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縣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轄縣

喜德縣,隸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區,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總面積2206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5月,喜德縣下轄7鎮、6鄉。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喜德縣常住人口為158139人。

1952年,置喜德縣。1955年,改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四川省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縣、四川省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縣;2020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喜德縣退出貧困縣;

2020年,喜德縣實現GDP總量328673萬元,同比增長4.3%。

歷史沿革


秦,置郡縣,喜德地區為蜀郡轄地。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喜德境內北部地區,即今冕山一帶屬台登縣(今瀘沽)治。南部地區,即今桃源熱水河一帶屬蘇示縣(今禮州)治。今北山鄉一帶屬邛都縣治(今西昌市)。
東漢、三國、兩晉,沿襲西漢建置,喜德地區仍分屬台登、蘇示、邛都等縣。
南北朝、隋及唐初期,喜德地區仍分屬台登、蘇祈(原蘇示)、邛都等縣。
唐,喜德地區屬越嶲郡,后改為嶲州。唐末,西南夷地區屬南詔,改嵩州為建昌府。
五代,曾屬大理。
宋,喜德地區南部直屬建昌府。南宋大理政權(877—1070年),在台登與邛都間的兩林部落地區置兩林部(相當於縣),隸建昌府。
南宋末期至元初,喜德地區是落蘭部的統治中心地區。
元,喜德地區屬羅羅斯宣慰司,建昌路,邛都州(禮州)轄治。彝族地區,屬宜慰司和利利孜目統治。喜德地區是嶺姓(嶺柏)土司的屬地。
明,喜德北部屬寧番衛冕山橋后守御千戶所。南部地區屬建昌衛禮州后守御千戶所。彝族地區,沿襲舊制,仍屬嶺姓土司。
清朝初期,沿襲明朝衛、所制度。雍正七年(1729年),增設靖遠營。雍正八年(1730年),冕寧縣在冕山設立冕山分縣。同治元年(1826年),改建昌鎮屬之登相汛為靖遠新營。彝族地區仍襲元、明舊制。
民國,撤銷寧遠府,喜德分屬西昌、冕寧、越西三縣。民國27年(1938年),西昌以東昭覺縣一部和冕寧縣、越西縣交匯區,置寧東設治局(縣級)。民國28年(1939年)1月,建立西康省,原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區改為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改隸西康省。民國30年(1941年),設立北山模範政治指導區。
1950年,冕寧縣第四區成立。
1951年,原寧東設治局西南部和北山模範政治指導區合併,設立紅毛媽姑彝族自治區,隸西昌縣。
1952年,西昌縣屬紅毛媽姑彝族自治區(區級)和冕寧縣屬第四區(靖遠區)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區設立喜德縣。
1955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劃歸四川省,改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2021年8月,被列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喜德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區,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地跨北緯27°53′-28°31′,東經102°12′-102°43′。1965年測制的軍用地圖標示,全縣幅員面積為2207.44平方公里。1995-2000年,縣上同毗鄰的冕寧縣、西昌市、越西縣、昭覺縣開展縣界勘定工作后,最後經州國土管理部門核定,全縣幅員面積為2206.44平方公里,東西距59.4公里,南北距70.8公里。東及東南面從喜德、昭覺兩縣相交點起,自東向南紅莫梁子、媽姑梁子為界,喜德、縣沿邊界的尼波、洛莫、額尼、東河等鄉鎮分別與昭覺縣沿邊界的比爾、尼地、七里坪、解放溝等鄉鎮相鄰,邊界線全長81.54公里。南面從喜德、西昌兩縣市相交點起,自南向東大致以108國道公路和省道西昌一一昭覺公路左面山坡為界,喜德縣沿邊界地的魯基、紅莫、李子、西河、北山、東河等鄉鎮分別與西昌市沿邊界的月華、禮州、新勝、西寧、四合、高視、)11興等鄉鎮接壤,邊界線全長68.34公里。西面從喜德、冕寧兩縣相交點起,自西向南,大致以小相嶺、孫水河新橋和108國道左面山坡為界,沿邊界地的冕山、魯基等鄉鎮分別與冕寧縣沿邊界的鐵廠、木里、後山、漫水灣、瀘沽等鄉鎮毗鄰,邊界線全長60.37公里。北面從喜德、越西兩縣相交點起,自西向北以小山、小相嶺、瓦吉木樑子為界,沿喜德邊界的冕山、賀波洛、尼波等鄉鎮分別與越西縣沿邊界的南菁、蘇姑、爾賽河、上普雄等區、鄉鎮相鄰,邊界線全長61.5公里。

地質

喜德縣,位於滇南北構造帶北段。境內褶皺、斷裂並存,屬康滇古陸石棉地層小區四級地層區。境內岩層跨石棉地層小區內的地層區和米市斜向地層區。由北向南以九盤雲、東山寺、喜眉窩、干河、則約、紅莫、禮州一線為界。以西為石棉地層區;以東為米市斜向區,出露的岩層除寒武系、澳陶系、自留系、泥盆系外其餘有出露,分為西、中、東三部。

地形地貌

喜德縣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山脈河流多南北展布。河谷平壩僅佔總面積的3.8%。山系東屬大涼山西坡,西屬小相嶺余脈。嶺谷高差多在2000米以上。一般高差800~1500米,最大高差2900米。以中山山地為主,伴有多種微型地貌表現,有溝壩、台地、深丘、低中山、中山、高山、山源7種類型。

氣候

喜德縣境內屬低緯度高海拔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乾燥,夏涼濕潤,無明顯四季差別,年均氣溫14.1℃,極端最高氣溫34.1℃,最低8.7℃,無霜期255天;年均降雨量1006毫米,最高年降雨量1231.4毫米,最低年降雨量798.3毫米;年均日照2053小時,最高年2276小時,最低年1766小時,自然災害頻繁,主要有冰雹、暴雨、泥石流、低溫陰雨、春旱缺水冬寒風大。

水文

喜德縣河流除尼波河屬大渡河水系外,其餘河流均系安寧河、金沙江水系,孫水河是境內最大的河流。集雨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孫水河及其支流新建河、則莫河、深溝河,還有熱水河、西河、東河、尼波河共8條。屬金沙江流域的面積有1985平方千米,屬大渡河流域的面積有216平方千米。水域面積61.32平方千米,地表水系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513千米。

土壤

喜德縣分為水稻土類、紫色土類、黃棕壤土類、山地灰化土類、山地草甸土類、亞高山草甸土類、石灰岩土類等共10個土類、13個亞類、28個土屬、47個土種。

植被

喜德縣植被屬長江上游低緯度高海拔植被區域。原生植被破損嚴重,現有植被多為人工造林和飛機播種造林,植被品種有270餘種,常見樹種有70餘科100多種。林地總面積168.9萬餘畝,其中飛播林84萬畝,天然林60餘萬畝,退耕還林面積10.8萬畝,群眾義務植樹摺合面積14.1萬餘畝(含"四旁"植樹面積)。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喜德縣水資源總量24.18億立方米,年徑流量13.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8.076萬千瓦,可開發量12.844萬千瓦。集雨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8條,且大部分降雨充沛,落差較大,流量相對穩定,開發利用條件好。已開發水電站22處46台機組2.442萬千瓦,占水能資源可開發量19%。

土地資源

喜德縣土地面積3309760.8畝,其中耕地391825.8畝。園地10242.3畝(未含義務植樹面積),佔總面積0.3%。林地1581252.3畝,佔總面積47.7%。牧草地1109685.15畝,佔總面積33.5%。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6533.5畝,佔總面積0.8%。交通用地23084.85畝,佔總面積0.7%。水域96559.59畝,佔總面積2.9%。未利用土地70576.95畝,佔總面積2.1%。

生物資源

喜德縣動物種類常見的有23種,列為國家二級動物保護的9種。植物主要有櫟類、冷杉鐵杉、杜鵑、雲南松華山松、香樟、滇楊、榿木冷箭竹。中藥材資源有茜草、膽草天麻、杜仲、續斷、貝母、刺黃連麝香等。草類資源有71科,246個屬,381個種。野生食用菌類有17個品種,

礦產資源

喜德縣已探明的有5大類22種,礦產地75處,其中大型礦床6處。各類礦產集中分佈於縣內西北部地區、其餘地區呈零星分佈。已探明的鐵礦蘊藏量1175千噸。白雲石蘊藏量10022千噸。大理岩蘊藏量36.18千立方米,以白色居多,兼有蠟黃色和淺綠色。砂石、花崗石經風化后的石英、長石等砂粒,蘊藏量1956千立方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3年建縣后至1957年,全縣轄向榮、紅媽、保各、尼波、米市5個區和光明、冕山、拉克、博洛、深溝、則莫、賀波洛、三合、桃源、魯基、中心、北山、紅毛、李子、西河、保各、爾補地、新建、巴久、尼波、木支、拉普、尼地、依洛、洛果、莫色依達、米市、額尼洛沽等28個鄉。
1958年試辦人民公社,對全縣區鄉區劃作了重大調整,將部分區鄉撤併建立人民公社。調整后,全縣共設置光明、尼波兩個直屬公社,紅媽、米市、保各3個區和桃源、李子、北山、東河、西河、魯基、和平、解放、瓦果、額尼洛沽、尼地、米市、保各、爾補地、巴久等15個鄉。
1960-1979年,全縣區、鄉建制先後又經歷8次調整。
1980-1991年,全縣區鄉建制未作大的調整(1984年改光明鄉為光明鎮),共轄5區、1鎮、31鄉。
1992年,按省、州鄉鎮機構改革統一部署,對全縣區鄉區劃再次進行調整,實行撤區並鄉建鎮,撤銷向榮、紅莫、兩河口、米市、尼波5個區的建制,將32個鄉鎮撤併為13個鄉鎮,即紅莫、冕山、光明、兩河口、尼波、米市、洛哈7個鎮和東河、李子、拉克、賀波洛、且拖、巴久6個鄉。原向榮區的冕山鄉、深溝鄉合併成立冕山鎮,則莫鄉並人光明鎮,則約鄉並人拉克鄉,依茲覺鄉並人賀波洛鄉;原紅莫區的紅毛鄉、桃源鄉、魯基鄉合併成立紅莫鎮,北山鄉併入東河鄉,西河鄉並人李子鄉;原兩河口區的沙馬拉達鄉、波振鄉、兩河口鄉合併成立兩河口鎮,博洛拉達鄉並人且拖鄉,洛莫鄉並人巳久鄉;原尼波區的尼波鄉、木支拉達鄉、樂武鄉合併成立尼波鎮;原米市區的瓦哈鄉、依洛鄉、米市鄉合併成立米市鎮,洛哈鄉、阿洛鄉、熱柯依達鄉、額尼鄉合併成立洛哈鎮。
1994年9月經省、州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北山、西河、魯基、沙馬拉達、依洛、熱柯依達、樂武7個鄉的建制,全縣轄20個鄉鎮。
1999年12月,又恢復則約、博洛拉達、額尼、洛莫4個鄉的建制,至此全縣轄24個鄉鎮,
2000年,喜德縣轄7鎮、13鄉。7鎮:光明鎮、冕山鎮、洛哈鎮、兩河口鎮、米市鎮、紅莫鎮、尼波鎮。13鄉:巴久鄉、北山鄉、東河鄉、樂武鄉、且拖鄉、西河鄉、拉克鄉、李子鄉、沙馬拉達鄉、依洛鄉、賀波洛鄉、熱柯依達鄉、魯基鄉等。
2004年,喜德縣轄24個鄉(鎮)、170個村、3個社區。24個鄉(鎮)是光明、冕山、尼波、紅莫、洛哈、米市、兩河口、賀波洛、拉克、且拖、巴久、李子、東河、樂武、沙馬拉達、熱柯依達、依洛、魯基、北山、西河、則約、博洛拉達、額尼、洛莫。
2021年1月12日,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涼山州調整普格縣等7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21〕1號),喜德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
(一)撤銷則約鄉和拉克鄉,將原則約鄉和原拉克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光明鎮管轄,光明鎮人民政府駐環城東路社區光明大道東段211號附1號。
(二)撤銷西河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北山鄉管轄,北山鄉人民政府駐自日莫村1組60號。
(三)撤銷熱柯依達鄉和額尼鄉,將原熱柯依達鄉和原額尼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洛哈鎮管轄,洛哈鎮人民政府駐洛哈村1組94號。
(四)撤銷洛莫鄉和巴久鄉,將原洛莫鄉和原巴久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沙馬拉達鄉管轄,沙馬拉達鄉人民政府駐火把村1組102號。
(五)撤銷依洛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米市鎮管轄,米市鎮人民政府駐米市村1組25號。
(六)撤銷樂武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尼波鎮管轄,尼波鎮人民政府駐尼波村2組206號。
(七)撤銷博洛拉達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且拖鄉管轄,且拖鄉人民政府駐且拖村1組1號。

區劃詳情

喜德縣轄7鎮6鄉。喜德縣人民政府駐光明鎮中心街64號。
光明鎮洛哈鎮米市鎮尼波鎮冕山鎮兩河口鎮紅莫鎮
北山鄉沙馬拉達鄉且拖鄉賀波洛鄉李子鄉魯基鄉

人口民族


人口

喜德縣
喜德縣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37676人,其中:光明鎮10384人、冕山鎮11573人、紅莫鎮8977人、兩河口鎮9172人、米市鎮5840人、洛哈鎮4929人、尼波鎮6611人、拉克鄉7181人、則約鄉2752人、賀波洛鄉7582人、魯基鄉7252人、李子鄉6189人、北山鄉4050人、西河鄉2487人、東河鄉4853人、且拖鄉3822人、博洛拉達鄉1989人、沙馬拉達鄉3802人、巴久鄉3931人、洛奠鄉3094人、依洛鄉2898人、熱柯依達鄉2482人、額尼鄉2139人、樂武鄉4687人。
2008年末,喜德縣人口總數19.8萬人(1997年末總人口125855人),農業人口佔91.4%,人口出生率1.828%。
2018年末喜德縣總戶數67135戶,總人口226736人,鄉村人口195909人,城鎮人口30827人;總人口中:男115252人,男女比103.38:100;少數民族人口為207821人,佔總人口的91.66%;彝族人口為207452人,佔總人口的91.49%;鄉村人口195909人,佔總人口的86.4%;人口密度102.78人/平方公里,60歲以上人口20183人,佔總人口的8.9%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喜德縣常住人口為158139人。

民族

喜德縣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佈,彝族人口佔總人口89.5%。

經濟


綜述

2007年1-6月,喜德縣地區生產總值(可比價)為3079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910萬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874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3248萬元。
2019年,喜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02億元,同比增長6.9%。第一產業增加值8.33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3.64億元,同比增長8.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3.8%;第三產業增加值19.04億元,同比增長8.1%;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6億元,同比增長18.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05億元,增長1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38元,同比增長8.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6元,同比增長11.86%。
2018年,喜德縣地區生產總值239208萬元,較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5075萬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66839萬元,增長11.4%;其中:工業增加值33514萬元,增長5.7%;建築業增加值33325萬元,增長18.5%;第三產業增加值97294萬元,增長2.6%。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3.68%、57.23%、19.09%,分別拉動地區生產總值1.29%、3.12%、1.04%。人均GDP12909元,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2.16:26.89:40.95調整為31.39:27.94:40.67。
2018年,喜德縣民營經濟增加值123909萬元,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822萬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43903萬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52194萬元,增長3.1%。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51.8%。

第一產業

2002年,喜德縣共完成種植面積139287.6畝。全縣有林地森林覆蓋率22.78%,加灌木林及四旁植樹為37.79%。喜德縣森林面積6.8萬公頃,其中飛播造林4.5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0.76%;天然草場7.61萬公頃,人工種草0.73萬公頃,有5類100多種動物及多種植物,中草藥900多種,以續斷、黃連、膽草、黨參為大宗。全年退耕還林補現2234萬元,以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兩大工程為重點,全年造林5.2萬畝,其中天然林保護造林2000畝,退耕還林荒山配套造林5000畝,中日技術合作460畝,飛播林區植被恢復造林2000畝,扶貧項目花椒種植3.1萬畝,群眾成片造林1萬畝,助農增收項目種植白楊、蠟蟲1500畝。建立優質果木示範基地60畝,種植美國無核葡萄、黃金梨、黃油桃等2萬株。
2006年,喜德縣免征農業稅、動物防疫費,發放糧食直補145萬元,綜合直補149萬元,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6億元,增加值2.33億元。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57萬畝,推廣脫毒薯5.51萬畝,實現農業產值1.63億元,增加值1.2億元。91%的村解決了用電問題,80%的村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開展農田基本建設,使戶均已擁有近1畝的高產穩產田地。小春糧食種植面積2.67萬畝,總產量0.82萬噸。大春糧食播種面積為28.53畝。水稻播種面積2.09萬畝。蔬菜產量2200噸。水果產量1500噸。小春糧油播種面積為26650畝,總產量達8241噸。完成嫁接良桑66.5萬株,春季養蠶204張,產繭140擔。四大牲畜存欄分別為:豬133896頭;牛41903頭;羊279876隻;馬7920匹;實現畜牧總產值8216萬元,肉類總產量4320噸。肥豬出欄78750頭,牛出欄5270頭,羊出欄81470隻,家禽出欄38.24萬隻。造林2.91萬畝,新建沼氣池600口。
2006年,喜德縣畜牧業四大牲畜存欄50.1萬頭(只),出欄32.3萬頭(只);家禽出欄114萬隻。全年肉類總產量達1.8萬噸;奶類產量94噸,蠶繭產量25噸,水產品產量175噸。實現畜牧業產值1.94億元,實現畜牧業增加值9140萬元。勞務輸出14132人,實現勞務收入6557.07萬元。
2018年,喜德縣糧食播種面積20415公頃,糧食總產量83215噸;豬出欄140664頭,牛出欄8600條,羊出欄143609頭,肉類總產量14769噸;豬存欄98182頭,牛存欄21927條,羊存欄155047頭。
2018年,喜德縣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500噸,農用地膜使用量179噸;農藥使用量32噸。花椒產量800噸;核桃產量1553噸;板栗63噸。
2018年,喜德縣依靠農業產業脫貧6250人;投向貧困村的產業發展項目資金4260萬元,占項目資金總額85%;開展各類技術培訓956次,培訓貧困戶3.25萬人次,發送相關資料3.678萬份。兌付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資金258.5萬元,受益農戶涉及全縣24個鄉鎮18100戶農戶。
2018年,喜德縣糧油總產量8萬噸;新增糧食生產規模化種植面積5%;高標準農田建設0.89萬畝;新增農機總動力150千瓦;農機合作社機械化作業服務面積增長率3%;新建農機化生產道路6公里;農機購置補貼中央資金結算進度100%;新建太陽能提灌站1座;
農業
喜德縣
喜德縣
2006年,喜德縣免征農業稅、動物防疫費,發放糧食直補145萬元,綜合直補149萬元,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6億元,增加值2.33億元。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57萬畝,推廣脫毒薯5.51萬畝,實現農業產值1.63億元,增加值1.2億元。91%的村解決了用電問題,80%的村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開展農田基本建設,使戶均已擁有近1畝的高產穩產田地。小春糧食種植面積2.67萬畝,總產量0.82萬噸。大春糧食播種面積為28.53畝。水稻播種面積2.09萬畝。蔬菜產量2200噸。水果產量1500噸。小春糧油播種面積為26650畝,總產量達8241噸。完成嫁接良桑66.5萬株,春季養蠶204張,產繭140擔。四大牲畜存欄分別為:豬133896頭;牛41903頭;羊279876隻;馬7920匹;實現畜牧總產值8216萬元,肉類總產量4320噸。肥豬出欄78750頭,牛出欄5270頭,羊出欄81470隻,家禽出欄38.24萬隻。造林2.91萬畝,新建沼氣池600口。
工業
2007年1-6月,喜德縣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13781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現價5972萬元。生鐵2.99萬噸,水泥4.72萬噸,鐵合金2383噸,下降36.1%,鐵礦石6.7萬噸,發電量1877萬千瓦時,完成工業總產值13248萬元,實現增加值4219萬元,興建冕山工業園區和220千伏變電站。
林業
喜德縣
喜德縣
2002年,喜德縣共完成種植面積139287.6畝。全縣有林地森林覆蓋率22.78%,加灌木林及四旁植樹為37.79%。喜德縣森林面積6.8萬公頃,其中飛播造林4.5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0.76%;天然草場7.61萬公頃,人工種草0.73萬公頃,有5類100多種動物及多種植物,中草藥900多種,以續斷、黃連、膽草、黨參為大宗。全年退耕還林補現2234萬元,以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兩大工程為重點,全年造林5.2萬畝,其中天然林保護造林2000畝,退耕還林荒山配套造林5000畝,中日技術合作460畝,飛播林區植被恢復造林2000畝,扶貧項目花椒種植3.1萬畝,群眾成片造林1萬畝,助農增收項目種植白楊、蠟蟲1500畝。建立優質果木示範基地60畝,種植美國無核葡萄、黃金梨、黃油桃等2萬株。
畜牧業
2006年,喜德縣畜牧業四大牲畜存欄50.1萬頭(只),出欄32.3萬頭(只);家禽出欄114萬隻。全年肉類總產量達1.8萬噸;奶類產量94噸,蠶繭產量25噸,水產品產量175噸。實現畜牧業產值1.94億元,實現畜牧業增加值9140萬元。勞務輸出14132人,實現勞務收入6557.07萬元。
旅遊業
2007年1-6月,喜德縣接待旅遊總人數7.9萬人次,旅遊收入901.5萬元。

第二產業

2018年,喜德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33514萬元,同比增長5.7%,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14.0%。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戶,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9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9.2%。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工業企業用電量7152萬千瓦時;鐵礦石原礦產量9萬噸,同比下降55.7%;鐵礦石成品礦產量4.8萬噸,同比下降66.9%;鐵合金0.6萬噸,同比增長50.0%。產品銷售率100.0%。
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0戶,較上年新增7戶,完成總產值8.25億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33325萬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3.9%。

第三產業

2018年,喜德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103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13796萬元,佔地區生產總值5.8%,同比增長-7.8%;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5133萬元,增長7.6%,佔地區生產總值佔6.3%。
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市場零售額為53449萬元,增長10.0%;農村市場零售額為35818萬元,增長10.3%,農村消費呈快速增長趨勢。在行業結構中,零售業完成74924萬元,增長9.8%;住宿業完成1668萬元,同比增長6.8%;餐飲業零售額為12675萬元,增長12.6%;石油報刊分辟1768萬元。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單位共計8戶,其中:企業2戶、個體戶6戶。
對縣內景區、景點進行定期巡查,節假日重點檢查,全年出動檢查240餘人次,確保了全縣旅遊安全;不斷加強對星級賓館的指導,提高接待服務水平。2018年實現全縣旅遊接待人次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84億。
2018年末電信網際網路上網用戶數7032戶。C網用戶11098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5.76萬戶,移動寬頻用戶0.74萬戶;4G機站156個,2G機站76個。

交通


108國道、成昆鐵路、瀘蘇公路。
截至2018年,喜德縣農村公路通車里程1342.7千米,其中:國道61千米,省道113.4千米,縣鄉道166千米,村道825.3千米,專用公路177千米(旅遊、礦山、風電)。三級以上公路44千米,四級公路109千米,其餘公路均屬於農村等外公路。上等級公路率11.4%。
2018年,喜德縣24個鄉鎮全部通暢,通暢率100%;全縣170個行政村除依附上級路網通暢的26個村外,上級下達的144個村通暢項目計劃,已完成141個,通村通暢率97.9%;已有14個鄉鎮配套建設鄉鎮客運站,58個村配套建設71個村級招呼站。
截至2018年,喜德縣共有道路運輸企業1家,營運車輛208輛(2037座)。農村客運班線17條,臨縣跨線班線3條;經營計程車企業1家,在營計程車50輛。客運周轉量5654萬人千米,貨運周轉量16948萬噸千米。

社會


教育

2006年,喜德縣有普通中學7所,在校生6002人;小學156所,在校生2372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8%。
2018年末,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76所,其中:幼兒園23所,338班,在校學生數10952人,教職工279人,專任教師163人;小學46所,638個班,在校學生數28493人,畢業生數4202人,教職工1415人,專任教師1329人;初級中學5所,157個班,在校學生數8512人,畢業生數2014人,教職工225人,專任教師222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3所,49個班,在校學生數2484人,畢業生數544人,教職工206人,專任教師285人;完全中學,小學2所,55個班,在校學生數2667人,畢業生數755人,教職工299人,專任教師291人。

醫療衛生

2002年,喜德縣各類醫療機構達50個,醫務人員328人,170個行政村建有156個衛生室,120個重點村建有衛生站,鄉村醫生有182人。
2018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211個,其中:醫院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其它衛生機構1個;政府辦鄉鎮衛生院24個,村衛生室17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1個,醫學在職培訓機構1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病床位數775張;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職工345人,編製人數317人,在編人數251人,執業(助理)醫師183個,全科醫生27名,註冊護士257人;公立醫院2個,在崗職工321人;總診療人數232679人次,入院人數17148人,人均住院7日,醫院人均住院費用3321元;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3.9人次。

社會保障

喜德縣
喜德縣
2006年,喜德縣投入420萬元,完成省州下達我縣“三戶”改造任務1400戶中的1260戶。全縣參合農民總人數為12.26萬人,占農業82人口%,合作醫療實際到位資金為122.446萬元,農民住院、門診報銷總支出33.35萬元。全面實施了補充醫療保險,開展了公務員醫療補助和高額醫療保險;上半年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11萬元,支出108萬元,累計結餘588萬元。
喜德縣
喜德縣
喜德縣新增城鎮就業300人,幫助200名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及40名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就業再就業,實現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失地無業農民、“零就業”家庭成員、農村勞動力2800人,勞務輸出11867人次,收入預計達3767.11萬元。共發放養老金378萬元,低保金151.6萬元。征繳失業保險費14.24萬元,發放失業保險救濟金30.65萬元,發放率達100%。
喜德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到2536人,養老金足額發放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均保持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452人,當年新增323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313人,新增23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4%。社會福利與救助力度加大。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面擴大,納入保障2240戶4171人,比上年增加167戶278人,發放保障金599.4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515戶27099人,發放保障金970.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農村“五保戶”880戶902人,撫恤補助對象215人,發放補助金64.11萬元,其中撫恤對象76人,發放補助金26.7萬元,定期補助對象139人,發放補助金37.9萬元。
2018年,喜德縣社會保障事業進一步推廣,覆蓋面繼續擴大。養老金足額發放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均保持100%。機關事業參保單位170個,在職參保人數4410人,退休人員職工1400人;企業參保單位96個,參保人數3051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025人;全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4803人,60歲以上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數16072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622人;參加失業保險參保人數6831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81013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229人。
城鎮新增就業34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0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
社會福利與救助力度加大。全縣共有城鄉低保對象14800戶39934人(其中:農村低保12899戶35873人<農村低保兜底對象14358人>;城鎮低保對象1901戶4061人)。2018年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9078萬元(其中:發放城鎮低保金1309萬元,發放農村低保金7769萬元)。農村籍低保A類低保對象每人每月補差185元;B類低保對象每人每月補差180元。農村低保兜底對象A類每人每月補差195元;B類每人每月補差190元。
住院救助2893人/次(其中:城鎮住院救助247人/次;農村住院救助2646人/次),發放城鄉醫療救助金額達512.97萬元(其中:城鎮醫療救助金61.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金451.67萬元)。城鎮、農村人均救助額分別達到2481.78元和1706.99元,救助比例均在80.0%以上。資助24979人蔘保參合(其中:城鎮低保對象參合4099人;農村低保對象參合20880人),資助金額達422.3萬元。
全縣共有城鄉特困供養人員609人,其中:分散供養城鎮籍特困人員8人,分散供養農村籍特困人員574人,集中供養城鎮籍特困人員1人,集中供養農村籍特困人員34人。全年共計發放供養金286.24萬元。目前,城鄉特困人員每人每月生活標準為500元和400元。
全縣共有353名孤兒、620名特殊困難兒童。孤兒每人每月發放基本生活費為810元,城鄉特殊困難兒童每人每月生活救助標準為200元,全年共計發放孤兒和特殊困難兒童生活救助494.72萬元(其中:孤兒生活救助348.6萬元;特殊困難兒童生活救助146.1萬元)。全縣共有1320名困難殘疾對象,生活補貼80元/人/月,共計發放困難生活補貼108.46萬元;重度殘疾人2878人,;累計發放各種補貼307.39萬元。
兌現405名重點優撫對象定撫、定補金308.68萬元,解決20名“三難”困難(生活、醫療、住房),共計發放“三難”補助金6.1萬元;發放88名現役軍人家屬優待金68.78萬元。優待面達到100%。對8名部立功受獎人員發放獎金0.8萬元,對6名符合政策的退伍人員發放待安置期生活補助費1.76萬元。對20名農村籍退伍軍人給予自主就業發放補助金34.1萬元。組織34名退役人員開展為期20天的就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全縣臨時救助413人。發放臨時救助資金43.65萬元。
先後下撥救災資金88.14萬元;下發救災口糧36.57萬斤;下發救災棉被1000床,棉衣2500件;暖冬行動中下發各鄉鎮棉被1000床;成人單衣1500套;棉大衣800件;成人防寒服600套;棉衣褲300套;兒童防寒服300套;電熱毯150套。通過救助全縣6628戶23019人困難群眾得到了救助。
為全縣1503名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發放生活補貼93.34萬元,其中:百歲老人5名,發放高齡老人生活補貼3萬元;90至99周歲122名,發放高齡老人生活補貼13.26萬元;80至89周歲1376名,發放高齡老人生活補貼77.08萬元。

基礎設施

喜德縣
喜德縣
2006年,喜德縣投資1200萬元,對100多幢舊房、危房進行了全面改造;引資1450萬元建設沁泉小區、貿易小區、陽光小區、縣委賓館、喜德縣炬力公貿有限公司、良在特種合金廠等;投資1220萬元對市政道路、供水管網、廣播電視光纜、電力線路、電信線路進行改造。
喜德縣全面恢復24個鄉鎮文化站機構,啟動3個鄉鎮文化站、18個“農村書屋”、“2131”電影惠民工程。成功申報彝族漆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完成《瑪牧特依》、《勒俄特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
1953年成立的縣文化館先後編創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看禮花》、《酒歌》等獲省優秀創作獎,《牧羊姑娘》、《學文化》等作品獲表演優秀獎。

脫貧攻堅

大打脫貧攻堅戰,扶貧開發工作深入推進。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從喜德實際出發,深入落實統籌型、捆綁式扶貧開發機制。2018全年二十二項專項扶貧資金投入103062萬元,其中,中央扶貧貼息貸款累計發放2671萬元;中央專項扶貧資金26368萬元,其中,以工代賑資金1412萬元,少數民族發展資金935萬元;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199.1萬元;其他資金71095萬元。在扶貧投資中,農戶直接貸款34416.8萬元。資金分別投向種植業、養殖業、人畜飲水工程、社會事業、加工業、基礎設施、掃盲、道路、林業和其它項目。
一年來,我們凝心聚力抓脫貧,奮力攻堅強基礎。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聚焦“精準”二字,下足“繡花”功夫,實現脫貧攻堅連戰連勝。2018年全縣32個貧困村退出,2683戶11406人穩定脫貧。
住房、交通等基礎建設更加穩固。突出住房建設重點,全年投入7.5億元,完成51個村1384戶彝家新寨、65個村18個集中安置點2577戶12831人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任務;始終遵循交通先行,全年投入1.35億元,完成樂武、北山、巴久三個鄉鎮剩餘30.1公里通鄉水泥路路面鋪築,鄉鎮通暢率達100%,續建13條92.8公里通村水泥路,實現32個預脫貧村通暢率達100%;水、電基礎建設日趨完善,投入2700萬元,實現32個村5988戶2.62萬名群眾安全飲水;完成110千伏喜德變電站遷改選址;投資1535萬元實施農網改造項目11個,新建10千伏線路8.1公里、3.94兆伏安變電台區22台、低壓配網線路122.8公里、安裝戶表2204隻。自發搬遷工作紮實推進,611戶2566人自發搬遷貧困人口脫貧。
產業扶貧規模持續壯大。建好設施農業基地,全年建成設施農業532畝,覆蓋貧困戶300戶;建好種植業示範片基地,83個貧困村均建成300至500畝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建好標準化養殖小區基地,新建標準化養殖場210個,現代化標準養殖場22個,受益貧困群眾2628戶。突出龍頭企業帶動,鐵騎力士生豬養殖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建成后,可帶動80個代養點2000戶貧困群眾科學化、標準化養殖生豬;突出合作社帶動、大戶帶動,截至2018年底,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96個、種養大戶2496戶,累計帶動9924戶貧困群眾發展種養產業,貧困群眾產業發展意識不斷增強,持續增收的基礎更加牢固。
“四治”攻堅強力推進。“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啟動實施,控輟保學紮實推進,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8.49%、94.83%;持續加大毒品犯罪打擊力度,共破獲毒品刑事案件3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8人、繳獲毒品海洛因23千克,依法查處吸毒人員206人;178674人參加全民健康體檢,體檢率達97.16%;加強艾滋病綜合防治,抗病毒治療覆蓋率達86.55%,母嬰傳播率降至3%;嚴格執行計劃生育“一票否決”,計劃外生育率控制在9%以內,催繳社會撫養費137萬元。
各方幫扶力量不斷增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定點幫扶、社會幫扶以及省綜合幫扶工作隊、“五個一”幫扶等各條戰線更加盡心盡責,用情用力,幫扶成效明顯。全年,各方投入幫扶資金7408萬元,有力支持了我縣住房、道路、安全飲水、現代農業產業、村集體經濟、勞務輸出、文教衛生等項目。
全縣精準扶貧村136個,現有貧困村49個,到2018年末,未脫貧貧困人口戶數4758戶,未脫貧貧困人口人數人21416人,2018年脫貧退出32個村,2683戶11406人穩定脫貧。

旅遊


小相嶺風景區
小相嶺風景區,位於冕山鎮西北古靈關道西側,景區總面積115平方千米,跨喜德、冕寧、越西三縣。主要景區內共12個,其間伴有4個相對高差10米以上的高山瀑布。
則莫溶洞
則莫溶洞,位於則莫河中游,則莫大峽谷以西兩千米,洞門從上而下為立豎型,深約20米。大廳面積約1300餘平方米,周邊有3根巨大鐘乳岩石柱支撐洞頂。從大廳分左右兩條通道,左通道長約2千米,右通道長約1.2千米,兩條通道寬約3-6米不等。
則莫大峽谷
則莫大峽谷,位於則莫河中游,縣城以西11千米處。峽谷長約3千米,兩岸雄峰聳立,峰高數百米,清幽峻奇。

獲得榮譽


2016年,喜德縣入選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2021年3月,入選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財政廳公布的四川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名單。
2021年5月,榮獲四川省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返鄉返崗方面)先進單位。
2021年8月10日,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

文化


美食特產

涼山清甜香烤煙
涼山清甜香烤煙,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涼山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可劃分為三個亞熱帶氣候垂直帶和一個溫帶氣候帶,年日照時數1627-2600小時,年日照輻射總量4300-6100兆焦每平方米,適宜種植煙草。涼山清甜香烤煙種植已有70年左右的歷史,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涼山清甜香烤煙,成熟度好,葉面與葉背顏色基本一致,葉尖與基部色澤基本相似,彈性好、組織疏鬆、厚薄適中、顏色桔黃、檸檬黃、色度飽滿、油分充足。
2009年7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涼山清甜香烤煙”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涼山馬鈴薯
涼山馬鈴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涼山州土壤類型以紫色土、紅壤土、黃棕壤、棕壤為主,占土壤總面積的80%,土壤結構好,土層深厚且疏鬆,透氣性好,土壤微酸,適宜種植馬鈴薯。涼山州馬鈴薯在長期的栽培和自然選擇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品特徵,其品種上以涼薯系列為主,生產出的馬鈴薯長橢圓形為主,薯塊芽眼中等,表皮較光滑,黃皮黃肉為主,適宜加工或鮮食菜用。
2009年5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涼山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喜德閹雞
喜德閹雞,四川省喜德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喜德閹雞肉質細嫩、香味濃郁、口感良好、營養價值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的特點。
2011年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喜德閹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代表人物


祝春秀,女,彝族,1963年4月生,四川喜德人,198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西南民族學院政史系政治專業畢業,現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