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殿
藏經殿
徠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衡山的祥光峰下,原名“小般若禪林”,始建於南朝陳光大二年(五六八年),為南嶽開山祖師慧思和尚創建。
藏經殿
明萬曆年間,寺遭火災焚毀,《大藏經》也失散不全。後有一侍郎奏請朝廷修復,更改寺名為“祥光寺”。因山高地僻,僧徒遊人均很少來此,故又廢敗。清朝初年,寺舍又一次為僧徒修葺,重振佛光,改寺名為“普光殿”,1936年後又重新建造。
藏經閣風光(1)
藏經殿
藏經殿建築規模宏偉,整個大殿面積三百平方米,為單檐歇山頂宮殿式建築,殿內外有二十六根花崗岩質石柱,上蓋碧色琉璃綠瓦,月瞢翹入雲天。殿堂四周牆壁朱紅,有石墀環繞殿廊。殿內殿外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這裡沒有一般佛寺的建築物群,只有一棟殿宇。它像一座裝飾華麗的山間別墅,隱現在花樹扶疏的祥光峰腰腹之處。殿宇有房五間,正中是佛殿。殿中供奉毗廬遮那佛像。佛像系純銅鑄造,全身鍍金。像高一.三二米,重二百五十六公斤,是華裔泰國企業家黃彰任先生和夫人歐陽愚女士於一九八二年捐贈。“毗廬遮建”是梵文音譯,其意是“光明遍照”、“遍一切處”。毗廬遮那佛稱為“報身佛”,乃《華嚴經》所說蓮花藏世界教主,其座是千葉蓮花。每蓮瓣代表三千大世界,整個蓮座代表華藏世界。毗廬遮那佛端坐金色蓮台,神態慈祥莊重,全身華光熠熠,加上雕花精緻的神龕和舉行宗教儀式活動用的繡花佛具、法幡、彩幢及在佛前置放的長明燈,使得整個佛堂十分肅穆。佛殿正中兩個聳立支撐殿宇的花崗岩柱上,左右刻著一副對聯∶“我佛我宗,真如貝葉;眾經之長,妙法蓮華”。
藏經閣風光(2)
經殿的古迹傳說也很多,殿前有靈田,每當秋夜,飛光如燭,可以照見老林古殿的輪廓,疑似“魯殿靈光”,實際上是螢蟲聚舞,閃閃發光所致,人們又稱之為“螢火蟲朝聖”。靈田前有梳妝台,相傳為明桂王的母親陳太妃梳妝的地方。附近還有釣魚台,傳說系六朝後主的妃子張麗華釣魚之所。
“藏經之秀”是“南嶽四絕”風光之一,它是南嶽八大景區中最為秀麗多彩的景觀∶東有雙柱插天的天柱峰,攏翠含黛於五色祥雲之中;西有雷祖峰,石岩嶙峋,爭奇門異;南邊有蓮花峰,青蓮瓣瓣,綠煙繚雲;北方有祝融峰,刺破青天,雲騰霧繞。極目遠眺,山色空濛,千姿百態;舒目四望,嘉樹奇花,美不勝收。殿前有數百件古樹無數,枝幹屈曲,顏色蒼老,視若無皮。在藏經殿前右側山坡下,有一片原始次森林,名叫「無礙林」。這是因無礙和尚在林中文殊台處得豆兒佛衣缽而命名的。在這百餘畝的古樹林中,生長著五、六十種常綠喬木。有的樹榦蟋曲,有的枝葉覆蓋,有的樹纏古藤,有的千身光滑。這裡青枝垂影,遮天蔽日;花卉從生,不可名狀。
藏經樓在深山隱沒近二百多年後,一九六一年八月,國務院副總理、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蒞臨藏經殿,他指著藏經殿和古華居說∶“這裡大概多少年沒修了,路也堵塞了。路荒屋爛,要修理好,有人管理使用。有條件時還可以蓋點新房,接待遊客。南天門至藏經殿的游路要加寬,改善彎道,讓汽車通行。”根據陶鑄的意見,南嶽管理局把藏經殿和古華居修繕改造一新。從南天門到藏經殿的公路也已擴寬改直,便於汽車直達藏經殿觀瞻,一九八二年南嶽管理局重新個葺藏經殿,使千年古剎煥然一新,一九八四年五月,胡耀邦親臨藏經殿景區視察。他沿著石板路遊了古華居、梳妝台、八封靈田,讚不絕口,從而給藏經殿留下了歷史性的珍貴記錄。
現任監院演明法師,四十歲,廣東人,一九九一年出家,師從光超法師,畢業於普陀山佛學院,兼任湖南省南嶽佛教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