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位於英紅鎮,以茶文化為旅遊主題。英德古稱英州,“以生產紅茶著稱於世”。是中國著名茶鄉。英德茶葉世界採茶場景在英德市區西郊馬口,由國家農業部撥專款、是廣東省農業廳定點的全省高香型茶樹育苗基地——英德市茶樹良種繁育示範場,佔地面積逾千畝,青山相依、綠樹映襯、空氣清新濕潤,雲霧繚繞,景緻頗佳。現已開闢成最新的旅遊觀光茶園。遊客可享受親手制茶的樂趣,具清熱解毒、滋潤肌膚功效的紅茶世界聞名,“英紅九號”徠還被英國女王用來招待賓客。
英德茶葉世界位於英紅鎮,以茶文化為旅遊主題。英德古稱英州,“以生產紅茶著稱於世”。是中國著名茶鄉。
英德茶葉世界採茶場景
所謂“英德茶區”是泛指英德市境內,所有從事茶葉生產、茶葉教學、茶葉科研和茶葉貿易經營的部門,無論國營的、集體的和個體有關從事茶事活動的均屬“英德茶區”之範疇。“英德茶區”包括1個省屬茶葉科學研究所(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科學研究所),5個省屬國營茶場(英紅華僑茶場、英德華僑茶場、黃陂華僑茶場、紅星茶場及廣州軍區軍馬場茶廠),3個地方國營茶場(市茶樹良種繁育示範場、沙口農場及市茶果場)、26個鎮辦茶場,115個區辦茶場以及1100多個茶葉重點戶。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是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開發的一個集觀光、休閑、科普於一體的茶葉生態旅遊新景點,會令您流連忘返。
英德茶葉世界
土壤條件也較優越,山丘與丘陵之間一片片的緩坡與台地均為紅、黃壤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自然土壤肥力較好,土壤有機質和全氮量都在中等以上,土壤大多數呈酸性反應,PH值在4.5到5.5之間,極宜茶樹生長。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文化產茶之興盛推動了飲茶文化的形成。據歷史記載:唐朝時,英德(時為湞陽縣)南山風景區建有“煮茗台”一處;南山北宋《眾樂亭》摩崖石刻云:“刻絕壁間涵暉谷、凌煙嶂、飛霞嶺、希陽島、煮茗台、寒翠亭,皆唐人遺跡”。南宋英洲知縣汪任曾以“煮美茗”為題寫詩讚美“煮茗台”:“石梯千級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暫停;游汲靈泉煮佳苟,渴心滋潤困魔醒”;及有“煮茶行院供談笑,耿耿園林暈畫欄”,等詩文。可見,英德人民在唐朝飲茶之風已非常盛行。由於種茶業的興起,產制的佳茗多被列為朝廷貢品。據歷史載,明朝時英德所產貢茶為朝廷貢品。又據清康熙年代陳志權所撰寫《重修英德縣誌·貢獻志》記載:“葉茶七十斤七兩,國朝:芽茶一十四斤五兩,進貢朝廷。”其實清朝時英德縣境內種茶遍及四鄉。據清道光《英德縣誌卷十六物產篇·茶類》中記載:“赤朱山茶、石蓮鄉藍山茶、阿婆嶂嶺茶、溪頭鄉黃嶺、鶴子鄉浮山茶皆奇品。”清宣統《英德縣誌》則記載:“茶產羅坑、大埔、烏坭坑者香古味醇,如撲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其餘黃金山、水邊、黎洞、黃寨等處所產遠為不逮。五郎嶂產茶,氣味清絕,觀音山舊茗茶山亦產茶。”不過,那時種植的是“叢生莖小而長,葉尖如指的小葉種茶樹。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英德茶葉曾在19世紀前半葉興盛一時,以後因戰事不已,出口受阻而逐步萎縮,到20世紀初茶園荒蕪,茶業凋零,茶葉貿易幾乎銷聲匿跡。
縱然如此英德畢竟是個古老茶區,飲茶習俗依然濃厚,無論城鎮或鄉村,飲茶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成為一種澱積的文化現象,而且不知在什麼時候(已無法考究)還衍生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擂茶粥”的飲食文化。此種食“擂茶粥”現象較之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的飲“擂茶”有異曲同工之妙,成為這個地區特有的茶文化內容之一。
英德市位於粵北山區南部,北江流域中游,地理坐標為北緯23°50′32″棗24°23′7″,東經112°45′16″棗113°55′7″之間。東鄰翁源、新豐兩縣,南連佛岡縣,西與陽山縣接壤,北同乳源、曲江兩縣相鄰。全市東西寬182.5公里,南北長112.5公里,土地總而積5659.6平方公里,是廣東面積最大的縣級市。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紅茶創造制於1959年,直接利用雲南大葉種鮮葉研製獲得成功,1964年工藝基本定型,並通過中央四部(農業部、商業部、外貿部、一機部)鑒定。從此,開創了中外馳名的“金帆牌”英德紅茶品牌,產品質量出類拔萃,品種花色齊全,專供出口創匯和制訂全國紅碎茶二套樣實物收購標準,而聞名世界。九十年代初研究開發出品質超卓的“金毫茶”產品,成為紅茶之最,被譽為“東方金美人”,令世人矚目。
英德茶葉世界
(FOP):條索緊直,勻齊,色澤烏潤、芽尖肥壯,金黃色毫尖顯露,無梗雜;湯色紅亮,香氣清高、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勻紅亮,抖篩8~9孔,長度1~1.5厘米。
(FBOP):顆粒緊結重實,芽尖金黃顯露,色澤油潤;湯色紅亮,香氣高爽持久,花香明顯,滋味鮮爽濃醇,葉底嫩勻明亮,圓篩8~10孔。
(BOP):顆粒緊結、勻齊,色澤油潤,不含毫尖;湯色紅濃明亮,香氣鮮爽濃郁而持久,滋味濃強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
(BP):較細嫩的莖子茶,色澤烏褐尚潤;湯色尚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葉底紅勻,圓篩9~12孔。
英德茶葉世界
(D):手感重實呈砂粒狀,色澤潤,不含粉灰及泥砂;湯色濃紅、香氣純正,滋味厚,葉底紅勻尚亮,圓篩28~60孔。
外形條索圓緊,金毫滿披,色澤金黃潤亮;湯色紅亮,香氣毫香或花香,濃郁持久,滋味濃爽甜潤;葉底芽葉完整,肥嫩紅亮。成為紅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補國內大葉種紅茶類高檔名茶的空白。
建國前夕,英德茶葉生產已到了似有若無的境地,據有關資料記載,到1950年全縣茶園面積僅得30公頃,茶葉產量僅得三噸(3000公斤)。當然,這些都是產自零星的殘存茶園,而且大多數是品質低下的“土青茶”。既無規模,也不成市場,有茶者僅在墟日擺攤或權當以物易物交換而已。 1956年第一批現代化新式茶園(單行條列式)在省屬英德茶場誕生,該茶場首次引種雲南大葉種成功。接著第二批、第三批……連續發展。在國營茶場植茶成功的推動和支持下,一
英德茶葉世界
外國人如此喜愛英德紅茶,乃因英德紅茶具有濃(厚)、強(烈)、鮮(爽)的品質風格,尤其那秋茶的自然花香令人珍愛。特別是加糖奶后,湯色薑黃瑰麗,滋味甘美清鮮。1963年英國女皇在盛大宴會上,用英德紅茶FoP招待貴賓,受到高度稱讚和推崇。據1996年9月19日香港東方日報稱,“英德”紅茶作為高級紅茶已被英國定為皇室用茶。”
最能體現英德紅茶品質水平的莫過於它在30年來所獲得的各項殊榮。據統計,英德紅獲國際美食金牌獎,國際博覽會金質獎、國家銀質獎以及各部委評比的第一名和優質獎等,達36次之多。
在此,人們不妨屈指一算,從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英德紅茶創造三十年的光輝業績史,造就了英德茶文化的輝煌。而哺育“英德紅茶”成長的發祥地棗英德茶區以及為之奮鬥過的各屆領導和勤勞的英德人民,對於這輝煌的歷史,當記憶猶新。伴隨著這輝煌歷史的發展,英德茶文化將會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
英德茶葉世界
茶葉加工實現機械化和流水作業化。紅茶加工全部實行初精製合一車間實現TQC質控管理。制茶設備先進,工藝精湛,並形成了以紅茶為主,綠茶為輔以及青、黃、白、黑茶等多茶類結構。英德茶區如此六大茶類齊全,是其它茶區所不能比擬的,也是英德茶區能引以為榮的創舉。在茶葉加工能力方面,已建立年產500噸以上的大型紅茶廠五座,年產150噸以上的中型紅茶廠三座,年產量50噸以上的中小型紅茶廠八座以及一批半機械化的小型茶廠四十餘座,總加工能力超過5000噸。
茶葉產量日新月異,豐產園、豐產片不斷創新和湧現,並先於全國培育了高產衛星茶園:英紅華僑茶場於1965年前率先培育畝產鮮葉超2000公斤的紀錄;紅星茶場從1962年起培育的9.26畝高產園連續15年畝產細毛茶超500公斤,其中1.54畝管道施肥試驗茶,畝產細毛茶710公斤,創
英德茶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