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87條詞條名為李斌的結果 展開

李斌

中南大學教授

李斌,中南大學教授,社會學系主任,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

簡介


李斌,男,博士(后)。

研究方向


社會分層與流動
社會政策

學習經歷


2009年4月-2010年4月:美國斯坦佛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印第安納大學多樣化項目國際高級研究員。
2003年12月-2006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導師董曉萍教授。博士后報告《共有的住房習俗》;
2000年9月-2003年8月:在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李強教授。
1990年9月-1993年7月:在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導師李秉德教授。

工作經歷


1981年至1990年在湖南省武岡縣先後就教於小學、初中和高中;
1993年-目前:在中南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工作。

課題


1. 200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城市住房制度改革與城市社會分層體系變遷研究。
2. 2004年度中國博士后基金資助項目:“世界城市網路中的中國城市住房”。
3. 2005年度中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資助:“住房變遷中的民俗研究。
4.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后資助基金:“民俗學與社會發展研究”,2004-2005。
5. 2005年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改重點資助項目:“高校研究型教學方法的場域”。
6. 200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立項課題(一般課題):“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研究”.
7. 2006年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城市社區型住宅——以社區為單位的研究”。
8. 2006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編號:NCET-06-0693,資助經費20萬元,資助時間:2007年-2009年。
9.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城市居民居住階層化研究”。
10.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研究》。

科研論文


期刊論文

1. “昨天、今天與明天”——談經濟適用房發展歷程及意義、缺陷與發展趨勢,《學習月刊》2009年第8期(上)。
2. 就業政策轉向社會工作的邏輯,《西南石油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3. 城市邊緣群體住房保障研究,《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4. 中國教育體製革新之路,《商務領航》2008年第3期。
5. 化解群體間矛盾,抑制群體性事件,《學習月刊》2008年10月(上半月).
6. 抗震救災中的青年組織:應急響應與行動,《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
7. 住房價值結構化:人口遷移的一種篩選機制,中國人口科學(CSSCI),2008年第4期.
8. 研究型教學法的操作化,大學教育科學,2008年第3期。
9. 農村居民的病患觀與健康公正,載《和諧社會與社會建設》(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集),主編:方向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8月版。
10. 征地政策、權利意識與政府工作策略的調整,探索與爭鳴(CSSCI),2008年第4期。
11. 征地政策轉型與失地農民權利意識的發展,新疆社會科學(CSSCI),2008年第2期.
12. 失地農民市民化過程中的身份認同,石家莊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13. 正視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差異與困境,學習與實踐,2007年第8期。
14. 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兩類差異,湘潮,2007年第2期。
15. 住房資源、分配製度與資格認定,石家莊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16. 農民工權利意識與社會階層關係的和諧,求索(CSSCI),2007年第2期。
17. 傳統與現代之間:城市古井民俗文化變遷,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07年第1期。
18. 傳統與現代之間:城市古井民俗文化變遷,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CSSCI)2007年第10期。
19. 新農村建設八種經濟模式,載《獻策湖南》,主編:謝康生,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20. 和諧社會建構與城市農民工的住房,載《社會學視角下的和諧社會》(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集),主編:黃家海、王開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1. 城市農民工的住房,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22. 小城鎮居民住房利益變遷中的“階層融合”趨勢,中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23. 對研究型教學法的一種比較研究,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24. 寺廟之爭:民俗精神符號再造,中國研究,2005年第1期。
25. 功能重構與利益分化——單位房管職能部門變動對職工住房利益的影響,求索(CSSCI),2005年第4期。
26. 城市單位職工獲取住房利益手段差異的社會轉型意義,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27. 住房制度改革中的單位角色與職工住房利益分化,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28. 中國城市單位職工對住房制度改革結果的主觀評價,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
29. 市場能力與職工住房利益分化,南京社會科學(CSSCI),2004年第11期。
30. 中國勞動力市場結構:從“剛性”走向“滲透”,求實,2004年第1期。
31. 城市單位職工位置能力與獲取住房利益關係的實證研究,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32. 依戀群體: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江蘇高教(CSSCI),2004年第6期。
33. 中國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社會學研究(CSSCI),2002年第2期。
34. 中國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3期。
35. 社會排斥理論與中國城市住房改革制度,社會科學研究(CSSCI),2002年第3期.
36. 市場推進下的中國城市弱勢群體利益受損分析,求實,2002年第5期。
37. 效率與和諧——經濟倫理學的探索,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轉載在《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第18卷第6期。
38. 教學新概念,推引教學法,瀋陽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3期。
39. 企業下崗職工社會心理問題現狀及理論分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40. 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新發展,湖南教育學院學報, 2001年第4期(第2)。
41. 教學新概念——“推引”教學法,教育與現代化,2000年第2期。
42. “推引”法----社會學教學改革探索,有色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43. 湖南區域發展之名牌戰略,中國世紀發展文論大系,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44. 城市社區居民對生活現狀滿意度的調查與分析,社會主義研究(CSSCI),1998年第3期第72-74頁。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8年第5期。
45. 農村富裕人口流動模式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46. 教育實驗散議(上),教育科學研究,1992年第4期
47. 教育實驗散議(下),教育科學研究,1992年第5期。

會議論文

1. 醫療保障政策調整與村衛生室的生存空間,2008年全國社會學年會論文(獲年會論文二等獎,2008年7月20-23日,吉林:長春。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2. 農村居民的病患觀與健康公正,2007年社會學年會論文(獲年會論文一等獎,2007年7月19-22日,湖南:長沙。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3. 和諧社會構建與城市農民工的住房,2005年中國社會學年會論文(2005年10月10日-13日,安徽合肥),年會二等獎。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4. 資源、制度與資格認定,首屆社會政策國際論壇暨系列講座論文集(中國∙天津),2005年7月30日-8月2日,第338-344頁。

著作


1. 《住房利益分化與社會分層機制變遷》,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 《共有的住房習俗》,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3. 《分化的住房政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4. 主編:普通高等學校社會學創新規劃教材《社會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
5. 主編:“中南大學社會學文叢•和諧中國系列”大型系列叢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社2007年開始出版。
6. 主編:“中南大學社會學文叢•經驗中國系列”大型系列叢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開始出版
7. 主編:論文輯《社會公正與和諧社會建設》(上·下),2007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長沙,2007年7月)。

獎勵


1. 2008年中南大學共創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 年會論文“醫療保障政策調整與村衛生室的生存空間”獲2008年全國社會學年會論文二等獎(2008年7月20-23日,吉林:長春。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3. 著作《住房利益分化與社會分層機制變動》獲湖南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3月18日。
4. “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
5. 論文“依戀群體: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首屆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與管理研究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獲二等獎。(2007年10月28日,頒獎單位: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湖南省教育學會教育科學規劃與管理研究專業委會)
6. 年會論文“農村居民的病患觀與健康公正”獲2007年社會學年會論文一等獎(2007年7月19-22日,長沙。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7. 年會論文“和諧社會構建與城市農民工的住房”,2005年中國社會學年會論文(2005年10月10日-13日,安徽合肥),年會二等獎。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8. 論文“新農村建設八種經濟模式”(載謝康生主編,《獻策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41-43頁)獲中共湖南省委“迎接黨代會,共謀新發展”獻計獻策活動優秀建議二等獎。
9. 研究報告“新農村建設八種經濟發展模式”被評為中南大學第二屆共創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7年12月)
10. 著作《住房利益分化與社會分層機制變動》獲2006年度中南大學人文社科“共創基金”二等獎。
11. 湖南省首批(2005年)121人才(第三層次)入選者;
12. 清華大學2003年度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論文題目:位置能力和市場能力:長沙市六個單位住房利益分化研究
13. 因為2001年指導學生參加第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賽,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14. 因為1997年指導學生參加湖南省“湘泉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賽,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