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傳播

食物傳播

食物傳播(food-borne infection):是指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后,通過食物侵入新的易感宿主的過程。當食物本身含有病原體或受到病原體的污染時,可引起傳染病的傳播。受感染的動物食物,如未經煮熟或消毒即食用便可引起感染。1988年1~3月上海市發生甲肝流行,其原因就是人們生吃或半生吃受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食物是病原微生物生存的良好環境,在其生產、加工、運輸、貯存及銷售的各個環節均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其中以魚、肉類和乳製品污染最為重要。近年來,時有沙門氏菌空腸彎麴菌和出血性大腸桿菌污染食物而引起腹瀉爆發的報導。

目錄

正文


流行病學特徵
經食物傳播的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特徵主要有:
1)病人有進食某一食物史,不食者不發病;
2)一次大量污染可致爆發;
3)停止供應污染食物后,爆發可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