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圖》是明代陳道復創作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此畫卷為陳道復的得意之作。畫中以繁密、濃郁的綠葉為村托,而牡丹以典雅雍容、色彩艷麗、粉紅白相間的華貴姿態使人嘆為觀止。湖石則以水墨渲染,溫潤淋漓,使畫面有一種強烈的空間感和層次感。作品用筆豪放灑脫,著色明艷絢爛,畫風疏朗秀麗。
牡丹圖[明代陳道復創作紙本設色畫]
此圖取園苑一隅,在平地上畫有幾塊橫卧的湖石,形狀奇特。在湖石後面和左右兩側遍布著牡丹,枝條四處舒展,圓闊的樹葉隨著干枝或疏或密地分佈,枝葉有大有小,口卜叢間綻開朵朵
牡丹花,色彩鮮艷奪目。此畫構圖緊湊,枝葉繁密,但密而不塞,
款署“道複製”,鈐“白陽山人”、“復父氏”白文二方印。拖尾有作者自題
草書牡丹詩為
七言十二句;末署“
嘉靖己亥秋日道復書並圖”。己亥,為嘉靖十八年(1539)。作者時年57歲,為他的晚年之作。
圖中湖石、牡丹,色墨並施。湖石的用筆奔放迅疾,有的用流動的曲線,有的用峭利的
方筆,有的用飛白的枯筆,似乎漫不經意地加以勾斫點皴,然而湖石秀靈的姿態在筆底下自然流出。花卉用
沒骨寫意。牡丹枝梗的勾勒也運用書法中的中鋒筆法,收筆處常見收鋒或率絲,筆意抑揚又有遒勁的骨力。用淡墨淺色寫牡丹花。花朵的圈勾用筆簡略灑脫,牡丹花以淡色點蕊,淺紅點花心,掩映在汁綠和著水墨點染的葉叢之中,顯得分外的艷麗。全圖表現出一種清新高潔的情調。總之,此畫風疏爽秀逸,筆韻高簡,這種重寫意韻,意足不求顏色似的作風,很自然地受到文人的推崇。
陳道復(1483—1544),明代畫家。初名淳,以字行,改字復甫,號白陽山人,
長洲(今汀蘇吳縣)人。天資秀髮,下筆超異,凡經學、古文、詩詞、書法,靡不精研通曉-嘗從
文徵明學書畫:畫擅長寫意花卉,尤妙寫生,淡墨淺色,一花半葉,而疏斜歷亂,具有
疏爽松秀之致。後人把他同
徐渭並稱“白陽、青藤”,代表明代中期水墨寫意花卉畫的新格調。亦畫山水,初師
王蒙、
黃公望,不作效顰學步,中年斟酌
米芾、
米友仁,筆跡放縱,淋漓疏爽,
蕭散閑逸。對後世水墨
寫意畫甚有影響。正書初學文徵明,頗見媚側,
行書出
楊凝式、
林藻,老筆縱橫,
小篆亦瀟灑清勁;傳世作品有《山茶水仙圖》軸、《瓶蓮圖》軸、《秋葵圖》軸、《罨畫山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