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市轄區

西夏區,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位於銀川市西部,介於東經105°49′—106°18′,北緯38°08′—38°52′之間。東以包蘭鐵路為界與銀川市金鳳區相鄰,西至賀蘭山口軸線,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接壤,北連賀蘭縣洪廣鎮,南至永寧縣閩寧鎮,總面積1129.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9.3萬畝。截至2018年末,西夏區下轄2鎮、7街道,總人口53萬人,其中,回族戶籍人口4.4萬人。區政府駐地懷遠東路。

西夏區為中溫帶乾旱氣候,降水量少,光照豐富。西夏區自然資源豐富,有著名的賀蘭山地。西夏區交通便捷,銀川站位於西夏區與金鳳區交界處,包蘭鐵路、太中銀鐵路、銀西高鐵、包銀高鐵經過銀川站。銀川汽車西站也位於這裡。西夏區旅遊資源富集,是寧夏西線旅遊核心區,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先後獲得“中國賀蘭硯之鄉”、“2019中國最美縣域”等榮譽稱號。境內有鎮北堡西部影城、西夏王陵、賀蘭山岩畫等景點。

2019年,西夏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7億元,剔除新增減稅降費因素,同口徑增長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7%;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2%和8.6%。

歷史沿革


夏、商、周三代,今銀川市西夏區屬雍州地域,戎、狄諸古代少數民族部落在此游牧繁息。西周時期,出現朔方(今寧夏北部、陝北一帶)等地名。
春秋戰國時期,今銀川市西夏區屬於匈奴等少數民族游牧之地。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昭王滅義渠,置北地郡(今甘肅寧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全國分為36郡,但今銀川市西夏區仍屬匈奴部落游牧地區。
西漢初年,今銀川市西夏區為匈奴樓煩、白羊王屬地。漢元朔二年(前127年)至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兵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新秦中,今銀川市西夏區屬漢廷北地郡廉縣轄地。
西夏區建築
西夏區建築
孺子初始元年(8年)今銀川市西夏區形式上屬新莽政權。東漢建立后,北地郡治由馬嶺(今甘肅慶陽西北)移至富平縣,今銀川市西夏區屬其管轄,屬北地郡所轄廉縣。
東漢順帝時,今銀川地區屬涼州刺史部北地郡廉縣轄地。東漢延康元年(219年),曹丕廢漢獻帝,建魏國,東漢滅亡,今銀川市西夏區為少數民族鮮卑、匈奴、羌族部眾駐牧之地。
東晉義熙三年(407年),赫連勃勃建大夏政權。大夏真興八年(424年)將飲汗城(今銀川市東)改建為麗子園,今銀川市西夏區屬大夏政權控制。
三國時,魏國未能對今銀川地區實施有效統治,今西夏區仍屬鮮卑、匈奴、羌族駐牧之地。
西夏區建築
西夏區建築
兩晉時期,今銀川地區北部仍為匈奴、羯、氐、羌、鮮卑等族所居。
十六國時期,除大夏國轄今寧夏全境外,前秦、後秦對今銀川地區亦未能進行有效統治。
北魏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燾進攻大夏,立懷遠縣(治麗子園),今銀川市西夏區屬之。北魏太延二年(436年),設置薄骨律鎮,今銀川市西夏區為薄骨律鎮轄地。北魏孝昌三年(527年),改薄骨律鎮為靈州,今銀川市西夏區改屬靈州。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以大夏時的麗子園設置懷遠郡、懷遠縣,郡縣同治,隸屬靈州。今銀川市西夏區隸屬懷遠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存州,遂廢懷遠郡,今銀川市西夏區屬靈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并州為郡,逐設置靈武郡,仍為靈州,今銀川市西夏區歸靈武郡懷遠縣。
唐初改郡為州,遂改靈武郡為靈州,今銀川市西夏區境屬靈州懷遠縣。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年),在懷遠縣西北20千米處設置新堡(原名為千金堡),堡址疑在今西夏地區南梁農場附近。
五代時,今銀川地區屬靈州懷遠城所轄,但後期多為黨項、羌等少數民族佔據。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今銀川地區形式上屬北宋所轄,實則為黨項族等部眾牧獵地區。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黨項族首領李繼遷攻佔懷遠等黃河河外5鎮,今銀川市西夏區為拓跋黨項族部眾佔據。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定都興慶府稱帝,建立夏國,史稱西夏。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西夏腹地被成吉思汗所率蒙古大軍所佔。元至元八年(1271年)三月,元廷置西夏中興等路行尚書省,今銀川市西夏區屬之。次年又改中興行尚書省為行中書省。元時,行政區劃幾經變化,今銀川地區初屬中興等路行省。所轄中興州轄境相當於今銀川市所轄範圍。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二月,改隸甘州行省及甘肅行省的寧夏府路,取“夏地安寧”之意,是為寧夏地名之始。寧夏府路轄懷遠縣,懷遠縣轄境為今銀川市興慶區、西夏區及金鳳區。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改寧夏府路為寧夏府,今銀川市西夏區歸其管轄。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蒙古貴族韃靼、瓦剌擾掠,明廷廢寧夏府,徙軍民於關陝地區,包括今銀川市西夏區在內的寧夏北部大部地區成為空地。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廷置寧夏衛,今銀川市西夏區屬之。明建文四年(1402年),復置寧夏左屯衛、寧夏右屯衛。寧夏右屯衛,轄屯堡18個,部分屯堡分佈於今銀川市西夏區。明永樂元年(1403年)一月,復置寧夏衛。
清順治二年(1645年),陝西三邊總督李化熙降清,今銀川地區歸清朝管轄。順治十五年(1658年),對部分衛、所進行合併。康熙四年(1665年),又裁撤寧夏巡撫。康熙九年(1670年),寧夏改歸甘肅巡撫統轄。清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清廷改寧夏衛為寧夏府,直隸甘肅行省,下轄寧夏、寧朔、平羅、中衛4縣和靈州直隸州,今銀川市西夏區隸屬寧朔縣管轄。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年)一月初三,寧夏府城發生特大地震,地裂水涌,寧夏府城廟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無存,城被震毀。乾隆五年(1740年)五月,清廷重新建寧夏府城。與此同時,於寧夏府城“西十五里,平湖橋東南”處,由寧夏將軍阿魯、都賚先後組織建設新滿城,是為今銀川市新城地名之始。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北京政府令各省裁府存道,今西夏區隸屬寧朔縣。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年),馮玉祥部西北軍控制西北地區以後,為改變回漢地方實力派、小軍閥劃地割據的分裂局面,當年即在甘肅全省籌設行政區。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改省政府為委員制,並在全省正式廢道改設寧夏行政區,縣一級亦改設縣行政公署,改縣知事為縣長,隸甘肅省。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寧夏正式建省,共轄9縣2旗,今銀川市西夏區歸寧夏省所轄。同年4月13日,馬仲英率部過賀蘭山攻佔寧朔縣城。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月25日,孫殿英部攻佔寧朔縣大部地區。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1日,劃分寧夏、寧朔兩縣,又增置永寧縣,今西夏區轉為隸屬永寧縣管轄。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4月11日,寧夏省政府在寧夏省城設置銀川市。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月9日,寧夏省城正式定名為銀川市。
1949年9月24日,新城解放。
1949年9月28日,永寧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新城地區為永寧縣第七區。
1951年6月,永寧縣第四區(含新城區境域)劃歸銀川市管轄,成為銀川市第五區,下轄新城鄉(含羅家莊)、雙渠鄉、盈北鄉(平伏橋鄉)3個鄉公所,新城區為銀川市第五區公署駐地,此後新城區一直隸屬於銀川市。
1954年4月,中共銀川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原銀川市舊城內4個區合併為兩個區,新城區改為銀川市第三區。
1955年1月,銀川市人民政府撤區並鄉,銀川市新城區改稱新城鎮。
1961年1月,銀川市人民政府決定,正式成立新城區(銀川市屬縣級區)。
2002年10月19日,國務院(國函〔2002〕95號)批複同意調整銀川市市轄區行政區劃:撤銷銀川市城區、新城區和郊區,設立銀川市西夏區、金鳳區和興慶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夏區地處銀川平原西部、賀蘭山東麓。地理坐標為位於東經105°49′~106°18′,北緯38°08′~38°52′。西夏區西至賀蘭山分水嶺,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接壤,與金鳳區為鄰,南北分別與永寧縣賀蘭縣相連,總面積1129.3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西夏區東西較窄,南北略長。賀蘭山中段近70千米在銀川市境西緣,呈北偏東走向。銀川市境東部是坦蕩遼闊的平原。按照“多旋迴”說,西夏區位於中國東、西兩大構造帶的樞紐部分。在大地構造上,屬於中朝准地台鄂爾多斯西緣拗陷帶的賀蘭山台陷和銀川地塹,為賀蘭山褶皺帶與鄂爾多斯地台間前拗陷區。西部賀蘭山屬燕山運動形成的多旋迴陸相拗陷,東部平原區則為喜馬拉雅山期形成的多旋迴斷陷區劃。賀蘭山及銀川平原,在其漫長的地質發展中,經受了多期的、特定而強烈的應力作用,接受了不同地質時期的沉積、剝蝕與形變,使之形成了兼具中國大陸東部和西部不同特色的地質構造奇觀,即多種構造體系的交織複合帶。它呈東北200—300方向延伸的銀川斷陷盆地,代表著中國東部特有的新華夏構造帶。

地形地貌

西夏區地貌屬寧夏北部平原和山地地貌區,由賀蘭山山地和銀川平原兩個地貌分區組成。銀川平原又分為賀蘭山前洪積傾斜平原、黃河沖積平原兩個地貌區。西山東川、西乾渠、新開渠、良田渠等繞境,湖沼鑲嵌,是西夏區地貌格局的基本特徵。

氣候

西夏區地處內陸,遠離海洋,位於國家季風區的西緣,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在冷空氣南下之要衝,夏季處在南季風西行的末稍,形成較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按全國氣候分區,西夏區屬中溫帶乾旱氣候區。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條件。西夏區是日照和太陽輻射量充足地區,它位於中緯度地帶,全年大部分時間受高空西風環流影響,天氣系統也多來自西邊。西夏區地處內陸,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賀蘭山呈北偏東走向,對防止西北寒流風沙入侵、水氣受阻抬升等都有明顯影響。在上述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明顯的大陸性氣候。
西夏區氣候的基本特徵是:乾旱少雨,蒸發強烈;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冬寒夏暑,春季多風沙,秋季雨集中;春遲、夏短、秋早、冬長,無霜期短而多變。全年大部分時間受高空和西風環流影響,天氣系統也多來自西邊。同時又是季風氣候區,夏季東南風帶來水氣,冬季西北季風帶來乾冷的空氣。
西夏區氣候乾燥,晴天多,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量為14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039.6小時,日照率為69%。黃灌區全年平均氣溫為8.3℃。8.6qC,略呈東高西低的變化趨勢。四季氣溫:1月是冬季的代表月份,氣溫最低為-9.0℃,月平均氣溫為-4℃以下;入春后,隨著太陽輻射的迅速增強,氣溫回升很快,3月,氣溫上升到2℃以上,4月是春季的代表月份,月平均氣溫在10.5℃以上;7月是夏季的代表月份,也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月份,月平均氣溫在23.4℃,而6月、8月氣溫則基本相同,月平均氣溫都在21.5℃左右;從9月開始,氣溫迅速下降。10月平均氣溫降至9℃左右,11月接近0℃。秋季氣溫分佈與春季相似,但秋溫比春溫低2℃左右。西夏區氣溫平均年較差在32℃左右,全年平均氣溫較差為13.1℃。
西夏區無霜期較短,最長無霜期177天,最短無霜期129天。西夏區地處大陸乾旱氣候區
西夏區風景
西夏區風景
,降水量少,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年平均蒸發量為1583.2毫米,夏季蒸發量最大,占年蒸發量的44%—50%,冬季蒸發量最小,只佔年蒸發量的4%—8%,春季蒸發量大於秋季,分別占年蒸發量的31%—33%、15%—17%。月蒸發量最大值出現在7月,最小值出現在12月。因降水少,蒸發量大,乾燥度較高,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1990年後,年降水量介於99.7—233.1毫米之間。
根據西夏區境內地形地貌和局地小氣候分佈的變化規律具體劃分為賀蘭山區和引黃灌區兩個一級區,在引黃灌區中又進一步劃分新灌區和老灌區兩個二級氣候區。其主要區別是:賀蘭山區屬山地氣候類型,氣溫變化垂直分佈,高寒多雨,適宜林木生長;灌區為山前平原氣候,有較好的水、氣條件,溫度適中,宜於農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西夏區有黃河、農渠、山泉、降水4類,地表水礦化度小於0.5克/升。農渠主要有唐徠、漢延、西乾渠及配套干支、支斗渠,年引進水量18.2億立方米。賀蘭山諸口常年泉水不斷,年涌水量約0.09億立方米,主要依靠大氣降水補給。除蒸發滲流的降水量外,能產生的徑流多年平均水量約0.19億立方米。
截至2006年,西夏區地下水資源為2.73億立方米,水質良好,污染不明顯,pH值在7—8之間,總硬度小於250毫克/升,含鹽量0.01%—0.2%之間。區內地下水資源可分為山前傾斜和引黃灌溉區兩部分,山前傾斜平原可補給0.04億立方米,引黃灌區可補給2.65億立方米。

林地資源

西夏區天然林分佈於賀蘭山區。截至2006年,賀蘭山區共有天然次生林2.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0.3%,其中雲杉、油松、山楊等喬木林12227.4公頃,山榆、山杏等灌木林3865.2公頃,疏林面積7998.74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75.6立方米。除賀蘭山區天然林外,西夏區還有林地面積92010畝,覆蓋率26%,公益林面積47962畝,經濟林面積44048畝。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06年,賀蘭山共有野生維管植物665種,隸屬81科381屬,其中種子植物約有652種,分屬72科308屬。西夏區藥用植物主要有銀杏、大黃、麻黃、黃芪、甘草、柴胡、益母草、玉竹、遠志、肉蓯蓉等4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植物有枸杞、甘草、銀柴胡、鎖陽、黨參、黃芪、大黃等。西夏區境內的賀蘭山中段,分佈有5種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沙冬青、豆科常綠灌木,也是旱生荒漠區唯一的常綠強旱生植物。
動物資源
截至2006年,賀蘭山有陸棲脊椎動物182種及亞種,畜類51種,鳥類約120種。西夏區有主要經濟動物80種,其中鳥類40種,畜類10餘種,兩棲爬行類10餘種,魚類近10種。西夏區魚類主要有鯉魚、青魚、鯽魚、白鰱、鯰魚、草魚、鴿子魚等。西夏區有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多達30餘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游隼、白尾海雕,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大天鵝、小天鵝、鳶、蜂鷹、蒼鷹、雀鷹、松雀鷹、兀鷲、禿鷲、胡兀鷲、鶚、豬隼、紅隼、雕號鳥、縱紋腹小鶚、長耳小鶚、藍馬雞、灰鶴、蓑羽鶴、大鴇、小鴇、石貂、兔猻、猞猁、馬鹿、馬麝、盤羊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06年,西夏區境內的賀蘭山段儲藏的礦產種類有能源礦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化工原料礦產、建築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等5大類21個品種。其中主要有煤礦、赤鐵礦、溶劑白雲岩、溶劑硅石、溶劑石灰岩、磷塊岩、水泥石灰岩、輝綠岩等。此外,西夏區還有食鹽、芒硝、磚瓦黏土及天然建材風積沙、細沙礦層、石材、石膏等礦產資源。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時間調整
2002年10月19日國務院(國函〔2002〕95號)批複同意:將原新城區的朔方路、文昌路、北京西路、西花園路、寧華路5個街道辦事處劃歸新設立的西夏區管轄;將原新城區的鐵東、新城東街2個街道辦事處划給新設立的金鳳區管轄。
2004年9月西夏區行政中心遷至西花園路街道辦事處轄區的懷遠東路285號,南有北京西路,北有賀蘭山西路,東有麗子園街,西有金波街,距銀川火車站、汽車西站約1千米。
2016年6月2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寧政函〔2016〕82號)批複同意設立懷遠路街道。
2016年8月西夏區行政中心遷至賀蘭山西路481號,南鄰賀蘭山西路,北鄰學院路,西鄰麗子園北街,東鄰金波街。距銀川火車站、汽車西站約1千米。

區劃現狀

截至2019年末,下轄2鎮、7街道,共19個行政村、61個社區。
鎮北堡鎮興涇鎮
街道西花園路街道北京西路街道文昌路街道朔方路街道
寧華路街道賀蘭山西路街道懷遠路街道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西夏區常住總人口35.60萬人,增長1.1%。其中城鎮人口32.07萬人,鄉村人口3.5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1.14‰,死亡率為4.0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06‰。
截至2018年末,西夏區實有人口53萬人,其中常住人口42萬人,流動人口11萬人。戶籍人口24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的12.9%,其中城鎮人口20餘萬人,佔總戶籍人口的83%,鄉村人口近4萬人,佔總戶籍人口的17%。回族戶籍人口4.4萬人,佔總戶籍人口的18%。
2020年11月1日,西夏區常住人口為449559人。

民族

西夏區境內居住有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俄羅斯族土族、苗族、瑤族、侗族、彝族、朝鮮族、東鄉族撒拉族布依族、土家族、納西族、白族、壯族、黎族畲族維吾爾族毛南族錫伯族裕固族高山族塔塔爾族達斡爾族柯爾克孜族哈尼族羌族傈僳族水族赫哲族哈薩克族等44個民族。

政治


西夏區風景
西夏區風景
雍輝:書記。
劉虹:副書記、區長。
黨成: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公鐵物流中心主任。
李亮:常委、公安分局局長。
馬黎剛:常委、副區長(掛職)。
李永仁:常委、人武部政委。
楊愛軍: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
楊晨:常委、宣傳部長。
路愛寧:常委、組織部長。
賀滿庭:常委、統戰部長。
邵中宏:常委、興涇鎮黨委書記。
謝樂軍:常委、副區長(掛職)。

經濟


綜述

西夏區報表
西夏區報表
2016年,西夏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02.27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77億元,同比增長2.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1.24億元,同比增長1.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33.26億元,同比增長10.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4903元,比上年增長14.3%。三次產業結構為2.6:53.3:44.4。

第一產業

2016年,西夏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小麥播種面積0.04萬公頃,減少33%。蔬菜播種面積0.06萬公頃,增長20%。園林水果播種面積0.30萬公頃。增長50%。全年糧食產量12.13萬噸,增產3.4%;其中小麥產量0.24萬噸,減產22.5%。蔬菜產量3.66萬噸,增長30.2%;園林水果3.17萬噸,增產13.2%。

第二產業

西夏區風景
西夏區風景
2016年,西夏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05.55億元,下降1.3%,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增加值102.23億元,增長0.2%。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5.88億元,下降4.3%;重工業增加值99.67億元,下降1.1%。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4.21億元,下降3.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94.64億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6.7億元,增長3.2%。按行業分,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6.64億元,下降4.8%;石油加工、煉焦業增加值73.65億元,下降2.7%;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0.81億元,增長49.9%;紡織業增加值0.02億元,下降26.6%。西夏區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增加值23.57億元,增長7.8%。
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385.6億元,比上年下降1.4%,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6%;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78.19億元,比上年增長4.8%;主營業務成本267.88億元,增長2%。利潤總額22.92億元,增長277.4%。工業品出口交貨值7.8億元,虧損企業虧損7.03億元,資產負債率58.9%。
2016年具有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21個,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2.66億元,下降1.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產值23.76億元,下降5.8%;建築裝修裝飾業實現產值1.12億元,下降12.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14萬平方米,下降17.5%。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2.54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住宅開發投資21.66億元,增長14.4%。商品房施工面積262.02萬平方米,下降6.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72.16萬平方米,下降13.7%;商品房銷售面積45.03萬平方米,增長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1.88萬平方米,增長0.3%;商品房待售面積72.35萬平方米,增長13.5%,其中住宅待售面積54.39萬平方米,增長4.5%。全年商品房銷售額19.76億元,下降0.4%,其中住宅銷售額16.21億元,下降9.5%。

第三產業

2016年,西夏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31億元,比上年增長7.4%。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73億元,增長7.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58億元,增長16.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21.31億元,增長8.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99億元。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0.29億元,下降7.5%;股份制經濟實現零售額13.97億元,增長1.3%;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3.12億元,增長22.3%;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6.73億元,增長15.9%;其他各種經濟實現零售額0.19億元,增長16.1%。
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14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72億元,同比增長29.3%;非稅收入完成1.41億元,同比增長0.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4.51億元,同比增長48.8%,八項公共服務支出之和11.85億元,同比增長46.0%。其中:城鄉社區支出同比增長354.7%,節能環保支出同比增長59.4%,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53.1%。

文化


地方風俗

西夏區風景
西夏區風景
婚嫁
按伊斯蘭教規定,男婚女嫁有4個條件:男女雙方同意;雙方父母同意;證婚人到場;有一定的聘金。婚禮中要寫“依扎布”(婚書),念“尼卡哈”。按照回族的傳統習俗,娶親之前,男方除了送一般的聘禮(麥海勒)衣物外,還要送上幾十個用彩紙包裹的禮品包,主要是一些茶、糖、核桃、葡萄乾、棗子等飲茶物品,稱為“封子”,同時要送上羯羊1~2隻。結婚時,男女兩家都要設宴待客,親友送禮示賀。鬧洞房時,只耍公婆不耍新人,以各色顏料塗抹公婆以圖吉利。
衛生
穆斯林在禮拜前必須沐浴。沐浴分為“大凈”“小凈”,以保證身體潔凈。洗手、臉慣用“湯瓶”,而極少用臉盆,認為盆里的水是“死水”,不幹凈。“湯瓶”最早由阿拉伯傳人。
服飾
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男子多戴白帽或黑帽,宗教人士和虔誠的信教者在禮拜或參加宗教活動時,則穿上長袍、長衫,婦女按教義要戴蓋頭,一般老年人為黑或白色,中年人多青色,姑娘多綠色。蓋頭顏色不同,但樣式一致。
方言俚語
西夏區方言屬北方語系,既具備了北方語言的基本特徵,又具有其地方和民族特色。西夏區回族群眾使用寧夏方言,在語音上和漢族相比,有捲舌韻母的“兒化”韻。部分音素髮音部位靠前,有些后鼻韻母併入前鼻韻母。

地方特產

賀蘭硯
賀蘭硯取材於寧夏“五寶”之首賀蘭石,賀蘭石產自賀蘭山,故硯以山石為名,稱賀蘭硯。賀蘭石形成於13億年前的震旦紀中前期,是含多種微量元素的粉砂質粘板岩,產於海拔2600多米的賀蘭山上,摩氏硬度一般為3—4度,其色彩鮮明,質地均勻,主要色調有深紫、豆綠兩色,有金線、銀線、平彩、花彩、石眼、紅暈等石品,是製作硯台的上好材料。賀蘭石分佈於銀川市西夏區小口子地區,東起賀蘭山韭菜溝溝口、西至賀蘭山黃旗口溝腦,北起賀蘭山回回溝溝腦、南至賀蘭山高溝子溝口。初步預測資源量為2450萬噸,其中能夠達到工藝要求的僅有250萬噸,能加工成賀蘭硯的不足30萬噸。
賀蘭硯源遠流長,在《寧夏府志》“地理山川”一節里有這樣的描敘:“筆架山在賀蘭山小滾鐘口,三峰矗立,宛如筆架,下出紫石可為硯,俗呼賀蘭端。賀蘭硯經過推陳出新,雕刻內容和形式有了新的飛躍,代表作品“太白醉酒”、“赤壁懷古”、“松鶴延年”、“北斗七星”、“飛天樂伎”、“丹鳳朝陽”等顯示了相當高的藝術造詣,陳列於北京人民大會堂中。
西夏區賀蘭硯製作技藝有文字記載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2011年6月,賀蘭硯製作技藝被國務院批准、國家文化部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與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易水硯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保護名錄的六種名硯之一。
截止2019年,西夏區約有賀蘭硯、賀蘭石製作、雕刻技藝公司、工作室30多家,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名,寧夏回族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10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各級傳承人19人。賀蘭石製作、雕刻技藝帶動創業就業千餘人,主要分佈在西夏古城、賀蘭山農牧場、軍馬場,年產值3000—5000萬元,占寧夏賀蘭硯半壁江山。
賀蘭硯不論從硯石的本身,還是硯台的實用、觀賞、收藏價值等都有著燦爛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

交通


公路

截至2006年底,西夏區境內公路里程達到199.8千米。其中,國道38千米,省道20.3千米,縣道53.5千米,鄉村道路88千米。
高速公路
境內有G1816(烏海—瑪沁高速公路),G2004(銀川繞城高速)北段、西段、南段環抱城區。
公路
G110(京銀路)沿賀蘭山由北向南穿過區境。
銀(川)巴(彥浩特)公路、賀蘭山沿山公路縱貫全境。
汽車站
境內有銀川汽車西站。

鐵路

包蘭鐵路橫穿轄區而過,在境內49.7千米。銀新、銀西專用線在此與其接軌。銀川火車南站(貨站)設在本區。

公共交通

2018年,西夏區新增優化公交線路3條,BRT一號線西延伸通車運行,建設公交站點40個,實現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內全覆蓋。賀蘭山路拓寬改造通車,懷遠路、寧朔街地下管廊投入使用,寶湖路、瀋陽路東西貫通,金立公路、興洲北街竣工通行,建成鎮蘆路、大修廠路2條農村道路,累計建設道路16條總長69千米。

社會


教育

截至2018年末,有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大中專院校17所,在校學生近15萬人。有直屬中小學36所(其中:小學29所,中學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中小學教師1804人,在校中小學生3.3萬人。西夏區共有幼兒園及看護點73所,其中,幼兒園50所(含公辦2所,企事業辦4所,教育部門審批44所);共有教職工1388人,專任教師730人(在編64人);在園幼兒11942人,其中就讀公辦和企事業辦幼兒園2271人,就讀民辦幼兒園8571人,就讀未經審批幼兒園1100人。同時建成銀川中關村中學、昊苑村幼兒園等學校,實施南梁小學遷建等8個薄弱學校改造項目,興涇鎮二幼等4所幼兒園投入使用,獲批自治區“網際網路+教育”信息化示範區。有花樣跳繩、旱地冰球、校園足球等特色教育,獲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示範縣(區)。

科學技術

截至2018年底,西夏區擁有寧夏水利科學研究院、寧夏遙感測繪勘察院、寧夏建築科學研究院等15家科研院所;工業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寧夏葡萄酒技術創新中心、寧夏節水灌溉技術創新中心等20家創新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重點實驗室);寧夏先進鑄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寧夏沙漠信息智能感知實驗室等7家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共享裝備等18家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引進10個國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100名以上高層次科技人才和1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投入3.81億元,同比增加50%,占銀川市21%,自治區13%;專利申請1339件,專利授權量72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66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7.74件,列居全區首位,全國中上。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西夏區共有2A級以上景區11家,其中,5A級1家(鎮北堡影視城),4A級4家,特色葡萄酒庄25座,農家樂34家(星級農家樂9家),星級賓館3家。開展賀蘭山文化藝術節、詩詞大會等文化惠民活動,成功創建“寧夏詩詞之鄉”,舉辦廣場文化、送戲下鄉等各類文藝演出400餘場(次),建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0個,打造西夏閱讀聯盟12個。

醫療衛生

2019年,建成鎮北堡、興涇鎮中心衛生院,新建澳海瀾庭、西花園路等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緊密型醫聯體27家,11萬餘人簽約家庭醫生。

社會保障

2019年,創業帶動就業2300人,城鎮新增就業6000餘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體育事業

2019年,西夏區協調大中專院校、中小學開放體育場所,建成小型足球場5個,新建健身步道20千米。

脫貧攻堅

2019年,西夏區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832萬元,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49%,同陽新村脫貧出列。

旅遊


風景名勝

西夏區的景點有西夏王陵、華夏西部影視城、賀蘭山岩畫、蘇峪口國家級森林公園、滾鐘口、拜寺口雙塔等。
拜寺口雙塔
它是一對磚砌佛塔山口東側的塔稱為東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築,高13層,每層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種獸頭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層高,較東塔粗壯外形呈拋物線狀,曾發現梵文、西夏文題記和元代銀幣等。
滾鐘口
它位於銀川市境內,距市區17千米的賀蘭山麓,在西夏時期為皇家遊覽避暑勝地。滾鐘口,俗稱“小口子”,三面環山,山口面東敞開,形似一口滾落的大鐘,“滾鐘口”由此得名。
賀蘭山岩畫風景區
它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賀蘭山岩畫景區距銀川市56千米,在賀蘭山口山口內外分佈著近6000幅岩畫,其中罕見的人面像岩畫就有708幅,它記錄了遠古人類在3000年至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爭戰、娛舞、交媾等生活場景,以及羊、牛、馬、駝、虎、豹等多種動物圖案和抽象符號。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金獎、“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閑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西夏王陵
它位於銀川市以西約30米的賀蘭山東麓。西夏王陵的範圍東西寬約4千米,南北長約10千米。西夏王陵面積約40平方千米,分佈有8座王陵和附屬的70多座陪葬墓。西夏王陵距今已有700-900年的歷史。2006年,西夏王陵被建設部列入首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名單。
志輝源石酒庄
它是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位於國家批准的“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原產地域”的核心區域,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小產區。於2008年開始建設,逾時六年全力打造完成。酒庄佔地2050畝,其中葡萄種植園2000畝,酒堡佔地面積50畝。酒莊園區內種植300多種樹木植物,是寧夏地區樹木種類最豐富的園區。酒庄整體建築風格上,以漢文化為源,吸收漢代的思想精髓,依託賀蘭山自然地貌,打造了一座錯落有致、古樸典雅的建築群。採用賀蘭山廢棄石料做主材,配以石雕、木雕等中國傳統工藝,人工打造。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
距銀川市35千米,原址為明清時代的邊防城堡。鎮北堡西部影視城被國務院和文化部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保護性開發綜合實驗基地”,2011年榮獲“中國十大影視基地”“亞洲金旅獎·最具特色魅力風景名勝區”,並被評為“中國品牌100強”和“亞洲品牌500強”。被遊客評為“中國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和“中國最佳旅遊景區”。
寧夏西夏風情園
它位於銀川市西夏區,東臨西乾渠、南依空軍鐵路、西臨110國道、北靠北京西路,以西夏文化的全景展示為主線,融合文化與旅遊,並以西夏古國黨項八大部落(拓拔氏、米擒氏、房當氏、野利氏、頗超氏、往利氏、費聽氏、細封氏)作為園區八大寨堡的原型,分為五大版塊:夢回西夏、經綸西夏、逐鹿西夏、摩登西夏及品鑒西夏,將農耕、印刷、陶藝、游牧、軍事、酒釀等古代西夏文化與五星級酒店、湖心度假別墅、滑雪(草)場、高爾夫體驗、休閑垂釣、拓展訓練運動、兒童娛樂等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建有風情美食街與野營露宿區等配套設施。
西夏區犀牛湖生態公園
它位於西夏區鎮北堡鎮良渠稍村,東至新南公路、西至同庄村、北至良渠溝、南至原良渠梢村磚窯,約2800畝。通過對該地區濕地、水田道路及荒地的綜合開發治理,建設以觀光旅遊開發、生態農業開發、海洋公園等集自然景觀、生態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休閑度假項目。
賀蘭山
它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的界山,分水嶺偏于山體東側,頂面較平坦。兩坡斜面不對稱,西坡長而緩,溝谷比降小;東坡短而陡,溝谷比降大。山地北接烏蘭布和沙漠,南連衛寧北山,西鄰騰格里沙漠。在今西夏區境內賀蘭山海拔均在3000米左右,南北長約30千米,面積40.01萬畝,全山為石質中高山,山體完整,主峰馬蹄坡位於蘇峪口溝北同構成了地台的基底。地台的蓋層沉積相繼為中—上元古界。古生物群面貌主要為華北型。與華北地層區腹地比較,西夏區境內地層發育具有沉積厚度較大,中。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層普遍具有輕度變質等特點。

獲得榮譽


西夏區先後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區)、國家首批全域旅遊創建示範區和西北地區十大旅遊潛力縣(區)、全國首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區、“中國賀蘭硯之鄉”等榮譽稱號,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區)創建單位。
2017年1月10日,獲“中國賀蘭硯之鄉”榮譽稱號。
2019年5月18日,西夏區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42。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2020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2020年1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