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習三

衡水市內畫藝術院院長

王習三,原名王端成,生於1938年,河北阜城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級美術師,九三學社衡水市委名譽主委。1958年入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拜師學習內畫鼻煙壺藝術。1958年至1966年在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學藝后調北京工藝美術廠搞內畫創作,現任衡水市內畫藝術院院長。

人物介紹


王習三1972年返回祖籍河北阜城下放勞動,其間在鄉村以創業形式搞內畫。1972年至1977年在阜城縣綜合廠工作。1977年至1988年創建衡水地區特種工藝廠並擔任廠長。1988年至今任衡水市內畫藝術院院長。2002年受聘於河北科技大學教授。歷任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衡水市特種工藝廠副廠長、廠長。現任衡水市內畫藝術院院長,一級美術師。九三學社第二屆衡水市委名譽主委。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鼻煙壺專業委員會副主席。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981年負責創建中國鼻煙壺研究會,並任理事長。為冀派內畫藝術創始人。1967年,王習三在家鄉阜城開始創立冀派內畫。 2003年創建“中國內畫藝術之鄉展覽館”。2005年10月主編第一部權威性參考文獻《中國內畫圖典》。
王習三
王習三

人生經歷


總述

40年來,冀派內畫鼻煙壺經過普及、提高、升華,從民間登上大雅之堂,並且跨出國門,走向世界。如今衡水內畫已發展成為從業人員近4萬人,年產值約10億元的文化產業。為發展壯大冀派內畫,王習三和其子王自勇開辦了中等專業學校,創建中國內畫藝術之鄉展覽館,讓冀派內畫藝術名揚海內外。2006年,冀派內畫成功入選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榮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
其代表作有《屈子問天圖》、《百子圖》、《清代皇帝、皇后系列肖像畫壺》、《美國歷屆總統系列肖像畫壺》等。

榮譽

1979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家稱號。1982年被授予河北省勞動模範稱號。1985年獲中國第五屆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
2007年5月,在首次聘任河北省政府參事和文史研究館館員的大會上,王習三被聘任為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成為衡水市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王習三,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因在方寸小壺內作畫而揚名海內外。日前,國家正式確定他為首批“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一生與內畫為伴,王習三樂在其中,步入古稀之年的他仍在繼續內畫“事業”。
無論是愛好、工作、還是退休生活,王習三的“中心”只有兩個字——“內畫”。步入古稀之年的王習三,身材魁梧,氣質非凡,雖然已白髮如霜,但依然同他的藝術作品一般充滿活力。

年曆表

1979年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和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並被輕工部授予工藝美術家的稱號。
自1968年以來陸續培養出眾多內畫新秀,為“冀派”內畫煙壺藝術的創始人。
1983年被國際煙壺學會授予該會的第一位中國籍“榮譽會員”。
1985年他完成的《美國歷屆總統肖像系列煙壺》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中的“金杯珍品獎”,
1986年被國家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89年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6年創辦“習三工藝美術中等專業學校”。
1998年創建“古今鼻煙壺藝術館”。
2003年創建“中國內畫藝術之鄉展覽館”,並被定為“河北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4年2月籌建冀派內畫協會。
2005年5月由於在內畫方面的突出貢獻,被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和中共衡水市委宣傳部共同授予“冀派內畫泰斗”稱號。
2005年10月主編中國內畫史上第一部權威性參考文獻《中國內畫圖典》。
2006年6月由王習三創建的衡水內畫榮登“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12月:習三內畫公司的內畫壺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
2007年4月:王習三被聘任為首屆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2007年6月文化部命名王習三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衡水內畫的代表性傳承人。
2008年: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8年4月:王習三被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授予“終身成就獎”。
2008年7月:擔任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手。
2008年11月:榮獲“亞太手工藝大師”稱號。
2008年12月:榮獲2008“中國版權產業風雲人物”稱號。
2009年1月:被河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聘為美學教授。
2009年3月:被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水晶藝術專業委員會特聘為藝術顧問。
2009年4月:被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聘為兼職教授。
2010年6月:與其子王自勇建立的河北習三內畫博物館在石家莊落成開館。
2010年7月: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愛好

受家人影響,王習三從小酷愛書畫。“有一次在天壇玩,偶然發現有個人在裝青霉素的小瓶里畫畫,這小小的瓶子裡面怎麼能畫畫呢?”以後,每次經過那兒,王習三都會去瞧瞧。因為有了一次次好奇,王習三的一生與內畫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20歲那年,他拜在了著名葉派內畫藝人葉菶祺和葉曉峰門下,學習內畫藝術,成為祖傳五代的“葉派內畫”藝術的第一位外姓傳人。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王習三在內畫藝術上進步神速。
1958年秋天,他與師父葉曉峰在一次展覽會上做表演。當天,朱德親臨展覽會視察,當看到王習三的“屈子問天圖”煙壺時連聲稱讚,緊緊握住王習三的手親切地勉勵說:“你要像毛主席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再學習’!更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要不斷鼓勵自己永攀高峰啊!”朱德的一席話使王習三至今難以忘懷。王習三告訴記者,他原名叫王瑞成,正是為了記住朱德的話,抱著向葉仲三(葉曉峰之父)等他所敬佩的老藝人學習的決心,改名為王習三。

文革

王習三被遣返回原籍衡水的農村。1968年6月,王習三收侄子王百川為第一個徒弟。1972年,王習三主動放棄了回京機會,留在阜城國營綜合廠籌建內畫煙壺車間。“我的藝術來自於祖國培養,我的生命也是在家鄉人保護下才得以存活,我沒有權力放棄藝術,更沒有道理背離祖國和家鄉人民!”成名后,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利用種種豐厚的物質條件吸引他前去定居,都被婉言謝絕。

工作

弘揚內畫是最大樂趣“志潛一壺,深潤八德”是王習三的格言,他給自己的畫室命名“一壺八德齋”。在“一壺八德齋”,記者欣賞著晶瑩剔透的鼻煙壺。“內畫是螺螄殼裡做道場”,王習三的一句話勾起了記者對內畫鼻煙壺的好奇之心。內畫源於外畫,卻難於外畫。“像這個小瓶子里畫一個百子圖,腦袋也就芝麻粒兒大小,這是可想而知的,畫完再換氣,不然手略微一抖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而且壺口越小作畫難度也就越大。”表演中,只見先生手執彎筆細毫,在寸幅之間的壺腹內壁反向運筆、正面顯圖地勾描點畫。筆底所繪人物,頭臉不過豆粟大小,但五官清晰、神態生動。

改革開放后

王習三的內畫技藝不斷攀登高峰。1983年,他用兩年時間完成的歷屆美國總統肖像壺,在加拿大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中國鼻煙壺學會年會上大放異彩。美國各大報紙譽為是“美國歷史的縮影,中國藝術的結晶”。1985年,這組作品獲得“第五屆工藝美術作品百花獎金杯珍品獎”。
多年來,王習三躬身力行,把冀派內畫鼻煙壺經過普及、提高、升華,從民間登上大雅之堂,並且跨出國門。如今衡水內畫已發展成為從業人員4萬多人,年產值約10億元的龍頭文化產業。大型電視系列片《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這樣評價王習三:“這樣由一個城市,一個製作群體帶動整體藝術門類創新提升,並得到海內外公認的具有開創性、標誌性聲譽的藝術門類,這不僅在河北絕無僅有,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作品賞析之一
作品賞析之一

退休

保護內畫是唯一愛好王習三在內畫藝術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了50年。王習三說,當初走上了內畫之路,是從喜好開始,而這風雨50年中,他不僅僅是喜好,如今已經把內畫藝術和自己的整個生命融在了一起。
人到七十古來稀,在家頤養天年本不為過。而王習三沒有,如今,他把內畫作為一項工藝美術發展,憑著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為一項民間藝術的發展做著貢獻。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鼻煙壺內畫,擴大內畫的影響。2003年時逢先生65歲,他自費籌款建立了中國內畫藝術之鄉展覽館,免費對外開放。館中收藏的不同材質、不同造型的鼻煙壺難以盡數,館內還展示了鼻煙壺的加工過程和工具,以及作畫的程序等,內容極為豐富。
“粗製濫造,惡性競爭等,這些不良現象,讓充滿活力的冀派內畫感受到的是切膚之痛。”2005年5月,他為此發起成立了“冀派內畫協會”,以達到加強管理、團結合作、增進交流、促進發展之目的。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和衡水市鑒於他在內畫事業上的突出貢獻,聯合授予他“冀派內畫泰斗”稱號。
在先生和弟子的努力下,冀派內畫成功入選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中國文聯和國家文化部先後確定王習三為首批“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政協委員是沒有退休的。”王習三說,他在牢記一名藝術家職責的同時,不辱政治使命。王習三說,鼻煙與香煙相比有不少好處,使用時既不產生對吸煙者危害很大的焦油,更不會誘發火災。在2004年“兩會”,他提交了《推廣鼻煙、利國利民》提案,提倡國人、“煙民”使用鼻煙壺。內畫藝術“不養小、不養老”,太年輕畫不出太好的作品,年齡大了會因視力衰退等原因影響技術。為了保護眼力,王習三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做眼保健操。電視一般只看新聞聯播,碰上特別好的電視,為了省眼力也只能忍痛割愛。“我的命運是和國家命運同步的,國家遭難時我也遭遇不幸,國家繁榮時我也有所發展。現在我倒覺得自己越活越年輕了,想做的事情很多。”王習三想趁身體狀況尚好,多畫一些,為後人多留一些東西。
2012年是六十年一遇的“壬辰龍年”,“龍”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還是中國古代帝王地位與權威的化身,為此,內畫泰斗王習三、王又三父子聯合創作“十二帝王生肖鼻煙壺”。圖冊作品賞析。
作品欣賞之二
作品欣賞之二
作品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