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腸彎麴菌

空腸彎麴菌

空腸彎麴菌(Campylobacter jejuni )菌體輕度彎曲似逗點狀,長1.5~5 μm,寬0.2~0.8 μm。菌體一端或兩端有單鞭毛,運動活潑,在暗視野鏡下觀察似飛蠅。無莢膜,不形成芽胞。微需氧菌,在含2.5%-5% O2或10% CO2的環境中生長最好。最適生長溫度37℃-42℃。該菌抵抗力不強,易被乾燥、直射日光及弱消毒劑所殺滅,對低溫敏感,室溫下(20℃-23℃)很快死亡,在30℃以下不繁殖。空腸彎麴菌是多種動物如牛、羊、狗及禽類的正常寄居菌。

本菌有內毒素能侵襲小腸和大腸黏膜引起急性腸炎,亦可引起腹瀉的暴發流行或集體食物中毒。空腸彎麴菌對紅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氯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敏感。近年發現了不少耐葯菌株,及多重耐藥性菌株。

禽類是空腸彎麴菌的主要宿主,市場上銷售的雞及其內臟經常被空腸彎麴菌污染,生豬肉、生牛肉和生羊肉也可能被空腸彎麴菌污染。另外,通過動物糞便對水源的污染或人和動物的接觸傳播,可以使蔬菜、水果、各類熟食品、牛奶等受到空腸彎麴菌的污染,從而引起人的中毒。

簡介


抗原構造

本菌在普通培養基上難以生長,在凝固血清和血瓊脂培養基上培養36小時可見無色半透明毛玻璃樣小菌落,單個菌落呈中心凸起,周邊不規則,無溶血現象。空腸彎麴生化反應不活潑,不發酵糖類,不分解尿素,靛基質陰性。可還原硝酸鹽氧化酶過氧化氫酶為陽性。能產生微量或不產生硫化氫,甲基紅和vp試驗陰性,枸椽酸鹽培養基中不生長,在彎麴菌中唯一馬尿酸呈陽性反應。

抵抗力

空腸彎麴菌抵抗力不強,易被乾燥、直射日光及弱消毒劑所殺滅,56℃5分鐘可被殺死。對紅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氯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敏感。近年發現了不少耐葯菌株,及多重耐藥性菌株。
空腸彎麴菌抗原構造與腸道桿菌一樣具有o、h和k抗原。根據o抗原,可把空腸彎麴菌分成45個以上血清型,第11、12和18血清型最為常見。空腸彎麴菌是多種動物如牛、羊、狗及禽類的正常寄居菌。在它們的生殖道或腸道有大量細菌,故可通過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飲水。人群普遍易感,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最高,夏秋季多見。蒼蠅能起重要的媒介作用。亦可經接觸感染。感染的產婦可在分娩時傳染給胎兒。

流行病學特點

空腸彎麴菌有內毒素能侵襲小腸和大腸黏膜引起急性腸炎,亦可引起腹瀉的暴發流行或集體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為3~5天,對人的致病部位是空腸、迴腸及結腸。主要癥狀為痙攣性腹痛、腹瀉、血便或果醬樣便,量多;頭痛、不適、發熱。細菌有時可通過腸黏膜入血流引起敗血症和其他臟器感染,如腦膜炎、關節炎、腎盂腎炎等。孕婦感染本菌可導致流產,早產,而且可使新生兒受感染。感染后能產生特異性血清抗體,可增強吞噬細胞功能。目前尚未測得腸道局部slga抗體。空腸彎麴菌對多種抗生素敏感,常用紅黴素、四環素治療。
空腸彎麴菌是多種動物(如牛、羊、狗及禽類)的正常寄居菌。在它們的生殖道或腸道有大量細菌,故可通過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飲水。健康人群帶菌率約1.2%-3.0%。
(1)中毒食品多為肉與肉製品、魚、牛奶、糕點等。
(2)中毒全年均可發生,夏秋季多見。

分佈範圍

彎麴菌屬廣泛散布在各種動物體內,是多種動物如牛、羊、狗及禽類的正常寄居菌,在它們的生殖道或腸道有大量彎麴菌,其中以家禽、野禽和家畜帶菌最多,其次在嚙齒類動物體內也分離出彎麴菌,可通過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飲水。

發病機制

空腸彎麴菌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可以引起人和動物發生多種疾病,並且是一種食物源性病原菌,被認為是引起全世界人類細菌性腹瀉的主要原因,對空腸彎麴菌的致病機理的研究越來越多。其致病因素包括粘附、侵襲、產生毒素和分子模擬機制等四個方面,通過分子模擬機制可以引起最嚴重的併發症一格林一巴利綜合征。空腸彎曲茵可以通過產生細胞緊張性腸毒素、細胞毒素和細胞致死性膨脹毒素而致病。

分離培養


取服用抗生素前的腹瀉糞便或宮頸粘液等,短時間用棉拭子沾取樣品將樣品放入內加入萬古黴素10mg,多粘菌素B 2500iu,amphoterin 13mg,cephalocin 15mg的肉湯中進行增菌培養,後接種於哥倫比亞血(5%脫纖維綿羊血)平板上,培養24H觀察,如果有雜菌則選取單個菌株純化,后使用馬尿酸和氧化酶檢測,有條件可以做血清凝集試驗(成本高)。初篩將陽性以及疑似菌株進行PCR檢測(16S,mapA,hipO)最終確定為空腸彎麴菌。

菌種保藏


在負20度時一般可以保存6個月,負70度凍干保存時間可以長達兩年。

檢測方法


用於彎麴菌檢測的經典方法常用的為生化鑒定方法,但檢測時間長、試劑成本高、尤其空腸彎麴菌的微需氧特性,使其分離培養更為困難,需要額外的維持微需氧條件的設施和試劑,近年來,PCR等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取得了長足發展,它具有敏感性高、特異性強、檢測快速等優點。本研究通過對空腸彎麴菌及結腸彎麴菌16s rRNA基因相同保守序列的擴增, 來實現對樣品中空腸彎麴菌及結腸彎麴菌的檢測!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具有較強的特異性及靈敏性能夠直接從雞肉樣品中直接檢測出這兩種彎麴菌,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

檢查


發病一周后,血清內可出現抗體,主要為lgM,可用間接血凝試驗及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等檢測特異性抗體效價,正常人或帶菌者血清效價可達1:2~1:8,急性期病人抗體效價可達1:8~1:32,恢復期可達1:80~1:320以上。由於血清抗體效價不高,須採取雙份血清檢測,以效價增高4倍作為診斷依據。

分類


空腸彎麴菌屬於螺菌科,彎麴菌屬,該屬包括空腸彎麴菌、胎兒彎麴菌、大腸彎麴菌、海鷗彎麴菌、簡明彎麴菌、痰液彎麴菌等,其中空腸彎麴菌包括空腸亞種和多氏亞種,胎兒彎麴菌包括胎兒亞種和性病亞種。對人類致病的主要是空腸彎麴菌和胎兒彎麴菌胎兒亞種。前者是人類腹瀉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後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時可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

形態特徵


空腸彎麴菌為革薹氏陰性無芽孢桿菌,形態細長,呈弧形、S形及海鷗展翅狀 菌體輕度彎曲似逗點狀,長1.5-5μm,寬0.2-0.8μm,菌體一端或兩端有鞭毛,一端單鞭毛多見於胎兒亞種,兩端單鞭毛多見於空腸彎麴菌,運動活潑,在暗視野鏡下觀察似飛蠅。

培養特性


空腸彎麴菌在普通培養基上難以生長,微需氧菌,初次分離時需在含5% O2,85% N2,10% CO2氣體環境中生長,傳代培養時能在10% CO2,環境中生長,最適溫度為37-42℃,在正常大氣或無氧環境巾均不能生長。在凝固血清和血瓊脂培養基上培養36小時可見無色半透明毛玻璃樣小菌落,單個菌落呈中心凸起,周邊不規則,無溶血現象。

預防措施


(1)與動物或生的動物製品接觸后要及時洗手。
(2)貯存動物性食品時要注意衛生,防止生熟交叉污染。
(3)肉類食品要注意烹調方法,燒熟、煮透。牛奶要加熱消毒后食用。
(4)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治療方法


(1)本菌對紅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氯黴素、新黴素敏感,對利福平、青霉素類不敏感。
(2)對症治療。
空腸彎麴菌
空腸彎麴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