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太攀蛇的結果 展開

太攀蛇

有鱗目眼鏡蛇科動物

太攀蛇學名為Oxyuranus Scutellatus,英名為Coastal Taipan。又名普通太攀蛇或海岸太攀蛇,是一種大型的太攀蛇屬成員,亦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毒蛇。

它是一種極度危險的毒蛇,根據數個毒理學報告的實驗白鼠LD50皮下注射數據,此物種的毒性在陸棲毒蛇中位列第三。其個頭很大,身體強壯,並能分泌致命毒液,每咬一口釋出的毒液足以夠殺死100個成年人,分佈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體長約兩米。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因為此蛇分佈於人跡罕至的荒漠,性格比較溫和看見人會主動避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死於這種蛇咬傷的紀錄。其轄下共有兩個已確認的亞種。

形態特徵


太攀蛇分為澳大利亞太攀蛇(Oxyuranus scutellatus scutellatus)以及新幾內亞太攀蛇(Oxyuranus scutellatus canni)。
澳大利亞太攀蛇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毒蛇。它們的成熟期一般在體型為1.2米(3.9英尺)長的時候,成體平均亦可長達1.5至2.0米(4.9至6.6英尺),體重在3千克(6.6英磅)左右。而有記錄最大的個體長3.3米(11英尺),重6.5千克(14英磅)。此蛇擁有修長的頭部及身體。頭長而窄,前額向前稍微彎曲,形狀猶如棺材;身體細長但結實,整體呈流線型。它們全身背部顏色一致,通常為墨綠、棕、紅褐或米色;面部及身體兩側顏色偏淺;腹部一般為乳白或淺黃色,並夾雜著橘或粉色的斑點。這種太攀蛇有較大的瞳孔及呈棕或淡褐色的眼睛。它們的身體形態及行為習性等各方面,都非常類似於非洲的黑曼巴蛇。一些學家也將它們形容為“澳大利亞的黑曼巴”。這種毒蛇一般有21-23塊身體中段的背部鱗片、220-250塊腹部鱗片及45-80塊尾部鱗片。
新幾內亞太攀蛇(Oxyuranus scutellatus canni),體色為烏黑色或褐色,並有一條沿著背脊的橘色條紋。
太攀蛇
太攀蛇

棲息環境


太攀蛇棲息於人跡罕至的乾燥平原、草原、荒漠及乾燥河床等地。它們常棲身於鼠穴,較深的地表裂縫或凹洞,有時也寄居於石縫和牆洞中。太攀蛇經常在河灘地上干硬的泥巴裂縫中獵食。

生態習性


太攀蛇為日行性,在清晨最為活躍,但在炎熱天時也會在晚上出洞。它們會利用在蛇類當中較為發達的視覺追蹤獵物,前進時會稍微抬起頭部。一旦確認獵物的位置,此蛇會靜止不動直到對方走進一定距離之內,然後在發動連串迅速的攻擊後任其逃走,這樣是為了減低獵物在掙扎時所帶來的傷害。之後蛇可以憑氣味找回屍體。此太攀蛇最愛的食物包括老鼠及鳥類等溫血動物。
當遇到人類時,它們通常會選擇迅速離開現場以避免衝突,但如果受到騷擾則會變得非常兇猛,並會發動連續快速的攻擊以自保。

分佈範圍


太攀蛇只分佈於澳大利亞及新幾內亞島嶼,後者包括印度尼西亞的數個州分及巴布亞紐幾內亞。雖其別名里有“海岸”兩字,但它們同時也在距離最近的海灘遠達數百公里的地區出沒。從澳大利亞西北地區穿越約克角半島,到昆士蘭東部及新南威爾士北部均有它們的蹤跡。而此物種的第二個亞種巴布亞太攀蛇,則多集中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平均只有20°C(68°F)或以下的地區一般並不適合它們居住。
海岸太攀蛇生活於多個生境。主要喜歡溫暖潮濕的熱帶海岸地區,但乾燥的硬葉林及疏林也適合其居住。在昆士蘭,它們因受到老鼠的吸引而潛入並變得非常適應人類甘蔗種植場的生活環境;不過在該地區的遠北方及約克角半島的種群,則多出現於開敞的疏林地區。馬纓丹灌木林亦是海岸太攀蛇最喜愛的生境之一
太攀蛇
太攀蛇
。它們的躲藏處多為動物的棄置洞穴、中空的樹榦、植物堆及垃圾堆。

生長繁殖


太攀蛇雌雄異體,體內受精,卵生。每次產卵3~22枚。太攀蛇一般在長到1.2米時性成熟。成體平均亦可達到1.5米至2米,體重在3千克左右。太攀蛇的壽命在10歲-20歲之間。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學名命名者年代
太攀蛇巴布亞亞種Oxyuranus scutellatuscanniSlater1956
太攀蛇指名亞種Oxyuranus scutellatus scutellatusW.Peters1867

保護現狀


太攀蛇尚未受到任何重大威脅。尚無針對太攀蛇的保護措施。太攀蛇數量穩定,分佈較為密集,數量沒有下降,是無危物種。
太攀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主要危害


太攀蛇是陸地上最毒之一、連續攻擊速度最快之一的蛇,快的程度可以讓你雙眼看不見。太攀蛇的毒液里主要含有劇烈的神經毒素、肌肉毒素及凝血因子。在央視《自然傳奇》20150316十大致命毒物中排名第一。它咬一口所產生的烈性毒素約有110毫克,毒液能殺死100個成年人、50萬隻老鼠。這種蛇與其它蛇不同,一般的蛇攻擊時都會咬著獵物不放,而將毒液注入,但太攀蛇只要咬一口就能將毒液注入,所以太攀蛇會先咬一口,就會立即後退看看情況如何,等到獵物倒下太攀蛇就會上前將其吃掉。研究學者說它是連續攻擊速度最快的蛇,是因為曾經有人類被這種蛇咬了之後,那人說被咬了一口,但實際觀察時,看見已被咬了3-4口。被太攀蛇咬到后,所出現的癥狀亦有別於其它蛇,被它咬到后,血液並不會凝固,七孔會些微出血,再過一會後看見四周的事物出現重疊影像,之後全身的機能會慢慢停頓,導致癱瘓窒息而死。被太攀蛇咬到后,若幾分鐘內沒注射到太攀蛇抗毒血清及得到適當治療的話,死亡率為100%。太攀蛇的毒素會造成受害者大出血、肌肉嚴重損傷及腎衰竭,它的毒素中還含有能破壞肌肉組織及阻止血液凝固的毒蛋白。
太攀蛇
太攀蛇

臨床癥狀

海岸太攀蛇毒液會造成溶血及凝血障礙,並進一步促成麻痹及心肺功能衰竭然後死亡。臨床癥狀隨著不同的個案而有所參差。被咬者在剛開始的15-60分鐘內會出現腹痛、局部淋巴結軟化、嘔吐、持續咳嗽、大量出汗等癥狀,之後在說話及吞咽困難、頭痛和昏迷等神經與肌肉中毒癥狀發作的同時,發生被咬處大量出血、咳血、吐血及低血壓等血液中毒癥狀,有時亦會出現嚴重腎衰竭的情況。此蛇受騷擾時會發動連續攻擊,因此病人身上往往會出現好幾對牙印。被咬后的致死率以及死亡時間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注毒量及被咬位置等)。根據臨床蛇咬個案記錄,最快的死亡時間為30分鐘,此蛇亦曾造成過100%的致死率(因為其每次攻擊都會注入足以致命的毒液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