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芸苓的結果 展開

芸苓

多孔菌科茯苓屬真菌

茯苓,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乾燥菌核。多於7~9月採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后,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覆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乾,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乾,分別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

入葯部位


真菌的乾燥菌核。

性味


味甘、淡,性平。

歸經


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主治


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配伍


1、漏精白濁:雪白鹽一兩(並築緊固濟,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藥各一兩。為末,棗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棗湯下三十丸。蓋甘以濟咸,脾腎兩得也。(《直指方》)
2、癇后虛腫:小兒癇病瘥后,血氣上虛,熱在皮膚,身面俱腫。葳蕤葵子龍膽、茯苓、前胡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聖濟總錄》)
3、腎虛白濁: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棗湯下三十丸。(《聖濟總錄》)

用法用量


10~15g。

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

炮製方法


取茯苓個,浸泡,洗凈,潤后稍蒸,及時削去外皮,切製成塊或切厚片,曬乾。

生理特性


1、茯苓個: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氣微,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塊: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塊狀或方塊狀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3、茯苓片: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規則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分佈範圍


分佈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等地。主產於安徽、雲南、湖北。

論述


1、《本草綱目》: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2、《本草衍義》: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3、《本草正》: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袪驚癇,厚腸臟,治痰之本,助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但補少利多。

近種區別


茯苓簡介

茯苓是一種多孔蓖科的寄生植物,常以松樹為基質營腐物寄生,藥用其乾燥菌核。
功效
茯苓性平淡,味甘和,無毒性。功能益氣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濕熱,行水止泄,治療氣虛勞傷、心腹脹滿、水腫、腹瀉、健忘、失眠等症。還可配製涼茶和製作茯苓糕等美味食品。
產地
雲南所產的茯苓,個圓或長圓,皮黑褐有細皺,肉白,鐵實,質量為全國第一,聞名中外,稱為雲苓。
伏牛山脈也出產茯苓,在南陽社旗縣下窪鎮境內,霸王山均有茯苓的蹤跡,因為產量較少,沒被當地人重視、
經濟效益
雲苓出口多年,信譽卓著。在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國家深受歡迎。以雲苓配加苡仁米、焦山楂赤小豆、燈草等精製的去濕茶精,是甘甜可口、回味略酸,除濕熱、助消化的夏令飲料。
茯苓
又名:(白茯苓、雲苓、茯菟、松苓、松薯)
藥理作用
1.動物實驗有鎮靜、利尿及預防消化道潰瘍的作用。2.可使血糖先升后降。
臨床應用
1.治療水濕停滯。2.治療食少脘悶、痰飲停滯。3.治療心神不安、健忘失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