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橋鎮

蔡家橋鎮

蔡家橋鎮是安徽省旌德縣下轄鎮,位於旌德縣中部,中心位置地處東經118°48′,北緯30°34′。四周環山,北與三溪鎮接壤,西接孫村鎮,東鄰雲樂鄉,距縣城12公里,距宣城市90千米,距蕪湖市127千米,距黃山風景區67千米。蔡家橋鎮總面積11875公頃,轄8個村。截至2015年,有4508戶,常住人口9152人。,是一個典型的皖南山區鎮。 2015年,蔡家橋鎮地區生產總值4.45億元,稅收收入429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工業項目24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個。完成工業產值3.66億元,完成實體經濟2億元。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蔡家橋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十里長坑
十里長坑
清時,屬十五都一圖。
民國初,屬第二區。
解放初,屬第二區。
1956年,撤區改鄉為朱慶鄉。
1958年,屬東風人民公社。
1961年,改朱慶公社。
1976年,公社駐地從朱旺村遷至蔡家橋改名蔡家橋公社。
1984年,改蔡家橋鄉。
1992年11月,撤鄉建鎮為蔡家橋鎮。
2003年11月,由原來的蔡家橋鎮、喬亭鄉合併而成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底,蔡家橋鎮轄8個行政村,125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高溪村。
蔡家橋鎮區劃詳情
朱旺村高溪村慶豐村
凡村華川村湯村
三合村喬亭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蔡家橋鎮位於旌德縣中部,中心位置地處東經118°48′,北緯30°34′。北與三溪鎮接壤,西接孫村鎮,東鄰雲樂鄉,距縣城12千米,距宣城市90千米,距蕪湖市127千米,全鎮總面積106.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蔡家橋鎮古街
蔡家橋鎮古街
蔡家橋鎮因地處皖南山區,山巒起伏,丘谷相間,地形複雜,土質多樣。四周環山,主要是低山丘陵和山間平畈區,一般海拔在200至800米。

水文特徵

蔡家橋鎮境內主要河流有,發源於琢木嶺的楊橋溪,發源於岩山北麓的橫鳧溪和發源於鴉雀山的大溪河,匯入徽水自南向北穿境而過。沿徽水蔡家橋段,有小(Ⅱ)型水庫兩座,萬方大塘3口,總庫容量50萬立方米。

氣候特徵

蔡家橋鎮屬北亞熱帶季風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中,季節明顯,年降雨量1300毫米,無霜期達232天,平均氣溫18度左右。

自然資源


林木資源

蔡家橋美景
蔡家橋美景
截至2014年底,蔡家橋鎮全鎮林地面積達到58459畝,木材蓄積量119444立方米,林木綠化率38.96%。有1個蔡家橋國有林場,8個村級林場。森林覆蓋率達70%。

生物資源

截至2014年底,蔡家橋鎮有木本草本植物1000餘種,野生動物200餘種,其中麋鹿、梅花鹿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種。

礦產資源

蔡家橋鎮主要有花崗岩等礦產資源。截至2010年已探測花崗岩11.4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蔡家橋鎮主體民族是漢族,截至2015年,有4508戶,戶籍人口15049,常住人口15062人,外來人口395人。
2017年,蔡家橋鎮常住人口9152人 。

經濟


綜述

2010年,蔡家橋鎮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億元,財政收入219.8萬元,是2004年的3倍;實現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 8億元,是2004年的11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0元,是2004年的1. 5倍。
2015年,蔡家橋鎮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億元,工業總產值3.66億元,財政收入429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00元。

第一產業

朱旺村
朱旺村
蔡家橋鎮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主要農產品有優質雜交稻、油菜籽、貯麻、蠶繭、瓜果等;畜牧產品有中國肉牛1號、波爾山羊等。截至2010年,已有“喬亭小籽花生”、“富滿牌大米”等四種農產品獲得了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認證,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其中獲得市級規範化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養殖業年產值突破千萬元。效益農業評比居全縣前列,2007年獲得全縣第一,2009年獲得全縣第三,2010年獲得全縣第二。
2015年,蔡家橋鎮煙葉種植1800畝,有機蔬菜種植200餘畝,皇菊種植50畝,草莓種植10畝,水產養殖150畝,發展黃精白芨香榧等林下經濟作物1萬餘畝。新增註冊商標1個、“市級產業特色村”1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2家,市級示範家庭農場2家、市級旅遊商品3個。嘎里香皖南黑豬專業合作社和虎威小黃牛專業合作社電子銷售額突破100萬元。

第二產業

蔡家橋
蔡家橋
蔡家橋鎮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東向西轉移的“三線建設”資源豐富,改革開放后,依靠“三線”廠房,興辦了三聯汽車線束、玻纖廠、松脂加工廠、木材加工廠等民營企業,依託徽水河資源,鎮內建有2座水電站。截至2011年,個體企業110戶,其中私營企業28個。
2015年,蔡家橋鎮有工業項目24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個。完成工業產值3.66億元,完成實體經濟2億元。

第三產業

2015年,蔡家橋鎮編製了商貿旅遊項目11個,完成仙人谷景區2A級創建,新增景點22個、精品旅遊線路2條,金融機構網點數1個,市場1個,50平米以上的超市21個,住宿餐飲業企業76個,商貿營業額3285.8萬元。

社會事業


水利事業

2010年,蔡家橋鎮對全鎮3座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修繕家塘500多口,累計投資40多萬元解決了6個村、4000餘人的吃水問題。2007、2008連續兩年獲得全縣水利興修第一名,2010年組織了“山洪避災演練”,榮獲“全市抗洪搶險先進集體”稱號,並獲旌德縣水利興修第二名。

城鎮建設

2015年,蔡家橋鎮水利工程完成投資80餘萬元。投資40餘萬元,建成凡村、湯村沙塘、三合吳家3處安全飲水工程,受益人口800人。建成村村通延伸工程9千米,公路養護15.4千米。新建鄉村大舞台1個、停車場1000平方米、3A級旅遊公廁1座、改徽23戶,村內綠化800平方米。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蔡家橋鎮有醫療衛生機構9所,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3床,執業(助理)醫師3人。2015年,全年度發放兒保費12.1萬元,獎特扶資金27.1萬元,長效節育措施獎勵1.6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15062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蔡家橋鎮有幼兒園、託兒所個數2所,2所小學,1所初級中學,1所老年學校。小學專任教師數37人,小學在校學生數201人。
蔡家橋鎮部分學校
蔡家橋鎮中心小學喬亭小學蔡家橋鎮初級中學蔡家橋鎮老年學校 

文化事業

2015年,蔡家橋鎮有圖書館、文化站9個,公園及休閑健身廣場15個,免費對外開放500多人次,送電影下村96場次,“送戲進萬村”演出8場次,配送各類圖書2000餘冊,縣、鎮圖書館實行互聯一體化借閱辦公模式。

交通


蔡家橋鎮境內有205國道、217省道、蔡雲線等道路,205國道過境2千米,與217省道、蔡雲線縣道相交,蔡家橋鎮南與黃山市相距104千米,西離黃山風景區67千米,北與蕪湖市相距140千米,是上海、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陸路通往黃山的必經之地,也是全縣的交通樞紐和窗口,長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徽水河穿境而過。截至2015年底,境內有鄉村道路4條,總里程17千米。

旅遊


綜述

蔡家橋鎮保存下來的明清古建築47棟,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還有保存較完好的私塾“鳧山書院”,“菜籽號”老當鋪。“九井十三橋”位於朱旺村中的朱溪河上,朱溪河上游的“閑雲潭”是明代朱旺村兄弟翰林朱則淡、朱則波之一朱則淡伴月讀書處,其親筆手書的摩崖石刻“閑雲潭影”四字清晰可辨,潭畔古戲台遺址依稀可見。“龍潭瀑布”,一布三迭;“觀音廟”“龍王廟”寄託著古人對子嗣繁榮、風調雨順的祈盼。距鎮區2千米的十里長坑,是生態旅遊景點,相傳李白當年暢遊此地,寫下了一首《石壁山》。
截至2015年,蔡家橋鎮有3A級景區1家、2A級景區1家、旅遊景點22個、精品旅遊線路2條。
蔡家橋鎮古街
蔡家橋鎮古街

景點

蔡家橋鎮朱旺村
蔡家橋鎮朱旺村
朱旺村:位於鎮區東北2千米,相傳為宋代理學大家朱熹後裔居住的地方。保存有明清古建築47棟,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還有保存較完好的私塾“鳧山書院”,“菜籽號”老當鋪。
九井十三橋:位於朱旺村中的朱溪河上,朱溪河上游的“閑雲潭”是明代朱則淡伴月讀書處,其親筆手書的摩崖石刻“閑雲潭影”四字,另有潭畔古戲台遺址。
十里長坑:距鎮區2千米,是鎮生態旅遊景點,相傳李白曾暢遊此地,寫下了一首《石壁山》。

榮譽


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2008
安徽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2015
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