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廣東省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潮州木雕歷史悠久,始於唐代,盛於明清。它應用廣泛,題材豐富,民間傳說、古今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江海水族、戲劇故事等都是其常見的表現題材。

2006年5月20日,潮州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40。 2018年5月24日,潮州木雕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歷史淵源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始於何時很難確定,但現存最早的潮州木雕製品出現在始建於唐代的潮州開元寺。該寺院“用木結構製成,在斗拱上、屋檐等地方,都雕刻有簡練的紋樣、線條。現存開元寺里的一條唐代所造的木魚,是原僧侶們作為開膳敲擊信號之用。還有一條宋代所造的木龍,是開元寺政和四年銅鐘的懸樑,其雕刻技法與木魚相似”。
從工藝的角度看,該寺的木魚、木龍雕飾還較為簡樸,因此唐宋時的潮州木雕應該才剛剛起步,屬於萌芽時期。北宋至和元年(1054)。潮州郡守鄭仲重做計時器“漏”時已有“指工繩木,卯金塗漆”的記載。當代的潮州學宮(潮州市博物館)始建於宋,重建於明洪武年間,保留著明代宮殿式建築風格。其中大成殿為抬梁式屋架,其木質斗拱裝飾著蓮花龍頭、捲雲刻紋等潮州木雕。
明清兩代是中國古代木雕藝術的輝煌時期,潮州木雕作為建築裝飾越來越受重視,產品數量大增,質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已經形成,技藝也日臻完善。潮州木雕在明代進入成熟時期,清代則進入鼎盛階段,從富商大賈到平民百姓,都不同程度地愛好和使用金漆木雕。清代國力最強盛的康、雍、乾三朝,潮邑各地同宗姓氏營建宗祠成風,潮州金漆木雕以其古色古香、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滿足了崇尚雕樑畫棟的潮人裝飾宗祠家廟建築的需要,成為各宗族顯耀華貴的裝飾品。這些建築裝飾包括牌匾獅、進屏、屐頭、雀替、斗拱、檐板、檐角、柱頭、梁枋、門楣、隔扇、屏風、門飾、窗格、欄桿以及橫載的雕飾等百數十種。
清末民初,潮州木雕開始步入最輝煌的黃金時代。當時潮汕地區經濟繁榮,尤其是旅居東南亞的華僑、潮商崛起,其中不少人富甲天下,紛紛攜財返鄉。由於光宗耀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建房子,因此興寺廟、建祠堂、置豪宅一時成風,這為潮州木雕藝術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華僑的雄厚實力,催生了數以千計的祠堂和豪宅。為了得到更加精緻的木雕作品,這些富商巨賈們讓潮州木雕藝人不求工期、不惜成本,只求藝術和創新,給了木雕藝人們充分的創作空間和施展技藝的藝術舞台。於是,在精緻端莊的潮州庭院和華麗富貴的宗族祠堂背後,能工巧匠們淋漓盡致地揮灑畢生才藝,潮州木雕在精益求精的氛圍中推陳出新、精彩不斷。潮汕祠堂一般用“三載五木瓜,五臟內十八塊花坯”的梁架結構,即直梁抬梁式結構,這是最具有潮汕地域特色的典型梁架。祠堂大廳中槽一般設有大載、二載、三載,俗稱“三載”。清代以後,中座的梁架,三載上駐瓜柱,瓜柱下部做成木瓜型插入梁載,一般是五個,稱為“五木瓜”。在“木瓜”上用華拱和疊斗承接桁的荷載,梁載間以十八塊彎板連接,雕刻成花坯做裝飾,這就是“五臟內十八塊花坯”。更為典型的是瓜柱間以多層拱枋穿插托墊,具有穿斗式梁架的特色,瓜柱以鳳冠疊斗增強構架橫向剛度,加大抗風能力。
至民國,“木瓜”由具有同樣承載功能的各種圓形木雕所替代。梁架的框架結構不變,只是梁架上的裝飾味道愈加濃烈,配件的雕刻越發繁複精巧。
196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專門召集了黃幟明、陳雨田、吳江冷、楊堅平和木雕藝人張鑒軒、陳舜羌、張鎮洲、李小棕、葉錫永、林行能、郭映騰等人,集體設計製作了四件大型金漆木雕《雉雞五梅圖》《龍蝦蟹魚》《三羊開泰》和《含蓮花鳥》裝飾於北京人民大會堂。
改革開放后,潮州木雕人才輩出。汕頭市木雕廠的張維懷1982年為廣州東方賓館製作的金漆木雕掛屏《大觀園慶元宵》,總面積54平方米,成為國內外木雕史上最巨型的鏤空通雕掛屏。同年末,該廠為東方賓館製作了第二幅大型木雕掛屏《清明上河圖》。潮陽工藝美術廠製作的大型立體金木雕佛像《千手千眼佛》,精雕細琢、巧奪天工,工藝細膩、光華奪目,是潮州立體金木雕罕見之作。汕頭金木雕廠何長清製作的大型金木雕掛屏《百鳥朝鳳》被收藏並陳列於潮汕工藝美術陳列館。

藝術特色


潮州木雕向以精雕細刻著稱,在其製作過程中,首先要擬好圖稿,即做好設計,然後根據雕刻對象的實際需要選好木材,其工藝流程大體要經過鑿粗坯、細雕刻、髹漆貼金三道工序,有些木雕還要繪上金漆畫,髹漆貼金和金漆畫工藝是其突出特點,金漆畫寫意、工精細,由較高水平的工匠製作。潮州木雕藝人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藝術處理手法,其雕刻技巧有浮雕、沉雕、鋸通雕、通雕、圓雕五種工藝形式。
工藝形式的選擇由雕刻對象的題材、用途、部位等具體要求而定,有時是單獨,有時是交叉,有時是綜合靈活的使用,其中通雕,特別是吸取了圓雕、浮雕、繪畫、雕塑等藝術手法長處的多層次鏤通更是潮州木雕最具代表性的表現形式。潮州木雕講究因材施藝,對內容龐雜豐富的作品,構圖上多採用“之”字形排徑,徑路清晰,層次分明,使有限的空間容納更多的內容。如對複雜的故事情節,在處理眾多的人物、景物時,通過前與后、左與右、上與下、動與靜、遠與近合理有序的安排,使人物或出沒于山巒曲徑,或穿插在亭台樓閣,或行走在舟橋木石,或活躍在廳堂庭院之間,統一協調,飽滿繁複,氣氛熱鬧,但互相掩映,不露痕迹。對處於動態的物象的細微之處也絕不含糊和馬虎,人物的髮絲、鬚眉、衣紋和面部表情,士兵手持的刀槍劍戟、身上的冠袍盔甲,戰馬的韁繩,禽、獸的飛、走形態,魚蝦蟹的游弋攀爬姿勢等都被細膩地刻劃了出來。對花鳥蟲魚、圖案花紋等細部刻劃則達到勾勒工細、毫髮畢現、形態畢肖的藝術效果。
在完成潮州木雕的製作過程中,每道工序、各種工藝形式都是那樣的精細,作品又是那樣的精巧,髹漆貼金作品熠熠生輝、光彩奪目,貼金木雕再配以金漆畫、金漆字,文化內涵更為豐富,藝術表現形式上更顯華貴莊重,從而形成了細膩、精緻、纖巧、瑰麗、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和藝術風格,可謂集匠心於一體,賦玲瓏於全身。
潮州木雕多以堅韌度適中的樟木為材質,鏤刻形式豐富多樣,有浮雕、沉雕、圓雕、鏤雕、通雕等多種手法,雕出的成品剔透玲瓏,層次豐富。在一件雕刻上,潮州木雕常以“之”字形布局構圖,利用山水亭閣將曲折、連續的故事巧妙地分割為不同畫面,做到人物繁而不亂,情節生動有序。因考慮觀者的視線,置於櫞梁高端的木雕裝飾往往將人物某些部位適當誇張,如眼部加深、鼻子加高、口部突出等,抬頭一看,恰到好處。在構圖處理上,潮州木雕不是模仿中國畫,就是仿照戲曲舞台,其特點是在一個木雕面上將不同時空中發生的故事同時表達出來,其敘述方式有所謂的“徑路”(用特殊的構圖方式處理人物活動的脈絡)。潮州木雕的裝飾設計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門,門被分出頂橫肚、枋欄、門窗、企肚、中橫肚、大肚和下橫肚等裝飾部位,各部位裝飾所用題材、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除建築裝飾雕刻外,潮州木雕尚可製作神亭、神轎、進盒、宣爐罩、燭台、果碟等神器裝飾。其雕刻形式大體分沉雕、浮雕、通雕和圓雕幾種。
潮州木雕廣泛運用裝飾於建築、傢具及祭祀器之上,貼金效果光彩奪目,蘊含著濃郁的嶺南風情,刻飾題材豐富,以繁而不亂,精而不膩獨具一格的雕刻手法,常將複雜的故事情節,透過前後左右,上下重疊,在有限的空間里,排列出山巒曲徑、亭台樓閣遠近的合理布局,人物比例刻劃寫實,面部表情生動,氣氛熱鬧,藝術表現形式上顯得華麗莊重,玲瓏瑰麗。

文化特徵


題材

潮州木雕題材豐富,有金碧輝煌、精雕細刻的神龕、宣爐罩;有圖案紋樣優雅、裝飾華麗的屏風;有似與不似、形神兼備的戲曲人物和膾炙人口的故事,有寓意祥瑞的龍鳳、象徵高潔堅貞的梅、蘭、竹、菊。這無限豐富的題材,促使木雕大師們去探求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與手法,其創意新穎,技藝高超。它正如張鑒軒宗師所總結“雜雜、勻勻、通通”特色,達到“細而不膩、大而不空、繁而不亂、艷而不俗”相當高的美學境界。

分類

潮州木雕用途分為:建築裝飾、傢具裝飾、神器裝飾、案頭擺設。精巧雅緻的潮州木雕被廣泛應用於的祠堂、廟宇、建築物的門窗、匾額、承柱、藻井;以及家用器物上的屏風、幾桌、床炕、茶櫥、宣爐罩等,而潮州民俗中迎神賽會、祭祀祖先的神龕、神轎、燭台、掛屏等神器:還有供欣賞陳列的花籃、龍鳳、龍蝦蟹簍、百鷹圖以及大型掛畫等案頭木雕裝飾,在璀璨奪目作品的面前,人們驚嘆傳統之深厚,工藝之精美絕倫,所有都具有實用、藝術和收藏價值。

技法

以堅韌度適中樟木為主材的潮州木雕,雕刻技法有沉(凹)雕、浮(凸)雕、圓(立體)雕、通雕(多層)和鋸通雕(單層)五種,其中通雕吸取了浮雕、圓雕等技法而融會成玲瓏剔透的技法,它的出現,在木雕藝術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雕刻技法上則依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裝飾,把浮雕、通雕、線刻或單獨或綜合地靈活運用,以表現不同的形式美。每件精品都向人們娓娓講述其雕法的多樣,創作的甘辛,還有鮮有人知的技術細節和個人傳奇。

雕刻技法


潮州木雕用的是當地出產的普通的木材;建築裝飾雕刻比較粗大,一般採用杉木;傢具器物的雕飾則多採用樟木。樟木的質地並不堅密,藝人取其有一定的韌性和易於奏刀的優點,刻得層層疊疊、玲瓏剔透;刻后再予以髹漆貼金,不僅輝煌燦爛,且能抗潮避蛀,經久不致崩裂變形或腐朽。

分佈區域


潮州木雕是廣東潮州地區的一項民間雕刻藝術,主要用以裝飾建築、傢具和祭祀器具。這項技藝主要流行於潮州市湘橋區意溪鎮蓮上村、西都村,同時波及饒平、汕頭、潮陽區、揭陽、揭西普寧、陸豐、大埔五華興寧、梅州市梅縣區等縣市區和福建東南部沿海一帶。
由於分佈地區廣泛,出現了地方性的風格差異。僅就潮汕、興梅地區而論,潮汕地區木雕布局繁複、結構嚴密、精細纖巧,以表現連續性情節見長;梅州地區木雕刀法簡練、人物不多,以突出主要故事情節為特徵。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潮州木雕的雕刻工藝反映了潮汕人心靈手巧的悟性,吃苦耐勞的精神,精打細算的性格和精明強幹的作風。這種文化秉性不僅使潮汕手工業得以繁榮發展,而且使潮汕的工藝美術在全國也佔有一席之地,潮綉抽紗楓溪瓷器等工藝品就享有盛名,潮州木雕則以其典型的潮色潮味而在全國的木雕藝術中獨樹一幟。
在潮州木雕中,以宗祠家廟建築裝飾和祭祀用的神器裝飾最為精緻,反映了潮汕民間具有濃厚的宗族觀念和顯示宗族勢力的民俗文化心理。

傳承狀況

當代,潮州木雕發展受阻,由於從業收入低微,故年輕人多不願學習,健在的工藝師都在50歲以上,已出現後繼無人的狀況,若不從速搶救,前景堪憂。

傳承人物

陳培臣,男,漢族,1950年生,廣東潮州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潮州木雕,廣東省潮州市申報。
李得濃,男,漢族,1945年生,廣東潮州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潮州木雕,廣東省潮州市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潮州市湘橋區文化館(潮州市湘橋區圖書館)、揭陽市群眾藝術館、汕頭市工藝美術學會獲得“潮州木雕”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傳承意義


潮州木雕,是中國的一項寶貴的藝術遺產,對於建築、工藝、雕刻、繪畫的發展,都將提供出許多有益的經驗。潮州木雕在裝飾與寫實的結合、美觀與實用的統一、精美雕鏤與統一單純的處理、一目了然與經久耐看的兼顧以及構圖的經營、形象的刻劃、刀法的運用、髹漆貼金等等,都有著獨到而卓越的創造,是熔雕刻與繪畫於一爐的藝術。在潮州地區,房屋的脊、檐、外壁,通常飾以灰批、嵌磁、磚雕或石雕;木雕則被安置在門、窗、前廊的梁架、柱頭等顯眼而又不受日晒雨淋的地方;傢具方面,大則屏風、几案、床榻,次則櫥櫃、椅凳,小至放燈芯、盛紙媒的筒子,莫不加以雕飾;與祭祀有關的神龕神轎,饌盒、爐罩、燭台等,更是木雕藝人們的用武之地。
由於現代居住環境的改變,潮州木雕失去了原先的依存條件,加之傳統民俗日益淡化,神龕、神亭等物品淡出日常生活,所以潮州木雕的用武之地日漸減少。另一方面,潮州木雕工藝精細,創作難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無法形成規模化生產,經濟效益差,因此從事木雕加工生產的人愈來愈少,青年一代尤其不願從事這項工作,這導致潮州木雕陷入後繼乏人的境地,亟待搶救、扶持。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廣東省潮州市的李得濃、陳培臣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繼承人


陳培臣、李得濃、郭少俊、陳素民、陳樹東。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世紀90年代,汕頭的秦憲生花了七八年時間獨自創作了大型木雕《百鷹圖》和《法界源流圖》。《法界源流圖》長38米、寬0.8米,由96幅大小畫面組成,匯聚632位佛、魔、俗人物,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認定為“最長的木雕藝術品”,並在2001年“第二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中獲得金獎。

重要展覽

2020年7月15日,“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該次展覽分為“歷史源流”“藝術菁華”“人神共賞”“生活意趣”和“木雕與潮汕文化”五個部分,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