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

中北大學以科研為特色的品牌學院

儀器與電子學院是中北大學以科研為特色的品牌學院,在校內簡稱六院,擁有“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現設有“儀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和“測控技術與儀器”、“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專業。

學院擁有“電子測試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納慣性感測與集成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動態測試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山西省測控儀器與動態測試示範實驗中心、山西省微米納米技術研究工程中心,建有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微納製造工藝線,擁有多個專業實驗室和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基地,為各學科專業學生培養提供了優越的實踐和科技創新平台。

學院介紹


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500餘人、研究生600餘人,生源來自於全國31個省、市和自治區。學院擁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水平突出的師資隊伍,教職工總人數70餘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50餘人,留學歸國人員10餘人,80%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或為在讀博士。包括國家人才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山西省百人計劃人才5人、三晉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以及90時代工作室。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
學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科研促教學,鼓勵教師廣泛開展科研與教學工作。近年來,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以及省部級科技獎勵16項,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等10部,年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0餘項,年均公開發表SCI、EI收錄學術論文100餘篇。此外,學院是中國微米納米學會、中國兵工學會的會員單位和理事單位,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儀器科學與測控技術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兵工學會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單位。
儀器與電子學院始終以建設“學術活躍、教學嚴謹、科研出色、教育創新”的特色學院為宗旨,把培養複合型應用人才放在首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重視基礎教學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結果與就業需求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所培養學生在電子行業領域擁有過人的競爭實力,可勝任相關的研究、教學、開發、管理工作。

組織機構


綜合辦公室
職能簡介:學院黨政綜合辦事機構,圍繞學院中心工作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協助學院黨政領導做好教學、科研及黨政管理等方面的調查研究;組織學院黨政重要活動等;組織對全院教職工的年度考核、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評審、教師崗位設置等工作。
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
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
教務科
職能簡介:協助教學副院長做好日常教學、專業建設等管理工作。搜集、整理有關教育改革的信息。組織進行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相關的工作;負責學院學生的選課、考試、考查、成績管理、學籍管理、學生的實驗、實習(包括畢業設計、課程設計)管理工作,以及各類證書管理與審核發放等工作。
科研與學科建設科
職能簡介:協助科研及學科建設副院長做好科研管理、學科建設、研究生教學等日常管理工作。搜集、整理有關科技、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信息。組織制訂學院科研規劃和年度科研計劃並實施與考核;負責各類縱、橫向項目的組織申報及爭取立項;負責科研文件、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分類、存檔與發布;協助進行科研保密工作等。
學生科
職能簡介:在學院黨總支的領導下,負責對全院輔導員和班主任工作進行全面領導、管理與考核,並與分團委、學生會、學生黨支部配合工作。主要負責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學生骨幹隊伍建設,校風校紀檢查與處理,文體活動的開展“文明學風建設工程”的落實,畢業就業指導,班風、學風建設、綜合素質測評、獎學金及助學金評定、新生入學教育、畢業生離校等工作。
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管理部
主 任:張志傑
副主任:石雲波、王文廉
職責簡介:該學科部在學院領導下,負責本學科頂層設計和各項重大事項的開展,負責組織實施本學科研究生培養工作,負責組織本學科開展教研、科研工作,負責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教學的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與管理,負責本學科的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積極參加本學科領域的各項活動,完成學校、學院分配的其它工作。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管理部
主 任:丑修建
副主任:甄國涌、梁庭
職責簡介:負責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建設管理工作,包括學科頂層設計、組織學科學術和教研活動、組織學科隊伍、制定教學方案等。負責本學科的研究生培養、組織教研、科研及成果申報等工作。具體包括本科生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大綱的制定、教學計劃的核定、教材的選用、教學任務的安排,專業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工作,專業學生學術活動及畢業設計等工作。
課群組
信號處理課群組:
負責人:張曉明
成員:張曉明、楊瑞峰、張志傑、王文廉、趙冬青、張鵬、楊湖、楊玉華、裴煥斗、崔丹鳳
感測技術課群組:
負責人:孟立凡
成員:孟立凡、秦麗、郭濤、賈平崗、高文宏、段俊平、劉俊、譚秋林、王莉、張志東
單片機技術課群組:
負責人:武錦輝
成員:陳鴻、孟令軍、李永紅、李錦明、沈三民、侯卓、郭晨霞、王偉、王恩懷、鄭倫貴、蘇淑靖、單彥虎
程序設計課群組:
負責人:馬游春
成員:馬游春、甄國涌、李聖昆、張會新、梁俊芳、劉文怡、張彥軍、王紅亮、白國花
電子系統課群組:
負責人:文豐
成員:文豐、王巍、郝曉劍、王代華、任勇峰、戴蕭嫣、焦新泉、崔永俊、袁華、閆曉燕、申沖
MEMS設計課群組:
負責人:唐軍
成員:唐軍、李孟委、張斌珍、李傑、馬宗敏、楊衛、穆繼亮
半導體器件課群組:
負責人:張國軍
成員:張國軍、薛晨陽、梁庭、丑修建、鮑愛達、石雲波、馬喜宏、熊繼軍、閆樹斌、何常德、王任鑫、朱平、韓建強

專業介紹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概況
中北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建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學科建設成績突出。該學科下設“電子科學與技術”和“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分別於2001和2003年開始本科招生,於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獲得“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碩士點,於2006年分別獲得“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和“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於2010年獲得“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至此擁有完整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體系,其中“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是國防科工局重點學科和國防特色學科。中北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在2009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站公布的全國高校同學科排名中名列第23位。
該學科面向深空探測、載人航天以及近地空間飛行器等國家重大工程的發展需要,主要針對航空、航天、兵器等領域在高溫、高壓、高速旋轉以及高過載衝擊等特種惡劣環境下對微小型、高可靠性MEMS器件和系統集成技術的應用需求,圍繞微電子學、光電子學以及微納米技術的內涵發展,重點開展基於新材料、新結構、新效應的微納感測器件,光電子器件與儀器,電子線路的設計、加工、製造以及系統應用等方面的基礎科學和關鍵技術研究,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凝鍊形成了微納結構與器件、微納加工技術、電子線路設計及應用和光電子器件與儀器等四個穩定的特色學科研究方向,為我國載人航天(神州系列)、深空探測(嫦娥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提供了關鍵器件及核心支撐技術,成為我國動態測試和微納感測器件技術的重要研究基地,為我國航天事業和裝備製造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學科研究方向一:微納結構與器件
本方向主要針對功能結構、器件尺寸從微米尺度延伸到納米尺度所凸顯的納米效應(尺度效應、表面/界面效應、量子效應),重點開展基於新材料、新結構、新效應的新型功能結構與器件研究,在實現高精度、高靈敏度感測結構與器件方面加強特色研究。
(a)微納耦合效應在納米尺度及微納跨尺度下揭示材料結構與性能之間的依賴關係,並研究微納結構對基礎效應的驗證方法。開展低維度半導體材料的外延生長和異質集成研究,結合半導體超晶格的共振隧穿效應和微納機電感測探測技術。通過新型功能材料薄膜工藝與MEMS技術相結合,實現基於功能材料的新型微納器件研究與開發。
(b)寬禁帶半導體薄膜敏感結構及器件針對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載人航天遇到的超高溫應用環境下的微器件生存的難題,利用GaN、SiC等寬禁帶材料在溫度穩定性方面所具有的傳統半導體材料不可替代的優勢,開展基於寬禁帶納米敏感結構和非接觸無源信號傳輸的高溫壓力感測測試技術,開發實現GaN、SiC等典型寬禁帶半導體的加工方法,為超過600℃的高溫環境下壓力、加速度、熱流、溫度等參數的獲取提供有效手段。
(c)納機電矢量水聽器集成應用探索開展基於仿生矢量水聽器的陣列化和水下成像技術研究,深入系統揭示基於納機電矢量水聽器的聲目標探測和定位方法,實現了水下目標的遠距離矢量探測和儀器設備。
學科研究方向二:微納加工技術
本方向主要針對高溫、高壓、高速旋轉以及高過載衝擊等特種應用環境下對微小型、高可靠性MEMS器件加工技術的應用需求,開展微感測器、微執行器和微集成系統方面的基礎理論、模擬設計、加工製造方法研究,重點解決MEMS器件在惡劣應用環境下的微小型化、高穩定以及高可靠性等關鍵科學問題。
(a)微納電感測器件開發GaAs基納米薄膜壓阻結構製備工藝,進一步研究開發基於量子隧道效應、納米膜隧穿效應等的高靈敏e指數器件;設計開發具有微分負阻效應的雙空氣橋共振隧穿結構,為納機電感測器件研製提供了設計和工藝的理論基礎。
(b)高靈敏感測器件針對高速旋轉器件靈敏度的測量問題,在不改變環境的前提下,利用e指數半導體器件多個工作區特點和表面淺結製造工藝,實現外界信息的高靈敏感測測試方法。
(c)微型加工系統針對未來數字化、微型化、集成化器件的發展需求,研究寬禁帶半導體GaN/AlGaN異質界面的力電耦合機制和二維電子氣(2DEG)電子濃度與應力水平的關係,開發GaN基HEMT的力電轉換機理和基於SiC的多參數敏感結構,實現GaN、SiC等典型寬禁帶半導體的加工方法。
學科研究方向三:光電子器件與儀器
本方向主要以光電子技術在微納感測與精密測試領域的應用需求為背景,針對微電子技術向光電子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前沿基礎科學問題,重點開展微型光諧振腔物理與器件、微集成光電感測器及精密光電儀器的研究:
(a)微慣性器件研究新穎的正交梁式微結構隧道陀螺、納米薄膜隧穿效應陀螺概念和結構模型,研製基於微腔物理的微光機電陀螺和微加速度計慣性器件,實現多氣體感測器和瓦斯報警器。
(b)微結構測試系統研究微結構器件測試系統體系結構、微弱信號檢測、通道模型、隔離抗干擾和信息獲取策略等方法和技術;研製基於激光拉曼光譜儀與調製技術相結合的應力測試儀器,解決MEMS微結構靜、動態應力測試的難題。
學科研究方向四:電子線路設計及應用
本方向主要以航天、航空、兵器等領域惡劣環境下的武器裝備自動檢測為背景,研究高溫、高壓、高過載條件下的複雜電子設備及系統的自動檢測、故障診斷技術。
(a)電子數據記錄器研究狹小空間內高過載、高溫、高壓、高轉速與瞬態大量值動態數據記錄的設計理論,實時數據壓縮存儲演演算法,抗高過載記錄器的防護、緩衝、強化封裝的硬回收技術;解決有限容量約束下的彈箭飛行中非平穩動態參數的可靠記錄問題;研製系列基於大規模邏輯電路的小型化高集成度導彈黑匣子,為深空探測、載人航天、國防武器研製等應用領域提供技術與產品服務。
(b)飛行體電子設備綜合參數測試儀研究電子自動檢測系統體系結構、微弱信號檢測、通道模型、隔離抗干擾和信息獲取策略等方法和技術;面向長征系列火箭及多種型號導彈的過程檢測、彈箭電子設備的自動檢測和故障診斷中的應用需求,開發飛行體電子設備綜合參數測試儀,為航天飛行器及其電子設備的研究、生產、試驗提供了高效、有力的檢測手段。
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概況
1、學科基礎
中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創建於1986年教育部批准的碩士點學科“精密儀器及機械”和1988年機電部批准的重點學科“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1996年“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被教育部批准為碩士點學科,1998年被教育部批准為二級學科博士點;1999年“儀器科學與技術”被山西省批准為基礎研究重點學科,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為一級學科博士點。2002年“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二級學科被批准為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和山西省重點學科,2004年“精密儀器及機械”二級學科被批准為山西省重點學科。擁有“動態測試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電子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本學科研究服務的對象為兵器、航空、航天、石油、船舶等行業,在武器瞬態高溫、高壓、高速、高衝擊、高精度測試的動態校準理論與技術研究方面,在國防、國民經濟和科學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一級學科現有教師100名,教授20名、副教授30名,中組部入選者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入選者2人,國家“973”專項獲得者4人、國家“863”專項獲得者4人、三晉學者2人、山西省百人計劃入選者5人、省級以上優秀中青年稱號獲得者10人,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國防科工委創新團隊和山西省創新團隊稱號。
2、學科水平
中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優勢在於通過探索MEMS/NEMS的新原理、新效應,研製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高靈敏的新型微納器件與微納集成系統,解決高溫、高壓、高衝擊、高粉塵、濕熱等特殊環境下的測試難題;針對武器系統在惡劣環境下對動態測試的需求,實現微小型化信息獲取的模塊化、系列化,以及數據存儲的無線轉發及群測群控技術;針對新型武器參數測試具有量值大、變化快、環境惡劣、不可重複、試驗成本高、難以實現計量上的溯源等特點,建立溫度、速度、激光信息綜合探測平台,開展超高速多目標速度、形狀、速度分佈,超高溫溫度、溫度場、窄脈衝激光綜合參數信息等方面的高精度探測技術研究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目前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全國重點學科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和重慶大學。中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在2012年全國排名為第七。

傑出人才


兼職院士:張錫祥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張文棟、劉俊熊繼軍
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入選者:張文棟、劉俊
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熊繼軍
三晉學者:熊繼軍
全國百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張文棟
“973計劃”首席技術科學家:張文棟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張文棟、劉俊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文棟、劉俊
全國優秀骨幹教師:張文棟
“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劉俊、楊瑞峰
山西省模範教師:劉俊
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張文棟、劉俊、薛晨陽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劉俊、熊繼軍、薛晨陽、張斌珍
山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秦麗
山西省學術帶頭人:劉俊、熊繼軍、薛晨陽
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丑修建、張斌珍、梁庭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文棟、劉俊
全國優秀骨幹教師:張文棟
山西省模範教師:劉俊
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薛晨陽
山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秦麗

學院年度報告


一、2013年工作概述
儀器與電子學院自2013年9月成立以來,以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學科為目標,創新性地開展各項工作。
院務工作方面,學院成立了院務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教授會)、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第四屆)等,完成了儀器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管理部主任、副主任的選聘工作;針對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強的文件,如:《儀器與電子學院發展規劃》、《儀器與電子學院成果與獎勵條例》、《儀器與電子學院職稱評審與量化考核辦法》、《2.5+1.5本科特色教學創新培養方案》。
黨建工作方面,完成院黨總支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重新調整了學院教工支部、學生支部機構,充分兼顧學科、專業、基層學術組織的關聯性,發揮研究生本科生之間的“傳幫帶”作用,完成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系列相關活動和工作內容,成功申請基層組織工作立項工作1項、支部組織活動立項工作3項。
二、科研與學科建設工作
(一)強化了學科師資隊伍:
1、引進2名“985”高校博士及1名國外博士;
2、新增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名;
3、晉陞教授2名、副教授2名。
(二)學科平台建設:
1、完成“儀器科學與技術”山西省優勢重點學科的前期建設工作;
2、完成“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中央支持地方前期建設工作;
3、完成“十一五”國防特色學科建設工作;
4、新增山西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經費300萬元,學科建設經費131萬元,“131”人才經費720萬元,山西省協同創新基地建設經費100萬元(共1251萬元);
創新工作:
1、新增“微米納米技術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1個;
2、新增“新型儀器儀錶技術山西省協同創新基地”1個。
(三)科研學術成果豐碩:
1、申報成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23項,973前期專項2項,863計劃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52項;
2、獲國防科工局技術發明二等獎、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技術發明三等獎各1項;
3、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43篇;
4、發明專利授權24項;
5、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參與了教育部第三輪(2010-2012)評估,分別名列第8和33名。
(四)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1、承辦了國際測試技術年會(北京),參加了學術活動35人次;
2、應邀參加了“第五屆全國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院長論壇,並做了特邀報告;
3、邀請了國家基金委機械學科和信息學科相關負責人做學術報告;
4、派出國外訪問學者2名;
5、分批次組織學科管理部、學科帶頭人赴清華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學科與工作交流。
6、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對中北大學在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中做出的貢獻授匾。
三、教學工作
1、新增“山西省測試技術及儀器教學實驗示範中心”1個;
2、獲得“山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3、新增“感測器原理與應用”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
4、新增校級教材立項3項,校級重點教學改革立項3項;
5、我院教師獲得第四屆兵工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
創新工作:
1、在《3+1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2.5+1.5人才培養模式》:採用2.5年的時間完成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利用1.5年的時間完成實踐環節的培訓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2、成立了3類本科生創新實驗室(MEMS/感測器設計及應用實驗室、信號採集與處理類實驗室、測控系統類實驗室)、4個基礎實驗室(感測器原理實驗室、綜合設計與模擬實驗室、光電技術實驗室、半導體特性參數測試實驗室)。
3、聯合培養基地建設:重點確立了與國家航天飛控中心、航天一院第14研究所、淮海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兵器201所和208所、中電集團第二研究所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四、學生工作
1、修訂儀器與電子學院學生工作各項規章制度;
2、編寫了《儀器與電子學院2013屆畢業生就業分析報告》。
3、針對2013級新生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系列團體活動4場(共計36個班次);
4、針對不同年級集中開展了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共計64場;
5、開展文化素質教育活動共計6場;
6、承辦了全校5.25心理劇匯演,組織了26次院級、班級心理教育活動;
7、承辦“生活季微視頻”大賽等多項文化育人工作共計26場;
8、選樹典型,開展充分發揮榜樣教育引導作用的活動共計32場;
創新工作:
1、2013年我院學生申請院基金60餘項,校基金14項;
2、依託創新實驗室組織學生各類活動,並獲獎:
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全國二等獎4項,山西省一等獎7項,山西省二等獎2項;
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獲全國二等獎1項;
參加“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獲得華北賽區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優秀獎3項;
參加“大學生物聯網”大賽,獲得全國優秀獎2項,山西省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3、創新就業工作:組織邀請到部分優質企業的HR進行了以面試禮儀等為主題的系列講座;
4、繼“青春季”后組織承辦“生活季”微視頻大賽等。

本科專業介紹


我院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要求在物理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微電子學等方面掌握紮實的基礎理論,掌握微電子器件、集成電路和微機電系統的原理、設計、製造、封裝與應用技術,接受相關實驗技術的良好訓練,掌握文獻資料檢索基本法方法,具有較強的實驗技能與工程實踐能力,在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領域初步具有研究和開發的能力。具備微電子材料、微電子器件、大規模集成電路、微電子機電系統集成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封裝技術和測試技術等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技能。
該專業涵蓋了集成電路工藝開發、集成電路設計、微納器件開發等領域,是融合多學科理論和多學科技術的綜合性先端科學,是21世紀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學科。
該專業教學軟硬體環境優越,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高,80%以上的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學生主要學習微電子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科學實驗與科學思維的基本訓練,具有良好科學素養,掌握大規模集成電路及新型半導體器件的設計、製造及測試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電路分析、工藝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圖設計等的基本能力。學生畢業后在通訊、數字電視、手機、數字多媒體、信息家電、綠色能源,計算機外設和存儲控制等領域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專業優勢:本專業是在物理學、電子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學等多個學科和超凈、超純、超精細加工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專業。該專業隸屬於電子科學技術學科。其中“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是國防科工局重點學科和國防特色學科。該專業依託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投資4000萬餘元建設的500m2的超凈微納加工工藝實驗室在國內高校中處於先進水平。依託該平台可開展半導體器件、功能薄膜材料、新型納米器件、MEMS器件的設計、加工、測試等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2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我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自成立以來,立足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貫徹“厚基礎、寬口徑、重創新”的指導思想,多次修訂培養計劃。按照3+1培養模式,出口目標模式,完成課程建設。取得了校級精品課程、校級品牌專業等多項成果。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科學研究及光電子技術應用開發的基本訓練;掌握光信息獲取、傳輸、處理技術和光電子元器件與設備及光信息處理系統的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具有設計、開發、應用光電子元器件、光電設備和光信息處理系統及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該專業的學生基礎知識紮實、專業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他們普遍獲得了用人單位的肯定。畢業生中有的已擔任高校、科研院所的領導和學術帶頭人。
3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我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教育部特色專業、山西省品牌專業、山西省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山西省“測控儀器與動態測試”試驗示範中心,經過30餘年的發展,形成了特色鮮明、具有影響力的專業。
該專業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將科學研究與本科教學緊密結合,採用循序漸進型知識導入模式,堅持以非電量動態測試技術為專業特色,培養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素質高、有特色的高級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該專業科研實力雄厚,擁有代表國內測試技術最高水平的專家,現已形成三個明確的研究方向:動態測試技術及智能儀器、光電儀器科學及測試技術、MEMS感測器及集成測量系統。近年來,先後獲得國家發明獎和省部級獎多項;取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多項並取得了很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開發專用設備與系統百餘種,填補了我國動態測試計量技術的空白,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研究服務的對象為兵器、航空、航天、石油、船舶等行業。目前,與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際和國內的十幾個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有密切的合作交流關係。

精英研究院


儀器與電子學院創新精英研究院是為本科學生搭建的一個技術、設施等全面的科技創新平台。我院是以科研為特色的品牌院系,學院領導、老師特別注重學生科技實踐能力的鍛煉和培養,特意成立儀器與電子學院創新精英研研究院,研究院前身是創新實驗室,成立於2006年,在成立以來創新實驗室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大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為學校,學院贏得了榮譽。為了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力度,學院決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建設創新精英研究院,研究院成立於2014年,以創新實驗室為實踐平台,參與各類國際、國家級、省級等科技競賽,各個創新實驗室承擔了各類創新項目立項以及相關的各類比賽的組織管理等所有任務。
創新精英研究院下設的創新實驗室目前有五個,全部分佈在德懷樓四層,它們分別是嵌入式創新實驗室、物聯網創新實驗室、智能車創新實驗室、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和精英培訓中心基地,共佔地面積有400多平方米。在學院領導以及各位老師的帶領下,在國際、國內各類科技比賽中,都有我院學生的身影,而且我院學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創新精英研究院隸屬於儀器與電子學院,全部由學生自主管理。院內將下設院長一名,副院長三名,各類創新部長若干,他們都是經過院裡層層選拔通過,具有實力強厚、組織管理能力強特點。研究院還將由“電子測試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納慣性感測與集成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動態測試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山西省測控儀器與動態測試示範實驗中心、山西省微米納米技術研究工程中心的老師們指導,科技實力量雄厚。
研究院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宗旨,十分重視引導和激勵學生實事求是、刻苦學習、勇於創新,本著“積極引導,強化訓練,重點扶持”三步方針。
創新精英研究院不僅是儀器與電子學院的建設品牌,還將是中北大學的建設品牌。
院長:於長濤
副院長:武鵬飛 范海瑞 呂嘉瑋
創新主席:武鵬飛 劉曉傑 符滿華 趙黎明 鄭楊柳

科研流動站


為了適應我校科學研究工作的需要,切實加強高層次人才的開發和引進,進一步拓寬博士后工作的渠道和領域,增進學術交流,建設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積極推進科教興晉、人才強省戰略,根據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管理辦法,現面向海內外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來我校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現將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信息公布如下(以下信息,我們將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更新):
一、張文棟: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博士後人員信息
1、導師簡介:
張文棟:山西省教育廳廳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子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IEEE學會高級會員,北京大學國防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清華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電子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和中國兵工學會的高級會員,中國兵工學會測試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總裝備部微米/納米專家組專家,兵總測試專家組組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研究方向為動態測試技術與智能儀器、微型機電系統(MEMS)。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成果獎有: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發明三等獎、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兵總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兵器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目前,共發表學術論文102篇,其中有57篇被SCI、EI等國際檢索機構收錄,出版專著4部。課題主要來源:國防“973”、國防科工委、總裝部等,主持研究的科研項目在航空、航天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於科研成就突出,曾獲得“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二、祖靜: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博士後人員信息
1、導師簡介:
祖靜: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動態測試與智能儀器研究,提出“新概念動態測試”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是我國“存儲測試技術”的奠基人,中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的主要創始人。中國兵工學會會士、理事,IEEE高級會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曾被授予山西省勞動模範、兵器工業勞動模範、山西省科技功臣等稱號。並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一項,國家發明三等獎一項,均為第一發明人,光華科技一等獎,以及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為中北大學“電子測試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動態測試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國防科工委與山西省共建動態測試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目前,還負責開展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開發項目,其中包括國家重大計劃項目,如國家靶場基地建設項目,總裝備部重點儀器型號項目等,以及有關新概念動態測試理論和研究手段研究項目。可依託上述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手段進行研究。
三、劉俊: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博士後人員信息
1、導師簡介:
劉俊: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博士后),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美國加洲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中北大學電子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擔任IEEE,世界科學與工程學術學會會員(WSEAS),國際頻率感測器學會會員(IFSA),感測器與執行器(SENSORANDACTUTOR),感測器與變換器(SENSORTRANDUCER),IEEESENSOR的期刊評議專家,歐亞半導體(EUROASIASEMICONDUCTOR),微納系統(MICRONANOSYSTEM),微機械製造(MEMS-MANUFACTURE)雜誌的通訊專家,國家自然基金委評審專家,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科技計劃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髮展中心評議專家,總裝備部慣性技術專業組專家,中國兵工學會測試技術分會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微納機電系統(MEMS/NMEMS)中的微納慣性技術和武器系統惡劣環境下的動態測試技術。
課題來源及主要成果:國家“973”、“86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霍英東教育基金項目,總裝備部跨行業基金項目,總裝重點基金項目,總裝國防科工委預研項目,教育部基金項目等;獲得國內發明專利2項,國內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82篇,被SCI、EI檢索20篇,出版《微慣性技術》與《微弱信號檢測技術》著作2部,主譯《微納技術潛在應用前景》和參譯《微機械感測器與執行器大全》兩部,參編《微機原理》教材一部。
近幾年先後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一項(排名第二),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均排名第二)、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排名第三)、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排名第一)等省部級獎勵13項,2002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獲山西省模範教師稱號,2005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
四、秦麗: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博士後人員信息
1、導師簡介:
秦麗教授系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計量測試學會高級會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山西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廳黨組聯繫的高級專家;山西省教學名師,山西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山西省青年科學家提名獎獲得者,山西省科技工作一等功獲得者,山西省教科文衛體系統2010年度“傑出知識女性”,山西省“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優秀導師團隊成員,太原地區科技拔尖人才,中北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主要從事集成測量系統及儀器、慣性測量系統、動態測試及可靠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主要負責完成主持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防973、總裝重大計劃項目、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縱橫向科研課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IEEESensors》等期刊和相關的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被SCI、EI等檢索收錄30多篇;參編完成專著1部、譯著2部。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山西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項,獲實用新型專利2項。在教學方面,承擔《微波技術基礎》、《電磁兼容原理及應用》等多門研究生及本科生的課程,同時作為主要負責人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09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2008年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五、劉文怡: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博士後人員信息
1、導師簡介:
主持、參與了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橫向科研項目四十餘項,其研究成果已在工業測控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申請發明專利1項,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10餘篇被SCI、EI收錄,出版專著《遙測系統無損壓縮技術評估理論與實踐》,在DSP、ARM、FPGA系統設計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六、任勇峰: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博士後人員信息
1、導師簡介:
作為負責人完成了幾十項科研項目,成果應用到數十個航天型號中。在固態記錄器和自動測控台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航天院所用戶和同行專家的廣泛認同。山西省“科技奉獻獎”先進個人一等獎獲得者;教學成果獲國級二等獎一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四項、三等獎三項;獲發明專利十多項;編寫教材兩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SCI、EI等收錄十多篇。
2
七、薛晨陽: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博士後人員信息
1、導師簡介:
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科技獎5項;出版著作4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54篇,被EI收錄106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項。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山西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創新人才等榮譽稱號。
八、楊瑞峰: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博士後人員信息
1、導師簡介:
目前主持國家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縱、橫向科研項目10多項;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7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講授《計算機控制技術》、《儀器精度理論》等多門本科生、研究生課程。先後被授予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九、張志傑: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博士後人員信息
1、導師簡介:
張志傑,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公派訪問學者曾在美國依利諾依理工學院從事數字信號處理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動態測試理論與信號處理,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基金多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山西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曾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會議與學術交流,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檢索20多篇。完成山西省教育廳教學改革項目三項,獲得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兼任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壓力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業協會儀器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西省計量協會理事等。
十、馬鐵華:博士后合作導師招收博士後人員信息
1、導師簡介:
馬鐵華: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博士后)、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測試技術與感測技術;研究課題主要來源:國家自然基金、國家教育部、總裝、兵總、航天部等;已取得主要成果情況: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40餘篇(13篇EI收錄),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總裝重點預研、兵總預研項目、國防跨行業基金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