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位於英紅鎮,以茶文化為旅遊主題。英德古稱英州,“以生產紅茶著稱於世”。是中國著名茶鄉。英德茶葉世界採茶場景在英德市區西郊馬口,由國家農業部撥專款、是廣東省農業廳定點的全省高香型茶樹育苗基地——英德市茶樹良種繁育示範場,佔地面積逾千畝,青山相依、綠樹映襯、空氣清新濕潤,雲霧繚繞,景緻頗佳。現已開闢成最新的旅遊觀光茶園。遊客可享受親手制茶的樂趣,具清熱解毒、滋潤肌膚功效的紅茶世界聞名,“英紅九號”徠還被英國女王用來招待賓客。

茶區概況


英德茶葉世界位於英紅鎮,以茶文化為旅遊主題。英德古稱英州,“以生產紅茶著稱於世”。是中國著名茶鄉。
英德茶葉世界採茶場景
英德茶葉世界採茶場景
在英德市區西郊馬口,由國家農業部撥專款、是廣東省農業廳定點的全省高香型茶樹育苗基地——英德市茶樹良種繁育示範場,佔地面積逾千畝,青山相依、綠樹映襯、空氣清新濕潤,雲霧繚繞,景緻頗佳。現已開闢成最新的旅遊觀光茶園。遊客可享受親手制茶的樂趣,具清熱解毒、滋潤肌膚功效的紅茶世界聞名,“英紅九號”還被英國女王用來招待賓客。

茶區概念


所謂“英德茶區”是泛指英德市境內,所有從事茶葉生產、茶葉教學、茶葉科研和茶葉貿易經營的部門,無論國營的、集體的和個體有關從事茶事活動的均屬“英德茶區”之範疇。“英德茶區”包括1個省屬茶葉科學研究所(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科學研究所),5個省屬國營茶場(英紅華僑茶場、英德華僑茶場、黃陂華僑茶場、紅星茶場及廣州軍區軍馬場茶廠),3個地方國營茶場(市茶樹良種繁育示範場、沙口農場及市茶果場)、26個鎮辦茶場,115個區辦茶場以及1100多個茶葉重點戶。

茶區特色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在美麗的北江河畔、勝似桂林秀色的群山環抱之中有著一片鬱鬱蔥蔥、香飄四季的萬畝茶園,遠看酷似一片綠色的海洋——英德茶葉世界就在這裡。種茶、採茶、炒茶、品茶、賞茶......親臨其景,親手勞作,不僅使您品味到遠古茶農純樸的生活,更令您忘卻都市的煩囂,回歸自然、釋放自我。赤足“資源庫迷宮”,漫步“綠色長廊”,登上“望茶亭”,閑坐“品茗廊”,享盡天下名茶的同時,您會感嘆到:一道茶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一章美麗的詩篇、一段悠揚的樂曲,品茶如人生!參觀“茶文化展館”,您會為博大精深的中華茶文化而喝彩,而醉倒。
英德茶葉世界,是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開發的一個集觀光、休閑、科普於一體的茶葉生態旅遊新景點,會令您流連忘返。

茶區環境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區地處北回歸線北緣,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的地區,生物氣候具有過渡性特點。由於氣候屬南亞季風型氣候緣故,境內溫暖多雨,既無嚴寒,亦無酷暑,年平均溫度20.7℃,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8.8℃,極端最高溫存38.9℃,最冷氣溫為1月,平均溫度10.7℃,極最低溫-3.6℃;≥10℃年積溫7576℃。年平均降雨量1876.8mm,年均降雨日162天,年蒸發量1619.8mm,年均相對濕度79%,年均霜期43.3天,霜日9天,全年無霜期316.7天。
土壤條件也較優越,山丘與丘陵之間一片片的緩坡與台地均為紅、黃壤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自然土壤肥力較好,土壤有機質和全氮量都在中等以上,土壤大多數呈酸性反應,PH值在4.5到5.5之間,極宜茶樹生長。

茶區文化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種茶歷史悠久,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可謂源遠流長,其發展的軌跡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據唐代陸羽所著《茶經·八之出》 (764年)載:“嶺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當時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又據中國茶葉研究所程啟坤、庄雪嵐兩研究員主編的《世界茶業100年》中研究論證;“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縣均已產茶” ,“明代以前英德便成為當時廣東省11個產茶縣之一;明代時是廣東省70個產茶縣之一;鴉片戰爭后是廣東84個產茶縣之一。”可見英德植茶和產茶歷史悠久。
英德茶文化產茶之興盛推動了飲茶文化的形成。據歷史記載:唐朝時,英德(時為湞陽縣)南山風景區建有“煮茗台”一處;南山北宋《眾樂亭》摩崖石刻云:“刻絕壁間涵暉谷、凌煙嶂、飛霞嶺、希陽島、煮茗台、寒翠亭,皆唐人遺跡”。南宋英洲知縣汪任曾以“煮美茗”為題寫詩讚美“煮茗台”:“石梯千級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暫停;游汲靈泉煮佳苟,渴心滋潤困魔醒”;及有“煮茶行院供談笑,耿耿園林暈畫欄”,等詩文。可見,英德人民在唐朝飲茶之風已非常盛行。由於種茶業的興起,產制的佳茗多被列為朝廷貢品。據歷史載,明朝時英德所產貢茶為朝廷貢品。又據清康熙年代陳志權所撰寫《重修英德縣誌·貢獻志》記載:“葉茶七十斤七兩,國朝:芽茶一十四斤五兩,進貢朝廷。”其實清朝時英德縣境內種茶遍及四鄉。據清道光《英德縣誌卷十六物產篇·茶類》中記載:“赤朱山茶、石蓮鄉藍山茶、阿婆嶂嶺茶、溪頭鄉黃嶺、鶴子鄉浮山茶皆奇品。”清宣統《英德縣誌》則記載:“茶產羅坑、大埔、烏坭坑者香古味醇,如撲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其餘黃金山、水邊、黎洞、黃寨等處所產遠為不逮。五郎嶂產茶,氣味清絕,觀音山舊茗茶山亦產茶。”不過,那時種植的是“叢生莖小而長,葉尖如指的小葉種茶樹。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英德茶葉曾在19世紀前半葉興盛一時,以後因戰事不已,出口受阻而逐步萎縮,到20世紀初茶園荒蕪,茶業凋零,茶葉貿易幾乎銷聲匿跡。
縱然如此英德畢竟是個古老茶區,飲茶習俗依然濃厚,無論城鎮或鄉村,飲茶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成為一種澱積的文化現象,而且不知在什麼時候(已無法考究)還衍生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擂茶粥”的飲食文化。此種食“擂茶粥”現象較之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的飲“擂茶”有異曲同工之妙,成為這個地區特有的茶文化內容之一。

地理位置


英德市位於粵北山區南部,北江流域中游,地理坐標為北緯23°50′32″棗24°23′7″,東經112°45′16″棗113°55′7″之間。東鄰翁源新豐兩縣,南連佛岡縣,西與陽山縣接壤,北同乳源、曲江兩縣相鄰。全市東西寬182.5公里,南北長112.5公里,土地總而積5659.6平方公里,是廣東面積最大的縣級市。

地形地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市地處五嶺山脈南緣,為南嶺山脈的山地丘陵地帶。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全市地貌劃分為中山區(海拔1000M以上),低山區(海拔500?/FONT>1000M),丘陵區(海拔500M左右)和台地、平原等四個類型,種茶多在丘陵山區和台地類型之中。英德古稱英洲,以境內英山盛產英石而得名。境內屬“喀斯特”地形地貌丘陵山區,遍布奇山溶洞,洞洞流水不息,石林石筍千姿百態,洞外青山綠水,鳥語花香。“英山碧羌羌,江水綠泱泱”,風景秀麗,遊人忘返。清代詩人查慎行贊曰:“曾從畫法見礬頭,董巨余蹤此地留。漸入西南如啖蔗,英州山又勝韶州”。讚美英德縣為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的好地方。

振興之路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回顧種茶40年的戰鬥歷程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無不體現創業的艱辛和付出的 巨大。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邁向成功之路的寶貴實踐,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從60年代開始,全國各地慕名來此參觀者絡繹不絕。無論是生產、加工抑或是教學、科研,乃至貿易界人士川流不息地接踵而來,其單位之多,人數之眾不勝枚舉。不少外國專家及同行學者,茶界人士,如西歐、北美、大洋洲,中東和港澳地區等,外國友人紛紛前來考察,參觀訪問和貿易洽淡。這一切,充分反映了英德茶區的繁榮以及對外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通過如此頻繁的交往活動,也給予英德茶區以很大的鼓舞和促進。英德茶區的崛起與發展,不但為英德創造了一項知名度很高的拳頭產品,同時也給英德樹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豐碑,為英德人民積累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英德紅茶


英德紅茶創造制於1959年,直接利用雲南大葉種鮮葉研製獲得成功,1964年工藝基本定型,並通過中央四部(農業部、商業部、外貿部、一機部)鑒定。從此,開創了中外馳名的“金帆牌”英德紅茶品牌,產品質量出類拔萃,品種花色齊全,專供出口創匯和制訂全國紅碎茶二套樣實物收購標準,而聞名世界。九十年代初研究開發出品質超卓的“金毫茶”產品,成為紅茶之最,被譽為“東方金美人”,令世人矚目。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紅茶品質優異,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外,與選用適制紅茶的 雲南大葉種為主體,搭配鳳凰水仙和推廣成功高香、優質大葉紅茶新品種有關,實現茶園良種化,為“英紅”香高味濃的品質奠定優良基礎。英德紅茶品質特色:外形顆粒緊結重實,色澤油潤,細嫩勻整,金毫顯露,香氣鮮純濃郁,花香明顯,滋味濃厚甜潤,湯色紅艷明亮,金圈明顯,葉底柔軟紅亮,特別是加奶后茶湯棕紅瑰麗,味濃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較之滇紅、祁紅別具風格。“英紅”成茶內含物豐富,咖俳鹼4.12%、氨基酸1.28%、茶多酚21%、茶黃素0.8~1.2%、茶紅素8~12%、水浸出物38.16%,達到國際高級紅茶質量水平。英德紅茶花色品種齊全,品質特點突出,規格分明:

葉茶

(FOP):條索緊直,勻齊,色澤烏潤、芽尖肥壯,金黃色毫尖顯露,無梗雜;湯色紅亮,香氣清高、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勻紅亮,抖篩8~9孔,長度1~1.5厘米。

碎茶1號

(FBOP):顆粒緊結重實,芽尖金黃顯露,色澤油潤;湯色紅亮,香氣高爽持久,花香明顯,滋味鮮爽濃醇,葉底嫩勻明亮,圓篩8~10孔。

碎茶2到5號

(BOP):顆粒緊結、勻齊,色澤油潤,不含毫尖;湯色紅濃明亮,香氣鮮爽濃郁而持久,滋味濃強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

碎茶6號

(BP):較細嫩的莖子茶,色澤烏褐尚潤;湯色尚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葉底紅勻,圓篩9~12孔。

片茶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F):葉片皺褶,大小勻齊,色澤尚潤,湯色紅亮,香尚鮮純,味醇尚濃厚;葉低紅勻 明亮,圓篩12~28孔之輕身茶。

末茶

(D):手感重實呈砂粒狀,色澤潤,不含粉灰及泥砂;湯色濃紅、香氣純正,滋味厚,葉底紅勻尚亮,圓篩28~60孔。

金毫茶

外形條索圓緊,金毫滿披,色澤金黃潤亮;湯色紅亮,香氣毫香或花香,濃郁持久,滋味濃爽甜潤;葉底芽葉完整,肥嫩紅亮。成為紅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補國內大葉種紅茶類高檔名茶的空白。

輝煌成就


建國前夕,英德茶葉生產已到了似有若無的境地,據有關資料記載,到1950年全縣茶園面積僅得30公頃,茶葉產量僅得三噸(3000公斤)。當然,這些都是產自零星的殘存茶園,而且大多數是品質低下的“土青茶”。既無規模,也不成市場,有茶者僅在墟日擺攤或權當以物易物交換而已。 1956年第一批現代化新式茶園(單行條列式)在省屬英德茶場誕生,該茶場首次引種雲南大葉種成功。接著第二批、第三批……連續發展。在國營茶場植茶成功的推動和支持下,一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個個集體聯辦茶場也應運而生。在英德縣政府的領導下,群眾性植茶運動蓬勃興起。由於各級領導的重視,各個部門的支持以及群眾的積極行動,這次植茶運動,其氣勢之磅薄,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第一次植茶高潮(1964?967年)共發展新式茶園2500多公頃;第二次植茶高潮(1973?975年,發展新茶園800公頃;第三次植茶高潮(1987?988年),發展雙行密植茶園2200多公頃。英德地區三次種茶高潮共發展新式茶園5500多頃,成為全國重點茶葉生產基於之一。與此同時,建成5座年產紅茶500噸以上的初精製合一的大型機械化紅茶廠以及40座小型半機械化青、綠茶廠。隨著茶葉生產的發展,第一批英德紅茶於1959年問世。1960年中茶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祝賀電稱:“1959年茶葉產品,經蘇聯和國內茶葉專家評定,已達到國際高級茶水平,為祖國傳統出口商品提高聲譽。”六十年代大批量投向國內外市場以後,英德紅茶以其獨特的鮮爽風格和濃強的優良品質堪與印、斯紅茶媲美而蜚聲海內外。1965年當代中國四大茶學專家之一庄晚芳教授在英德茶場作報告時說:“你們在1962年做的分級紅茶(指紅碎茶),為我國外銷上開了第一炮,在市場上影響很大,外國人還不相信,懷疑是錫蘭茶(即斯里蘭卡)。”其實,據香港市場反映:“英德紅茶的外形與內質與斯里蘭卡銷到香港的紅茶相似,它的色澤烏黑而潤紅。久存不易變色,比斯里蘭卡的為好。”正因為如此,英德紅茶每年生產4000餘噸遠銷到西歐、北美、大洋洲以及中東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聞名中外,飲譽世界,並成為中國大葉紅碎茶第二套樣出口的重要支柱。由此,英德紅茶被譽為中國紅茶後起之秀,紅茶中的一朵新花,一枝奇苑。英德縣被譽為廣東省著名的“紅茶之鄉”。
外國人如此喜愛英德紅茶,乃因英德紅茶具有濃(厚)、強(烈)、鮮(爽)的品質風格,尤其那秋茶的自然花香令人珍愛。特別是加糖奶后,湯色薑黃瑰麗,滋味甘美清鮮。1963年英國女皇在盛大宴會上,用英德紅茶FoP招待貴賓,受到高度稱讚和推崇。據1996年9月19日香港東方日報稱,“英德”紅茶作為高級紅茶已被英國定為皇室用茶。”
最能體現英德紅茶品質水平的莫過於它在30年來所獲得的各項殊榮。據統計,英德紅獲國際美食金牌獎,國際博覽會金質獎、國家銀質獎以及各部委評比的第一名和優質獎等,達36次之多。
在此,人們不妨屈指一算,從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英德紅茶創造三十年的光輝業績史,造就了英德茶文化的輝煌。而哺育“英德紅茶”成長的發祥地棗英德茶區以及為之奮鬥過的各屆領導和勤勞的英德人民,對於這輝煌的歷史,當記憶猶新。伴隨著這輝煌歷史的發展,英德茶文化將會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區從1956年種茶開始到期1996年經歷了四十年的發展歷史。其間,歷經創業、發展、興盛、徘徊、振興等各階段,正所謂飽經曲折、滄桑,才建立起具有英德特色的獨具一幟的新式茶園101754畝。說其獨具一幟,是指茶園規劃和建設表現了“規格化、條理化,或一體化及園林化”的特點。進入茶園,極目遠眺,宛如天上林海(指茶園中的遮陰樹),地上綠氈浪,大有“綠化與經濟齊飛,茶林共長天一色”之美妙。
茶葉加工實現機械化和流水作業化。紅茶加工全部實行初精製合一車間實現TQC質控管理。制茶設備先進,工藝精湛,並形成了以紅茶為主,綠茶為輔以及青、黃、白、黑茶等多茶類結構。英德茶區如此六大茶類齊全,是其它茶區所不能比擬的,也是英德茶區能引以為榮的創舉。在茶葉加工能力方面,已建立年產500噸以上的大型紅茶廠五座,年產150噸以上的中型紅茶廠三座,年產量50噸以上的中小型紅茶廠八座以及一批半機械化的小型茶廠四十餘座,總加工能力超過5000噸。
茶葉產量日新月異,豐產園、豐產片不斷創新和湧現,並先於全國培育了高產衛星茶園:英紅華僑茶場於1965年前率先培育畝產鮮葉超2000公斤的紀錄;紅星茶場從1962年起培育的9.26畝高產園連續15年畝產細毛茶超500公斤,其中1.54畝管道施肥試驗茶,畝產細毛茶710公斤,創
英德茶葉世界
英德茶葉世界
國內外茶葉單產的最高歷史水平。據1990年統計比較,英德茶區當年平均畝產細毛茶72.40公斤,比同時期全省平均畝產51.04公斤,和全國平均畝產42.91公斤,分別增加41.85%和68.73%。紅茶出口,品質優異,堪與印度和斯里蘭卡紅茶媲美,受到國內外茶葉界人士的讚賞和推崇,成為我大葉紅碎茶第二套樣的重要出口支柱和大葉紅碎茶出口商品基地,出口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英德紅茶被譽為我國紅茶的後起之秀和中國紅茶的一朵新生花,創造了歷史上的輝煌。英德縣被譽為廣東省著名的“紅茶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