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元蔚
民間文藝學家
馮元蔚(1930年8月-2019年7月15日),民間文藝學家,四川涼山人,彝族。彝名巴胡母牟,中共黨員。1947年進入西康省第二邊疆師範學校學習;1950年參加工作,當翻譯。1952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政治專業,畢業后留校。歷任民語系教員、民族語文系副主任、黨總支副書記、教務處副處長、人事處副處長、院黨委常委、副院長。1982年調四川省委工作,任四川省民族工作委員會書記、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政協主席。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七、八屆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第五屆),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西部發展與研究促進會顧問,中國西南民族研究會顧問,四川老區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四川光華大學董事長。中國民族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南方民族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民間文家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2019年7月15日2時11分,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四川省政協原主席馮元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成都逝世,享年89歲。
馮元蔚近影
1931年,半歲,隨母親和五歲的姐姐投親到洛覺(安寧場)南口沈家堡,借居三姨夫家房子;
1933年,同母親、姐姐被外婆接到牛巴石楊家;
1943年,13歲,隨母親、姐姐離開牛巴石回到深溝堡,到羲農中心小學插班讀四年級;
1945年,15歲,如西昌“邊民試驗學校”學習;
1946年,“西康省彝族青年聯合會”在邊民試驗學校召開成立大會,馮元蔚與叔叔馮雨彬一起前去會場,後來一直被認為是該會會員;
1947年,17歲,升入“西康省立第二師範學校”簡易師範一班學習,並於當年寒假回家與趙洪澤結婚;
1948年,隨駱元章先生學習老彝文;
1949年,離開學校回到深溝堡;
1950年,3月27日西昌解放。4月4日,西昌軍管會成立,並籌建西昌少數民族幹部訓練班,馮元蔚5日接到通知,6日趕到西昌報到,成為“民干班”首批學員;6月初提前結束學習,到軍管會民族事務處工作,其間曾短暫經營商業貿易;8月,參加中央民族慰問團下屬的宣傳隊,前往大涼山腹地昭覺等地開展宣傳活動;
1951年,21歲,1月返回西昌民幹校,初涉陳士林先生的彝文拼音方案;3月初隻身赴喜德成功調解黑彝預案家械鬥;3月下旬,與趙宇光同被抽調到雅安,為“西康省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和“西康省青年代表會”擔任翻譯,會議結束后,作為帶隊幹部(翻譯)帶領62名西康青年被選派到西南民族學院學習;5月,參加西南民族學院學員參加建校勞動,爭得組織同意後由帶隊幹部(翻譯)轉為參加學習,成為西南民族學院首批學員;6月1日,西南民族學院掛牌成立並舉行第一期開學典禮,學習期間,馮元蔚舉辦了業餘彝文學習班;
1952年4月15日,西南民族學院舉行第一期學員畢業典禮,馮元蔚被安排留校工作,擔任教育助理員兼第二期進校的農牧班文化教員;
1953年,圓滿完成第二期學員文化教學任務,擔任農牧班副班主任,后改任語文班、政治二班班主任;
1954年,24歲,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擔任政治一班即民族上層班副主任;
1956年,3月被任命為新組建的彝語文專修科副主任,同年被評定為中國語言文學系列彝語文專業講師;
1957年,西南民族學院在藏、彝文專修科基礎上建立民族語文系,這是學院第一個四年制本科專業,負責籌建的馮元蔚被任命為系副主任、黨支部書記,主持全系工作;
1958年,28歲,赴涼山採集彝族民間文學,同年民族語文系與政治專修科和兵組成政治語文系,馮元蔚任副主任、副書記;
1961年,31歲,調任農牧專修科副主任;
1963年,任人事處副處長;
1964年,任西南民族學院落實政策辦公室主任,為在反右和反右傾運動中被錯誤處理的師生落實政策;
1965年,任教務處副處長;
1966年,36歲,6月,正在西昌參加“四清”的馮元蔚接到通知返回學校,校內隨後貼滿批判馮元蔚的大字報,不久馮元蔚和其他被批鬥的幹部被強制每天在校園參加勞動,後來又被送到學院農場監督勞動;
1967年,4月後對馮元蔚等人的監管放鬆,馮元蔚等便自動返回學校當起逍遙派;
1968年,繼續當逍遙派;
1969年,被列為最後一批解放幹部名單,雖未正式宣布解放,卻在整黨中成為最早恢復組織生活者;
1970年,與學校100餘名教工到簡陽縣軍墾農場參加勞動鍛煉;
1971年,9月,四川省教育工作會議《紀要》提出將西南民族學院拆散到甘孜、阿壩、涼山辦“共大”,遭到學院廣大教職員工的強烈反對;
1972年,10月,國務院科教組通知四川省革委,要求西南民族學院為西藏培訓150名學員,修業三年,實際上否定了省上撤消西南民族學院的判定,馮元蔚與同事積極籌備,為恢復招生做準備;
1973年,43歲,9月,恢復招收的第一批學員來到學校,馮元蔚擔任整治專修科總支副書記,科副主任;
1974年,西南民族學院按照國家統一計劃,招收少數民族工農兵學員,馮元蔚調任漢語文系副主任;
1975年,帶領漢語文系廣大師生員工積極為恢復正常教學秩序而努力;
1976年,10月,“文革”結束,舉國歡慶;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制度,馮元蔚為招收彝文專業學生據理力爭,最後學校採納馮元蔚等人意見,決定語文系招收漢、藏、彝三個專業班;
1978年,3月,文革結束后首批學員進校,半年後第二批學員即1978級學生也入校學習,這兩批學員大部分成為各領域骨幹;同年6月,馮元蔚參加《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的編寫工作;
1980年,50歲,2月被國家民委任命為西南民族學院副院長,被四川省委組織部增補為西南民族學院黨委委員、常委;當年下半年,馮元蔚赴北京中央黨校學習;同年10月30日張沖同志去世,馮元蔚與在中央黨校學習的彝族學員參加了追悼會;
1981年,5月作為學校唯一一名少數民族教師晉陞為副教授;
1982年,52歲,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赴京出席“十二大”,同年8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專訪文章《從“白彝”到副教授》;11月17日,接待前來學校視察工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並彙報學校工作;12月,馮元蔚被任命為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兼省委民工委書記;
1983年,主持開展並完成四川省高教局和教育廳合併工作,同時落實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完善民族地區學校寄宿制;
1985年,55歲,3月,四川省政協五屆三次會議選舉馮元蔚為省政協主席;
1986年,為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奔波;
1988年,1月,四川省政協召開六屆一中會議,馮元蔚不再擔任政協主席;同年前往西昌慶賀《涼山日報》創刊30周年和彝文版創辦10周年,並題詞鼓勵;同年6月在全國政協七屆二次會議上被選為全國政協民族委員會副主任;
1989年,5月,回到西南民族學院與各組學生座談成才與理想;
1990年,60歲,與廖伯康發起成立四川省民俗學會,馮元蔚擔任名譽會長;
1991年,4月,江澤民總書記到四川視察,後到涼山彝族自治州考察,馮元蔚代表四川省委向總書記作了有關四川民族工作的專題彙報;同年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更名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馮元蔚接替鍾敬文先生擔任主席;
1993年,63歲,四川省委領導班子再次調整,馮元蔚主動請求退居二線,不再擔任省委副書記,繼續擔任全國政協常委;
1994年,率全國政協代表團視察廣西,調研經濟發展及《民族區域自治法》實施情況;
1995年,馮元蔚積極倡議並具體策劃的全國六大牧區經濟研討會在成都召開,會議有關決議得到全國政協常委會的肯定;
1996年,率全國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考察團赴西藏考察;同年12月,全國第六屆文代會閉幕,馮元蔚被選為中國文聯副主席;
1997年,作為全國政協常委,隨全國政協代表團到全國各地試產工作;
1998年,在全國政協八屆五次會議上,馮元蔚領頭署名提交《關於籲請國家公正解決解放戰爭時期法定時限內部分老幹部離休待遇問題的提案》;
1999年,中共中央作出關於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決策;
2019年7月15日2時11分,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四川省政協原主席馮元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在成都逝世,享年89歲。
1958年,全國發起民間文學的“採風”運動,他帶領十幾名同志走訪了大涼山的許多彝族村寨,搜集了大量的民間新詩歌和流傳的民間敘事詩版本。其學術成果主要有:翻譯彝族傳統史詩《勒俄特依》,教育經典《瑪木特依》,諺語格言《爾比爾吉》,抒情敘事長詩《媽媽的女兒》、《我的么表妹》及《大涼山彝族長詩選》,《大涼山彝族故事選》、《西南少數民族名人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等,曾參與編寫《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選集》、《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及高校文科教材《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擔任副主編。
搜集、整理、翻譯、出版彝族長詩《勒俄特依》獲國家社會科學二等獎,2007年11月,馮元蔚榮獲山花獎·民間文藝終生成就獎。
馮元蔚同志熱心關心下一代工作,積極關注青少年工作,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網吧整治等問題,2010年被中國關工委評為“突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