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4條詞條名為張宏的結果 展開

張宏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技術科學系主任

張宏,男,1997年獲東南大學博士學位,現為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助理、建築技術科學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張宏教授現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綠色建築委員會委員,江蘇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培養對象。主要從事建築技術科學、建築設計、住居學等方面的研究。

學術成就


張宏教授1995年和1999年,作為訪問學者,分別赴日本愛知工業大學建築系和瑞士聯邦蘇黎士高等工業大學(ETH)建築系交流學習。參與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五部.獲專利三項。已參加完成規劃和建築設計項目80餘項,多項建築工程設計獲國家級、部省級優秀設計獎。其中淮安周恩來紀念館獲1993年國家優秀設計銅獎,教育部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一等獎,1993年建設部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1999年,福建海螺塔和河南博物院兩項工程入選北京UIA大會中國建築成就展;淮安周恩來遺物陳列館,獲2001年教育部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2001年建設部優秀工程設計表揚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紀念碑,獲2004年教育部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一等獎;徐州彭城大學圖書館,獲2004年江蘇省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二等獎。南京金陵圖書館獲2009年度教育部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一等獎,2009年度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學習經歷


1982.2-1985.3,南京工學院建築系(現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學士
東南大學張宏教授
東南大學張宏教授
1989.9-1993.4,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1994.2-1997.6,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
1995.9-1996.1,日本愛知工業大學建築系訪問學者
1999.3-1999.10,瑞士聯邦蘇黎士高等工業大學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85.3-2004.8,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工作
2004.9-至今,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工作
1986.3-1993.3,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助教
1993.4-1998.3,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師
1998.4-2002.2,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
2002.3-至今,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1999.10-至今,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7.3-至今,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著作


(1)張宏著。從家庭到城市的住居學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2)張宏著。中國古代住居與住居文化[專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發表論文


(1)張宏,曹偉等。南京金陵圖書館新館.建築與文化,2007(10):51-55
(2)龐博、張宏。淺談夏熱冬冷地區辦公建築節能環保的設計策略――以鎮江市人防辦地面指揮中心為例.華中建築,2007,25(5):119-121
(3)王華,張宏。初探U型玻璃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綠色建築與建築技術。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2006
(4)吳昊,張宏。新型複合透光石材板-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實例介紹[C].綠色建築與建築技術。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2006
(5)任敏,張宏。淺談建築設計中的外遮陽運用-基於材料、構造角度下的外遮陽研究.綠色建築與建築技術。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2006
(6)張宏。中國古代大木結構建築演化過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再思考。見:東亞建築遺產的歷史和未來-東亞建築文化國際研討會·南京2004優秀論文集,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299-306
(7)張宏。近代南京的規劃和住居形態特徵.華中建築,2003,21(2):92-95
(8)張宏,李益民。井田制度與中國古代城市住居的空間形態特徵.建築師,2003(01):71-75
(9)張宏。從1:1到1:1000——比例概念在建築設計教學中的運用。見: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區主義國際論壇論文集。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152-155
(10)張宏。廣義居住與狹義居住—居住的原點及其相關概念與住居學.建築學報,2000(6):47-49
(11)張宏。城市住居與中國古代娼妓制度.華中建築,2000(12):附頁
(12)張宏。性禁忌和男女之別與空間劃分和限定.見:98“人居環境會”會議論文,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
(13)張宏。等級居住與宗法禮制—兼析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基本特徵.東南大學學報,1998,28(6):97-100

教學研究


(1)作為主講教師,開設了建築材料、構造和結構的形式表現研究生課程,已積累了多年的教學研究成果。2003年12月,項目申請人在南京舉行的國際建築教育論壇上,做了大會發言,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好評。其成果已編入相關的研究生教學參考書。該課程的部分優秀作業,在2003年東南大學組辦的全國首屆建築學研究生年會上,進行了研究生創新課程交流,得到了好評。
(2)作為主講教師,開設了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專題研究生課程,使相關的研究向中國傳統的建築技術和地方優秀的建築技藝延伸,預期能夠取得有價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