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區

新疆烏蘇市新市區街道

新市區街道,位於烏蘇市東南方位,街道轄區共有駐市單位34個。

歷史沿革


新市區所在的烏魯木齊地區遠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漢代屬西域都護府管轄,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古代民族的游牧地,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一個重要地段。
唐代,唐軍在烏魯木齊河畔屯田戍守,現區境內九家灣是當時的一個重要屯田點。
清朝乾隆年間平定準噶爾叛亂后,在烏魯木齊屯田,並建立屯田城堡,現境內的頭工、二工、四工,就是當時有名的宣仁堡、懷義堡、寶昌堡。乾隆年間,區境屬迪化直隸州,光緒十二年(1886年)屬迪化府。
民國2年(1913年)屬迪化縣,民國34年(1945年)屬迪化市。
新中國成立后屬迪化市,開始籌建新城區。1954年,迪化市改名烏魯木齊市,現區境屬烏魯木齊市。
1961年,新市區從烏魯木齊沙依巴克區析出成立,成立了新市區人民委員會,下屬五一、機械城、紅五月三個城市組成人民公社。1969年成立新市區革命委員會。
2011年初,按照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共烏魯木齊市委員會、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的決策部署,由原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與原烏魯木齊新市區(簡稱“新市區”)實行“區政合一”,並將原烏魯木齊縣兩鄉一鎮增划併入。新區繼續實行“區市共建,以市為主,科技廳歸口管理,重大科技業務隸屬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管理體制。作為中共烏魯木齊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實行副地級建制,代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和管理區內經濟社會事務,行使市一級人民政府的經濟管理許可權,對所轄開發建設區、科技園區、創業園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區內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等均為自治區直屬分局,行使省級職能部門管理許可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0年6月成立新市區人民政府。1996年,新市區轄7個街道,分別是:北京路街道、二宮街道、三宮街道、石油新村街道、迎賓路街道、喀什東路街道、北站街道。
2003年底,新市區總面積142.52平方千米,總人口376600人。轄11個街道、2個鄉,89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分別為:北京路街道、二工街道、三工街道、石油新村街道、迎賓路街道、喀什東路街道、天津路街道、銀川路街道、杭州路街道、南緯路街道、北站東路街道、二工鄉、地窩堡鄉。
2004年底,新市區轄11個街道、2個鄉,89個居委會、5個行政村。
2011年3月,將烏魯木齊縣青格達湖鄉、六十戶鄉和安寧渠鎮成建制移交新市區管理。調整后,新市區轄11個街道、1個鎮、4個鄉、24個村、84個社區;現烏魯木齊縣與頭屯河區(北部)的行政區域界線變為新市區與頭屯河區的行政區域界線,現烏魯木齊縣與米東區的行政區域界線變為新市區與米東區的行政區域界線。[5]

區劃詳情

2019年,新市區轄17個街道、4個鄉和1個鎮:北京路街道、二工街道、三工街道、石油新村街道、迎賓路街道、喀什東路街道、八家戶街道、銀川路街道、南緯路街道、杭州路街道、鯉魚山街道、百園路街道、正揚路街道、機場街道、友誼路街道、高新街街道、長春中路街道;二工鄉、地窩堡鄉、青格達湖鄉、六十戶鄉;安寧渠鎮[2]。區境內有: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街道)、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城市榮譽


2019年10月,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34名。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