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雙林寺的結果 展開

雙林寺

北京市門頭溝區雙林寺

雙林寺位於門頭溝區清水鄉上清水村西北山坡間。遼稱清水院,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是徠百花山瑞雲寺的下院。金、元、明、清歷經重修。現存遼統和十年(992)經幢一座,元代建築的小殿堂一座。下為8方基座,有圓形仰蓮承托幢身。幢身為兩層,是上下有收分的八棱形。其上有方形小龕,周雕佛像,龕頂以定珠狀石件為結束。下層幢身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及題記。是考察遼玉河縣地理轄界的重要文物遺存。

簡介


雙林寺
雙林寺
雙林寺在門頭溝清水鎮上清水村西北的山中。因寺旁靠清水河,遼代古剎名為"清水院",后改名雙林寺,是百花山瑞雲寺的下院,歷經金、元、明、清修繕。該寺主要大型建築已經毀於戰火,現址僅存元、明時期小殿建築各一座,3.5米見方,懸山調大脊,磚雕鴟吻。梁架使用叉手,是北京地區少有的具有元代風格的建築,在北京建築史上有一席之地。寺前山溝下還保存有一口古井,也已被保護起來。
據介紹,原來現場還保存有遼統和十年(992)經幢一座,由13層石構件建成,高4米,下為8方基座,有圓形仰蓮承托幢身。幢身為兩層,是上下有收分的八棱形。其上有方形小龕,周雕佛像,龕頂以定珠狀石件為結束。下層幢身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及題記。是考察遼玉河縣地理轄界的重要文物遺存。該文物現在移往門頭溝區博物館保存。
這片遺址一直由林業隊佔用,林業隊撤走後現在成了雙林寺度假村。雙林寺遺址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雙林寺
雙林寺
雙林寺,因位於清水河畔,遼代故稱“清水院”,后改名雙林寺,是百花山瑞雲寺下院。元至正年間(1341—1368)重修,明景泰年間(1450—1456)村民馬真又加重修。明正德元年(1506)、六年(1511)又兩度重修,沙門古心有記存焉。寺內原有座大遼聖宗統和十年壬辰(992)建造的佛經幢,高4米,由14層石雕構件疊砌而成,下為八方基座,有圓形仰蓮承托幢身。幢身分兩層,是上下有收分的八棱形,其上有方形小龕,周雕佛像,龕頂以定珠狀石件為結束。下層幢身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及題記。它對研究遼代玉河縣歷史極為珍貴,現被門頭溝區博物館收藏。
雙林寺寺內現存兩座配殿,均面闊一間,各約3.5米見方,懸山式大脊,磚雕鴟吻。東配殿為明代所建,梁枋間繪有旋子彩畫。西配殿梁架置一斗二升斗拱,梁架使用叉手,系罕見的元代木結構建築,在北京古建寺廟史上有一席之地。佛殿道下存古井一眼,深八丈,井水清冽干甜,常飲益壽延年。
解放后,雙林寺被建為國有林場。1998年北京國信工貿公司將其改建為“雙林寺度假山莊”,對外迎客。2001年雙林寺被公布為“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佛教文化——“雙林滅度”
釋迦牟尼八十歲時(北傳佛教漢譯為公元前486年),一日到了拘屍那伽城外娑羅雙樹林間,這地方四面各有兩株娑羅樹,枝枝相對,葉葉相映;中間綠草如茵,上下野花如錦,香氣四溢,清幽宜人。佛陀命阿難在雙林中設席鋪床,然後頭北面西,右肋著席,疊足安卧,中夜之時,他對弟子說完最後的遺教,便默然無聲,安祥圓寂。
釋迦牟尼雙林滅度后,他的出家弟子和世俗弟子們無不泫然流涕,皆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瞻仰佛的遺容,緬懷佛的功德。七日後,由大弟子摩訶迦葉主持了葬禮,在拘屍那伽城天冠寺舉火焚化,薪盡火滅,摩訶迦葉取出舍利(高僧遺體焚燒后留下的珠狀物),分為八份,用凈器裝盛,分送八國造塔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