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首烏的結果 展開
- 食材,草藥
- 蘿藦科鵝絨藤屬植物
白首烏
蘿藦科鵝絨藤屬植物
白首烏(學名:Cynanchum bungei Decne.)是蘿藦科鵝絨藤屬植物。攀援性半灌木;塊根粗壯;莖纖細而韌,被微毛。葉對生,戟形,長3-8厘米,基部寬1-5厘米。傘形聚傘花序腋生,比葉為短;花萼裂片披針形,基部內面腺體通常沒有或少數。蓇葖單生或雙生。
塊根肉質徠多漿,味苦甘澀,為中國山東泰山一帶四大名葯之一,為滋補珍品。
攀援性半灌木;塊根粗壯;莖纖細而韌,被微毛。葉對生,戟形,長3-8厘米,基部寬1-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被粗硬毛,以葉面較密,側脈約6對。
傘形聚傘花序腋生,比葉為短;花萼裂片披針形,基部內面腺體通常沒有或少數;花冠白色,裂片長圓形;副花冠5深裂,裂片呈披針形,內面中間有舌狀片;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基部呈5角狀,頂端全緣。蓇葖單生或雙生,披針形,無毛,向端部漸尖,長9厘米,直徑1厘米;種子卵形,長1厘米,直徑5毫米;種毛白色絹質,長4厘米。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白首烏
分佈於韓國(釜山)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甘肅等省區,約在北緯34-42°之間。生長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或河壩、路邊的灌木叢中或岩石縫中。
白首烏的繁育方式主要有有性繁殖(即種子繁殖)和無性繁殖(主要是營養體繁殖)兩種,根據不同時期選用適當的繁殖方式,是獲得白首烏豐收的保證。
留種:白首烏結實率較高,留種的植株應注意保護,生長季節禁止踐踏翻動。一般花期7~8月,果期9~10月,果熟期11月。果實未開裂時摘取,干後果實裂開,捶打出種子,去雜,去種毛,於通風乾燥處貯藏。
種植:白首烏種子很容易發芽,在15~30℃溫度條件下都發芽良好。於4月上中旬播種,選用前一年的白首烏種子,開溝撒播,覆土厚3cm,壓實即可。通常情況下,667m2播種量為1.5~2kg,約20d即可出苗。待苗高10cm時,可按行株距50cm×30cm定植大田。栽種以後覆蓋地膜可提早萌發,延長其生育期,提高產量。
白首烏無性繁殖採用扦插繁殖或塊根繁殖的方式,可根據實際需要和當地習慣選擇不同的無性繁殖方式。其中塊根繁殖方式採用較多。
塊根繁殖徠:也是生產上主要採用的繁殖方式。採用塊根分段繁殖,從經濟上分析,塊根粗大,出苗健壯,成活率高,但費用較高。一般情況下選用中等偏下根系做種苗種植,可春栽也可秋栽,濱海縣採用春栽,於4月中旬栽種。按行距30~50cm、株距20~30cm開溝穴插,覆土壓實。扦插繁殖:一般在7月份進行,於雨天或陰天選擇生長旺盛健壯的枝條剪成30cm長的插條,每根插條必須有2~3個芽節,行株距同上,每穴2~3個枝條,埋深10cm,覆土壓緊。
白首烏
油菜田套種白首烏,由於出苗期有油菜的存在,形成田間小氣候,氣溫要高於純作田,播種時間也可以早於純作田,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將白首烏的根截成3-5厘米,晾2小時左右,然後在油菜行間播種,株距15-20厘米,開3-5厘米的淺溝,每穴放一兩段種根,覆土踏實。
● 幼苗期管理
清田除草:油菜收穫時,白首烏處於出苗期,要及時清理田間殘存的雜草和秸稈,將油菜秸稈鋪在白首烏行間,使其不會影響白首烏正常出苗和生長。如果田間發生草害,應及時除草。播后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1200-1500毫升/公頃兌水750千克/公頃噴於土壤表面;苗期在雜草三至五葉期用10.8%高效蓋草能乳油450毫升/公頃兌水750千克/公頃噴防。
開挖田間“三溝”:為保證白首烏的正常生長,避免漬害的發生,油菜收穫后,開挖墒溝、腰溝、田頭溝,使田間溝系配套。墒溝、田頭溝深分別為30厘米、80-100厘米,腰溝每隔30-50米開一條,深度50-60厘米。
早施重施苗肥,促發棵:由於沒有施基肥,要增加苗肥施用量,油菜收穫后,及時追施苗肥。用氮、磷、鉀三元複合肥450-600千克/公頃加腐熟餅肥750-1500千克/公頃開塘穴施,促進早發棵早分枝。
● 中後期管理
根據苗情,促弱控旺:在白首烏生長前中期,及時查看苗情,根據其生長狀況進行苗情調控,生長相對較弱的田塊,補施尿素75-120千克/公頃作平衡肥,在降雨時撒施或打塘穴施;對生長偏旺的田塊,為控制植株旺長,噴施多效唑。
重施膨大長粗肥:為促進養分向塊根運轉,在8月上中旬用尿素225-300千克/公頃、硫酸鉀150千克/公頃打洞穴施;生長中後期,用磷酸二氫鉀3千克/公頃、百施利1500毫升/公頃兌水300千克/公頃用彌霧機噴霧或兌水750千克/公頃用手動噴霧器葉面噴施,間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為提高白首烏產量和品質,在霜降后至立冬期間(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收穫為宜,此時白首烏地上莖葉落黃,地下塊根生長停止。收穫過遲,溫度降低,易發生凍害,降低塊根的澱粉含量、出粉率和出干率,增加塊根的糖分,且種烏的耐貯性也降低;收穫過早,塊根營養積累減少,產量低,品質差。白首烏收穫時,先將地上藤蔓割除,採取人工用鐵叉起刨或機械起刨,塊根挖出后削去鬚根,按大小分級,再按用途進行清洗、去皮和加工。留種用地塊根應及時入窖貯藏。
病害:白首烏的病害主要是褐斑病,採用預防為主、藥物為輔的防治方法。在生產過程中,調節田間濕度,降低病害的發生率。當發生病害時,用70%代森錳鋅,或75%百菌清,或50%甲基托布津375克/公頃兌水750千克公頃噴霧或兌水300千克公頃彌霧,視病害發生程度用藥2-3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蟲害:白首烏蟲害以中華蘿藦葉甲和蚜蟲危害最大,在白首烏整個生育期都要注意防治。蚜蟲盛發期用10%吡蟲啉300克/公頃,或80%敵敵畏900-1200毫升/公頃兌水750千克公頃噴防或兌水300千克公頃彌霧。中華蘿摩葉甲發生初期,用90%晶體敵百蟲750-1125克/公頃,或80%敵敵畏1200毫升/公頃兌水750千克公頃噴霧或灌根防治,或用80%敵敵畏1200毫升/公頃拌麥糠225千克公頃撒施熏蒸,也可以人工捕捉。當中華蘿摩葉甲成蟲漏治的田塊,在幼蟲發生危害期間,用80%敵敵畏3000倍液200-250毫升/株灌根防治。
塊根肉質多漿,味苦甘澀,為中國山東泰山一帶四大名葯之一,為滋補珍品。不僅營養價值極高,而且在抗氧化、調節免疫功能、保肝、抗腫瘤、降血脂、促進毛髮生長等方面作用明顯。
白首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