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鎮

浙江省台州市溫嶺市轄鎮

新河鎮為浙江省溫嶺市下轄鎮,新河鎮區域面積71.4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86個村7個居。

新河是浙江省中心鎮、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先後榮獲中國鄉鎮綜合實力500強、全國百佳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教育“兩基”工作先進單位、浙江省文明鎮、浙江省十大特色鄉鎮、浙江省旅遊強鎮等稱號。

新河是溫嶺市五大區塊之一,溫嶺市“金十字”中心城區的東部組團。

2019年10月,新河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新河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居住。秦代屬閩中郡,漢屬會稽郡,三國、東晉屬臨海郡,唐至明代屬黃岩。明時,新河又名“遇江”,初為陶家村。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信國公屬廣洋衛指揮方鴻謙建新河所(屬海門衛),修築城牆,城高二丈三尺,周圍五里。新河本是水名(又名迂江),當年建城浚河,引南監之水入西門出東門,所以此城也稱新河。據清《嘉慶太平縣誌·敘水》載:“新河,亦名迂江。距南鑒里許,初為陶家村。明初建城,始浚河。”
明嘉靖十九年(1540)建五龍書院。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五月,戚繼光率軍在新河所殲滅倭寇千餘人。
明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襲新河所,戚繼光率軍破之,至此倭寇再不敢騷擾。次年太平知事徐鉞作《南塘戚公奏捷紀實》,后立碑於戚公祠。
清乾隆二十年(1755),新河士紳創龍山書院。
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寺前橋。嘉慶初重修之,改平為拱,是為金清大橋得名之始。
清光緒十年(1884)四月二十二日,黃岩場(設於現新河南鑒街)差役擾民生事,新河罷市。
清宣統元年(1909)設郵政代辦所。
民國初年,新河設鄉。
民國20年(1931)架設澤國新河長途電話。
民國24年架設新河至箬橫松門長途電話。
民國25年8月設新河區,下轄:新河鎮、濱海、必勝、新西、鳳尾、湖嶼、永安、長壽、新場、塘下、大峰、洋河等鎮鄉。
民國34年12月,裁撤新河區公署。
民國36年9月,鄉鎮調整,新塘與塘下合併為新塘鄉。
1940年4月16日,日軍轟炸新河城。1941年4月23日,日軍再度轟炸新河,並佔領了周邊的松門和淋川。
1949年6月3日,浙南遊擊縱隊第三支隊從澤國挺進新河,在授智中學(今新河中學),接受黃岩場全體武裝鹽警和員工的起義,至此,新河和平解放。
1949年冬,新河區下轄:新河鎮、永安、新塘、濱海、長壽、河洋、新西、必勝等鎮鄉。
1950年鄉鎮調整,溫嶺縣共設9區,一直屬鎮,118鄉鎮。其中新河區下轄:新河鎮、披雲、高橋、渡首、上橋、萬壽、長嶼、蔡洋、塘前下張、塘下、必勝、雨傘、新街、鎮靖、橫河、鎮海、橫徑、腰塘、三邵、肖家橋等鎮鄉。
1956年6月,裁撤新河區。新河鎮調整為縣直屬鎮;高橋、蔡洋、長嶼、橫河、塘下、鎮海等鄉調整為縣直屬鄉。
1957年4月,恢復設置新河區;同年9月,新河鎮劃歸新河區。
1958年10月,撤銷區建制;1961年恢復相應建制。
1983年7月,設肖家橋公社;同年10月,取消公社建制。
1985年1月,新河披雲大橋動工,是為當時溫嶺全縣最長公路橋。
1986年3月6日,原新河區下屬的長嶼、新街2鄉改為建制鎮。
1992年,原新河區下屬的高橋、蔡洋二鄉併入新河鎮。塘下鄉、肖家橋鄉合併改為建制鎮塘下鎮。
2001年10月8日,長嶼、塘下兩鎮併入新河鎮。

地理環境


屬長江三角洲甬台溫經濟區“台州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距市區10公里,北距路橋機場12公里,省道橫淋線、椒新線,一級石松公路,黃金水道金清大港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捷。

行政區劃


轄6個居,86個行政村
城南城北城西城東上莫下莫南鑒東合北閘路邊
後街中閘甸支夾里上橋橫陶雅雀新聯下張牛橋
上應屏上秧田腰塘蔡洋下王永革中廂後行六閘
潮灌岸頭大墩戴池梁家三邵趙家長嶼姚施上方
硐天南山園東灣嶴里嶼頭下林前蔡嶼詹下章嶼羅
嶼后良種金盛金橋南柵團塘樓嶴鐵場丁嶴塘下
花籃水倉頭河頭梁西岸鄭渡首東渡首西渡首南渡南頭小江下山後鮑
橫板橋塘家洋前洋里咸田湖橋下鄭咸田王肖家橋向西莫上橋頭東長大
南洋嶴橫塘頭官路頭蔡施橋潮未至坦頭橋路邊村橋頭東城北城
南城西城寺前橋

人口民族


2014年末常駐人口12萬。常駐人口118427人(2017年)。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43億元,同比增長26.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4億元,同比增長31.1%;規模工業總產值29.4億元,同比增長19.12%;全社會限額上固定資產投資23.9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工業性投資10.5億元,同比增長22%;外貿自營出口額5億元,同比增長8.7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24元,同比增長10.1%。

特色產業

新河鎮風貌
新河鎮風貌
新河特色產業優勢明顯。農業方面,水稻、茭白、甘蔗、西瓜、葡萄等農產品已形成規模種植,農家樂、採摘園等休閑農業快速發展。工業方面,既有傳統優勢產業帽業、羊毛衫、汽車內飾、機械製造,又有初具規模的新興產業汽車和電動車配件行業、機床行業等。三產方面,省二星級文明規範市場、省區域性重點市場——下張鋼鐵市場已成為浙江省乃至華東地區重要的鋼材集散地,另有小商品綜合市場、建材市場、汽車用品市場、帽業市場等,同時還有全市旅遊領域的支柱景區——長嶼硐天景區。近年來,新河鎮傳承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稟賦,貫徹落實“工業立鎮、商貿興鎮、旅遊強鎮、文教優鎮”四大發展戰略,全面落實要素制約破解、民生福祉改善、隊伍執行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設四大保障,致力打造工貿大鎮、旅遊強鎮、文教名鎮、溫嶺現代化中等城市的東北組團。

文化


新河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有著豐富的石文化、水文化、抗倭文化、教育文化、詩畫文化和佛教文化。
抗倭文化:洪武二十八年(1395)築所為城,戚繼光抗倭古戰場境內仍留有很多遺跡;
水文化:朱熹曾在新河興修水利,境內有國家級文保單位閘橋群;
石文化:長嶼硐天自南北朝時開鑿,現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礦山公園;
詩畫文化,新河是南宋戴復古故鄉,蒲華也曾生活過,留下許多國粹精品;
佛教文化、境內崇國寺建於公元324年,比天台國清寺早268年,杭州靈隱寺晚4年,同時還建有萬佛寺、道源洞、文聖硐等。

社會


醫療衛生

台州市腫瘤醫院(溫嶺市第二人民醫院),溫嶺市腫瘤治療中心是以腫瘤治療、微創治療為特色的綜合性市級醫院,設有30個臨床科室、8個病區,設備先進、專家雲集,是“省級文明醫院”。

教育事業

高中:新河中學
初中:新河鎮中學、長嶼中學、塘下中學、蔡洋中學、肖家橋中學
小學:新河鎮中心小學、長嶼小學、塘下小學、高橋小學、聯興小學、甸支小學、塘嶴里小學
城東小學、肖家橋小學、腰塘小學、下林小學、上橋頭小學、嶼山小學、六閘小學
新河中學
新河中學位於浙江溫嶺市新河鎮,創建於1937年9月,系省一級重點中學。校園佔地13904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5775平方米。校園凈化、綠化、園林化,教學、生活用房規範、寬敞,體育場館齊全,教育教學管理全面實現數字化、網路化、系統化。現有43個班,2413名學生,195位教職工。
學校在七十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優良的“從嚴求實”校風。由特級教師,全國、省、地優秀教師組成的師資隊伍,培育了像中科院院士聞邦椿等一大批人才。歷年高考成績顯著,2007年,有19位同學在全國、省賽中獲獎,其中顏邦鈞同學在全國數學競賽中名列台州市第一名。
新河中學
新河中學
學校德育獨樹一幟。班主任工作“五心”(熱心、細心、誠心、耐心、恆心)等經驗曾在省、地推廣;黃道元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學校被列為浙江省貫徹實施《中學德育大綱》、《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試點學校。1990年,原溫嶺縣委、縣政府總結新中德育工作經驗向全縣推廣,翌年學校被列為全縣各條戰線先進典型的“三面紅旗”之一,同時下發《關於開展學習新河中學活動的決定》文件,學校先後獲得浙江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學校體育業績卓著。乒乓、賽艇、田徑省賽屢創佳績,排球隊曾三次參加全國賽,男排2000年獲全國少年排球賽第四名。學校被列為浙江省排球訓練點和台州市排球訓練基地,被命名為浙江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並獲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集體稱號,2008年又被評為首批浙江省“陽光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和體育特色學校。學校校園文化清新濃郁。《新中教育》和《啟明星》等校園期刊,獲全國校刊評選一等獎;《啟明》文學社躋身全國優秀文學社百家之列;文明、衛生、安全的良好氛圍,建成和諧奮進的精神家園。學校自然人文環境得天獨厚。校園內有蒼翠的錦雞山,美麗的華硯湖,巍峨的報春閣,典雅的寸草廊和明華亭;有明代抗倭名將張元勛建造的文筆塔,戚繼光抗倭古城牆和壯麗的清代摩崖石刻;有紀念本校創始人授智法師和德高望重的老校長葉如兆的“智苑”和“如園”;有萬世師表孔子石像和時代榜樣雷鋒塑像;有儒家箴言石刻和名家語錄標語牌;還有富含新中歷史人文的樓亭景觀。東校園的“求真廳”、“先生居”、“汗牛棟”與西校園的“授智樓”、“登明村”、“明德堂”等遙相呼應,相得益彰,使東校園以湖泊亭廊為主體的園林風格,與西校園以山塔摩崖為標誌的校園特色東、西相襯,相互媲美,達到自然美景與人文神韻交相輝映的境界。
新河小學
新河小學
新河小學
新河小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省示範小學,現有43個全日制教學班,學生2290多人,12個學前幼兒班,學前幼兒431人,全校教職工106人,專任教師90人,其中35周歲以下55人(小學高級8人),佔56.12%,學歷達標100%,高一級學歷63人(其中本科12人,大專51人),佔70%,中學高級教師1人,小學高級教師35人,佔40.2%。全校教職工平均年齡35.5周歲。下轄原塘下鎮、長嶼鎮、新河鎮17所片、完小,全鎮318名教職工,6266名學生,156個教學班,根據新行政區域的辦學格局,我們形成了“中心校——片校——完小”的三級管理網路。
學校校園規模較大,佔地面積31509m2,生均佔地面積22.09m2;校舍建築面積9015.5m2,生均建築面積6.5m2;校園綠化面積15770m2,生均綠化面積11.37m2。學校布置比較合理,三區分明。教學區:按省定一類標準配備了微機房2個,272座位的多媒體教室1個,儀器室1個,自然實驗室2個,64座位的語言實驗室1個,圖書室2個,閱覽室1個,以及舞蹈教室、音樂室、美術室、隊室、校史陳列室、衛生室、廣播室等各類輔助用房14個。並配有三機一幕、電腦、閉路系統、廣播系統、防盜系統、網路系統。教育技術裝備能滿足現代學校教育需要,整體教學設施逐步走向現代化。生活區:教師宿舍寬敞明亮,擁有閉路系統、程式控制系統;學校廚房設備齊全,餐廳清潔衛生。活動區:校園內環境優美、校園中央假山噴泉、鮮花環繞;西側生物基地內一年生機盎然,奇花異樹數不勝數;東側的綠化帶集宣傳窗、花草樹木為一體,大大改觀了校容校貌。同時,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動場所,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一應俱全,除原操場外,還在後山新建了具有200米環形跑道,100米直跑道的新操場。
近學校實行目標管理,先提出“五抓兩爭”的總體辦學目標:抓德育以嚴肅校紀,抓質量以振興校譽,抓設施以改善條件,抓綠化以整治校園,抓特色以提高素質。通過幾年努力力爭把學校辦成市農村學校的窗口,爭取實現教育現代化。然後分年度實事求是地提出每學期的目標,解決幾個實際問題。在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下,應該說我校所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
在學校管理和教學質量上,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技術(勞動)先進學校,全國科技教育活動示範基地,全國集中識字先進集體,省體育傳統項目(乒乓球)學校,省農村示範性小學,省模範職工之家,省雛鷹紅旗大隊,省科技教育先進單位,台州市示範性家長學校,台州市示範圖書館室,市“AAA”級三園式學校,市綠色學校,連續四年督導評估市一等一類學校等等三十多項集體嘉獎。在市人民政府學年督導評估的教學質量抽測中,我校更是名列全市同類學校前茅(督導室檔案可查),2000學年抽測,我校語文合格率為97.7%,數學合格率為86.67%,綜合合格率為100%,大大超過了全市的平均水平(全市語文合格率為93.04%,數學合格率為74.01%,綜合合格率為86.91%)。2001學年抽測成績沒有具體公布,但此項評估獲滿分。至於老師、學生參加各級比賽獲獎率也都比較高,近兩年學生各類獲獎的有200多人次,教師在各級發表、獲獎的論文300餘篇,在市課堂教學大比武、教學設計中獲獎的有20人次,有15位老師被評為市小學學科骨幹教師。

旅遊


新河閘橋群

新河閘橋群(初建於宋朝,距今有900多年歷史,由中閘、北閘、麻糍閘、下盧閘組成,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南塘戚公奏捷紀實碑

南塘戚公奏捷紀實碑(嘉靖四十一年,太平知事徐鉞所作,記載戚繼光全殲倭寇的史實,現為浙江省重點文保單位)

金清大橋

金清大橋(因在舊凈應寺前,故俗稱寺前橋,始建於明朝,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為台州現存最大的石拱橋之一,市重點文保單位)

文筆塔

文筆塔(位於新河中學校內的錦雞山上,系明朝抗倭名將張元勛所建,市重點文保單位。)

烽火台

烽火台,位於披雲山巔,修築於洪武年間,系塊石砌成的梯形方台,市重點文保單位。

侯潮台

侯潮台,位於披雲山上,宋淳熙九年(1182),朱熹提舉浙東,創築六閘,並創議在披雲山上築台,樹標觀潮,市重點文保單位。

崇國寺

崇國寺,位於新河鎮鐵場村,環翠山麓崇國嶴內,始建於東晉咸和年間,距今有1660多年歷史,原名普光寺,宋大中祥符元年重建,改名崇國寺。

代表人物


戴復古

戴復古,字式之,黃岩南塘人(新河鎮屏上村),生於南宋乾道三年(1167),卒於淳祐八年(1248)。曾在詩壇上負盛名達50年之久。留有《石屏詩》六卷、《石屏詞》一卷。

戴昺

戴昺,字景明,號東野,戴復古從孫。嘉定十二年(1219)進士,曾任贛州法曹參軍。有《東野農歌集》5卷傳世。

張元勛

張元勛(1533-1590),字世臣,號東瀛,海門衛新河所人(今溫嶺市新河鎮人),慶隆三年(1569),因抗倭有功,擢福建副總兵。慶隆五年為總兵官鎮守廣東。萬曆三年升右都督。新河鎮東門沈家牆裡現存有張元勛舊居。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新河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