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輸論
灌輸論
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灌輸論實際上是一種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與革命實踐關係的理性認識,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在新的歷史時期,“灌輸”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實踐證明,灌輸是把真理轉化為巨大物質力量的有效途徑。因此,準確把握灌輸論的歷史發展進程,科學認識灌輸論的當代價值,對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了灌輸概念。1844年,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先進理論不會自發產生,共產黨必須加強對工人階級的思想理論灌輸。同年9月,恩格斯在給馬克思的一封信中談到反對“把庸俗習氣灌輸到共產主義運動中去”,使用了“灌輸”這一概念。12月,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上發表文章指出:“請允許我提一下優秀的德國畫家許布納爾的一幅畫;從宣傳社會主義這個角度來看,這幅畫所起的作用要比一本小冊子大得多……這幅畫在德國的好幾個城市裡展覽過,當然給不少人灌輸了社會的思想。”1875年,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批評了愛森納赫派領導人“歪曲那些花費了很大力量才灌輸給黨而現在已經在黨內扎了根的現實主義觀點”。而後,恩格斯在1887年致弗·凱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中寫道:“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愈少從外面把這種理論硬灌輸給美國人,而愈多由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經驗(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去檢驗它,它就愈會深入他們的心坎。”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不能只強調灌輸讓人們背得爛熟就行,而必須把灌輸與自我教育、自我體驗相結合。恩格斯不僅強調了灌輸,而且指出了灌輸的方法。雖然,在向無產階級傳播科學理論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首次使用了“灌輸”這一概念,也從多角度闡述了灌輸論的基本思想,但是,由於這些論述都散見於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信件中,他們並未將這些思想系統化為科學的理論。
考茨基在“灌輸論”的科學化、系統化上做出了重要貢獻。1888年,考茨基參加了奧地利社會民主工黨《加因斐綱領》的討論和最後定稿工作。這個革命綱領接受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向無產階級灌輸科學社會主義的觀點,指出:社會民主黨的任務就是把認識無產階級地位及其任務的意識灌輸到無產階級當中去。而1901年11月通過的新綱領否定了原綱領中“向無產階級灌輸科學社會主義意識、教育無產階級認識自己的地位及其任務的必要性”,因而受到當時還是馬克思主義者的考茨基的批評。同年,考茨基在《新時代》上發表文章,對“灌輸論”作了比較完整的表述,主要內容包括:一是社會主義意識不是無產階級鬥爭的必然的直接的結果,兩者雖然具有相同的經濟和社會根源,但它們是在不同的前提下並列地產生的,而不是一個從另一個中產生出來的。二是現代社會主義意識,只有在深刻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出來。三是社會主義意識是一種從外面灌輸到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中去的東西,而不是一種從這個鬥爭中自發地產生出來的東西。可見,考茨基對“灌輸論”的形成和理論化作出的重要貢獻。
列寧對灌輸做了全面系統、具體生動的闡述。1894年,列寧在《“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中明確提出,應該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通俗化,然後灌輸到工人中去,並幫助工人領會它。1900年,在《我們運動中的迫切任務》中,他明確指出:“由此自然產生出俄國社會民主黨所應該實現的任務:把社會主義思想和政治自覺性灌輸到無產階級群眾中去,組織一個和自發工人運動有緊密聯繫的革命黨”。列寧認為把社會主義思想和政治自覺灌輸到無產階級群眾中去,是組成革命政黨的必要條件。列寧不僅指明了灌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明確了灌輸的內涵。1902年3月,列寧在《怎麼辦?》一書中說:“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從外面”不僅僅是指從工人群眾頭腦的外面,更主要的是指“從經濟鬥爭外面,從工人同廠主的關係範圍外面”。“從外面”灌輸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向工人灌輸他們原來並不了解和掌握的先進意識;二是指導工人從政治角度去認識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對立的性質,明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可見,列寧當時提出“從外面”灌輸社會主義意識,並不僅僅是指向工人提供解答某些問題的現成結論,最重要的是指引導工人群眾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列寧這些論述高屋建瓴,成為馬克思主義產生以來第一次對灌輸論最生動、最全面、最具體的論述。
斯大林堅持“從外面灌輸社會主義意識,把工人運動和社會結合起來”的觀點。他指出:“社會民主黨的責任是把社會主義意識灌輸到自發的工人運動中去,把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結合起來,因而賦予無產階級鬥爭的社會民主主義的性質。”斯大林還指出:“有些人說,某些國家的工人階級自己已經創立出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科學社會主義),並且其他國家的工人階級自己也會創造出這種思想體系的。因此,他們說,把社會主義意識從外面灌輸到工人運動中去完全是多餘的。但這是極大的錯誤。要創造科學的社會主義,就必須領導科學,就必須用科學知識武裝起來,並善於深刻地研究歷史發展的法則,而工人階級當它還是工人階級時,是不能領導科學、推進科學併科學地研究歷史法則的,因為它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經費來做這件事情。”因此,斯大林認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要想在工人階級中生根發芽,真正地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就必須把它從外面灌輸到工人階級中去。
中國共產黨一直很重視對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思想和理論的灌輸。在灌輸的運用方面,注重其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灌輸論。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灌輸論起到了凝聚民心、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的巨大作用。
毛澤東一貫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我國第一批運用灌輸論的人之一。1938年,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軍隊的基礎在士兵,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于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官長和士兵的一致……”,這裡的“貫注”其實質就是灌輸。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強調指出:“應該擴大共產主義思想的宣傳,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沒有這種宣傳和學習,不但不能引導中國革命到將來的社會主義階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導現時的民主革命達到勝利。”毛澤東曾強調“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而正確的政治觀點不可能在人民群眾中自發地產生,要靠思想教育,要靠我們的黨、政、工、團聯合起來,不斷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思想觀點,同時批判資本主義傾向等錯誤觀點。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向農民群眾不斷地灌輸社會主義思想,批判資本主義傾向。”並進一步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這些言論不僅豐富和發展了列寧的灌輸論,而且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具有中國特色。
灌輸論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主要體現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人的思想上。鄧小平指出:“作為靈魂的工程師,應當高舉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旗幟,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學講演、表演教育引導人民正確地對待歷史,認識現實,堅信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鼓舞人民奮發努力,積極向上。”他曾談到:“學生從到學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對他們進行政治思想工作……又紅又專,那個紅是絕對不能丟的”。在總結十年來的經驗和教訓時,鄧小平表示:“十年來最大的失誤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單純是對學校,青年學生,是泛指對人民的教育。”這就是說我們曾在一段時間裡忽視了對人民的教育,忽視了對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灌輸教育,從而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必須加強對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思想的灌輸教育。如何加強呢?鄧小平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特別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一元論,並特彆強調要總結新經驗、創造新方法,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使社會主義理論的灌輸更加紮實有效。鄧小平的這些思想為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堅持灌輸理論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江澤民同志在繼承和發揚毛澤東、鄧小平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開闢了“灌輸論”的新境界。這些思想包括: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從根本上說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涉及人們的思想、觀念、意識等領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三是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要“適應新形勢要求,思想工作要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大眾傳媒和文化設施,採取容易為群眾所接受、所歡迎的方式方法進行。”“要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路技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江澤民同志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論述及其提出的“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開展“三講”“四信”教育、弘揚“五四精神”、“四個如何認識”等重大課題,為如何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貫徹灌輸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志從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全局高度,從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理論是對以往灌輸論的繼承、豐富和發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倡導對全黨全民進行普遍教育,特別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提出了“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的重要理念,這為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途徑。三是指明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主體,胡錦濤強調“要切實加強學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這三支隊伍建設……使他們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這一論述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組織保證。四是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目標任務。胡錦濤強調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要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努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胡錦濤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使灌輸論在中國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三、“灌輸論”的當代價值
通過對灌輸論的理論淵源及我黨對灌輸論的豐富和發展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灌輸論是我們贏得革命勝利和取得社會主義建設成果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也是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在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只要我們不墨守成規,頭腦僵化,而是講條件、分對象、重創新地堅持灌輸理論,那麼灌輸理論在現今依然具有重要價值。
首先,灌輸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依託路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於統攝和支配的地位。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就是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最本質的東西引導和牽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控制和制導整個社會意識走向。這就需要積極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而灌輸則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依託路徑。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灌輸論認為,通過灌輸使無產階級獲得“精神武器”,是實現人類解放的必然之途,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的科學思想體系,但是它不可能從自發的工人運動中產生,工人階級的革命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同理,對科學、系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把握認知也不能通過自發的方式產生,而只能通過學習、教育等自覺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需要通過灌輸的路徑來實現。這裡的灌輸並不是指自上而下的強輸硬灌,不存在灌輸“形式居高臨下且手段方法粗暴單一、灌輸內容虛化且在現實面前蒼白無力、灌輸主體‘長官化’且缺乏問題和創新意識等缺陷”,而是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特徵、科技變化和我國國情,創新一切有效的科學形式,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原則下,通過科學而有力的輿論導向、文化輻射和制度安排等,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正反面教育,使主導思想社會化的科學灌輸,以此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
其次,灌輸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最基本途徑。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即思想政治教育所蘊含的思想、認識、政治、道德等內容,只有為受教育者所接受,並內化為他們各自的某種深刻而穩定的心理結構,外化為一種現實的心理能量以及個體意識和行為習慣,才能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量。從而用自己的行動去履行自己的政治責任、去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時,以自己的行為維護著社會所倡導的政治思想、政治秩序和政權,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他們或者作為物質生產者為社會創造著物質價值,或者作為精神生產者為社會創造著精神價值,或者作為社會細胞為社會創造著道德、文化繼承、種族延續等綜合價值。這就達到了社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預設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就得以實現。這個過程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灌輸。教育者首先通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把社會要求的政治觀點、思想體系、道德規範等“灌輸”到受教育者頭腦中去,為受教育者將這些內容轉變為自己的思想奠定基礎。第二階段,接受。有了明確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加之教育者的悉心引導,受教育者就會有選擇地接受教育者給予的各種教育影響,並將之轉化為個體的意識和動機,完成“內化”階段;第三階段,“外化”和評價。受教育者把個體的意識和動機轉化為良好的行為和道德習慣,也就是“外化”階段,這個階段的實質是精神變物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聯繫,對個體行為產生的社會效果進行評價。由此可見,只有當教育者把社會所要求的政治觀點、思想體系、道德規範等“灌輸”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才有接受的可能,才能對教育信息和教育行為產生認同感,進而“外化”為自覺行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才能得以實現,換言之“灌輸”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前提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最基本途徑。
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灌輸的作用呢?首先,灌輸的內容不僅要滿足社會的需要,而且要有利於受教育者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其次,教育主體要具備與完成自己教育職責相匹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堅定的政治信念、神聖的職業使命感、高昂的工作熱情、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都是必不可少的;再次,灌輸的方法要注重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針對不同的受教育者類別採取最能使其接受的教育方式,運用現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使抽象的教育內容形象化、形式多樣化。
再次,灌輸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青年代表未來,青年創造未來。只有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因此,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培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為我們培養政治“合格”、思想品德“可靠”的人才指明了方向。但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並不能在人們頭腦中自發產生。而且,轉型期社會價值取向和評價標準趨於功利化和多元化的現實容易誘發青少年的信仰危機和理想信念缺失。此外,青少年自身社會實踐經歷和經驗不足的現實情況也需要以科學理論去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是說必須靠教育工作者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灌輸到他們頭腦中去。只有通過對青少年灌輸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幫助其逐步地由少到多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不斷地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將其培養成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