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坊鎮

北京市昌平區下轄鎮

陽坊鎮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太行山支脈駐蹕山下,距頤和園20餘公里,毗鄰海淀中關村及上地信息產業基地。鎮域面積40.52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常住人口近3萬人。2001年2月,陽坊鎮被市政府確定為郊區33個中心鎮之一,成為小城鎮建設的重點。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4058公頃,常住人口24000人。陽坊鎮,北京市昌平區下轄鎮,地處昌平區西南部,位於東經116°03′53″~116°10′32″,北緯40°06'48″~40°10'25"之間。東與昌平區馬池口鎮、海淀區上庄鎮相接,南與海淀區蘇家坨鎮接壤,西依燕山山脈與昌平區流村鎮毗鄰,北靠昌平區南口鎮、馬池口鎮。鎮域面積40.5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陽坊鎮常住人口為26470人。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陽坊地區屬昌順縣十二區,下轄34個行政村。1949年8月,屬昌平縣第七區。1952年2月,改屬第六區。1953年7月,建區轄鄉,分屬陽坊鎮、西貫市回族自治鄉、后白虎澗鄉、史家橋鄉。1956年2月,建陽坊鄉。1958年,屬南口人民公社,改稱陽坊工作站。1960年,改稱陽坊管轄區,下轄8個大隊、12個村。1961年6月,陽坊管轄區改為為陽坊人民公社,下轄8個大隊,陽坊街增設陽坊街道。此後,下轄村莊從未增減。1982年12月,公社改鄉。1990年5月,鄉改鎮。截至2018年末,陽坊鎮有戶籍人口16359人。截至2020年6月,陽坊鎮下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昌平區中心南街29號。

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9.5億元,比上年增長7.3%,工業增加值5.8億元。財政總收入3751萬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564萬元,比上年增長32.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010萬元,增值稅7373萬元,企業所得稅1.1億元,個人所得稅165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7%、-6.4%、72.8%、33.3%。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陽坊地區屬昌順縣十二區,下轄34個行政村。
1949年8月,陽坊地區屬昌平縣第七區。
1952年2月,改屬第六區。
1953年7月,建區轄鄉,分屬陽坊鎮、西貫市回族自治鄉、后白虎澗鄉、史家橋鄉。
1956年2月,建陽坊鄉。
1958年,屬南口人民公社,改稱陽坊工作站。
1960年,改稱陽坊管轄區,下轄8個大隊、12個村。
1961年6月,陽坊管轄改為改陽坊人民公社,下轄8個大隊,陽坊街增設陽坊街道。此後,下轄村莊從未增減。
1982年12月,陽坊公社改鄉。
1990年5月,鄉改鎮。

地理環境


昌平區陽坊鎮位於北京城區外西北,太行山支脈駐蹕山下,距頤和園20餘公里,毗鄰海淀中關村及上地信息產業基地。鎮域面積40.52平方公里,轄10行政村,常住人口近3萬人。京密引水渠貫穿鎮內。沙陽路、溫南路、頤陽路和沙三鐵路交匯境內,六環高速公路掠域而過。7路、20路、911路、914路公交車連通市區及四面八方。鎮內各村柏油路相連,暢通的交通和優美的自然景色為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位置境域
陽坊鎮地處昌平區西南部,位於東經116°03′53″~116°10′32″,北緯40°06'48″~40°10'25"之間。東與昌平區馬池口鎮、海淀區上庄鎮相接,南與海淀區蘇家坨鎮接壤,西依燕山山脈與昌平區流村鎮毗鄰,北靠昌平區南口鎮、馬池口鎮。鎮域面積40.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陽坊鎮地處西側燕山山地及山前洪擊沖積扇,地勢西高東低。最低點位於東貫市村東南,海拔47.9米。
氣候
陽坊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1.8℃。無霜期180天。生長期200天左右,氣溫垂直變化明顯。風向多為西北風,最大風力可達9級。高溫期與雨季一致。年平均降水量550~600毫米,西部山地則低於5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8月。
水文
陽坊鎮北部河道屬北沙河流域,從境內西北部邊緣流過。南部屬南沙河流域,其中二道河是南沙河最大支流沙澗溝的上游,均為季節河。京密引水渠由東北至西南斜貫境內東部。

行政區劃


2006年,轄1個社區、10個村委會。
村委會陽坊村西貫市村東貫市村八口村辛庄村史家橋村四家莊村西馬坊村后白虎澗村前白虎澗村
截至2020年6月,陽坊鎮下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昌平區中心南街29號。
社區陽坊社區
行政村陽坊村前白虎澗村后白虎澗村東貫市村西貫市村
八口村辛庄村史家橋村西馬坊村四家莊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陽坊鎮有常住人口24000人。
截至2018年末,陽坊鎮有戶籍人口16359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陽坊鎮常住人口為26470人。

經濟


農業
2011年,陽坊鎮農業總產值達到5512.9萬元,比上年增加12.5%。
陽坊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28.5噸,人均33千克,其中水稻3.6噸,小麥93.2噸。
陽坊鎮蔬菜種植面積2151畝,產量3540.7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茄子、芹菜、黃瓜,其中大白菜1054.9噸,茄子754.7噸,芹菜326.5噸、黃瓜270.1噸。
陽坊鎮畜牧業以豬、羊、牛、家禽飼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900頭,年末存欄1400頭。羊飼養量9900隻,年末存欄1140隻。牛飼養量500頭,年末存欄300頭。家禽飼養量22.5萬羽,上市家禽15.5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40噸,其中豬肉129.1噸,羊肉127.6噸,牛肉37.8噸,禽肉243.4噸,兔肉2.1噸。禽蛋255.7噸,鮮奶689.8噸。畜牧業總產值0.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7.7%。
2011年,陽坊鎮水果種植面積1670畝,產量402.5噸,主要品種有梨、桃,其中梨174.2噸,桃124噸。前、后白虎澗出產的京白梨在京城享有盛譽。
工業
陽坊鎮是昌平區西南部新興產業基地。已初步形成南部光機電、生物製藥集聚區(工業南區),北部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工業北區)和東部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集聚區(工業東區)的工業體系。
2011年,陽坊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9.5億元,比上年增長7.3%,工業增加值5.8億元。
2011年,陽坊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17家,實現工業增加值5.8億元,比上年增長17%。
財政金融
2011年,陽坊鎮財政總收入3751萬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564萬元,比上年增長32.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010萬元,增值稅7373萬元,企業所得稅1.1億元,個人所得稅165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7%、-6.4%、72.8%、33.3%。
小鎮特色
陽坊鎮是北京市重點小城鎮,位於北京城區外西北,距頤和園20餘公里,毗鄰海淀中關村及上地信息產業基地,京密引水渠貫穿鎮內。鎮域面積40.583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2034人。陽坊鎮的各項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調整優化農業、鞏固提高工業、大力發展三產、加快城鎮建設。按照區域功能要求和資源特點,陽坊鎮大力建設現代工業區、生態旅遊區、都市農業區、軍營文化區等六個產業發展區,通過推進改造,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並配合溫南路以西當地駐軍,發展與部隊需求相適應的產業,豐富軍地共建實質內容。陽坊鎮產業園區規劃佔地3556畝,入區企業29家,安排勞動力3491人,陽坊鎮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西貫市村是北京市最大的回民集聚區,悠久的穆斯林文化造就了勤勞樸實的人們,也創造了獨特的飲食文化。以涮羊肉為主的社會公眾餐飲業十分興旺,陽坊勝利集團、大都集團是這裡的龍頭企業。陽坊鎮鎮域總體規劃已於2009年9月獲北京市規劃委批複。他們建設的總體思路是:注重產業集聚和輻射效應,帶動配套的房地產等三產服務業發展,增強產業載體對人口的吸引力,促使農村人口流入小城鎮。
農業產化
陽坊鎮有糧田13965畝,標準化果園8359畝。並培殖出四個養羊小區,年存欄率12000隻。這裡盛產牧草、觀賞草坪、京白梨等,尤其在野生酸棗嫁接、特種養殖等產業化方面有了長足發展,而且開始集中力量發展“三高”產業。

文化


地名由來
陽坊鎮地區始建於北魏,在清末以前是商旅聚集地。每年深秋,塞北的羊群一批批地趕進羊群內,鎮里鎮外皆是羊坊,羊坊因此得名。又因羊坊地處太行山余脈神山之陽,所以也叫陽坊。

交通


六環線高速公路過境陽坊鎮,境內長2.4千米,雙向4車道,有沙陽路一個出口。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縣鄉級公路46條,總長54千米。
2011年末,陽坊鎮鎮區道路總長度70.1千米。道路鋪裝面積44.4萬平方米。鎮區橋樑5座,總長度300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786人,專任教師52人。小學3所,在校生1152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30人,專任教師8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所。
2011年,陽坊鎮教育經費54.2萬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文化藝術團體13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6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00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陽坊鎮田園藝術團。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體育場地11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乒乓球比賽、羽毛球比賽、春季長跑、健身氣功、健身秧歌、廣場舞蹈比賽等。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
2005年11月開通陽坊鎮有線廣播站,鎮到村31桿/千米,村以下20.9桿/千米。
2005年11月開通陽坊鎮廣播電台。共有廣播喇叭79隻,入戶率100%,通響率100%。2005年開通調頻轉播台。
2011年末,陽坊鎮廣播電台有1套鎮級廣播節目,廣播綜合覆蓋率100%,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104小時。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衛生院1所。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0張。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3%,
2011年末,陽坊鎮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陽坊鎮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戶,人數20人,支出14萬元,比上年增長2.1%,月人均588元,比上年增長2.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5戶,人數91人,支出33萬元,比上年增長45.8%,月人均298元,比上年增長34.2%。新增就業人員500人,有18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6%,全年共幫助2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2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000人,比上年末增加50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800人,比上年末增加100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2000人,比上年末增加500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00人,比上年末增加100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800人,比上年末增加100人。參加失業保險2000人,比上年末增加500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800人,比上年末增加100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30人,比上年末增加10人。參加工傷保險2000人,比上年末增加200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800人,比上年末增加100人,全年認定(視同)工傷2人,比上年增加2人,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2人,比上年增加2人。參加生育保險1600人,比上年末增加200人,全年共有60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加20人次。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4萬元,比上年增加2400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1.9萬元,比上年增加2400元。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100%。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9286人,參保率100%。
基礎設施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郵政網點1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千米,投遞點47個,鄉村通郵率100%。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4.5千米,生產能力5000立方米/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45%。排水管道6.2千米,污水處理廠2座,日污水處理能力8000噸,廢水處理率達90%以上。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126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5條,總長度56千米,用電負荷3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6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8%。
2011年末,陽坊鎮共有煤氣管線4.4千米,供氣站1個,居民用戶220戶,月煤氣平均用量900立方米。
陽坊鎮投資環境良好,基礎設施完備,服務配套設施齊全。全鎮有大中小學校十二所。電信局、郵電局、金融機構,坐落於城鎮中心,人們就醫方便,文化生活豐富。

旅遊


風景名勝

白虎澗森林公園
白虎澗森林公園所在區域屬太行山和燕山交匯處,位於中關村西北部與陽坊鎮交界處,佔地面積11680畝。北京後花園是集旅遊觀光、度假養生、投資理財、娛樂經營等多項功能於一體,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北京旅遊經濟發展區。
陽坊鎮
陽坊鎮
陽坊鎮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白虎澗自然風景區,素有“京北小嶗山”稱,山上奇峰怪石,疊泉飛瀑,是度假郊遊、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現有市級重點保護文物三處:陽坊藥王廟、西貫市清真寺、駐蹕山摩崖石刻。

獲得榮譽


2021年2月5日,被表揚為北京市2019-2020年度“接訴即辦”改革工作“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