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向嶺谷區生態系統多樣性變化與生態安全評價

縱向嶺谷區生態系統多樣性變化與生態安全評價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2月1日)
叢書名: 縱向嶺谷·通道-陰隔·跨境生態安全
精裝: 31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30264442
條形碼: 9787030264442
商品尺寸: 26.2 x 18.8 x 2.6 cm
商品重量: 699 g
ASIN: B003AIKIRO

內容簡介


《縱向嶺谷區生態系統多樣性變化與生態安全評價》:縱向嶺谷區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區域,縱向河谷與山系特殊環境格局的“通道一阻隔”作用使這一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及其變化,特別是生態系統的變化既具有局部區域的特殊阻隔效應,又具有廣泛的擴散效應。《縱向嶺谷區生態系統多樣性變化與生態安全評價》論述了縱向嶺谷區的生物多樣性及其特徵;研究了監測生態系統及其變化的指示種及其功能群;分析了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因子;利用現代測定技術和方法,圍繞該區以植被為代表的生態系統多樣性及其變化進行了分析;以生態安全理論為指導建立了一套評價生態安全的指標體系,確定了區域生態安全的閾值,並對縱向嶺谷區的生態安全狀況進行了評價。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生態系統的分佈及其變化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數據源
二、地理參考
第二節 植被分類系統
一、《雲南植被》分類系統
二、植被遙感分類類型
三、植被動態(監測)分類類型
第三節 現狀植被的分佈
一、分類精度
二、各植被類型的面積
三、各植被類型的分佈
四、各區域的植被組成
五、植被的自然性
第四節 植被的動態變化
一、精度分析
二、各植被類型的時間變化
三、各區域的植被變化
第二章 生態系統變化的測定
第一節 選擇的區域、數據及方法
一、研究區
二、研究數據
三、研究方法
第二節 植被的變化
一、變化的結果
二、變化和無變化區域測定
第三節 結果的分析
第三章 生物多樣性的評價及其指標體系
第一節 縱向嶺谷區的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問題
一、保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問題的核心和關鍵
二、生物多樣性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對穩定環境的重要意義
一、穩定性的基本概念
二、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係
三、生物多樣性對環境穩定性的重要作用
第三節 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影響評價
一、生物多樣性評價
二、生物多樣性評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節 生物多樣性評價的背景、內容及方法
一、國外的法律背景
二、國內生物多樣性評價的法律背景
三、戰略環境影響評價中生物多樣性評價的內容及方法
第五節 生物多樣性評價的關鍵內容
一、景觀
二、生態系統與生物群落多樣性
三、物種和種群
四、斷裂和隔離的影響
第六節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中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指標體系
一、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與規劃的融合
二、規劃環評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指標體系
三、生物多樣性影響控制指標體系
四、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指標體系
第四章 指示性物種與生態系統監測和評價
第一節 生態系統監測和評價概述
一、生態系統監測
二、生態系統評價
第二節 生態指示參數與指示性物種
第三節 指示性物種在生態系統監測和評價中的應用
一、選擇標準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第四節 案例研究——指示功能群與人為干擾強度的定量化評價
一、簡介
二、選擇的方法與研究區域
三、植物功能分類
四、生態指示參數與綜合指數
五、案例的研究結果
第五章 生物多樣性演變的驅動因素——來自高山櫟組植物的啟示
第一節 高山櫟組植物的現代分佈
第二節 高山櫟組植物組成的硬葉常綠闊葉林的氣候生態學特徵
一、高山櫟組植物總體的生物熱量特徵
二、高山櫟組植物分佈上、下限的生物熱量特徵
三、高山櫟組分佈的熱量氣候帶劃分
四、高山櫟組水分氣候指標特徵
五、高山櫟分佈界線上的水分特徵
六、高山櫟的水分帶
第三節 對高山櫟分佈的認識
一、高山櫟分佈與氣溫帶的對應關係
二、高山櫟分佈與氣候指標的關係
三、高山櫟分佈界線的限制因子
第四節 遺傳多樣性與環境的關係
第五節 高山櫟的生理生態特徵與海拔的關係
一、帽斗櫟黃背櫟蒸騰與光合作用中的表現
二、氣溫對兩種高山櫟光合速率的顯著影響
三、高山櫟不同海拔問的生理特性差異
第六章 區域物種的快速分化及其重要驅動因子
第一節 角蒿屬植物的起源與擴散
第二節 點地梅屬的分化與遷移擴散
第三節 風毛菊屬的快速分化
第四節 綉線梅族的生物地理
第五節 區域生物進化驅動因子的認識
第七章 縱向嶺谷區的生物多樣性
第一節 縱向嶺谷區的生物多樣性概述
一、物種多樣性特徵
二、生態系統多樣性
第二節 縱向嶺谷區生物多樣性的評價
一、縱向嶺谷區生物多樣性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二、縱向嶺谷區具有豐富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特徵
三、縱向嶺谷區是罕見的多元文化並存地區
第三節 縱向嶺谷區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與脆弱性
一、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二、縱向嶺谷區生物多樣性的脆弱性特徵
第八章 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變化規律及驅動力
第一節 數據及研究方法
一、數據及處理方法
二、研究方法
第二節 人口密度分佈規律及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識別
一、地理要素與城鎮密度的相關分析
二、地理要素與城鎮密度的回歸分析
三、人口密度的空間格局
四、人口密度與人為活動指數關係
五、人口密度與植被覆蓋變化的相互關係
六、人口密度分佈規律及土地利用的關係
第三節 土地利用格局的主導要素分析
一、海拔因子和水系因子對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時空變化的影響
二、土地利用空間分異與土地利用動態度
三、人為干擾空間格局與“通道一阻隔效應
四、土地利用格局形成的主導要素
第四節 區域與縣域尺度土地利用時空分佈規律
二、縣域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的時空分佈規律
第五節 植被覆蓋的空間分異及其對氣候的時滯效應
一、植被一氣候關係的“時滯效應
二、植被一氣候關係的空間格局
三、植被覆蓋的年內變化
四、植被覆蓋的空間分異與氣候的時滯效應
第六節 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力分析
一、驅動力類型PCA分析
二、驅動力地域差異的聚類分析
三、土地利用的驅動力
第九章 土地利用變化的案例——獨龍江流域的研究
第一節 獨龍江流域概況
一、自然地理條件
二、社會經濟狀況
第二節 研究的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數據處理
一、數據的獲取與處理
二、土地利用變化
第四節 獨龍江流域土地利用時空變化
一、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二、土地利用空間格局變化分析
……
第十章 生態安全——概念及理論
第十一章 生態安全評價與流域評價
第十二章 縱向嶺谷區生態安全評價
參考文獻
序言
縱向嶺谷區(10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LRGR)是指縱貫我國西南與中南半島、以南北走向為主的山系河谷區,其形成和演化極大地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響,是反映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關鍵區域。這些山系與河谷,對地表自然物質和能量的輸送均表現出明顯的南北向通道作用和擴散效應、東西向阻隔作用和屏障效應,是我國西南與東南亞極為重要的生態廊道。從我國昌都以南到整個中南半島的廣大區域,這種特殊環境格局的規模及其所展現的“通道一阻隔”作用及其關聯效應,在全球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