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東觀村的結果 展開
- 山西省晉中市祁縣轄村
- 四川省營山縣星火鎮東觀村
- 撫州市東鄉區詹圩鎮下轄村
東觀村
四川省營山縣星火鎮東觀村
四川省營山縣星火鎮東觀村距星火場鎮2公里,全村轄11個社、457戶、1586人,村內有觀音河貫穿全境4500米,有陶家壩良田沃土近400畝。為構建和諧小康新村,星火鎮東觀村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理清發展思路,克服重重困難,選准發展產業,助民增收致富。
進出東觀村一直是條長1.5公里的泥坯機耕路,村民需要的生產、生活物資運不進來,村民生產的產品又運不出去,全靠人力運輸,既費勞力又費財力,直接制約東觀村的經濟發展,群眾怨聲載道,強烈要求修通村道公路。為方便東觀村群眾出行與運輸,加快本村經濟發展步伐,該村抓住農村公路建設通達通暢工程的有利時機,決定先修路。村支書與村主任起早貪黑,四處奔波,多次到上級有關部門爭取項目。在爭取到項目后,又帶領大家積極投身公路修建工作,“兩委”班子成員分路段負責做沿線群眾的思想工作;村民選舉出的村道公路建設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公路建設質量、進度及賬務管理。按照“民願、民建、民管、民監”的原則,在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下,修通了星火鎮第一條水泥村道路,開啟了一條村域經濟發展的致富路。
“要致富,產業路”。東觀村離星火場鎮近,村民素有養殖水禽、種植蔬菜的習慣。以往的水禽養殖多為散居散養為主,蔬菜種植也是“各管自家三分地”,都沒能形成規模,造成當地居民無法全部消費,外輸調運數量又差得太遠,成為制約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打破“瓶頸”,東觀村黨支部根據本村實際,因地制宜,走產業化發展路子,以觀音河沿線為依託發展水禽養殖,以陶家壩為基地發展蔬菜種植。說干就干,村“兩委”班子成員分片包組走訪全村各家各戶,調查民情民意,收集發展思路,分析實際情況,確定發展方向,制訂發展規劃,出台激勵政策,鼓勵規模種養。老養鴨戶唐光耀一下子就從原來的500多隻養到了5000多隻,當年收入就達10萬元;種菜大戶陶文乾也在政策激勵下擴展種植面積達10畝,實現收入5萬多元。村民見此,紛紛開始擴大水禽養殖規模,擴展蔬菜種植面積,積極發展家庭產業。
規模種養殖業發展勢頭良好,不少村民開始嘗到了致富的甜頭。但過了不久,因產量過剩而本地根本無法全部消費,銷售渠道不暢,難以找到合適的客戶,結果造成無序競爭、產品價格急劇下跌、村民種養積極性倍受打擊、規模種養業一路下滑。通過調查研究,村“兩委”決定成立農民合作組織,組建自己的營銷隊伍。按照“政府搭台,產業唱戲”的原則,成立起了東觀農村產業協會,首先把農村個體經紀人納入協會。結合本村實際情況,村“兩委”確定把養鴨業作為東觀村的品牌產業,把蔬菜種植作為全鎮種植基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產業協會機構及協會運行機制。全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做強做大水禽養殖業,穩步發展蔬菜種植業,推動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科學發展。協會成立不久就初見成效,原來2.6元/斤的鴨子賣到了3.5元/斤,原來0.4元/斤的花菜賣到了0.9元/斤,村民臉上逐漸露出了笑容,一掃因產品低價還無人收購的愁容。
剛組建的東觀農村產業協會就給種養殖大戶帶來了效益,激發了全村其他種養殖戶發展產業的熱情。由於技術落後,東觀村產品品質與產量都無法再次得到提升。為此,在鎮黨委政府的協助下,東觀農村產業協會經常邀請縣畜牧局、農業局邀請畜牧技術、蔬菜種植術人人員深入鎮村講課,到田間地頭親自操作,積極組織群眾參加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水禽養殖和蔬菜種植兩方面的應用技術、疫病防治、蟲害防治等內容培訓。採用集中授課、資料發放、現場操作、媒體宣傳等形式,舉辦培訓班22期,播放技術講座52講,培訓人員536人次,培養農民經紀人45人。通過技術培訓與宣傳,新品種、新技術得到了推廣,村民素質得到提升,產品產量、質量都上了一個新台階,進一步促進了全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鎮黨委的指導下,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東觀村的水禽養殖業、蔬菜種植業都迅速發展,特別是水禽養殖在全縣來講都屈指可數。為打造東觀村麻鴨養殖品牌、蔬菜種植基地的知名度,鎮黨委積極利用各種媒體大力予以宣傳,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村“兩委”不斷地引導更多的種植、養殖戶加入村裡的農村產業協會,使廣大種養殖戶結成利益共同體,降低了市場風險。實行“統一購種、統一育苗、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的“四統一”原則,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抗市場風險能力。組建的農村產業協會在促進東觀村產業發展方面發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如今,東觀村已發展養鴨500隻以上大戶60餘戶,年出欄肉鴨20萬隻、肉鵝2萬隻,存欄蛋鴨5萬多隻、蛋鵝1萬隻;蔬菜種植大戶21戶,種植面積320多畝。僅此兩項,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可增加550元以上。
由於產業帶動群眾致富,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提高了,全村建成了1.5公里村道水泥路、4公里社道碎石路、5公里田間石板路、兩處石河堰,整治田間渠2公里,新修村級組織活動室120平方米,一個和諧小康新村在陶家壩初現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