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孝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昌孝,男,藥學專家,1942年5月出生,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人,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藥學專業。現任博士生導師、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天津藥物研究院研究員、葯代與臨床藥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藥物代謝學會常務委員,國家新葯研究與開發及GLP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藥理學會常務理事。2003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從事藥理學和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科研工作。

大事件

1942-05

出生

1942年5月出生於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

1968

建立了國內第一個葯代動力學實驗室

1968年建立了國內第一個葯代動力學實驗室。

1980

出版國內第一本葯代動力學專著

1980年出版了國內第一本葯代動力學專著。

2000

獲得香港紫荊花醫學成就獎和醫學創新獎

2000年獲得首次香港紫荊花醫學成就獎和醫學創新獎。

2003

建立了國內代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2003年建立了國內第一個省部共建國家葯代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2003-12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3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09-22

劉昌孝院士塑像揭幕

2019年9月22日,廣葯集團在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樹立劉昌孝塑像,弘揚科學精神和中醫藥文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國醫大師禤國維、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等專家領導出席並為劉昌孝塑像揭幕。

劉昌孝院士塑像揭幕
2020-12

獲循證中醫藥終身成就獎

2020年12月,獲循證中醫藥終身成就獎。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
xx—1965年北京醫學院藥學專業

工作經歷

1965年8月—1969年12月在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從事藥理和葯代研究。
1970年1月—1982年2月在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從事藥理和葯代研究。
1982年3月起在天津中藥研究所、天津醫藥工業研究所和天津藥物研究院從事藥理和葯代研究。
1986年—1987年在瑞典,高級訪問學者,從事葯代研究。
1992年獲得國務院政府津貼,曾被評為省市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和全國勞動模範。
2000年獲得首次香港紫荊花醫學成就獎和醫學創新獎。
2003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藥理學和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科研工作。
創新研究
1. 創新藥物代謝動力學基礎研究。
2. 創新藥物代謝組學研究。
3. 創新藥物臨床藥理學評價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項目
1975年--1978年開展並完成血吸蟲病治療新葯硝著膠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承擔國家重大研究項目26項,包括國家新葯基金項目9項,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及軍內科技攻關項目17項。其中,“九五”國家攻關項目“前體藥物的葯代動力學規範研究”和“生物技術藥物的葯代規範研究”被列為科技部科技攻關“重中之重”項目,共有19個項目獲得不同級別的科技成果獎。為國內24個省、市、自治區的60餘個新葯研究開發機構提供科學研究報告,產生超10億元的間接經濟效益。
論文專著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70餘篇,出版中英文專著11部。其中,《藥物代謝動力學》對我國藥物動力學的發展起到了開拓性的作用,《藥物動力學概論》成為我國培養高級研究人才的基礎理論教材,《葯代動力學資料庫》於1明何獲得國家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從事藥理學和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30餘年,承擔國家重大研究項目23項,領導完成100餘個新葯的葯代動力學研究。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00多篇,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文版學術專著12本。1992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藥物動力學是近30年發展的新學科,是將數學與藥理學、藥物治療學、藥物製劑學、藥物設計等分支學科結合和聯繫的交叉和邊沿學科,研究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匯規律,並將此規律用數學模型加以描述,用動力學參數表徵其量變特徵。
醫學貢獻
在國外,"藥物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名詞於20世紀60年代出現並開始有相關論文發表,國外真正的發展是在20世紀70年代。此時我國還屬空白,翻閱1975年以前的我國科技雜誌和會議論文集,我國沒有用數學模型和動力學參數研究藥物動力學的。
藥物動力學是用數學模型表徵藥物經時量變規律的新興交叉學科,根據文獻記載,在1975年以前,我國老一代的藥理學家對藥物的吸收、分佈、排泄規律進行研究,但並未涉及藥物動力學問題-用數學模型、濃度--時間方程表徵藥物在體內變化的規律和用動力學參數表徵藥物的動力學特點。
● 第一個藥物動力學實驗室
1968年在北京醫藥研究院建立國內第一個藥物動力學實驗室。
1968-1975年間在國內率先對創新的候選藥物開展臨床前藥物動力學研究,在1968年創建的葯代實驗室,在1968-1975年間沈家祥院士組織的創新藥物,對獲得的候選化合物ZL-29,ZL-53和C9333開展藥物動力學研究,為新葯進入臨床實驗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血吸蟲病傳染鏈(蟲卵進入肝、腸等--蟲卵糞便排入水中--毛蚴--釘螺--尾蚴--尾蚴由皮膚進入宿主--童蟲形成成蟲寄生於宿主靜脈--雌雄合抱產卵,危害病人),研究藥物治療,提出硝硫氰胺(7050)治療的動力學依據。研究在宿主血中濃度變化,提出不宜大劑量長時間治療的原則。
1975年根據C9333(硝硫氰胺,7505)的動力學特徵,雌雄蟲體合抱分離所需濃度,提出低劑量,短療程、低費用的治療方案(每人用藥三次,當時只需3角錢),對當時血吸蟲病的銻劑治療的革命產生巨大影響,在湖南、湖北、四川三省完成數十萬例,降低費用超億元。劉昌孝在國內首次將動力學研究用於新葯鑒定。
● 第一本藥物動力學專著
1975年世界上第一本藥物動力學專著,Gibaldi所著約的《藥物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問世,為世界研究者系統地介紹了該學科的理論和方法。
1980年劉昌孝出版了在"文革"期間完成的國內第一本《藥物代謝動力學》專著,這本專著比1981年出版的Gibaldi所著的《藥物動力學》的中文版還早一年。
● 藥物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1985年我國實行藥品法,對規範我國新葯研究開發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葯評價研究中,藥效學、藥物動力學和毒理學研究水平是制約我國新葯研究的瓶頸。國家醫藥管理局為提高藥物動力學研究水平,根據天津藥物研究院的藥物動力學研究的學術優勢、儀器設備條件優勢,以及實行藥品法10年來,劉昌孝所領導的實驗室對我國葯創新藥物的物動力學研究的貢獻,於1995年建立國內第一個部級藥物動力學重點實驗,以後相繼於1996年在南京中國藥科大學,1997年在瀋陽藥科大學建立了第二和第三個部級藥物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天津藥物動力學部級藥物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到2002年已經運行了8年,在這8年中承擔了近30個國家重點項目的藥物動力學研究和近70個其他創新藥物的動力學研究。同時在天津藥物研究院的心血管藥效部級重點實驗室也運行了近10年,為發揮兩個實驗室的優勢而進行重組,決定向國家科技部申請建立以藥物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為主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兩次院士和專家組成的論證會的評價,在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於2002年10月18日通過科技部組織的論證,2003年1月獲得批准,劉昌孝所領導的實驗室成為第一個通過國家論證建立部省共建國家藥物動力學與藥效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 應用計算機研究藥物動力學
1983年劉昌孝開始應用計算機研究藥物動力學計算機程序,用於處理研究中的實驗數據,獲得科學地、準確的藥物動力學參數。
1984年首先在天津生理科學(藥理)年會上報告藥物動力學計算機程序的論文。
1986年與藥理學家宋振玉教授和曾衍霖教授,臨床藥學家陳剛教授等專家建立中國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從創建以來劉昌孝為唯--直擔任專業委員會委員,曾選為常委、副主任委員,現為該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帶領我國這一學科發展積極開展學術活動。
1990年組織實驗室科技人員開始研究藥物動力學資料庫。研究藥物動力學資料庫,並能使之形成自己的活資料庫,使之更具實用性。發揮資料庫指導醫生臨床用藥、指導從事新葯研究開發的作用。該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6-1987年,劉昌孝在瑞典訪問研究中,由於對手性藥物動力學研究的成績,所在研究所負責人以"一個中國訪問學者在DRACO"為題著文在瑞典《時事月報》(A..F.M)發表,被稱為具有優良素質的科學家。劉昌孝參與國際合作,承擔的藥物動力學研究項目(TZ-1)獲得法國、瑞士專家認可,批准該葯在歐洲進行臨床實驗。劉昌孝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8個,國家新葯基金項目3個。
● 研究列入國家專項計劃
劉昌孝倡導將臨床前藥物動力學研究列入國家重大計劃,以改變我國藥物動力學研究水平與當前新葯研究需要的矛盾,經過幾年呼籲和提出報告,終於得到國家的重視,國家將此項目列入"十五"重大新藥專項計劃(863),現在已經批准實施,投入2000萬元,組織4家單位開展這一重大研究技術的攻關、負責完成國家重點。(科技攻關、新葯基金、863、973)等近30個,其他創新藥物近70個的動力學研究為我國創新藥物的臨床研究提供了科學的動力學研究結果。建立現代先進的生物方法,經查新證明,發表了具有首創性的研究論文。現代生物分析在藥物動力學研究中應用通過成果鑒定,具有國內領先水平。
● 組織國內新葯研究
作為項目負責人,劉昌孝組織了本單位15個國家新葯證書項目的科研工作,負責本單位17個國家新葯證書項目的藥物動力學研究,總共為該院32個新葯的研究做出貢獻。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為振興我國醫藥產業,利用實驗室的學術和技術優勢,積極對外開放和合作,與國內25個省市、自治區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醫藥企業共同完成新葯研究開發中的科研項目,自從1985年實行藥品法以來,獲得直接科技收入超過3000萬元,根據企業提供的4個轉讓產品的統計,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億元以上。
1987年劉昌孝與國內37位專家聯名呼籲重視我國新葯研究,促進國家新葯基金的建立。參與國家醫藥局起草,後由國家科委主任宋健簽發的GLP規範的起草、討論和修改,前後歷時4年時間,使之成為國家文件,推動新葯研究與國際接軌。

社會活動


現任天津藥物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名譽院長,釋葯技術與葯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納米研究院納米生物醫藥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和和河南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並擔任中國藥典委員會執行委員、中國藥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藥學會副常務理事、中國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主任、天津藥學會會長、天津藥理學會理事長、國際外源物代謝研究會(ISSX)中國辦事處主任。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獲獎作品
2000年德國醫學研究成就獎
1999年世界醫學金象獎
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生物技術藥物和前體藥物的臨床前規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