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奎文閣的結果 展開

奎文閣

貴州獨山奎文閣

貴州奎文閣又名奎星閣、魁星閣、文昌閣等,始建於清同治二十年(1873)。高25米,佔地850多平方米。由山門、閣樓、兩廂房、一耳房、兩進院組成,奎文閣閣樓一樓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二樓供奉的是孔子和關公,孔子被稱為“大成至聖”和“先師”,而關公則是“三界伏魔大帝”,一文一武,所以二樓又叫“神文聖武殿”。三樓供奉的是魁星,魁星又名“文星”,是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在最高的三樓上供奉魁星,隱喻“魁首”,這是奎文閣得名的由來。

奎文閣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雕刻精細,保留了清代建築雕鏤藝術的特色,其古建築是黔南的唯一。

奎文閣也是貴州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塾,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城關鎮)兔場鎮翁奇村,距縣城北21公里處。“西南巨儒”莫友芝少年遊玩、踏青、成長於此地,並曾多次為此閣作文、作碑記。

基本情況


奎文閣[貴州獨山奎文閣]
奎文閣[貴州獨山奎文閣]
由山門、閣樓、西廂房、一耳房組成兩進院落,內設觀世音、孔子、關羽、魁星牌位,是專供讀書人祭祀魁星神的地方,另一個用途是“私塾學館”,專門培育鄉間學子,佔地850多平方米,通高25米。樓閣建築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雕刻精細,保留了清代建築雕鏤藝術特色,其古建築是黔南的唯一。
奎文閣
奎文閣
進入奎文閣不僅要了解古代的考棚、當地鄉賢的故事,讓學子真切體會到“游文閣,中 狀元榜”的喜悅,還應徜徉到那山水田園風光或去品位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
郭沫若田漢、徐悲鴻等文人墨客曾經吟詩作畫、觀光旅遊於此,是隱士、高僧百里挑一的隱居勝地。
奎文閣
奎文閣
奎文閣
奎文閣是全國有名樓閣之一,前身為文昌宮。據了解,2003年5月,獨山縣文物保 護單位在維修奎文閣時在配殿牆外出土“善緣但首”碑。該碑為修建文昌宮之記事功德碑,原應為奎文閣所在地。據“善緣但首”碑文上記載,當地紳士於嘉慶十年(1805)開始籌劃,嘉慶二十一年(1816)建成,前後11年時間。碑文上說:“文昌宮位列三台,左布禪房,右安客舍,前庭門閭三間,後有花徑一幅”。可見當時的建築規模和現今的奎文閣面積大相徑庭。史學家推測,文昌宮建築毀於咸豐戰亂時期(1855-1861)之後。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在當地鄉賢楊維藩(字價臣)倡導下,方在原處建奎文閣。可以斷定,奎文閣之前身應為文昌宮。
奎文閣[貴州獨山奎文閣]
奎文閣[貴州獨山奎文閣]
以奎文冠閣名,是依據古書記載的“魁星”,它是天上28宿之一,最初在漢代《孝經援神契》緯書中有“奎主文章”之說;東漢宋均註:“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划。”因而“奎星”逐漸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為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所以奎文閣也稱奎星閣、魁星閣、文昌閣等。
奎文閣[貴州獨山奎文閣]
奎文閣[貴州獨山奎文閣]
奎文閣高25米,由山門、閣樓、兩廂房、一耳房兩進院組成,佔地850多平方米。奎文閣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雕刻精細,保留了清代建築雕鏤藝術的特色。
奎文閣
貴州奎文閣
貴州奎文閣
奎文閣[貴州獨山奎文閣]
奎文閣[貴州獨山奎文閣]
閣樓坐西北向東南,主體部分為山門及閣樓。山門正中高懸“奎文閣”楷書匾額,門 后橫框上懸“雲霞輝映”模式行書匾額,可謂匠心獨具。底層四翹角,闊三間,深二間,中央設佛龕,奉南海觀世音塑像,兩側銅鐘皮鼓。龕后是木扶梯,由此上至二、三層,以上兩層搖身變為九面開窗,均為九翹角,這種款式的木結構樓在我國古建築中並不多見,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二層名為“神文聖武殿”,內設孔子和關羽的神位,供人瞻仰和祈禱。三層名為“大魁殿”,塑魁星金身。魁星是古代神話中的神,“奎星”的俗稱。奎文閣翼角鰲尾向天,風動欲飛上九天之勢令人注目,其上懸掛的銅鈴木魚,一有風吹響動四方。窗欞格扇,精工雕鏤,頗具特色,風風雨雨,完好如初。有趣的是,神州處處的廟宇、道觀、書院,所建的閣樓都是重檐八角或六角,講究對稱和諧。而奎文閣卻三檐九角,其正殿就是閣底。垂花門、龍門、牆垣以及相鄰的配殿,無不為漢文化風格。佇立在閣頂,透過窗欞一團團綠雲在四周飄浮,霞光又在綠雲上鑲一道金邊,其變幻莫測的雲靄,其實都是奎文閣後面那層層迭翠的山巒賜予。奎文閣座落在這青山綠水裡,更顯出“萬綠叢中一點紅”的亮麗。九角奎文顯然是布依人為子弟們就讀的書院,證明獨山布依人並非中原大漢族主義者眼中的南蠻。晚清的莫與儔,莫友芝父子便是其中的代表。特別是名揚四海的莫友芝這位“西南巨儒”光耀著貴州的文化。
奎文閣院四周有松柏、梧桐、紫荊、桂花等古樹二十餘侏,一待輕風弄樹,颯颯作響如語如歌,八月桂花盛開的時候,香飄十里,沁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