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赤松鎮的結果 展開

赤松鎮

浙江省金華市下轄鎮

赤松鎮是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下轄鎮,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金華市金東區西北部,是金東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靠婺城區,東臨曹宅鎮,北與蘭溪市馬澗鎮毗鄰,南接東孝街道,屬於典型的城郊型鄉鎮。鎮駐地為仙橋,距離城區中心僅6公里,全鎮總面積56.98平方公里,共有12039戶,人口28970人,下轄40個行政村,90個自然村,有黨支部60個,其中農村黨支部40個,黨員1290人。耕地18137畝,林地46791畝。

地理環境


地勢

赤松鎮地處金華山南坡,屬自北而南延伸的低山、低岡丘陵和溪谷平原相間的地形。地勢北高南低,北部一線多為低山丘陵,境北與羅店鎮界上的白蘭山海拔1038米,是境內的最高點。中部一線多為百米以上丘陵,間有小片平原,南部沿溪有連片平原。

水域

主要溪流赤松溪及其支流玉壺溪、西派溪自北而南貫穿全境並注入義烏江。建有山口馮、山橫橋與和力壟三座小Ⅰ型水庫,小Ⅱ型、小Ⅲ型水庫有36座。鎮北部山區有豐富的礦石、水利資源,建有小型水電站4座,石灰礦3座。

歷史沿革


赤松鎮是著名僑仙黃初平登真之地,因初平號赤松子,故鎮以是名。據傳鎮政府駐地仙橋村,因晉朝黃初平、黃初起兩大仙曾在此建橋,故稱二仙橋。村有集市,自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85年)建集以來,一直是金華城外通往義烏管道上的商賈要地。清末,赤松鎮為赤松鄉,民國時期轄旌孝鄉、羊石鄉、玉壺鄉、屬望芙區。
1949年解放后建政後分為仙橋鄉和龍山鄉,屬仙橋區。1955年並龍山鄉、羊石鄉為山橋鄉,屬塘雅區。1958年為雙龍人民公社山橋管理處和仙橋管理處,1983年改稱山橋鄉和仙橋鄉,屬羅店區。1987年10月仙橋鄉改為仙橋鎮,1992年山橋鄉改稱赤松鄉。2002年經國務院批准將赤松鄉、仙橋鎮合併為赤松鎮。

行政區劃


赤松鎮位於金東區西北部,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2.59萬,鎮政府駐二仙橋自然鎮。所轄村委會(自然村):仙橋(二仙橋)橋東(二仙橋)橋里方(橋里方、橋里、陳村)石橋(石橋、腳膝窩凸)大源(大源)上汪(上汪、李姜家)西余(西余、後勤、西潘)北山口(山口、牛麻車)上項村(項村)石下(石下)崗上(崗上、小下王、田頭)石耕背(石耕背)東塘(東塘、上水錐、下水錐、月塘、中心塘)王宅(王宅、上碓、外姚壟)山口馮(山口馮、吳宅)鐘頭(鐘頭、灶頭、茶地、五里亭、楓樹山、里兆、外兆、松道家、上馬鞍、下馬鞍、人家畈、后湖、姓汪塢、豆達、八斗畈、赤松村)雙門(窯上、西山、洞殿下、陳山、朱絲了、清潭、殿山、馬管、塘面、兩頭門、楊崗、千丈嶺、無頭樟樹、邵村)石牌(石牌)西前路(西前路)下陳(下陳)棉塘(棉塘)高塘村(高塘)月塘(月塘)官沿頭(官沿頭)下新屋(下新屋)下錢村(下錢村)洪村橋(洪村)上錢村(上錢村)郭村(郭村、姜衙頭)下潘村(下潘)岩塘(岩塘)下塔山(下塔山)潘村(潘村、石牌葉)中聯(中牌塘、上牌塘、沈祖、長山)下牌塘(下牌塘、彎塘(上牌塘、中牌塘、下牌塘三村為牌塘片村))塵不染(塵不染)新屋頭(新屋頭)黃泥壟(黃泥壟、包家)雙塘(雙塘、朱家、楊村)下楊(下楊)

交通運輸


赤松鎮交通便利,03省道、浙贛電氣化鐵路,自東向西橫貫全境,有杭金衢、金麗溫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並設有仙橋大型互通樞紐。城市道路四通八達,東二環、北二環、縱三路、橫二路等城區道路呈網狀交通網路,在境內通車里程達30多公里。仙橋立交橋是金華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座立交橋,區位交通優勢十分明顯。

經濟發展


農業:赤松鎮農業生產原先以種植糧食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其次是大小麥、豆類、油菜、玉米等,旱地多栽番薯、棉花,1984年糧食畝產創歷史最高紀錄,達1655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多種經營發展較快,廣泛種植柑橘、茉莉花、佛手、蔬菜等,成為城區蔬菜、葡萄重點供應地。赤松佛手,形似人手,色澤金黃,幽香馥郁,芳馨開竅,既可供賞玩,又可入葯,是花果中的珍品。葡萄以質優果大暢銷省內外。湧現出了一批“一村一品”村,如山口的佛手,仙橋的茉莉花,大源的盆景。
佛手年種植規模最高達4500多畝,茉莉花年產量最高達3256擔,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手之鄉、花木之鄉。2002年“並鄉建鎮”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業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全鎮初步形成了水果、蔬菜、佛手、花卉、盆景、畜禽飼養為主的農業產業,建成了東塘科技示範村和上汪科技培訓中心,培育了雙塘、東塘、橋里方等無公害蔬菜基地,上汪村楊梅基地,下新屋、上項村葡萄基地,大源村樹樁盆景基地。依託森禾公司、錦林佛手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促進了佛手、花卉、苗木生產的發展。赤松鎮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已成為了農業產業發展的主趨勢。
工業:赤松鎮工業經濟呈跳躍式發展。1984年時,全鎮只有16家小工廠(實為手工作坊和工場),工業總產值只有十幾萬元。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湧現出建材、電動工具、化工、食品、飼料加工、勞動防護、機械冶金等企業183家,主要產品有水泥、燈具、氟化橡塑、勞動防護、電子、傢具、珍珠粉等20幾種,其中尖峰水泥有限公司赤松分廠生產的425號水泥曾榮獲部優稱號。但是由於受全球化和入世的影響,赤松傳統工業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大部分鄉鎮企業雖完成了改制,但因其規模小、層次低、無特色、無活力而生存困難。近幾年,赤松鎮作出了“調一、優二、興三”產業發展戰略,推出了1至5平方公里的工業區塊,用於培育低能耗、少污染、科技含量高的新興工業企業。
目前,在1.5平方公里區塊內,有日普、東方精工等27家企業落戶,總投資達22億。提升了赤松鎮工業經濟規模和產業層次,使整個規模以上企業的產值佔到全鎮總產值的35%。另外,醫藥、電子設備、汽配等新興產業得到初步發展,隨著園區內企業的建成,將加速赤松鎮工業經濟總量的擴張和提升。

旅遊資源


赤松山風景區
赤松山風景區
赤松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境內有著名的赤松山風景區,是黃大仙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東晉時期,就有著名的道教理論家、煉丹家葛洪在赤松山煉丹,所著《神仙傳》中具體記敘了黃初平兄弟在赤松山修道成仙的事迹。兩晉南北朝時,赤松山就建有道觀赤松子廟,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鼎盛。五代十國時,吳越王錢鏐將赤松子廟重修,改建成赤松宮,並擴建了太清宮、清宇堂、會仙閣等道觀。赤松山成為了中國道教第三十六洞天。宋代,先後有宋真宗、宋神宗宋哲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宇宗和宋理宗等七位皇帝為赤松山賜匾額、頒封誥,赤松山成了帝王官宦、僧人道士和文人墨客朝拜、隱居、講學和遊歷的勝地。現赤松山風景區是金華雙龍國家級風景區六大分區之一,景區仙風雅韻,數碼成蔭,清涼宜人,是朝覲休閑聖地。經過多年開發,建成了一大批旅遊觀光景點和宗教活動場地,初步形成了集遊覽觀光、休閑度假、會議接待及觀禮朝拜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勝地。