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城頭鎮的結果 展開

城頭鎮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轄鎮

城頭鎮,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下轄鎮,地處山亭區最西部,東臨水泉鎮,南靠桑村鎮,西與滕州市東沙河街道為鄰,北與馮卯鎮、滕州市東戈鎮接壤, 行政區域總面積48.42平方千米。 

1949年後,始划城頭區。1983年10月,劃歸山亭區。1995年1月,撤鄉建城頭鎮。 截至2018年末,城頭鎮戶籍人口為48056人。 截至2020年6月,城頭鎮下轄21個行政村。 

2016年,城頭鎮實現生產總值14.8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35.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公共財政收入2147億元。 2018年,城頭鎮有工業企業126個,其中規模以上2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9個。

歷史沿革


1949年後,始划城頭區。
1957年3月,成立城頭公社。
1982年4月,改設城頭鄉。
城頭鎮
城頭鎮
1983年10月,劃歸山亭區。
1995年1月,撤鄉建城頭鎮。
● 地名由來
城頭鎮因鎮人民政府駐東有小城崮城,故稱城頭。
● 中國傳統村落
2019年6月6日,城頭鎮東嶺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行政劃分


2011年末,城頭鎮下轄21個行政村:東城頭、西城頭、長巷周庄、后大宮、前大宮、時村、清河崖、陳湖、宋庄、寨子、冷泉、德洪庄、徐窪、澇泉、荒溝、石溝、卞莊、東嶺、房庄、高庄。
截至2020年6月,城頭鎮下轄21個行政村:東城頭村、西城頭村、長巷村、周庄村、后大宮村、前大宮村、時村、清河崖村、陳湖村、宋庄村、寨子村、冷泉村、德洪庄村、徐窪村、澇泉村、荒溝村、石溝村、卞莊村、東嶺村、房庄村、高庄村。鎮人民政府駐西城頭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城頭鎮總人口4.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84萬人,城鎮化率18.4%。另有流動人口0.29萬人。總人口中,男性2.41萬人,佔52.4%;女性2.15萬人,佔47.6%;14歲以下0.6萬人,佔13.1%;15—64歲2.98萬人,佔64.8%;65歲以上1.01萬人,佔22.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53萬人,佔98.7%;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576人,佔1.3%。2011年,人口出生率12.8‰,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長率5.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68.68人。
2017年,城頭鎮常住人口45826人。
截至2018年末,城頭鎮戶籍人口為4805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城頭鎮財政總收入2522萬元,比上年增長-9.7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04萬元,比上年增長39.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20.8萬元,增值稅44.2萬元,企業所得稅52.8萬元,個人所得稅26.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49.2元,比上年增長-9.1%。

建置沿革

以原駐地城頭村為名。1949年屬第二區。1952年設立第十一區,區址城頭鄉大厝村,轄梁厝、南田、山新、峰前、城頭、中山、星橋、首溪、五龍、七社10個鄉。1955年2月增設上嶺鄉。1955年9月,以區公所所在地命名,更名為城頭區,區址城頭,轄原十一區11鄉、72村。1956年4月撤區,調整為山新、城頭、星橋、五龍、七社5鄉,劃歸海口區。1958年屬海口公社。
1961年7月從海口公社分出設立城頭公社。1964年,城頭公社轄31個大隊。1981年4月城頭公社劃出南嶺等8個大隊設立南嶺公社。1984年9月改為城頭鄉,1991年11月改為城頭鎮。1996年,轄西池、東垣、星橋、五龍、湖美、鳳嶼、塹柄、首溪、岩兜、黃墩、城頭、大厝、后俸、東皋、新樓、山下、梁厝、港西、彭洋、吉釣、南田、南沖、善友、溪邊、宅前、峰前26個行政村

地形地貌

城頭鎮地處沂蒙山區西部邊緣,地勢呈東高西低的傾向,東部是低山丘陵區,西部是山前平地。最高點位於馬家東嶺北部;最低點位於后大宮一帶,海拔81.2米。

水文

城頭鎮 2張
城頭鎮
城頭鎮境內河道屬城郭河水系。由城頭鎮馬山頭村入境,自東而西入滕州,境內河道長12千米。

交通

交通便捷,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實現了村村有水泥路,高等級海城公路貫穿全境,直通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相距僅25公里。國務院批准的50平方公里開發區——福州市元洪投資區坐落該鎮。

行政區劃

城頭鎮地處福清市東北部沿海,位於福州市與福清交界處。東與平潭一水之隔,北與福州市接壤,鎮政府所在地距福清市16公里。
城頭鎮轄有26個行政村【城頭村、大厝村、善友村、西池村、東垣村、溪邊村、后俸村、星橋村、塹柄村、黃墩村、首溪村、岩兜村、五龍村、鳳嶼村、湖美村、峰前村、東皋村、南田村、南沖村、新樓村、彭洋村、山下村、梁厝村、宅前村、港西村、吉兆村】、1個居民小組。境內擁有批准為一類對外口岸的3萬級元洪國際碼頭和5萬噸級元載碼頭;擁有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名一座、電灌站19座,電容量370千瓦;擁有日供水2萬噸和3千噸的自來水廠各一座,另有2個小(一)型水庫,6個小(二)型水庫,蓄水總量達640萬噸。
2017年,城頭鎮行政區域面積7701公頃,常住人口61821人

社會事業

農業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境內耕地基本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路、橋、涵、閘相配套的綜合灌溉體系。進入新世紀以來,種植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糧經比例達6:4,糧食生產基本實現了優質化。圍繞發展無公害農業,打起了"綠色大旗",通過制訂完善標準化體系,加強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建設,培植壯大龍頭企業,建立一批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等措施,加快了農業與國際接軌的步伐。農業標準化已走進千家萬戶,全鎮有2大系列、6種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形成了蔬菜、果品、畜牧、優質專用麥四大主導優勢產業,建成了冷泉村脫毒土豆、清河崖村無公害紅椒、寨子村富硒大蔥、周庄村優質食用菌等經濟實力較強的專業村18個,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綜合效益日益顯現,"城頭"牌紅椒打入國內10多個大城市的超市,"城頭"土豆俏銷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港澳地區。畜牧養殖實現了由庭院向村外方向發展,建成具有一定飼養規模的"畜牧莊園"88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86元。
工業用足用活發展政策,全力打造發展平台,實施招商擴張、激活內資、轉換機制、科技創新戰略,助推了工業經濟強勁發展,到2006年底,全鎮企業及業戶發展到6900多家,形成了建材、澱粉、化工、機械、食品等20多個工業門類,其中金城澱粉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年產優質玉米澱粉15萬噸、年創產值2.5億元、年獲利稅過千萬元的規模,成為骨幹企業和納稅大戶,先後獲農業部中二型企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市級重合同守信用單位等榮譽稱號。立足做大產業集群,先後規劃建設了企業園區、機械製造園區、豆製品標準化生產園區、粉條加工園區,四大園區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按照"產業化、標準化、組織化、企業化、市場化"的要求,20多家豆製品標準化企業採用先進工藝生產的獨具風味的小袋真空包裝的系列豆製品打入20多個大城市的高端市場。"譽亞"牌麵食機械登陸俄羅斯、緬甸、泰國等國際市場。"冠宇"牌豆製品機械加熱器和5種規格的豆製品機械模具分別獲得了國家專利。2006年,實現工業產值14.8億元,鎮財政收入98%來自於工業經濟。

榮譽稱號

城頭鎮2005年被福州市政府評為經濟強鎮,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1.8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4.33億元,工業總產值27.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億元,財政總收入301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35元。全鎮有各類企業300多家,鄉鎮企業總產值34.05億元。
糧食、油脂、飼料產業是城頭鎮的特色產業,其加工、銷售、儲存、運輸初具規模,是閩 東南地區主要糧油飼料集散地。在產業發展導向上,依託元洪碼頭、元洪投資區,實行區鎮互動,按照“一線兩園”主體思路,在海城路沿線以新街為界,以東重點發展以糧食、油脂、飼料為主的食品園區,以西重點發展以紡織、玻璃、金屬為主的輕工園區。緊緊圍繞糧油飼料和輕工紡織兩大主導產業,進一 步優化服務環境,提升服務水平,大力推動相關企業進區入園,做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努力形成功能互補、捆綁發展、特色鮮明的“一區兩園”產業發展新格局,有力推動海城公路沿線經濟繁榮帶建設。

風景名勝

城頭自然風光秀麗,地質地貌奇特,境內山水旅遊資源豐富,擁有響水河地質奇觀、全市保存最完整的二百年歷史古梨園、月亮灣濕地公園等一批優秀自然景觀,月亮灣濕地公園被評為全國濕地公園、AAAA旅遊景區,每年吸引大批遊客觀光遊覽。

人口

面積48.41平方公里,轄六大服務區,21個行政村,常住人口45826人(2017年) ,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躋身全國產業集群名鎮、山東省特色產業鎮、山東省重點產業集群。
城頭鎮
城頭鎮

歷史文化

城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形成於戰國未期,東漢時土著人壘牆圍城,明初已成規模。因東有小城--崮城,故人稱城頭,沿用至今。建國初期,城頭鎮始划城頭區,1957年3月撤銷,成立城頭人民公社。1982年4月成立城頭鄉。1983年10月,棗莊市把原滕東縣(今山亭區)東部8個鄉鎮,齊村區北部6個鄉鎮劃為山亭區,始轄屬山亭區。1995年1月撤銷城頭鄉建立城頭鎮。該鎮歷史文化豐富,出土的馬鞍山陶、鐵及漢畫石等文物,使城頭的文化可追溯到大漢口文化時期。陳時村的大汶口文化遺址,被列為棗莊市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另有周庄村遺址、馬鞍山漢墓群、西城頭古墓群、宋庄村遺址、馬山頭遺址等。

農業

2011年,城頭鎮有耕地面積4.8萬畝,人均1.0畝,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2.4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7萬噸,人均0.5噸,其中小麥1.6萬噸,玉米1.1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果品。2011年,蔬菜、果樹種植面積2.6萬畝,產量9.5萬噸,主要品種有紅椒、大蔥、馬鈴薯、蘋果、桃等,其中馬鈴薯7.5萬噸,大蔥0.8萬噸,紅椒0.5萬噸,蘋果、桃等果品0.8萬噸。城頭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羊飼養量2.1萬隻,年末存欄0.8萬隻;家禽年飼養量65萬羽。

工業

2011年,城頭鎮工業總產值達11.9億元,工業企業249家,職工6986人。

金融業

2011年末,城頭鎮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9620.6萬元,比上年增長16.5%;各項貸款餘額13146萬元,比上年增長-7%。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城頭鎮有幼兒園13所,在園幼兒555人,專任教師59人;小學13所,在校生2195人,專任教師20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39人,專任教師11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城頭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56.8萬元,比上年增長28%。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1%,比上年提高7%。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城頭鎮有各類文化專業戶11戶,各類圖書室25個,藏書25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4人。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地2處,8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城頭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1個,村衛生室(所)45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5張,固定資產總值19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14名,其中執業醫師14人,執業助理醫師21人,註冊護士1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萬人次。21個村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頭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64戶,人數1853人,支出208萬元,比上年增長108%,月人均95元,比上年增長10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5.8萬元,比上年增長10%。社會福利費180元,比上年增長80%。醫療救助198人次,民政部門參加合作醫療416人次,共支出32.4萬元,比上年增長31%。敬老院床位146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40人。社區服務設施2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3個,社區服務站5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4.6萬元,使41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96.64萬元,比上年增長21%,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0486人,參保率達98%。

交通


城頭鎮境內有省道S245經過。

旅遊


景點

● 城頭月亮灣旅遊區
城頭月亮灣旅遊區是國家級濕地公園、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亭區城頭鎮境內,沿河兩岸風景秀麗,水源充足,生態良好,是魯南地區重要的自然河流濕地資源,被省市濕地評審委員會評價為棗莊市範圍內生態保護最好、景點集中、文化氣息最濃、最典型的自然濕地。
城頭鎮
城頭鎮

獲得榮譽


2014年,城頭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列為全國重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