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松分佈
1838年西莫恩·泊松提出的概念
Poisson分佈(法語:loi de Poisson,英語:Poisson distribution,譯名有泊松分佈、普阿松分佈、卜瓦松分佈、布瓦松分佈、布阿松分佈、波以松分佈、卜氏分配等),是一種統計與概率學里常見到的離散概率分佈,由法國數學家西莫恩·德尼·泊松(Siméon-Denis Poisson)在1838年時發表。
泊松分佈的概率函數為:
泊松分佈的參數λ是單位時間(或單位面積)內隨機事件的平均發生率。泊松分佈適合於描述單位時間內隨機事件發生的次數。
泊松分佈的期望值和方差均為特徵函數為。
泊松分佈與二項分佈
泊松分佈
事實上,泊松分佈正是由二項分佈推導而來的,具體推導過程參見本詞條相關部分。
在實際事例中,當一個隨機事件,例如某電話交換台收到的呼叫、來到某公共汽車站的乘客、某放射性物質發射出的粒子、顯微鏡下某區域中的白血球等等,以固定的平均瞬時速率λ(或稱密度)隨機且獨立地出現時,那麼這個事件在單位時間(面積或體積)內出現的次數或個數就近似地服從泊松分佈P(λ)。因此,泊松分佈在管理科學、運籌學以及自然科學的某些問題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早期學界認為人類行為是服從泊松分佈,2005年在nature上發表的文章揭示了人類行為具有高度非均勻性。)
泊松分佈適合於描述單位時間(或空間)內隨機事件發生的次數。如某一服務設施在一定時間內到達的人數,電話交換機接到呼叫的次數,汽車站台的候客人數,機器出現的故障數,自然災害發生的次數,一塊產品上的缺陷數,顯微鏡下單位分區內的細菌分佈數等等。
觀察事物平均發生m次的條件下,實際發生x次的概率P(x)可用下式表示:
……是未產生二體的菌的存在概率,實際上其值的與採用照射時的大腸桿菌uvrA-株,recA-株(除去既不能修復又不能重組修復的二重突變)的生存率是一致的。由於該菌株每個基因組有一個二體就是致死量,因此就意味著全部死亡的概率。
泊松分佈是最重要的離散分佈之一,它多出現在當X表示在一定的時間或空間內出現的事件個數這種場合。在一定時間內某交通路口所發生的事故個數,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泊松分佈的產生機制可以通過如下例子來解釋。
為方便記,設所觀察的這段時間為[0,1),取一個很大的自然數n,把時間段[0,1)分為等長的n段:
我們做如下兩個假定:
1. 在每段 內,恰發生一個事故的概率,近似的與這段時間的長 成正比,可設為。當n很大時,很小時,在這麼短暫的一段時間內,要發生兩次或者更多次事故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這段時間內不發生事故的概率為。
2. 各段是否發生事故是獨立的
把在[0,1)時段內發生的事故數X視作在n個劃分之後的小時段內有事故的時段數,則按照上述兩個假定,X應服從二項分佈。於是,我們有
注意到當取極限時,我們有
因此
從上述推導可以看出:泊松分佈可作為二項分佈的極限而得到。一般地說,若,其中n很大,p很小,因而不太大時,X的分佈接近於泊松分佈。這個事實有時可將較難計算的二項分佈轉化為泊松分佈去計算。
階乘特點以及泰勒公式使得一類期望的計算十分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