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刀泉
國家著名旅遊景區
卓刀泉北臨湖北武漢東湖風景區,東倚伏虎山。東漢末年公元208年(建安13年),蜀將關羽駐兵於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宋代因泉建寺廟,名“御泉寺”,曾是香火鼎盛、遊人如織的地方。寺廟大部分建築毀於戰火,現存建築大致為1916年重修。山門上刻有"卓刀泉"三字,進山門,為一四合院落。院落中央,為泉井;左側為桃園閣,供劉備、關羽、張飛三位塑像;左右兩廂為禪堂。再進為正殿,供關羽塑像。廟前泉水淙淙,廟周古木森森,寧靜幽閑,別具山野情趣。
卓刀泉
卓刀泉
相傳,1800多年以前東漢末年公元208年(建安13年),蜀將關羽曾駐兵此地。時缺水,羽乃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當然這只是傳說,我們雖無法考證這個傳說是否真實,但它至少可以說明關羽與武漢的關聯。傳說中的這口泉井仍在,泉深10米。據碑文記載:“斯泉冬溫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飲之可療疾。”因泉而名,宋代在此修築為道場。明洪武五年,朱元璋第6子朱楨分封武昌為楚昭王,遊歷於此,嘗飲泉水,讚嘆不已,便築台建亭,在泉井的石欄上,題刻“卓刀泉”三字。寺雖小但是裡邊的景觀可是不少,如“大雄寶殿”、“桃園閣”、“三聖殿”、“九龍岩”、“漢昭烈郊壇”、“百福照壁”,憨山大師“醒世歌”等。
卓刀泉
古卓刀泉寺因泉而名,自宋以來先後名為御泉寺、玉泉寺、泉寺等。可惜,歷盡滄桑屢建屢毀,一時曾被人們淡忘。經過幾年恢復和建設,卓刀泉寺已融廟、寺、陵、園林於一體,獨具特色,魅力無限,往來遊客與信徒日漸增多。寺廟後山便是伏虎山,傳說因關羽降伏危害一方的白虎精而得名。山林風景壯麗,松濤陣陣,在山峰之間埋葬著近代革命先烈的忠骨:有黨的一大代表李漢俊、愛國將領郝夢齡、辛亥革命志士蔡濟民等。先烈們貢獻一生的浩然正氣,與武聖關公一脈相承,為世人所敬仰。
卓刀泉歷來為武昌之勝景,據寺內石碑載:卓刀泉“四周松柏繚繞,拔地參天,每當煙開日出,天朗氣清,則百鳥騰聲,歡如樂作。及微風披拂,而雲飛濤涌,谷應山鳴。其澎湃之聲,恍如萬馬賓士,雜沓而至。往往呼吸之頃,百靈變幻,莫測其端,詞客騷人,靡不以得睹斯泉為快。”其美麗壯觀之景緻,令人神往,“故游其間者,恆累宿不能去”。
卓刀泉
“文化大革命”中,卓刀泉慘遭破壞,廟裡的和尚被趕走,大殿祖師台被挖掉,殿堂變成了存放骨灰盒的靈堂。直到1988年,根據國務院有關指示精神,才退還給武漢市佛教協會,恢復為寺廟。卓刀泉井已掏控和整修,恢復了故有面貌。井水清澈,四時不減;井欄上“卓刀泉”三字清晰醒目:大殿、禪堂、客堂、桃園閣等修葺一新;山門背面牆上鑲嵌著《御泉寺記》、《卓刀泉記》等石碑。
山門
2011年6月3日上午,武昌古卓刀泉寺隆重舉行了山門工程竣工暨七寶如來禪茶館開館慶典,各界賢達名流雲集。卓刀泉寺住持法雲法師表示,該寺將貫徹《湖北宗教事務條例》精神,積極引導信教群眾走與社會主義相適應道路,以“品千年古泉,拜忠義關公”為核心理念,將古卓刀泉寺打造成武漢關公文化與佛教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寺院。
卓刀泉又是一處險要之地。它西接桂子山,東倚伏虎山,處九嶺十八凹之間,是武昌城東古驛道隘口,為兵家必爭之地。清咸豐初,太平天國起義軍與清軍在此激戰,使御泉寺建築大部毀於戰火。咸豐八年(1858年),中丞胡林翼捐資重建,呈“神字復新,而登高周曆,四顧童童”,於是邑人廷梁在光緒二年(1876年),稟請邑侯鍾公捐資補種松樹13000株,間以梅竹桐柏桃李等樹。
該寺為三進院落。入山門,步過關公橋,便是關聖殿。這裡豎立著集忠、義、仁、勇於一身,儒、道、佛共同信仰的關公青銅神像,高4米的武聖,被關平、周倉護衛著。關公手執青龍偃月刀,勇武神威,令人景仰。出關聖殿,卓刀泉便呈現在眼前,楚昭王當年題刻的“卓刀泉”三字,依然清晰可見。遊人來此,無不汲泉水而飲。這兒正是:“瞻聖容品甘醴望雲捲雲舒榮辱不驚,沐佛光聞梵音看花開花落道法自然”。大雄寶殿,這裡供奉著佛祖及其弟子的群像。佛祖背後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像,與其他寺院不同之處是,這位觀音菩薩雕像為男身,這在一般寺廟中可真是難得一見。
整個建築分前中后三進。前進自成一個院落,前棟為山門和戲台,可惜后被拆毀,現在的牌樓為1986年所重建。牌樓正門楷書“關聖殿”,兩側門分別楷書“河嶽”、“日星”二字,牌樓上浮雕有“二龍戲珠”、“童子望月”和“劉海戲金蟾”等人物故事。中進為大殿春秋閣及鐘鼓樓等附屬建築,南北與前後進相接,東西為高聳的封火牆所阻。大殿為宮殿式建築,高16米,長24米,寬14米,蓋黃綠兩色琉璃瓦,全部花崗岩台基。殿內供奉關聖帝,亭柱上刻有對聯三副,分別為:“天地一完人,文武才情忠義膽;古今幾夫子,英雄面目聖賢心。”“大義秉春秋,輔漢精叫懸日月;威靈存宇宙,干霄正氣壯山河。”、“扶漢仰侯功,一心一德,浩氣直吞吳魏;伏魔崇帝號,乃神乃聖,明威尚震華夷。”
卓刀泉
是最後一層主殿,裡面供奉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殿兩邊為二十諸天護法神的壁畫。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據說阿彌陀佛在成佛之前曾發下了四十八大願,其中一個願是說:他成佛后,凡信奉他並持誦他名號的人,命終時佛將前往接引其人往生自己的國土,即西方極樂世界。凈土宗是佛教中的一種易門,只重信仰,不重理論。正因為凈土宗比較容易信奉,所以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凈土宗的信徒最多。
阿彌陀佛的塑像一般是和大勢至和觀世音兩位菩薩一起出現的。觀世音是一位救苦救難的大菩薩,有經中說他會隨阿彌陀佛一起接引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因此,對觀音的信仰在我國民間發展的也很迅速,而大勢至菩薩則以他獨特的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他們解脫血火刀兵之災。
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具有33種化身,代表“大慈大悲”。傳說在眾生受到苦惱和災難時,只要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他便會即時觀其聲音,使眾生獲得解脫。因此,佛教界稱他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菩薩,能使眾生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是中國信徒最為崇拜、最受歡迎的一尊菩薩。唐代為避太宗李世民的諱,而去掉了世字,所以人們就簡稱他為觀音菩薩。
卓刀泉
九龍岩共有九個譚,沿山澗層迭羅列,分別名為後門潭、鴨母潭、勺子譚、水瓮潭、頂壩譚、寺子譚等。相傳每一個潭中都有一條龍,故總稱九龍潭。後門潭就在蒙泉下,周圍峭壁高聳環合,只留有一個一丈左右的豁口。潭不太大,顯得小巧玲瓏。這裡除正午外,終日不見陽光,所以風清如水,水涼如冰,任你滿身大汗,到此不消片刻就涼意透心。潭中水波輕輕,水聲微微,象情人在切切私語。水瓮潭綠得很,給人以一種深沉的感覺。傳說這個潭與城裡的龍井相通,從這裡放下的谷糠,可在那井裡漂出,所以那井叫龍井。
九龍岩的又一特色是峰巒環迭、山石奇秀。將軍山屏其前,瀑布山殿其後,蜈蚣峰、蛇峰、獅子峰、象峰散布其間,如一道道天然的廊牆,把優美的山光水色遮攔障隔成一幅幅各自獨立而又完整的畫圖。沿山澗前行,隨處可見幾十丈高的峭壁,令人想起李白“山從人面起”的詩句。山澗中奇石成群,大者如屋,細者如珠,有的聚族而居,有的兀立自如,有的似鱉飲水,有的如船擱灘。九龍橋下有一石,大約五尺見方,狀如蟾蜍張口吞撲飛蟲,栩然如生。
在寺院里,還有眾多景觀,如“桃園閣”、“漢昭烈郊壇”、“百福照壁”,憨山大師“醒世歌”等。
卓刀泉寺禪茶藝術館
卓刀泉
卓刀泉
航空
卓刀泉
鐵路
武漢火車站
公路
武漢成為華中第一大交通港站。鐵路京廣線、襄渝線、焦柳線、漢丹線和武大線交織通往全國各地。公路也四通八達。
水運
武漢是我國長江沿岸最大的中轉港之一,上游至重慶、下游至上海都有定班客輪往返。由於船運速度較慢,近年來乘船去武漢的旅客已明顯較少,因而現在的客輪班次也減少了很多,如果要乘長江客船的話最好問清情況。
市內交通
漢口、漢陽和武昌分別被江漢大橋、二橋、三橋、四橋以及長江大橋、二橋連接了起來,使得人們在三鎮之間往來方便了很多;當地還開通了一些旅遊專線車,將主要的景點都網羅了進去,如果你想省錢的話,可以找這種車坐,但是時間較長,因為站站都停。比較好的有旅遊一號線,到達武漢的大部分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