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芨的結果 展開

白芨

蘭科白芨屬植物

白芨(拉丁學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連及草、甘根、白給、箬蘭朱蘭、紫蘭、紫蕙、百笠、地螺絲、白雞娃、白根、羊角七。

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塊根),植株高18-60厘米。植株高可達60厘米。假鱗莖扁球形,富粘性。莖粗壯,勁直。葉片狹長圓形或披針形,基部收狹成鞘並抱莖。花序具花,花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開花時常凋落;花大,紫紅色或粉紅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長,狹長圓形,花瓣較萼片稍寬;唇瓣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狀橢圓形,白色帶紫紅色,具紫色脈;從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頂部,蕊柱柱狀,具狹翅,稍弓曲。4-5月開花。分佈於中國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貴州。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朝鮮半島和日本也有分佈。生於海拔100-32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棟樹林或針葉林下、路邊草叢或岩石縫中。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氣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開花。

白芨有廣泛的藥用價值及園林價值。主要用於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花有紫紅、白、藍、黃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內觀賞,亦可點綴於較為蔭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形態特徵


草本、地生植物。植株高18-60厘米。假鱗莖扁球形,上面具荸薺似的環帶,富粘性。莖粗壯,勁直。葉4-6枚,狹長圓形或披針形,長8-29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鞘並抱莖。
花序具3-10朵花,常不分枝或極罕分枝;花序軸或多或少呈“之”字狀曲折;花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2.5厘米,開花時常凋落;花大,紫紅色或粉紅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長,狹長圓形,長25-30毫米,寬6-8毫米,先端急尖;花瓣較萼片稍寬;唇瓣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狀橢圓形,長23-28毫米,白色帶紫紅色,具紫色脈;唇盤上面具5條縱褶片,從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頂部,僅在中裂片上面為波狀;蕊柱長18-20毫米,柱狀,具狹翅,稍弓曲。花期4-5月。

生理特性


本品呈不規則扁圓形,多有2~3個爪狀分枝,長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數圈同心環節和棕色點狀鬚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莖痕,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迹。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角質樣。氣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產地


分佈華東、中南、西南及甘肅、陝西等地。以貴州產量最大,質量最好。
白芨
白芨

生長環境


白芨喜溫暖、陰涼和較陰濕的環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區的溪河兩岸、山坡草叢中及疏林下。故應選擇肥沃、疏鬆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陰坡或較陰濕的地塊。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溫暖、稍陰濕環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種時,宜選陰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廄肥和堆肥,每畝施農家肥1000千克,沒有農家肥可撒施三元複合肥50公斤,也可施有機肥10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勻。栽植前淺耕一次,把土整細、耙平、作寬130--150厘米的高畦。

繁殖方法

白芨用種子播種較難,分塊莖繁殖較易,大面積發展時可選用組培苗繁殖。塊莖繁殖一般9--11月初將白芨挖出,選大小中等,芽眼多,無病的塊莖,每塊帶1--2個芽,沾草木灰后栽種。開溝溝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塊莖一個,芽向上,填上,壓實,澆水,覆草,經常保持潮濕,3--4月出苗。畝用種苗100公斤。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間管理除草要求很嚴格,種植好噴灑乙草胺封閉,白芨苗出齊后。5---6月份白芨生長的很旺盛,雜草也長的很快,進行除草。除草結合摟松畦面,除草時要淺鋤,免得傷根。
(2)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個月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或稀薄的人畜糞尿,7---8月停止生長進入休眠,但是要防止雜草叢生。
(3)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陰,經常保持濕潤,乾旱時要澆水,7~9月份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大雨及時排水避免傷根。

病蟲害防治

(1)爛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節發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澇防水,深挖排水溝。
(2)地老虎金針蟲可人工捕殺和誘殺或拌毒土,用地蟲絕施入床上。用50%鋅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澆灌床上。

採收加工

白芨種植2--3年後,9--10月份地上莖枯萎時,把挖塊莖去掉泥土,進行加工。將塊莖單個摘下,選留新稈的塊莖作種用,剪掉莖稈,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后,洗凈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鐘,取出炕至全乾。去凈粗皮及鬚根,篩去雜質。一般畝採收鮮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

鑒別方法


真品

真品白芨乾燥的根莖略呈掌狀扁平,表面黃白色,有細皺紋。質地堅硬,不易折斷,橫切面呈半透明角質狀並有分散的維管束點。聞之氣微,口嘗味淡而微苦,嚼之有黏性。

偽品

偽品白芨呈類圓形或不規則薄片狀,表面類白色,能見較多根痕。質地柔韌,常見裂隙,易折斷,斷面可見纖維。聞之亦氣微,但口嘗味淡,嚼之無黏性。

入葯部位


植物的乾燥塊莖。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曬乾。成品為不規則的類白色薄片。

性味


苦、甘、澀,微寒。

歸經


歸肺、肝、胃經。

功效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主治


用於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

相關配伍


1、小兒下痢赤白及水痢:雲母粉半兩,煮白粥調食之。(《食醫心鏡》)
2、腸胃出血:白及地榆等量,炒焦,研末。每服3g,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用法用量


煎服,6~15g;研末吞服3~6g。外用適量。

禁忌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相關論述


1、《本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緩不收。
2、《本草逢原》:白及性澀而收,得秋金之氣,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瘡。

植物文化


傳說一

古時有一名會稽將官,為保皇帝從關外回京而身負重傷。皇帝感動,必須要將其治好,太醫們將腿肢折及外傷均治好了,而肺穿破醫不好。皇帝徵召能士醫治。有一個農民拿一把像菱角肉似的根和草獻上。把葯烘乾磨末,一半沖服,一半外敷。用藥後果然奇效,肺傷癒合而吐血停止,皇帝大喜。而農民不要錢財,只求皇帝賜一藥名,且編入葯書,公布天下為更多的人服務。皇帝連連點頭道:“好!好!這葯還沒有名字?”並問:“你叫什麼名字?”農民回答說:“我姓白,名及。”皇帝笑笑說:“這葯就叫白及吧”。

傳說二

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學識淵博、尤熟宋代掌故的洪邁(1123-1202年),編著的《夷堅志》中有一則故事:台州獄憫一大囚,囚感之因言:“吾七次犯死罪,遭訊拷,肺皆損傷至吐血,人傳一方,只用白及為末,米飲日服,其效如神。”后其囚凌遲,劊者剖其胸,見肺部竅穴數十處,皆白及填補,色猶不變也。言雖過實。吸收方能治醫而補,色猶不變也是過實。但白及治肺空洞、吐血、支氣管擴張咯血,其效比單純用抗癆葯和其他西藥效果好,有顯著縮短凝血酶原在凝血過程中的轉機,加速紅細胞沉降率,對毛細血管具有較好的修補功能,且無不良反應。並且白及的膠漿能促進創面生長和癒合。

病蟲防治


蟲害

在蟲害防治中,主要是防治螻蛄以及地老虎,在3-4月時要及時清除雜草,做好幼蟲以及蛹的清除工作,可通過製作毒土的方式防治地老虎,將毒土灑在白及種植地中,能有效殺死幼蟲。在毒土配置中,按照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適量的水,在150千克的細土中噴拌,能發揮良好的作用。通過使用90%的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灑,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病害

在防治病害的過程中,主要防治白及的黑斑病腐爛病和爛根病,重點要做好排水工作,對於減少爛根病發生概率具有積極的作用。可採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如採用奧力克青枯立克100-150毫米+大蒜油30毫米,3天噴灑1次,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價值


觀賞:白及的花朵比較漂亮,能在陰暗的環境中開花。可在室外種植,也可採用盆栽方式,還比較適合插花。
藥用:白及的塊莖具有消毒止血以及預防傷口感染等諸多功效,殺菌抗癌的效果也比較良好。
工業:白及作為糊料生產也能發揮其積極價值作用,因為白及的黏性比較好,所以這就是成為糊料的重要基礎。白及無污染、無害,能夠保障材料的應用安全。白及也能應用在紡織領域中。
釀酒:白及也可作為釀酒原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