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帆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衛戍區原副司令
張西帆,男,漢族,1910年2月生,河北肅寧縣人。
張西帆
勳章。一九八八年榮獲獨立功勛榮譽章。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詩詞學會顧問、文化部老年書畫學會顧問等多家藝術團體的名譽職務。
於2012年1月13日,張西帆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擅詩文書法,精隸書。作品除參展外,被黃河碑林、江西井岡山等十幾省市刻碑。所作《天海字卷》被國人稱為國寶!其作品被收入幾十部辭書,著有《書法隨筆》、《半成詩稿》八集、炎黃頌歌十轉《新千字文》、《劍膽琴心譜新篇》、《張西帆翰墨精品集》等。
1977年3月,鄧小平同志將要第二次復出,當時身為一代將領的張西帆,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期盼的心情,揮毫撥墨,寫下這幅溶隸、篆、魏、行於一體的書法長聯:天外人歸廣場上歡呼聲壯,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上款:喜登邑公複位即句。張西帆將它懸掛書房,常有來人問:登邑公為誰?張西帆總是沒有明確答覆。1982年隆冬,時任北京軍區宣傳部長的曹曲水同志,佇觀沉思,忽然拍手稱快:“我解得了!這是指的鄧公。”原來“鄧”字的繁字,左邊即“登”,右邊為“阝”。在《說文解字》中,“阝”解作“邑”。
後來,曹曲水建議將它裱裝起來,請識者題記留念。裝裱后,曹曲水占“頭版頭條”,題曰:“1977年3月,西帆同志以所書此聯語示予,當予解得聯語詞意后,二人相對欣慶者良久:‘只要此公出山,定能撥雲化日,地轉天回,人民大業就會勝利。’現五餘載過去了,回顧祖國曆程,正如當時所預料者。因記其經過情況如上。”當時,張西帆因病住院,隔壁老部長甘思和見之,亦題:“這兩句,22字,寫出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聲。”這兩則題記,如同點燃了國人久蘊胸中的火花!凡見此卷,無不想抒懷題記。蕭克、蹇先佛、孫毅、田秀娟、郁文、廖冰、莫文驊等先後題記。
談及題記,張老情緒激動,聲音明顯地洪亮起來:“被諂兩遭驚天地,運籌一略定乾坤”……每個人的題記,張老都記得清清楚楚,絲毫不差。陽光透過窗戶照在老人臉上、身上,整個人彷彿又回到了那難忘的歲月。那時,張老是多麼地健壯有力。字卷上那力透紙背的字跡不也印證了他那顆真誠的心。那段時間,字卷在諸多老同志老藝術家手中傳閱、題記,常常是十天半個月,不知它的蹤跡,張老那份牽掛時至今日,說起還是令人為之動情。
後來,書卷轉至成仿吾處。成老提警句:“除舊渣子人同慶,創新局面世所期。”原定成老題后交陳伯村、李維漢題,陳伯村謙虛地佔了偏下的一塊小地。不料李維漢已病篤不能命筆,只點頭示意病癒后再題。誰知他竟飲長眠,遺憾之至。
字卷的周邊很快題滿了字,但尚有多人待題跋。張老再次將字卷送到榮寶齋,要求重裱加大。老師傅甚為詫異,加裱如此寬大的白句條,會破壞作品的整體美感。張老卻執意要加裱。回憶到這裡,張老很幽默地說:“當時,他們要了我70元錢,不便宜呀!”如此一來,字卷確實氣勢恢宏。張老特地在房頂上釘個鉤,專門掛字卷。他又尋來一竹竿,兩米多長,頂部安置彎鉤,用來取掛字卷。字卷從房頂鋪至地面,還要在地上拖卷—些。
加裱后的首筆為慕湘。繼為王宗槐、范景明、王乎、范景新、李志民、劉半諸等。王平開始尚推託:“咳!長時間不寫毛筆字了,寫出來難看。”及見字卷內容,他連聲說:“呵!要題,要題。”遂題詩曰:“願求九州早飛騰,公舉領導俱賢能,長風破浪賴指引,健兒十億氣正雄。”題后,王平又打電話說:“已題畢。”張老追問:“寫日期了沒有?”答:“1984年。”張老說: “再添個3月22日。此日為小平同志八十—大壽之日。”王平立即添筆。他高興地拿起圖章就蓋:“喲!藏書章!”結果錯拿了圖章。看到題詩,張老當即鼓掌叫好:“好詩,反正有你名字。”王平更是高興,說:“請你由右而左橫念,每句字首恰是‘願公長健’藏頭詩。”李志民也有類似佳話。蕭克夫婦、孫毅夫婦、郁文夫婦、曠伏兆夫婦、秦基偉、慕湘、王宗槐等老前輩們相繼題聯,書法界的周而復、詩詞協會的王禹時、書法家沈重、張昕若、吳丈蜀等也相繼題筆等也都題詞獻筆。
1985年,總參楊得志總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漢生得知后,遺憾“得見甚晚”,索得原件補記多年內衷。廖老題曰:“同過橫流滄海,得輔英傑鄧公,祝願君躬長健,諸賢齊步諧聲。”楊得志題“擎天柱”三字。
至此全幅再無空隙,共計36家題跋75題印信,集中表達了同一襟懷。有黨、政、軍;老、中、青;東、西、南、北,通幅耿耿繁星,丹心照人!於是,張老在最上方題記:“讀過諸家跋,行間溢清芬,滿天星和斗,永以照后昆。”情同此心,心同此理,字卷當之無愧地被稱之為“國寶”、“國魂”、“祖國光輝的歷史畫卷”。
《天海字卷》的書法價值也極具特色,篆、隸、魏結合併有發展,字體雄健、筆力遒勁,是罕見的書法佳作。同時,作為一件書法作品,它所蘊涵的思想意義也是彌足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