄於諸侯的50年。

影響


李俚變法不僅揭開了戰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序幕,而且在魏國首先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個體小農經制制度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確立的標誌。
李悝的變法成為當代的潮流,從而形成了一種蝴蝶效應。他的變法思想,幾乎被當時各國封建統治者所接受,從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隨後的楚國吳起變法、秦的商鞅變法,都在發展著李悝的變法實踐,為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鋪平了道路。
李悝的改革不僅使魏國很快富強起來,而且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從李悝開始,戰國時代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的革新逐漸進入更深入、更廣泛的層面,即整個社會結構和制度的變動。
由此,中國文明進入更廣泛、更深刻的階段。

評價


李悝雕像
李悝雕像
李悝變法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變法,其內容具有重要的社會歷史意義,其成功也有深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