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0條詞條名為周勇的結果 展開

周勇

工程師

周勇從事城市軌道交通設計工作已有15個年頭了。在這15年間,他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事業追求,為做好城市軌道交通勘察設計工作和技術管理,長期堅持戰鬥在生產第一線,每年出差在生產現場都在300天左右。

正文


在地層深處:他用心血描繪出精美絕倫的“地下城市風景線”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周勇

個人簡介


今年“五一”前夕,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周勇站在領獎台上,和許許多多共和國傑出的勞動者一起,在鮮花和掌聲中接受了金光閃閃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然而,托起這枚沉甸甸象徵“共和國脊樑”獎章的並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周勇和許多像周勇一樣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領域辛勤工作的中鐵二院工程技術人員們付出的大量心血和灑下的辛勤汗水。
他參加或主持過廣州地鐵、深圳地鐵、重慶輕軌、青島地鐵和東莞市市域軌道交通等國家重點工程相關項目的設計和研究工作,並先後擔任專業設計負責人、項目副總體、項目總體或常務副總體、項目總工程師和廣州地鐵、深圳地鐵項目經理等職,在城市軌道交通總體技術以及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規劃、車站建築結構、系統綜合技術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地層深處,周勇用心血描繪出一道道精美絕倫的地下城市風景線。

成長歷史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各地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顯現出蓬勃發展之勢,中鐵二院領導以敏銳的目光洞察了軌道交通工程諮詢服務這一新興領域的發展態勢,為儘快形成專業規模,佔領技術制高點,形成市場競爭優勢,於1992年集中調派了具備相應技術專長和豐富設計經驗的綜合、土建、機電專業人員,成立了專門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勘察設計及重點課題研究的地下鐵道設計研究院(前稱地鐵設計處)。建院之初,即以地鐵設計研究院為龍頭,集中鐵二院技術之大成,在廣州地鐵一號線勘察設計總承包項目中一舉中標。廣州地鐵一號線採用設計總包管理模式,是全國地鐵行業建設管理的開先河之舉,從而成就了中鐵二院成為我國軌道交通建設史上第一家獨立承擔軌道交通全線勘測設計總承包的諮詢服務企業。
作為廣州地鐵一號線工程陳家祠站的總體設計負責人和結構專業設計負責人,周勇主持完成並解決了“排樁與內襯組合的地下車站結構設計研究”關鍵技術難題,並指導全線設計,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目獲鐵二院2000年優秀設計一等獎;公園前車站項目中,周勇擔任專業設計負責人和所技術負責人,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獲得了鐵道部2000年優秀設計二等獎;作為主要設計負責人,周勇參與設計的廣州地鐵一號線工程獲2004年四川省優秀設計一等獎。幾年的艱苦努力,廣州地鐵一號線工程終於在1998年一次調試開通全部系統,1999年正式通車運營,成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優秀典範。中鐵二院在此項目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及管理經驗,許多參與其中的專業技術和設計管理人員日後成為了中鐵二院在此領域內的技術骨幹、學術帶頭人和專家,周勇也在廣州地鐵一號線工程設計中逐步成長起來。由於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周勇擔負更重要的責任。2002年擔任中鐵二院地鐵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副總工程師,2003年擔任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分管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工作。
通過廣州地鐵系列工程,中鐵二院不僅取得了進入地鐵領域的“入場券”,而且逐步獲取中國地鐵工程技術的“領軍”地位。其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接踵而來。中鐵二院地鐵設計研究院承接了一系列全國各地的軌道交通工程、隧道工程總包總體、單項設計以及諮詢、監理等項目,成為了中鐵二院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1999年和2004年,中鐵二院地鐵設計研究院以聯合總體方式分別參加承接了廣州地鐵2號線和5、6號線勘察設計總承包項目,並承擔了公園前(換乘部分)、紀念堂、市二宮、客村站、公紀區間以及軌道、限界等工點及系統設計。中鐵二院地鐵設計研究院在此又開創了國內跨越斷層的三層無柱車站之先,創造了城市淺埋暗挖大跨(21.6m)區間隧道和超小凈距(0.85m)隧道之最。
2002年至2007年,中鐵二院相繼承接了深圳市軌道交通二期工程共7條線前期研究的總技術協調和其中2條線的前期研究工作;深圳地鐵3號線及其西延線工程的勘察設計總承包項目;承擔總包總體管理和大部分車站、區間及系統的設計;深圳地鐵2號線及其東延線工程的勘察設計總承包項目,承擔總包總體管理和主要車站、區間及系統的設計。
在深圳地鐵一期工程設計投標中,周勇首次創造性地提出並採用了“重疊隧道”和“大噸位樁基托換”的技術方案,並作為項目總體主持完成了初步設計,該方案已在深圳地鐵一期工程國貿站———老街站區間成功實踐,在國內地鐵區間隧道中開創了兩線重疊合建的先例。對高層建築下的樁基進行托換,單樁托換總量達1800噸,難度之大,到目前為止仍居世界第一。“大噸位樁基托換”技術方案使重疊隧道從高層建築下穿越,為城市地鐵施工的設計選線爭取了更大的靈活性,為地鐵1號線與3號線在老街站實現同站台“無縫換乘”創造了條件。同時,由於線路縮短和繞避了其他建築節省了大量工程投資,取得了很高的技術經濟效益。該項目獲中鐵工程總公司科學技術特等獎、十大科技成果獎以及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中鐵二院承接了重慶市軌道交通較新線一期工程勘察設計總承包項目,承擔了國內首個跨座式單軌工程的勘察設計總包總體管理,以及大坪、較場口車站、區間以及系統的設計。該工程為國內首創,工程論證、研究、設計難度大,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在擔任重慶輕軌較新線工程常務副總體期間,周勇主持了該項目的總體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工作。該項目為我國首次採用的單軌系統,該系統與國外已有系統相比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重慶輕軌較新線於2006年6月正式通車,該項目的實施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技術發展填補了空白和為制定我國單軌交通技術規範打下了基礎。重慶輕軌較新線也以其科技含量獲得2005年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獎。
作為中鐵二院分管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副總工程師,周勇先後多次主持中鐵二院城市重大工程的設計投標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績。近5年來,在成都地鐵1號線、上海地鐵9號線二期、深圳地鐵2號線、3號線和2號線延長線以及杭州地鐵2號線城市軌道交通勘察設計總承包等重大項目投標中連中6標,無一落標紀錄。在廣州地鐵3、4、5、6號線,廣佛地鐵,深圳地鐵一期、二期工程,南京地鐵,青島地鐵、杭州地鐵的工點和系統設計投標中,均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實現勘察設計中標合同額15億元,平均每年在3億元左右。每次投標,周勇作為投標組組長和技術總負責人,均身先士卒帶領我院投標組以優秀的設計方案、先進的設計理念、不斷創新的技術、高質量的投標文件、簡潔明了的彙報系統和精彩睿智的答辯,贏得專家評委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為中鐵二院城市軌道交通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主要業績


一個項目鍛煉一支隊伍,一項工程造就一批人才。中鐵二院在眾多的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中,通過老中青幾代人不懈的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積累了豐富的工程設計、建設管理經驗,在軌道交通重點課題研究工作中鍛煉和造就了一大批專家、骨幹。許多工程項目獲得優秀設計獎、中國企業新紀錄、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獎、科技進步獎等國家、省部等各級獎項。其中獲得3項國家年度建設成就獎,30餘項國家或省部級單項優秀設計獎,近10項國家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近20項中國企業新紀錄,並參編軌道交通規範、規程4部,出版專著5部,發表論文逾80篇。地鐵設計研究院獲得中鐵二院及以上級別表彰、獎勵超過30次,職工個人獲中鐵二院及以上級別表彰、獎勵10人次,質量管理成果獲集團公司及以上級別獎勵50人次。

獲得榮譽


周勇是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中青年專家,除設計和技術管理外,他還積極參與地鐵與輕軌學術領域學術活動,結合設計工作實踐,總結和發表自己的經驗積累,在國內刊物上先後發表和出版了十餘篇具有一定創建性的學術論文和技術文獻。積極參與軌道交通國家規範和標準的編製,作為主要參編人員參與編製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規範》和《城市公共交通分類標準》的編製工作。他還參與了《地鐵設計規範》的修編,並正在編製《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規範》和《市域軌道交通技術標準》等國家標準編製。同時,作為《現代城市軌道交通》編委,他積極組織並推進城市軌道交通技術的發展。周勇以城市軌道交通專家身份,多次參與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規劃、前期研究、專題研究和工程設計方案的評審工作,其學術作風、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業內同行的高度認可和評價。
周勇在中鐵二院工作的15年間,中鐵二院地鐵設計研究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的5個室共50餘人,已發展成為含8個所、室、部共260人的軌道交通專門諮詢服務機構,擁有教授級高工2人、高級工程師42人、工程師42人、助理工程師69人,辦公、設計實現數字化。十五年來,中鐵二院地鐵設計研究院累計完成產值(摺合合同額)已達4億5千1百餘萬元,2007年年度完成產值(摺合合同額)已達8千1百餘萬元,執業界“龍頭”。
在人才濟濟的中鐵二院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人員中,周勇以他的勤奮和智慧脫穎而出,成為他們中間的傑出代表。

參考資料


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