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病
懶病
懶病是一種心理疾病,已經嚴重威脅了人類的身心健康。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懶病”已成為一大“後現代心理疾病”。從表現上來說,這種病已經滲透到了心理的知、情、意、行各個環節中:有人是疏於自我管理,一天除了電腦——開機——關機什麼都幹不了;還有人是懶得動,出門打的,吃飯叫外賣,上樓坐電梯等,有的甚至工作倦怠無精打采。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有時候懶也是抑鬱情緒的一種表現,抑鬱會使人缺乏動力、迴避社交、活動減少,所以,如果懶的時間比較長,並且體驗不到愉快感,建議看心理醫生。
懶病
2014年,美國勞工部就懶惰問題向民眾敲響了警鐘,美國人平均工作時間已連續幾年呈減少趨勢,而睡覺和看電視時間卻與日俱增。義大利的一份居民健康報告指出,業餘時間既不參加體育鍛煉也不參加體力勞動的“懶蟲”已佔國民總數的40.2%,每年造成該國約2.8萬人死於懶惰相關疾病。英國人的懶惰程度更勝一籌,調查顯示,64%的父母因工作太忙懶得陪孩子玩,59%的上班族懶得走樓梯,哪怕辦公室就在二層……
中國人也在變懶,最典型的就是“懶得動”。2014年6月發布的《2013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指出,2011年北京18-79歲常住居民平均每日靜態行為時間為5.7小時。專家指出,靜態行為是指除睡覺外,以坐、靠或躺等姿勢進行工作、學習、娛樂等活動,只要每日超過4小時就會影響健康。這一問題在5-17歲青少年中更為突出。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人越來越懶呢?懶,不是細菌,不是病毒,是一種可怕的心理危機,是心理厭倦的體現。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一個人在心中制定一些理想的同時,也跟著引發出了一股抗拒的心理,而說起來,這份抗拒之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生就懶的,然而這個懶惰的心理卻有著很深層的根蒂。懶惰的心理其實是我們求生的安全機制。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會抗拒改變,基本上是因為保證自己不要受到傷害。
一般來說,懶是一種對現實生活逃避心態的反映,逃避競爭,逃避壓力,逃避受傷害。因此,不少人在遭遇壓力和挫折后,產生逃避的心理,從以前的勤奮上進變為消沉懶惰。其中,有些人的思想暫時不能扭轉,或者找不到方向,出現一段時間的懶惰,也有些人從此一蹶不振,封閉自我,逃避現實。並且隨著社會現代化的進程,科技發展,給惰性也帶來了可乘之機。
一方面,網路的便利、通信的簡易以及物質的豐富,這些都讓人類的需求得到更高效更便捷的滿足,加上人類趨利避害,追求輕鬆愉悅的本性,“勤勞”漸行漸遠,同時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信息大爆炸,不堪選擇、不厭其煩,懶其實成為了一種消極抵抗。
懶,一種是心理懶惰,表現為沒有目標、不思進取、;
第二種是思維懶惰,懶得動腦思考,依賴別人的想法;
第三種是行為懶惰,明知某件事應該做,卻遲遲不做,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講,懶惰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但從健康生活的角度來說,懶惰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努力克服。
懶得運動,減壽
世衛組織2013年公布,懶得運動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據估算,全球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數高達320萬人,且逐年增長。研究表明,缺乏鍛煉容易導致肥胖,中度肥胖減壽3年,重度肥胖減壽10年。
懶得做飯,易患慢性病
不少人懶得下廚就去下館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顯示,在外一餐攝入的脂肪和鈉,就超過全天推薦攝入量,久而久之容易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甚至是腫瘤。
懶得吃早餐,愛得心臟病
國內調查顯示,近四成人懶得吃早餐。然而,不吃早餐時,大腦會釋放需要高熱量的信號,導致攝取垃圾食品的幾率大增,容易使“三高”找上門來,導致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7%。
懶得動腦,容易變傻
研究表明,不愛用腦的人,容易過早出現記憶力衰退,老年時可能患上認知障礙。
懶得刷牙,嗓子發炎
很多人覺得“少刷一次問題不大”。殊不知,藏在口腔內的細菌還會轉移到咽喉部,引發咽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炎症。
甚至懶得收拾屋子都容易過敏,男士懶得刮鬍子加大患癌風險,女士懶得曬太陽容易缺鈣,生病懶得去醫院加快病情惡化等,都是懶惰的常見危害。
懶病
想要克服懶惰,一定要確定具體、可行的目標。可以把每天從早到晚的生活習慣記錄下來,對比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查找漏洞,並進行完善。比如針對懶得運動的人,可以看一天運動量是否足夠,考慮拿出一個固定時段進行鍛煉。
執行計劃過程中,千萬不要跳過不喜歡的事,而應先做困難的事,再做稍困難的,這是一種對前面行動的強化,如此繼續,可摒棄惰性。
最好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建立計劃,共同執行,相互鼓勵、監督,更利於持之以恆。
身體的懶惰大多來自思想的懶惰。要想不給懶惰留空子,首先要明白它對健康的危害。事實上,熱愛生活的人會有更強勁的動力去克服懶惰。要常常提醒自己,個人的健康不但對自己重要,也是對家人的責任。
有人認為,“懶”可以緩解心理的壓力、身體上的疲勞,但其實認為“懶”並非是最好的減壓方式。人最大的特徵,就是越閑越怠,越養越懶。想要減壓,可以通過運動、聽音樂等積極的方式宣洩,還要培養對生活的熱情,認真去對待生活。
最重要的是,要明確一下自己“懶”的原因或者借口,做個了解之後,就可以開始對症下藥了。然後做事情提前做細緻的計劃,從最容易完成的方面入手,逐漸培養自信,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克服懶惰的成功體驗,並且隨時用積極的語言提醒自己,“抗惰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任何人都有惰性,只是成功的人知道如何與惰性相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