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蹄蓋蕨

華北蹄蓋蕨

華北蹄蓋蕨(學名: Athyrium niponicum)多年生草本,植株高50-80厘米。根狀莖粗短,斜升或橫卧,頂端被褐色披計形鱗片。

形態特徵


華北蹄蓋蕨
華北蹄蓋蕨
根狀莖橫卧,斜升,先端和葉柄基部密被淺褐色、狹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 (25-) 30-75 (-120) 厘米;葉柄長10-35 (-50) 厘米,基部直徑(1.5-) 2-3 (-5) 毫米,黑褐色,向上禾稈色,疏被 較小的鱗片;葉片卵狀長圓形,長 (15-) 23-30(-70)厘米,中部寬(11-)15-25(-50)厘米,先端急狹縮,基部闊圓形,中部以上二回羽狀至三回羽狀;急狹縮部以下有羽片5-7(-14) 對,互生,斜展,有柄 (長3-15毫米) ,略向上彎弓,基部一對略長,較大,長圓狀披針形,長 (5-) 7-15 (-25) 厘米,中部寬(2-)2.5-6(-12)厘米,先端突然收縮,長漸尖,略成尾狀,基部闊斜形或圓形,中部羽片披針形,一回羽狀至二回羽狀;小羽片(8-)12-15對,互生,斜展或平展,有短柄或幾無柄,常為闊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也有披針形,中部的長1-4(-6) 厘米,基部寬1-2厘米,漸尖頭,基部不對稱,上側近截形,成耳狀凸起,與羽軸并行,下側楔形,兩側有粗鋸齒或羽裂幾達小羽軸兩側的闊翅;裂片8-10對,披針形、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尖頭,邊緣有向內緊靠的尖鋸齒。葉脈下面明顯,在裂片上為羽狀,側脈4-5對,斜向上,單一。葉干后草質或薄紙質,灰綠色或黃綠色,兩面無毛;葉軸和羽軸下面帶淡紫紅色,略被淺褐色線形小鱗片。孢子囊群長圓形、彎鉤形或馬蹄形,每末回裂片4-12對;囊群蓋同形,褐色,膜質,邊緣略呈嚙蝕狀,宿存或部分脫落。孢子周壁表面有明顯的條狀褶皺。染色體數目n=40。

生長環境


生雜木林下、溪邊、陰濕山坡、灌叢或草坡上,海拔10-2600米。

分佈範圍


分佈於遼寧(大連、旅順、千山)、北京(妙峰山、金山、百花山、密雲懷柔)、河北(昌黎興隆易縣)、山西(原平、霍縣、運城蒲縣石樓垣曲中條山管涔山)、陝西(華山、寧強、寧陝、太白山)、寧夏、甘肅(文縣)、山東(青島、泰山)、江蘇、安徽(黃山、歙縣、九華山、休寧,齊雲山)、台灣(台北、桃園、南投)、浙江(安吉、淳安、杭州、建德、金華、臨安、龍泉、盤安、遂昌、天台、桐廬)、江西(廬山井岡山、務源、星子、修水)、河南(伏牛山輝縣、雞公山、濟源、靈寶、羅山、商城、信陽)、湖北、湖南(長沙、大庸、古丈、龍山、桑植石門武陵山、永順、沅陵)、廣東、廣西(桂林)、四川(城口、德昌、康定、冕寧、瀘定、九龍、西昌、鹽邊)、重慶(南川金佛山、酉陽、秀山)、貴州(梵凈山、貴陽、江口、荔波、印江)和雲南(昆明、嵩明、宜良路南、祿勸烏蒙山、澄江、新平、祿豐、楚雄、雙柏、大姚、永仁、武定、元謀、漾濞、賓川雞足山、羅平、宣威、廣南、西疇、孟連、鎮源、景東、勐海、小勐養、勐侖、耿馬、永德雲縣瀘水、麗江玉龍山、巧家、大關)等省區。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緬甸和尼泊爾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相關物種


中緬蹄蓋蕨Athyrium brevisorum (Wall.) T. Moore
日本蹄蓋蕨(原變型)Athyrium niponicum (Mett.) Hance form. Niponicum
雞冠蹄蓋蕨(變型)Athyrium niponicum (Mett.) Hance form. cristato-flabellatum (Makino) Nameg. & Kur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